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42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0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

序言

实习时间及实习区地理位置:

2013年4月23日至25日

—碓臼峪;2013年4月23S,昌平碓石口

2013年4月24日,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

2013年4月25日,房山石花洞,七王坟一草厂村;

自然地理概况:

碓石口一碓臼峪:

距市区五十公里,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长陵镇境内,在明长城景区西北约四公里处。

碓臼峪地区的主要景观为一亿三千万年前燕山运动形成的花岗岩体。

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

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夏都”延庆县东北部燕山丛中白河两岸。

园区西起燕山天池,东至滴水壶,全长26公里,南北宽约6-8公里,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她东依怀柔,南靠八达岭长城,西邻龙庆峡,北枕坝上草原。

距延庆县城30公里,距北京市区100公里。

在地质公园的中心区,已挖掘出木化石57铢,其分布在口河两岸山坡上的海相沉积沙页岩中。

这些木化石是研究华北地区中生代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古气候演化的重要依据。

房山石花洞:

石花洞乂叫潜真洞,乂称十佛洞(石佛洞),位于北京房山区南车营村,距北京城区五十公里,距房山十五公里,因洞体深奥神秘帮称潜真洞;乂因洞内生有绚丽多姿奇妙异常的各种各样石花乂叫石花洞。

北京石花洞为中国华北地区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石花洞洞体分为上下七层,口前仅对外开放一至三层,全长2500米。

洞内的自然景观玲珑剔透、华彩多姿、类型繁多,有滴水、流水等,

地质奇观不胜枚举•四层洞壁被铺乳石类封闭,五层厅堂高大、洞壁松软,并且空气新鲜,六层以下待探。

七王坟一草厂村:

七王坟处于北京西郊北安河西北10余里的妙高峰古香道旁。

包括延庆县、昌平县、怀柔县一带,是北京岩浆岩的主要分布地区,侵入岩及喷出岩分布面积达80,以上。

墓址依山势而建,原为唐代法云寺,金代香水院旧址。

七王坟地处洪积扇扇顶区域,这附近有燕山期花岗岩,侏罗系安山集块岩等多类岩石。

调查采用的仪器方法及基础资料:

照相机,记录本,铅笔

罗盘仪:

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岩层倾向的测定2

岩层倾向一一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黑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

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

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其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黑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地质图、地形图:

地形图的地貌判读:

判断地貌营利作用区,判断礼貌类型,绘制剖面示意图

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

1.看图名、图幅代号、比例尺等,还应注意图的出版时间、制图人等。

2.看图例

3.剖面线

4.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

5.分析地质内容应当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首先了解图内一般地质情况。

地貌学实习方法:

(一)河流地貌的调查方法

1•河谷横剖面调查内容:

河谷的横剖面是否对称

河漫滩的高度、宽度、洪水淹没范围,特大洪水淹没的范围,地面的小地貌

和微地貌,河漫滩的物质结构,植被生长情况和土地利用情况

谷坡的特点及其与岩性和构造等因素的关系;谷坡上植被生长的情况;谷坡

及其坡角松散沉积物覆盖的程度

河谷横剖面的结构和形态特征

2.河流阶地的调查内容:

各级阶地的高度、阶地宽度和分布情况

找出个别地方出现的阶地和广泛分布的阶地

沿河追索各级阶地高度的变化

查明各级阶地的物质结构

确定阶地的形成年代

查明阶地形成后被覆盖、侵蚀及生产利用情况(洪积扇的调查内容:

3

洪积扇的形成

洪积扇可能出现的位置

洪积扇的横剖面和纵剖面的结构特点

(二) 松散沉积物的调查方法

观测内容:

沉积物厚度、产状、颜色、结构和构造特征等笫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见附表

(三) 黄土地貌的调查方法

观测内容:

黃土地貌的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剖面地点

(四) 野外记录的内容和格式

记录形式:

文字记录、图上记录、图形记录和照相记录记录内容:

观测日期、天气状况、当日路线起止地点,各点观测记录各点观测记录:

顺序编号、地形图上坐标、方位、地貌调查的主要内容等

实习内容:

笫一天:

碓石口一碓臼峪

观察内容:

河流地貌(河床、河漫滩、阶地);山区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心(聚落、交通、农田、塘堰的分布);燕山复背斜南翼单斜构造;水作用下的第

