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4419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

序言

生命是人类知识范围内最富于魅力的现象,自古至今人类都在不断探索生命的奥秘,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走进生物世界》为您介绍生物常识,使您了解生物中的许多有趣现象,向您提供一个展示生物奥秘的趣味档案。

向您提供生物方面的最新动态及生物王国里一些生命个体,向你展示平时不为我们所注意微小生命的生活。

以及一些奇珍异兽和一些珍贵的植物以及怎样保护这些珍贵的物种。

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

“校园植物的鉴定技巧”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有的学生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的引导。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走进生物的世界,奇妙的世界,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色色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

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

揭晓答案的同时,你也会体味到知识的无穷魅力。

7

第一课时:

公鸡为什么能及时报晓?

农村生活,富有田园的情趣,家养禽畜常常同你作伴儿。

鸡是令你喜爱的一种。

母鸡常常兴奋地叫个不停,有时候,叫声引诱那公鸡前去配种,有时候告诉你它产下蛋啦。

每天清晨,神气活现的大公鸡啼叫几遍,“喔喔喔”,它把你从梦中唤醒,似乎是说:

天亮啦,赶快起床。

鸡是一只“活时钟”。

古代人对鸡素有好感,称赞它“头戴冠,足搏距,勇斗,守夜不失时”。

周代有种叫“鸡人”的官,专门负责“司晨”,就是在祭祀这一天,每当鸡鸣的时候,专门唤醒百官赶快上朝。

后来发展成在每天早晨“鸡人”戴上鸡冠形的红帽子,撞钟报晓了。

古代还有个“闻鸡起舞”的故事,说的是人们如何把鸡鸣声当作策励自己上进的警号。

在人们的心目中,鸡还是喜庆的象征。

“雄鸡一唱天下白”。

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要啼鸣呢?

科学家在探索生物的秘密中,发现不少动物的习性和生理功能,都受到大自然节律的支配。

比如,蝙蝠总是在黄昏以后飞来飞去捕捉昆虫;鹦嘴鱼总是在白天到离海滩洞穴一公里的地方去觅食;雀鲷鹭每天飞向海边总是比前一天推迟约五十分钟;牡蛎总是在涨潮时张开贝壳捕捉食物;招潮蟹总是在潮退时才从沙里爬出来觅食;沙蚕群集海面,常常在满月后三天,日落后的五十四分钟,不迟也不早;灰熊总是在特大暴风雪来临的时候才进洞冬眠。

这是怎么回事呢?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证明生物体内有一座奇妙的“生物钟”,指挥着生物的行为。

生物的节律周期是这种生物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大自然的光照、气温、湿度、气压、潮汐等各种因素不断影响下,生理上不断调节,逐渐形成了生物的昼夜和季节性的节律。

鸡的“生物钟”藏在哪里呢?

最近,日本科学家对鸡进行研究和试验,第一次发现和证实了:

鸡的“生物钟”长在鸡的松果体细胞里。

松果体在大脑和小脑之间,是一个松果形状的小内分泌器官。

一到黑夜,它就分泌出一种叫黑色紧张素的激素,来抑制鸡的活动。

如果给鸡埋上装有黑色紧张素的胶囊,鸡就入睡了。

美国科学家在试验中也发现,如果把麻雀的松果体摘除,它活动的周期节律就会消失;如果从另一只麻雀为它移植了松果体,周期节律又恢复啦。

这证明鸡(包括鸟类)的“生物钟”就在松果体细胞里。

光线能使松果体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发生变化,从而发生化学反应,使“生物钟”“摆动”。

正是这种奇妙的“生物钟”记忆着明暗的规律,才指挥着公鸡的日常活动:

天快亮了,公鸡就放声啼唱;天快黑了,就赶快去宿窝。

科学家还从蟑螂的咽下找到了一种神经节,它调节蟑螂的活动和休息。

哺乳动物的“生物钟”就更复杂了,在延髓和下丘脑的神经细胞里有个“主钟”,在其他组织的细胞里还有另一个独立运转的“子钟”,同时在“摆动”。

人们发现,用改变光照的节律,即用人造的白天和黑夜,可以调拨“生物钟”,改变动物原有的生活节律。

如果人为地缩短黑夜的时间,能使鸡鹅鸭产蛋增多,使牛羊的发情期延长,繁殖的数量就增多,牛奶的产量也提高了。

而人为地缩短白天的时间,就能使鸡长肥,猪长膘,使羊和银狐等长毛快。

人们正在对蚊子等有害昆虫进行试验,调拨“生物钟”,让蚊子在缺乏食物和温湿度不适宜的季节里成熟,使它没法生活下去。

第二课时脚气还是脚气病?

