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351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泵操作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仔细阅读说明书后方能使用;

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液体外渗,因微泵无液体外渗报

警设置;

详细记录泵内药物、液体量、速度、启用和终止时间;

启动使用时,一定要预置好液体输注速度;

使用后保洁,并妥善放置。

监考:

_______________日期:

_______________

ICU操作考核成绩汇总—微泵

考核情况

得分

陈海燕

100

杨瑶琴

李明敏

陈密密

陈荷艳

杨剑春

注意事项未说全

98

邢红叶

乐群吉

范蓓蓉

陈文华

葛建萍

冯春

陈瑜

包晓岚

张海敏

许海尔

方芳

平爱娜

杜雅琴

赵海燕

徐欢静

张浓飞

王倩

虞柳丹

吴林飞

陈羽

祁烨

何小中

钱盈洁

未做解释

96

凌萍

胡小军

虞立

陈洁琼

屠静

鲁丹丹

徐小丹

周春聪

洪珊珊

张水树

叶科军

陈迪

陈杰

操作不熟练

李钱波

王泓权

黄赛泽

97

吴绍华

周佳

翁巧丽

对于部分药物的走速未能准确的了解

95

孙凌

林萍

考核者

 

(单、双人)心肺复苏(2010版)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姓名:

科室:

得分:

操作要求

1.评估患者

1)评估环境:

是否安全;

1

2)评估病人判断意识:

轻拍肩膀,大声询问,禁忌剧烈摇晃病人。

2.叫帮助

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3.评估呼吸

操作者面向病人,观察胸廓有无起伏。

4.评估脉搏

1)评估部位:

操作者同侧颈动脉(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

2)评估时间:

检查脉搏不应超过10秒钟,如10秒后仍无法确定有无脉搏,应开始胸外按压。

5.安置病人体位

1)去枕仰卧位

2)硬板床或胸下垫胸外按压板

6.胸外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

胸骨下半段,通常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5(每个循环1分)

2)按压手法:

一手掌根部放在胸部下中两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手平行重叠压在其手背上,肘部垂直,掌根用力,手指抬高离胸壁,实施连续规则的按压。

3)按压深度:

≥5cm,每次按压后应让胸壁完全回复。

4)频率:

每分钟≥100次,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基本相等,按压中尽量减少中断,中断不超过10秒钟。

(除一些特殊操作外,如建立人工气道或者进行除颤)。

30(每个循环6分)

5)按压通气比值:

30:

2

6)未建立人工气道前,进行人工呼吸时,须暂停胸外心脏按压。

7.开放气道

1)清理口腔异物:

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取出活动义齿及异物。

2)仰头抬颌法【一手掌压低前额,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托起下颌骨。

】或者下颏前冲法【对怀疑有颈椎损伤病人使用此法。

用无名指钩住下颌关节,双手将下颌往前上提拉,不能抬颈。

8.人工呼吸

(单人CPR:

口对口人工呼吸;

双人CPR:

简易呼吸器)

1)口对口人工呼吸:

(单人)

①完全包住病人的口,捏闭病人鼻孔,呼气时放松

②每次吹气1秒钟以上,给予足够潮气量(500~600ml/次)

10(每个循环2分)

③口对口吹气二次(10秒内完成)

2)应用简易呼吸器:

(双人)

①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

②手法正确:

一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呼吸囊

③呼吸囊给予2次呼吸(10秒内完成),每次吸气相用时大于1秒。

(送气400-600ml/次,频率10-12次/分)

9.评估复苏效果

1)反复5个循环后正确评估脉搏

3

2)反复5个循环后正确评估呼吸

3)评估时间不超过10s。

10.素质要求

1)后续处理:

妥善安置病人,处理用物

2)仪表端庄,沟通有效,体现急救意识及人文关怀,操作熟练

合计

监考者:

日期:

ICU操作考核成绩汇总—CPR

99

动作欠连贯

按压频率不正确

欠缺人文关怀

氧流量错误

呼吸球囊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程序

实扣

用物准备氧气、流量表、呼吸球囊、氧气连接管、加压面罩。

安全性能检查

1)呼出活瓣功能:

瓣膜完整性、弹性、密合性好,以保证气体无重复吸入和瓣膜无闭塞。

2)球囊功能:

弹性好,进气阀完好,无漏气。

3)面罩:

充盈度适当(约2/3)。

4)压力限制阀功能:

打开压力限制阀的盖子,闭塞病人接口端和压力监测端,挤压球囊,当压力接近45cm水柱时,气体从压力限制阀泄漏。

15

连接面罩、氧气储氧装置完整,如是螺纹管须拉长,以保证其处于最大存储状态。

氧流量>

10L/分钟。

开放气道

操作

1)抢救者位于患者的头项方。

2)面罩罩住病人口鼻。

抢救者用一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置于病人的下颌部保持病人张口,食指、拇指置于面罩上(呈CE手法),按紧不漏气,并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插入口咽通气管,右手挤压球囊。

3)若有2人操作,一人持面罩并同时保持气道开放,一人双手挤压球囊。

4)无自主呼吸的病人,频率10—12次/分钟。

如有自主呼吸应尽量在病人吸气时挤压皮囊。

潮湿气量大约500—600ml,吸气相用时超过1秒,1升球囊挤压1/2—2/3,2升球囊挤压1/3。

20

评估观察患者胸廓运动,听诊呼吸音,观察皮肤颜色、氧饱和度读数、腹部有无膨隆及生命体征。

素质要求(仪表、态度)

操作熟练

合计

ICU操作考核成绩汇总—呼吸球囊

评估少一项

面罩漏气

球囊检查少一项

挤压频率不正确

冰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用物准备冰毯、冰毯主机、肛温探头(腋温探头)、干毛巾,蒸馏水加至水位线、手套。