枯水位 淇水位

河谷横剖面结构图

1一河卑:

2_河浸滩孑3—谷坡f4-碍 各

绿(:

谷启〉

第一个点:

观察内容:

阶地,河漫

第一个点位于碓臼峪

的一个河道旁,河道中

有水流通过,在河道的

一侧是人工修建的公

路,另一侧可以较为明

显地观察到河漫滩与

阶地的形态。

在河漫滩

上主要是碎石沙砾和

矮小的草丛灌木,在一

级阶地上有民居,二级

阶地上有建筑和植被。

如右是河谷横剖面结

构示意图:

河流阶地:

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形成河流阶地必须具有两个条件:

河流下切侵蚀和较宽阔的谷底。

造成河流下切的原因乂有如下儿点:

构造升降运动、气候变化、侵蚀基准面下降、人类活动影响等。

河漫滩:

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

河漫滩的形成须具有河床侧方移动和洪枯水位变化两个条件。

曲于横向环流作用,河床一岸侵蚀,谷坡不断后退,原先的

“V”形河谷则逐渐展宽,被侵蚀的物质有一部分堆积在河床底部,另一部分较细小的颗粒被环流带到另一岸堆积,形成河床浅滩,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床不断展宽,形成雏形河漫滩,河谷继续展宽,洪水期水流淹没雏形河漫滩,这时雏形河漫滩上水较浅,并且水流很慢,流水沿河床底部携带的粗粒碎屑物质,不可能被带到雏形河漫滩上,只能将细砂或黏土物质(河漫滩相冲积物)搬运到这里堆积,这时雏形河漫滩就转化为河漫滩。

河漫滩的二元沉积结构如图:

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粘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和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

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沉积结构。

第二个点:

观察内容:

河床、河漫滩、阶地;周边沉积岩的褶皱构造

此点位于河道的转弯处,河道由西北方向转向东北方向;河道的弯度较大,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明显;河道边的山体有单斜构造。

河床:

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横坡面呈一低洼的槽型。

河床纵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不是无止境的,往往至侵蚀基准面便不再侵蚀,而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影响河床纵剖面的发展。

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如果出露的河床坡度较大,则流速加大,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河流的下游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扩展,即向(溯)源侵蚀,河床纵向坡度变大。

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流搬运泥沙作用减弱,河流发生堆积,河床纵向坡度变小。

同时,影响河床纵坡面发展的因素有水文状况的改变,构造运动,岩性的差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等。

河漫滩、阶地在上一点的记录中已经有详细解说,在此点进行再次观察,但不进行重复描写。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弯曲河床平面与制面妙态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III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三个点:

第三个点是一个位于道路一旁的大型石块,属于地质学内容,在此不具体讨论。

第四个点:

观察内容:

第四纪沉积物;一级、二级阶地

此点是马路边的笫四纪沉积物,从山坡下可以观察到沉积地貌的层次,但是山于长期暴露在外,有的层次并不清晰,相互有混杂。

该沉积物总体上可分为土壤层、黃土层、沙层、砾石层。

在坡对面是河道,河道上阶地的沉积二元结构明显。

阶地的结构形态及形成原因在笫一个点处已有详细描述,在此略过。

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

笫四纪沉积物在大陆上分布很广,除去岩石裸露的陡峻山坡外,儿乎到处都为笫四纪沉积物所覆盖。

笫四纪沉积物大多数未胶结,呈松散状态;保存比较完整;厚度一般不大,数十米至数百米,但在一些凹陷盆地可达一二千米;沉积类型比较复杂,相变剧烈。

笫四纪沉积物记录了地球发展最新阶段的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研究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坡积物:

片流搬运的物体在坡麓堆积下来,形成坡积物。

坡积物常用绕坡地形成坡积裙。

坡积物的岩性取决于坡地的基岩成分。

碎屑物的机械组分亚砂岩、亚粘土和石块或碎屑。

因为坡积物搬运距离不远,所以碎屑物的磨圆性一般较差。

此外,碎屑颗粒大小混朵,分选性差,层理不明显。

此处层理大致分为三层,最上层粒级较小,中层砂砾较多,粒径较大,最下层颗粒较小。

人类活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第一天我们所观察的第一个点的一级、二级阶地均被人类利用,有房屋建筑、植