夏天到了,脚气发作的人群又开始多了,张阿姨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听人说服维生素B1能治疗脚气,就去药店买了维生素B1来吃,但吃了一段时间后,脚气一点都没有改善。

其实,像张阿姨这类的患者犯了一个概念性的错误,他们误把人们俗称为"脚气"的脚癣当成了"脚气病"。

那脚气与脚气病是否是同一回事呢?

大家经常听到脚气和脚气病,有些人以为这是一种病,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即可。

其实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脚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足癣,是一种趾间皮肤浅部的真菌传染性皮肤病,脚气的皮肤损害有水疱型脚气、糜烂型脚气、鳞屑型脚气。

脚气常发生在潮湿多汗的趾间,伴有剧痒、臭味、浸渍发白等,脚气以中青年为主,21~40岁占64%,工人、农民发病率较高。

脚气与季节气候有密切关系,春夏发病占85.7%,也就是说春夏季是脚气的高发季节。

脚气患者最忌搔抓,搔抓不仅促成了真菌向手及身体其他部位的传播,更为细菌的感染提供了机会。

无论哪一型脚气都可以用橘皮煎汤外洗,效果较好。

新鲜橘皮150克,加水1000毫升,大火烧开后,小火煎煮半小时,先熏患处,待水温适中后,再浸泡患处,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一般2个疗程效果较显著。

此外,你也可以选用赤小豆膏治疗脚气,《本草纲目》记载,赤小豆善治脚气,以帛盛之,以脚踩之,久久必愈。

赤小豆利湿解毒;枯矾为明矾加热后失去结晶水而成,能燥湿收敛、生肌止痒;米醋性酸,散瘀解毒,抑制真菌。

三者合用杀菌解毒效果显著。

赤小豆30克,枯矾少许,均研成细末,加米醋适量调成糊状,每日以赤小豆膏敷脚部患处,纱布包裹以免药物脱落,每天1次。

脚气病是维生素B1缺乏症,它主要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维生素B1缺乏主要与人体摄入不足有关,而食物过于精致,加工及烹调方法不当是造成摄入不足的重要原因。

另外人体吸收利用障碍如腹泻等也会导致维生素B1的缺乏。

脚气病早期可表现为疲倦,下肢软弱无

力或沉重感,体重下降,消化不良或出现便秘、健忘、易怒、失眠、头痛、肌肉酸痛、心动过速、心悸、气喘、水肿等。

脚气病补充维生素B1就能缓解,未精制的谷类食物是维生素B1最重要的来源,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碾磨的精加工而使维生素B1的含量会逐渐减少。

此外含有维生素B1较多的食物还有葵花子仁、生花生仁、瘦猪肉、豌豆、羊肝、松子等。

思考:

1.小金的爱好是打篮球,为了避免得脚气,你能给小金一点建议吗?

2.奶奶得了脚气病,你去看望奶奶的时候应该拿些什么食物呢?

第三课时蚊子的“香吻”爱给谁?

夏日的夜晚,当你困倦入睡的时候,蚊子嗡嗡飞来,轻盈地落到你身上,用尖喙扎进皮肤,贪婪地吸血。

你醒来拍打的时候,它早就溜走啦。

可恶的是,蚊子吸了血以后,被它叮过的这一块皮肤会变成红肿块,使你感到又痛又痒。

那是蚊子的唾液刺激皮肤的结果。

蚊子不仅叮人,还叮咬老鼠、红雀等动物,在人兽之间传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几十种疾病。

全世界被蚊子传染的各种疾病患者,每年多达一百万人以上。

蚊子在黑暗中是怎样找到人的呢?