降温前准备

1)降温前测量肛温并记录。

2)检查病人皮肤。

3)以卧有病人换床单法垫入冰毯,放置平整,防止管道扭曲。

4)干毛巾垫于枕后、足跟、双肘部。

5)将冰毯与主机连接,旋紧接口防止漏水,水位线符合要求。

25

使用步骤

打开主机

按医嘱设置肛温(32-35摄氏度)或腋温(31-34摄氏度)、毯温(根据病人体温调节),如果亚低温治疗,按医嘱使用镇静剂、肌松剂。

肛温探头塞入肛门或腋温探头置于腋下并固定。

检查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记录。

床单有冷凝水潮湿时及时更换。

观察并发症

1)心率失常。

2)呼吸抑制。

3)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

4)电解质紊乱(常见低钾)

5)消化道功能紊乱或出血

6)低血压

7)冻伤

ICU操作考核成绩汇总—冰毯

用物准备不全

参数设置不合理

未能及时记录

并发症未说全、操作不熟练

91

94

除颤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用物准备

除颤仪、导电糊、抢救设备。

确定心律

室颤、无脉搏室速。

开除颤仪

选择Paddle导联,以便快速察看心律。

涂导电糊

导电糊均匀涂在电极板上。

选择合适能量

成人:

1)单向波:

360J

2)双向波:

方形去极波—150~200J,直线波—120J。

如果不能确定者选200J

儿童:

首次2J/kg,后续电击的能量为4J/kg。

充电

按充电按钮,除颤仪自动充电至显示屏显示所选的能量水平

放置电极板

右电极板放在病人右锁骨下方,左电极板放在与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部。

或者使用粘贴电极:

左电极放在标准位置,另一电极放在左右背部上方。

注意点

导电糊不应在两电极板之间的胸壁上,以免除颤仪无效

2)胸部有植入性装置时,电极应该放在距该装置10cm外的位置.

3)切忌将电极板直接放在治疗性贴片、监护仪贴片、导联线的上面.

4)若病人大量出汗,则在除颤前应迅速将病人胸部擦干

20

清场

确认没有人接触床边

放电

电极板紧贴皮肤,电极板上的指示器显示绿色

紧接着继续CPR5个循环

目标是使胸部按压至电击完成至重新按压的时间间隔最短化。

评估节律按需要决定是否再次除颤。

备注:

ICU操作考核成绩汇总—除颤

儿童能量未选择正确

未使用导电糊

未清场

除颤时未紧贴皮肤

能量选择错误

92

心电监护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规范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及质量检查

监护仪、模块、导联线、电极片、合适的袖带(宽度为肢周长的40%)、氧饱和度探头

解释

减少皮肤的阻抗:

选择粘贴电极片的皮肤:

无破损、无任何异常的部位,必要时剃除毛发,擦洗干净,用电极片上的备皮纸去掉死皮。

正确粘贴电极片:

先把导线与电极片相连接,再把电极片贴在病人身上。

粘贴电极片的部位(5导联)

左臂电极:

左锁骨中线锁骨下或左上肢连接躯干的部位。

右臂电极:

右锁骨中线锁骨下或右上肢连接躯干的部位。

左腿电极:

左锁骨中线第6、7肋间或左髋部。

参照电极:

右锁骨中线第6、7肋间或右髋部。

胸部电极:

心电图胸导联的位置。

粘贴电极片的部位(3导联):

1)左臂电极:

2)右臂电极:

3)左腿电极:

左锁骨中线第6、7肋间或髋部。

选择合适的导联:

1)5导联心电监护可以获得Ⅰ、Ⅱ、Ⅲ、AVR、AVF、AVL、V导联心电图。

2)3导联心电监护可以获得Ⅰ、Ⅱ、Ⅲ导联心电图。

3)最常见的是Ⅱ导联心电图。

正确调整波形:

1)振幅:

SIZE的调整。

2)波形的清晰度的调整。

①FILTER(过滤):

降低了由于其他设备生产的伪差和干扰。

②DIAGNOSIS(诊断):

一个未经过滤液的ECG,显示最真实的ECG波。

③MONITOR(监护):

用于正常监护状态中,可滤除掉可能导致报警的伪差。

正确选择波速:

心电监护波形走速为25mm/s。

ICU操作考核成绩汇总—心电监护

皮肤评估情况未完整

解释不充分

波形的清晰度的调整不准确

解释不到位

普通吸氧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规范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氧气筒、推车、治疗盘、氧气表、通气管、湿化瓶内装无菌蒸馏水1/3-1/2、一次性碗2只(其中一只盛水)、一次性吸氧管、纱布、胶布、扳手、吸氧记录卡、小污物盒、别针

推氧气筒,携用物至病人床旁。

核对(病人姓名、床号);

解释(用氧目的);

安置病人体位;

清洁鼻腔

安装冲气(向病人解释)、装氧气表、通气管、湿化瓶

调节氧流量关小开关→开大开关→开小开关

(根据病人需要调节氧气流量)

连接一次性吸氧管,试气,将鼻塞置于鼻腔内。

固定吸氧管固定用胶布把吸氧管固定于鼻尖及面颊部

记录用氧开始时间、氧流量、签名

安置病人;

解释(用氧注意事项);

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否漏气,是否通畅,流量是否正确,筒内氧气有否用完(用完及时更换),氧气筒周围有无危险因素并及时排除

停氧向病人说明停氧理由;

取下胶布,用纱布包裹鼻塞,分离吸氧管,揩净鼻面部;

安置病人。

卸氧气表关大开关→拆湿化瓶→关小开关→卸氧气表

记录氧气停止时间,签名

用物处置正确

仪表、态度、沟通,体现人文关怀

ICU操作考核成绩汇总—普通吸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