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3514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思维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维Word下载.docx

《思维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维Word下载.docx

高级的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进行的概括,一切定理、定义、概念等都是高级概括的产物。

4.思维的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

又称实践思维,它们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

3岁前的幼儿只能在动作中思考,他们的思维基本上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

它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例如,去城市的某个地方参观,我们事先会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路。

3逻辑思维

当人们面对理论性性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例如,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科学工作者进行某种推理、判断都要运用这种思维。

它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1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经验思维。

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错误或曲解的结论。

2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这种思维活动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1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

直觉思维具有快速性、跳跃性等特点。

2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结论。

(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合乎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是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5)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1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这种思维的创造性水平低,对原有的知识不需要进行明显的改组,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因而称之为常规思维或再造性思维。

2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象等。

二、表象

1.表象的概念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体鲜明的形象性。

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

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2.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2)概括性

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抽象性。

(3)可操作性

1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用“心里旋转”的实验来说明。

2“心理旋转”实验

库泊等人的研究:

每次给被试呈现一个旋转角度不同的字母R,呈现的字母有时是正写的,有时是反写的。

被试的任务是判断字母是正写的,还是反写的。

结果表明,当呈现字母垂直时(0°

或360°

),反应时最短,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反应时也随时增加,当字母旋转180°

时,反应时最长。

实验结果说明:

被试在完成任务时,对表象进行了心理操作,即他们倾向于把倾斜的字母在头脑中旋转到直立的位置,然后再作出判断;

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确实可以借助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支持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

3.表象的脑机制

表象任务激活的脑区比由知觉任务激活的脑区更多些。

表象任务减去知觉任务可以引起两半球许多脑区的激活,如两侧的额叶、顶叶和颞叶等。

知觉和表象都引起了枕叶的激活。

5.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表象是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

从直观看,它接近于直觉;

从概括性来看,它接近于思维。

表象离开了具体的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因而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2)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解决数的运算问题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表象的参加;

中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依赖表象的支持;

成人在利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也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与支持。

三、想象

1.想象的概念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过程。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基本特点。

想像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就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他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者符号。

想像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

2.想像的功能

(1)想像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想像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但是通过想像可以补充这种知识经验的不足。

(3)想像还有代替作用。

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得到实际的满足时,可以利用想像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

(4)想像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3.想像的综合过程

想像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它的综合有以下几种独特的形式:

(1)黏合

黏合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你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

黏合的形象在内容上,受到一定的社会文化、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

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中也有运用这种综合方式的。

(2)夸张

夸张又称为强调。

这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点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

(3典型化

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形象的过程。

它是文学、艺术创造的重要方式。

(4)联想

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也可以创造新的形象。

想像联想不同于记忆联想,它的活动方向服从与创作时占优势的情绪、思想和意图。

4.想象的种类

⑴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的目的、不自觉的产生的想像。

它是当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的想像某种事物的过程。

例如,人们看见天上的浮云,想像出各种动物的形象。

⑵有意想像

有意想像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像。

例如,科学家提出的各种想象模型,文学艺术家在头脑中构思的人物形象,都是有意想像的结果。

在有意想像中,根据想像类型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像、创造想像和幻想。

①再造想象

再造想像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样图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像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其创造性的水平较低。

②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在新作品创作、新产品创造时,人脑中构成的新形象都属于创造想象。

③幻想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像,它是创造想像的特殊形式。

如各种神话、童话中的形象都属于幻想。

幻想的形象是人们希望寄托的东西。

当人们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想像未来时,这种想象叫理想。

理想指向未来,与人的愿望相联系,这和幻想相同。

但幻想不一定以客观规律作依据,因而不一定具有实现的可能。

而理想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因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空想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因而不能实现想像。

四、概念

1.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事物的本质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

非本质特征则是对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

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是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外延是指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

2.概念的种类

⑴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①具体概念:

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

例如,幼儿将苹果和球归为一类,将香蕉和口琴归为一类。

②抽象概念:

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

例如,将香蕉和苹果归为一类,将口琴和球归为一类。

⑵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①合取概念:

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例如,“毛笔”。

②析取概念:

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

例如,“好学生”。

③关系概念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互相关系形成的概念。

例如,高低、上下、左右等。

⑶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①自然概念: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

自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由事物自身的特征决定的。

②人工概念:

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常常可以人为的确定。

3.概念结构的理论

⑴层次网络模型

①提出者:

柯林斯等人。

②内容:

概念是以结点的形式存储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

概念的特征实行分级存储,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组成一个概念的网络。

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越高。

每个概念的特征实行分级存储,即在每一层概念的结点上,只存储该概念的独有特征,而同层各概念共有的特征,存储在上一层的概念结点上。

例如“金丝雀”“鸵鸟”都“会飞”,因此,这一特征存储在“鸟”概念的结点上,而“黄颜色”“高个子”分别是“金丝雀”“鸵鸟”的独有特征,这些特征分别存储在自己的结点上。

③特点:

层次网络模型简洁地说明了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它所概括的概念间的关系类型较少,因此对说明概念间的关系还有其不足的一面。

许多实验证实,这种概念结构不一定具有心理的现实性。

⑵特征表理论

①提出者:

波纳等人。

②内容:

特征表理论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定义性特征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本质特征。

特异性特征是具有描述功能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非本质特征。

特征表理论认为,概念的结果又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

这些规则也称概念规则,它包括肯定、否定、合取、析取、条件等。

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特征表理论重视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的作用,其优点是可以很好地解释人工概念的研究。

但目前还难以解释某些自然概念,因而有些自然概念的定义性特征是非常难以确定的。

⑶原型模型

茹什等人。

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

所谓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

从概念结构来讲,原型理论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似性的成员来组成的。

原型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自然概念的组成因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有原型,如抽象概念就很难确定其原型。

因此原型理论关于概念结构的观点只适用于部分概念。

4.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⑴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①赫尔的实验研究:

赫尔首次用汉字的偏旁部首作概念,用无意义音节给它们命名,采用配对学习的方法,将汉字与某一无意义音节配对呈现。

实验程序是用12个汉字组成一个单元代表一个概念,共12个单元,每次呈现一个单元的刺激,直到被试自动将偏旁与无意义音节联系起来为止,说明被试抓住了这些汉字的其同特征,同时排出了无关的因素。

②布鲁纳的实验研究:

布鲁纳的实验研究是通过图片选取探讨概念形成的过程。

实验设计了81张图片,图片上的属性按性质分为四类:

图形、图数、颜色、边线。

81张图片上的属性的不同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概念。

实验程序是将81张图片呈现给被试,说明图片都有哪些属性,以及怎样将图片结合成概念。

如果被试找到主试心中的概念(概念属性可以在一张图片上看到),就说明被试已经形成了人工概念。

⑵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

1假设检验说

由布鲁纳等人提出。

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

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了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

2样例学习说

由茹什提出。

他认为,自然概念的形成以样例学习为主,即在掌握自然概念时,不是掌握它的一个或者几个本质特征,而是对概念样例的记忆。

记忆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或者几个样例就是的存在形式。

⑶概念形成的策略

1保守性聚焦

保守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焦点)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属性。

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证实为肯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无关属性。

相反,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判定为否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

采用这种策略,记忆负担较轻,被试根据主试提供的反馈,可以获得明确的未知概念的有关信息,因此,相比而言,保守性聚焦是一种更有效的概念形成的策略。

2冒险性聚焦

冒险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但同时改变焦点卡片上一个以上的属性。

这种策略带有冒险性,不能保证成功,但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概念。

研究发现采用这种策略的人占少数。

3同时性扫描

同时性扫描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在选取一定的实例后,根据主试的反馈,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

这种策略给工作记忆以及工作记忆的信息加工带来很大的负担,所以也较少被采用。

4继时性扫描

继时性扫描是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

五、推理

1.概念

推理是指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神经心理学的证据表明,大脑右半球在推理中起重要的作用。

2.三段论推理

⑴概念

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

例如,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C,因而所有的A都是C。

⑵推理错误的原因

1气氛效应

武德沃斯等人认为,在三段论中,前提所使用的逻辑量词(所有,一些·

·

)产生了一种“气氛”,使人们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

两个全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全称的结论;

两个特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特称的结论;

两个肯定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肯定的结论;

两个否定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否定的结论;

e.而一个全称的前提和一个特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特称的结论。

2换位理论

查普曼等人认为,人们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

三段论推理中发生的错误不是由前提的气氛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③心里模型理论

约翰逊—莱尔德等人认为,人们推理的过程就是创建并检验心里模型的过程,推理中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对前提的信息加工不充分,或者说受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人们只根据前提创建了一个心理模型,而没有考虑建立更多的心里模型造成的。