蚊子找人的奥秘是很复杂的。

科学家发现蚊子的起飞和停落,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关系。

人和动物呼吸的时候,要呼出二氧化碳。

这种气体可以刺激蚊脑中的“飞动命令中枢”。

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了,蚊子飞动的次数也增加,可能是这个“命令中枢”指挥着蚊子沿着二氧化碳气味的散发方向来找到人或者动物的。

科学家还发现,暖湿的环境对蚊子的吸引力特别大。

有人曾经做过实验:

在一个通风道里,设置三个圆筒,一个是温暖的,一个是潮湿的,还有一个是温暖而潮湿的,并且在通风道的气流中加进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发现,停留在这三个圆筒里的蚊子有多有少,分别是:

七只、二十二只和三百五十八只。

这说明暖湿的环境是蚊子最喜爱的活动场所,也是高温湿润的夏季蚊子活动最旺盛的原因。

蚊子为什么对温暖潮湿的环境那样敏感呢?

原来,人和恒温动物向体外散发一定的热量和水分,他们周围的空气就会产生对流,尽管这种对流的气流很微弱,蚊子也会感觉到。

蚊子随着这种对流的温湿空气飞舞,盘旋徘徊,从而找到了吸血的对象。

蚊子爱叮哪些人呢?

通常,蚊子爱叮穿黑衣服的人,爱叮平时出汗多、又不爱洗澡的人,爱叮皮肤娇嫩的儿童等等。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蚊子头部长有一对复眼,它可以识别物体的轮廓,还可以区别不同的颜色和光线的强弱。

蚊子大多喜欢弱光,黑暗或者强光它都讨厌。

你穿上白衣服的时候,反射的光比较强,对蚊子就有驱赶作用。

相反,你穿了黑色衣服以后,光线比较暗,很适合蚊子的视觉习惯,被蚊子叮咬的机会就多啦。

蚊子头部和腿上长有触角和刚毛,这些都起着传感器的作用,也是蚊子察觉周围世界的器官。

它们对温度、温度、气流、汗液等都很敏感,能接收外界的许多信息。

平时出汗多、又不爱洗澡的人,皮肤上粘有一种酸性的氨基酚和盐类,蚊子凭着这种气味“导航”飞去叮人。

儿童的皮肤很娇嫩,新陈代谢活泼,皮肤上的毛孔挥发汗液快,也容易被蚊子察觉到。

当你走动或摇扇乘凉的时候,所产生的气流对蚊子的传感器是一种威胁,它不敢飞近身旁。

如果你静坐或睡觉的时候,蚊子很少感受到这种威胁,知道外界没有干扰,就飞落到你的身上,来个突然袭击。

一定要记住会叮人的全是雌蚊。

雄蚊的口器已经退化,下颚短小细弱,不会叮人,它们靠吸取花蜜和植物汁液为生。

人们知道了蚊子叮人的奥秘以后,设法驱避蚊子。

古代人很早就以点蚊香,焚烧艾草,利用它们散逸出的挥发性物质,来驱避蚊子。

现代的驱蚊剂,利用驱避药物,作用于蚊子的感受器,使蚊子飞走。

第四课时校园植物的鉴别技巧。

1.抓住主要分类依据,采用层层缩小的方法提高识别能力。

当我们采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全部特征,然后根据观察到的特征,运用已学过的各个类群的主要分类依据,采用层层缩小的方法,去鉴别这种植物到底应属于哪一科、哪一属的植物。

如果见到这种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形成果实),那可肯定是属于被子植物;如果这种植物具有羽状或网状叶脉,花的基数又是4-5数、直根系,那它不可能是单子叶植物,而是一种双子叶植物。

其次,可观察该种植物的营养体和花、果的特征,如果我们看到的这种植物是一种具有卷须的草质藤本植物,而且卷须是侧生于叶柄基部或叶腋、单性花、子房下位、侧膜胎座、瓠果等特征,就可确定它是属于葫芦科的植物了。

要是看到的那种植物,是一种具有卷须的木质或草质藤本植物,卷须与叶对生,两性花,雄蕊对着花瓣,浆果等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植物就不是葫芦科的植物,而是属于葡萄科的植物了

2.使用倒查检索表的方法提高识别能力

运用植物检索表来鉴定植物,是提高我们识别科、属、种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特别的方法——倒查书本和检索表。

具体方法是:

先通过索引找到描述该植物形态特征及其插图的页次,仔细阅读书中该植物的特征描述,从中逐步纠正自己对植物学名词术语不确切的理解。

然后阅读该植物所在属和科的检索表,从中掌握两方面的知识,一是这类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二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3.利用鉴别性特征提高识别科的实际能力