被及少量农作物的种植,但是这样依山傍水的阶地并不安全,有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存在。

河漫滩在洪水期会被淹没,不适合被利用。

人类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可以蓄水保水,阻挡洪水期大量的泥沙和水冲蚀下游,更好的利用水资源,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第二天:

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

观察内容:

沿途观察黃土地貌、石灰岩山地、花岗岩山地、火山沉积盆地、白河峡谷等地貌内容,重点观察单斜构造、穹隆构造等,分析这些构造形成的环境。

具体观察点:

黄土地貌;单斜地貌;穹隆地貌。

路线图如下:

第一个点:

刘斌堡附近,地质图上Q3与Q4交界处,在此地重点观察黃土地貌。

黄土剖

面图如右。

黃土地貌的类型和成因:

黃土地

貌可分为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

(谷)间地地貌和黃土潜蚀地貌(黃土喀斯特)等儿种类型。

形成上述各种黄土地貌的原因,除了黃土本身多空隙、富含

CaC03、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

强、易沉陷等物理化学性质外,

还受黄土堆积前的古地形和各种外营力作用的影响,如流水作用、重力作用、地下水作用和风的作用等。

此观察点的黃土地貌具有垂直节理,原因是黃土中的钙质成分遇水溶蚀,继而向下侵蚀,另外还有风力和水力的作用。

此地的黃土地貌下部有黃土的坡积物质,越向上粉粒越细,越向下约黏,总体疏松多孔。

第二个点:

观察内容:

河流地貌、断层、穹隆地貌。

此观察点位于白河河谷附近,河道一侧为陡崖,另一侧为道路。

河流地貌在第一天已有详细介绍,在此处略过。

河道一侧的陡崖根据地质图知其主要为Jxy白云质砂岩,层理明显,为西北一东南走向,倾向为西南,倾角约40?

山体以砂砾为主,掺杂白云岩。

从其层面特征和各层之间的关系可推断出此为浅海沉积物,在海洋环境下形成,因而得知此处在远古代是海。

因年代的差别,河流在断层下发育,推测该地曾经的造山运动导致断层。

三个点:

第三个点位于千家店盆地,在此点重点听老师讲解了地质地貌的演变。

元古代:

海洋

古生代:

陆地。

以侵蚀为主,没有沉积物

中生代:

造山运动,沉积岩(火山,河流)

新生代:

风蚀、风积,水蚀、水积

第四个点:

观察内容:

从外部观察穹隆地貌;背斜

此点位于红石湾附近,山体为东北一西南走向,从地质图上看,为Chg代表的长城系白云岩。

北方的岩体呈单斜构造,倾角大约45?

且存在明显的差异风化,岩石为J3h3代表的紫色砂岩,形成于侏罗纪,砂岩中间夹杂着石英白云母和长石。

穹隆地貌:

穹隆是一个没有明显轴向的背斜隆起,它的平面轮廓呈圆形或椭圆形,长宽比小于3:

1,组成穹隆构造的地层从中心向四周倾斜。

当地壳下部岩浆侵入到上部地层中,或者岩盐呈塑性状态侵入到沉积岩中,都能使地壳上部岩层上拱,

形成穹隆构造。

规模巨大的穹隆构造常山岩浆侵入沉积岩层而成,其外部是沉积岩该层,内核是岩浆岩体。

当盖层被剥蚀以后,核心就出露,在穹隆的周圉形成单斜山地和各种河谷,而在穹隆的中心形成岩浆岩山地。

背斜:

(背斜及平卧褶皱)背斜是地层中一种上凸的褶曲构造,其核部山老地层组成。

地层时代山核部向两翼111老到新排列。

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

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向斜”相对。

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

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这一点是其与向斜的根本区别)。

但是,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第五个点:

观察内容:

岩壁层面波痕

如图:

浅海沉积的岩层层面上波痕最为明显,越向深海处越平。

第六个点:

观察内容:

从内部看穹隆,单斜,背斜。

穹隆地貌、背斜在第四、五个点已有详细叙述,此处略过。

单斜:

如果岩层在一定范围内其倾斜方向和倾角大体是一致的,则称为单斜构

造。

它往往是褶皱岩层或其他构造形态的一部分。

人类活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在我们的实习观察中,有人为种植的农作物生长在第四纪沉积物上,可见其有一定的肥力,但是其土壤较贫瘠,作物长势不佳。

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背斜处适合建隧道。

煤、石油等是由千万年的地质演化形成的,与岩层的新老关系密切。

有些含有油气的沉积岩层,由于受到巨大压力而发生变形,石油都跑到背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区。

所以背斜构造往往是储藏石油的“仓库”,在石油地质学上叫“储油构造”。

通常,由于天然气密度最小,处在背斜构造的顶部,石油处在中间,下部则是水。

寻找油气资源就是要先找这种地方。

背斜根据其自身地质形态可开挖隧道。

背斜地形下储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所以油田广布。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向斜处适合建水库。

山来:

向斜一字,来自希腊语,原指对向倾斜之意。

为褶曲构造之一部分,两翼指向上方,中央向下屈曲。

其在褶弯内之岩层,愈往中央,愈为年轻。

向斜之两翼,如向同一方向倾斜,曰转倒褶曲;如两翼之倾斜,儿近水平,或作水平状态,曰偃卧褶曲。

向斜与背斜相连,彼此方向相反,常使地壳岩层,呈现波状。

在向斜构造之中,如含有其多之小褶曲在内,曰复向斜;如地层是由多个不同方向,向中心倾斜,使向斜略呈圆形,曰盆地。

构造与圆丘相反。

向斜与背斜,俱指地层之构造而言,与地形之高低起伏无关。

背斜层有时可被侵蚀成为低地,曰背斜谷;而向斜层有时亦可被侵蚀剩下成为高山之形状,曰向斜岭。

此种与构造相反之地形,曰相反地形。

向斜之构造,在沈积岩中最为显著,其规模之大者,可达五十公里以上,小者,可小至一公分以下,曰微褶曲。

向斜褶曲,可来自水平之压力;岩层之可塑性流动、重力之滑落,与垂直之运动等。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

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成地下水,故打井可以在向斜槽部。

第三天:

房山石花洞,七王坟一草厂村

||片

l1^Ik«-r<.uu!

iKtiim iraf*Mhtul:

mUtm

fl-WrCK.lW**1 ••-■冷一

宵上■・朮WMOMUTiNI・•・

H-IJa J4-4好49:

i.I*・・•■術

□ss

i

號日|:

:

观察内容:

观察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思考岩溶地貌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在观察点为什么会有这样大量的岩溶地貌。

观察洪积扇扇顶沉积物结构特征,泥石流堆积体特征,洪积扇中部与下部沉积物结构特征,不同时代洪积物特征的比较,洪积台地的成因与洪积扇分期,洪积扇物质结构与人类活动(聚落与交通的分布,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变迁)。

简单介绍下燕山期花岗岩,侏罗系安山集块岩。

路线图如下:

第一个点:

房山石花洞

约四亿年前,北京地区被海洋覆盖,海底沉积了大量的碳酸盐类物质,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海底抬升为陆地,石花洞发育的地质年代是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山岩溶作用造成的地貌。

在碳酸盐岩(包括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地层中分布最广,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嫌峋,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溶沟、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岩溶形态,山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等各种洞穴系统。

形成原因主要是风力和流水的侵蚀作用。

在石花洞,老师带领我们主要探讨了以下儿个问题:

1.为什么会有岩溶地貌

在地下,当水流沿着可溶性岩石的较小裂隙和孔道流动时,其运动速度很慢,这时只能进行溶蚀作用。

随着裂隙的不断扩大,地下水除继续进行溶蚀作用和侵蚀作用外,还发生重力崩塌,使孔道扩大为溶洞。

2.描述一种特色的石花

3.为什么石花洞会分为好儿层

4.每层的区别

第二个点:

七王坟一草厂村

观察内容:

洪积扇,泥石流,火山集块岩

洪积扇扇顶沉积物的结构特征,泥石流堆积体特征,洪积扇中部与下部沉积物结构特征,不同时代洪积物特征的比较,洪积台地的成因与洪积扇分期,洪积扇物质结构与人类活动(聚落与交通放入分布,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变迁)。

简单介绍燕山期花岗岩,侏罗系安山集块岩。

洪积扇:

山麓带常处于构造下沉状态,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河流水流分散,流速减慢,一部分水流渗漏地下,因而山地河流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平面呈扇形,称洪(冲)积扇。

它的规模大小不一,面积自数白平方米到数十平方公里,干旱区发育的洪积扇的面积比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发育的洪积扇的面积要大得多。

洪积扇出山口部位叫扇顶,扇的外围边缘部分叫扇缘,从扇顶到扇缘之间地带叫扇中,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由扇顶到扇缘的地形剖面线呈一下凹形,坡度一般小于10?