3.线性推理

线形推理又称关系推理,在这种推理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传递性的关系。

如张三坐在里李四左边,因此,张三坐在王五左边。

由于这种推理的三个逻辑之间具有线性的特点,所以线性推理又称线形三段论。

4.条件推理

(1)概念

条件推理是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

例如,“如果明天下雨,球赛就停止”,明天有雨,所以球赛停止。

(2)证实倾向

①概念:

在条件推理中,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这种现象称为证实倾向。

②实验:

沃森的“四卡片选择做业”:

在实验中,他给被试看四张卡片,卡片的一面写有字母,另一面写有数字。

“E”、“F”、“4”、“7”。

同时,主试给被试提出一个规则:

“若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则另一面为偶数。

”要求被试说出为证实这一规则的真伪,必须翻看哪些卡片。

结果发现,只有约4%的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即认为应该翻看卡片“E”和“7”。

46%的被试认为应该翻看卡片“E”和“4”,33%的被试认为应该翻看卡片“E”。

③原因:

一种观点认为,卡片选择作业中的错误与实验选择材料的性质有关。

由于实验采用可抽象的、人为性的材料,因而导致了错误。

如果把卡片的内容换

成被试熟悉的内容,被试正确选择的比率就会明显升高。

六、问题解决

1.概念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纽威尔和西蒙用问题空间的概念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

他们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通路。

2.脑机制

大脑皮层的额叶对问题解决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脑半球左侧颞叶和顶一枕叶与问题解决也有密切的关系。

当左侧颞叶受损伤时,言语听觉记忆出现阻碍,因而难以保存问题的条件。

顶一枕叶受损伤时,表现为综合信息的能力受到破坏,特别是空间综合能力受到的破坏最明显。

3.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间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②优点:

算法策略的优点是它能够证问题的解决。

③缺点:

采用这种策略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大量的尝试,因此费时费力,而且当问题复杂、问题空间很大时,人们很难依靠这种策略来解决问题。

另外,有些问题也许没有现成的算法或尚未发现其算法,对这种问题算法策略将是无效的。

(2)启发法

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为省时省力。

②手段—目的分析:

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③逆向搜索:

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逆向搜索更适合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一些几何类型问题较适合采用这一策略。

④爬山法:

爬山法是类似于手段—目的分析的一种解题策略。

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爬山法与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不同在于后者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即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便最终达到目标。

4.专家与新手的差异

(1)专家与新手在知识数量上的差异

①专家与新手相比,记忆储存的信息量大,储存的熟悉的知识模式多。

德格鲁特在一项研究中,给象棋大师和新手看实际比赛的棋局各5秒钟,然后打乱棋子的位置,让他们重新恢复棋局。

结果发现,象棋专家正确恢复棋子的数量是20~25个,而普通棋手只有6个。

但当专家和新手所有棋局为随机排列的棋局时,他们恢复棋子的数量没有差别,都是6个。

彻斯等人利用“组织”的概念解释了上述结果。

他们认为,当棋局随机排列时,专家与新手把每个棋子当作一个组块,因此恢复出棋子的数量没有差别。

而当棋局是实际比赛的棋局时,专家的组块包含更多的棋子,所以恢复出棋子的数量比新手要多。

(2)专家与新手在知识组织方式上的差异

研究表明,新手往往根据知识的表面结构特征进行分类,而专家则根据知识的深层结构进行分类,专家的知识是按层次结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这种组织方式是专家长期解题经验累计的结果。

5.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心理因素

(1)知识表征的方式

不同的知识表征方式,产生不同的问题解决结果。

(2)定势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破除定势消极影响的办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旦发现自己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发生困难时,不要执意固守,应换一种思路,寻求新方法。

(3)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

克服功能固着需要人们灵活机智地使用已有的工具或材料,使之服务于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称之为功能变通。

功能变通与功能固着的作用相反。

要具有这种能力,一方面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要熟悉物体的不同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具有思维的灵活性。

(4)动机

人们对活动的态度、社会责任感、认识兴趣等,都可以称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果。

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倒U形曲线来说明。

它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上升,中等强度的动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反而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

(5)情绪

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6)人际关系

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解决问题不仅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例如,人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要求与周围的人的方式一致,这种现象称从众现象。

团体内的相互协作和互相帮助,是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的积极因素;

相反,互不信任,人际关系紧张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七、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创造性总是体现在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因此属于问题解决的一个研究领域。

2.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及创造性的测试

(1)辐合思维与发散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