0

泥石流:

是一种III水充分浸润饱和的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沿着冲沟向下流动的特殊洪流。

这种洪流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和地质、地形、气象、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的补给、泥石流水体补给和泥石流形成的沟谷条件等。

泥石流固体物质补给源可来自以下儿个方面:

(1)构造破碎带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碎屑物质来源;

(2)岩石风化形成的大量碎屑物质;

(00,200m,3)高山地区的厚层冰磧物,如西藏东南的晚更新世冰磧物片达1成为“1地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来源;

(4)强烈地震造成山崩滑坡,使土石体汇集于山谷,导致泥石流形成,1930年西藏察隅8.5级地震诱发山崩滑坡而形成巨大的泥石流。

泥石流水体补给源来自集中降雨、快速冰雪融化和冰湖溃决等。

火山集块岩:

在路边有火山集块岩,该火山集块岩中含有多类岩石,如具有气孔构造的玄武岩、呈紫色的安山岩、流纹构造的流纹岩等。

经历沉积过程,III岩浆喷出后变成沉积岩,它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它由火山喷发后多个岩体聚合而成,火成岩、喷出岩类都有,沉积岩主要是山粉砂和粉砾胶结的砂岩和砾岩。

具体地,在该集块岩中有小块的玄武岩,有气孔构造,安山岩,呈紫色,流纹岩,具流纹构造,另外还有灰色,灰蓝色,肉红色等,还具杏仁构造。

颜色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多带棱角。

由于此火山集块岩中的岩石与周围的岩石并不相同,并夹杂着许多别的石砾,所以推断这块岩石应该是来自滑坡的坡积物而并非产于此处,而是来自滑坡的坡积物。

人类活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岩溶地貌通过合理开发,有很大的科学研究、旅游观赏价值。

喀斯特地区地表异常缺水和多洪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但地下水蕴藏丰富,径流系数在热带喀斯特区域为50,80%。

亚热带喀斯特区域为30,40%,温带为10,20%o在华北一些石灰岩分布地区,地下水在山前以泉的方式流出,如北京玉泉山的泉水、河南辉县的口泉、山西太原的晋祠泉、济南的釣突泉等。

合理开发利用喀斯特泉,对工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南方多地下河,引喀斯特泉堵地下河,钻井提水等方法可解决工农业用水。

地下河纵剖面呈阶梯状,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筑

坝发电。

如云南丘北六郎洞水电站,是中国第1座利用地下河的水电站。

湘、黔也利用这种优越条件建造了多座400千瓦以上的地下水电站。

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洞穴,常造成水库渗漏,对坝体、交通线和厂矿建筑等构成不稳定的因素。

研究和探测地下洞穴的分布,及时采取措施,是喀斯特地区建设成功的关键。

喀斯特地区有丰富的矿床,例如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石膏和岩盐等。

在喀斯特剥蚀面上和洼地中沉积有铝土矿,古溶洞和裂罅中沉积有铅、锌、硫化物、汞等砂矿体,地下溶洞也是富集石油和天然气的良好场所,华北地区的一些油田就是位于喀斯特区域。

有些溶洞可作地下厂址和地下仓库。

泥石流通常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

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其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

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

影响泥石流强度的因素较多,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成灾程度的影响最为主要。

此外,多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这上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结语

儿天的实习让我们有机会将书本上学得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同时起到了巩固复习和融会贯通的作用。

老师的耐心讲解和实地的亲身体会让我对很多地貌学概念有了直观的体会和理解,而不是之前那种呆板的印象。

同时,在实习中要注意记好笔记,认真听讲,方便之后的复习整理。

最后,谢谢老师的耐心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