(1)具块根的类群

毛茛科(乌头属,天葵)、樟科(乌药)、豆科(野葛)、百合科(天门冬属,萱草属,山麦冬属,沿阶草属)。

枝刺:

、蔷薇科(火棘属梨属)、豆科(皂荚属)、芸香科(枸桔属、金桔属、柑桔属)、仙人掌科、胡颓子科(胡颓子属)。

皮刺:

蔷薇科(悬钩子属,蔷薇属)、豆科(含羞草属)。

叶刺或托叶刺或叶柄刺:

豆科(刺槐属)。

(6)具卷须的类群

葫芦科(卷须侧生于叶柄基部)、葡萄科(卷须与叶对生)、豆科(野豌豆属,香豌豆属,豌豆属)、百合科(菝葜属)。

(7)具叶柄下芽的类群

豆科(刺槐属、香槐属)、悬铃木科。

(8)有白色或黄色乳汁的类群

桑科(桑属、榕属、柘属、构属)、夹竹桃科、菊科(舌状花亚科)。

(9)叶具油点或腺点的类群

木本:

、小檗科(十大功劳属,南天竹属)、蔷薇科(花楸属,悬钩子属,蔷薇属)、豆科(许多属)、芸香科(花椒属,枸桔属)、五加科(楤木属)。

草本:

毛茛科(牡丹属,毛茛属,唐松草属,银莲花属)、十字花科(泡果荠属,碎米荠属)、虎耳草科(落新妇属)、蔷薇科(假升麻属,水杨梅属,委陵菜属,草莓属,龙牙草属,地榆属)、豆科(许多属)、芸香科(松风草属)、茄科(茄属马铃薯)。

(11)互生、掌状复叶(包括掌状三出复叶)的类群

木本:

木通科(木通属,鹰爪枫属,野木瓜属,大血藤属)、葡萄科(蛇葡萄属,爬山虎属)、五加科(鹅掌藤属,五加属)。

草本:

毛茛科(天葵属)、白花菜科(白花菜属)、蔷薇科(委陵菜属,蛇莓属)、豆科(车轴草属)、酢浆草科(酢浆草属)、葡萄科(乌蔹莓属)、葫芦科(雪胆属,绞股蓝属)。

(12)具对生复叶的类群(仅包括双子叶植物)

掌状复叶:

七叶树科(七叶树属)、马鞭草科(牡荆属)。

羽状复叶:

毛茛科(铁钱莲属)、芸香科(黄柏属,吴茱萸属)、槭树科(槭树属部分种)、木犀科(白蜡树属,连翘属)、紫葳科(凌宵花属)、唇形科(丹参属部分种)。

(13)具轮生叶的类群(仅包括双子叶植物)

景天科(八宝属、景天属部分种)、五加科(人参属)、夹竹桃科(夹竹桃属)、玄参科(石龙尾属)、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茜草科(茜草属,拉拉藤属)、桔梗科(桔梗,轮叶沙参)。

(14)具特殊花冠类型的类群

花冠的形状往往成为不同类别植物所特有的特征。

蔷薇形花冠——蔷薇科植物十字形花冠——十字花科植物

蝶形花冠——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假蝶形花冠——豆科云实亚科植物

唇形花冠——唇形科、玄参科植物管状花冠、舌状花冠——菊科植物

漏斗形花冠——旋花科植物和部分茄科植物

钟形花冠——桔梗科植物

(15)具副花冠的类群

副花冠(corona)是有些植物在花冠和雄蕊之间的瓣状附属物。

萝藦科、石蒜科(水仙属)。

(16)具副萼的类群

有的植物在花萼之外还有一轮萼状物(苞片),称副萼。

蔷薇科(水杨梅属,委陵菜属,蛇莓属,草莓属)、锦葵科(蜀葵属,棉属,木槿属)。

(17)花有距的类群

花萼或花冠基部向外延长成管状或囊状突起,称其为距(Spur)。

毛茛科(乌头属,翠雀属,飞燕草属)、罂粟科(紫堇属)、牻牛儿苗科(天竺葵属)、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堇菜科(堇菜属)、兰科(大部分属)。

(18)具有典型雄蕊类型的类群

单体雄蕊——锦葵科植物

二体雄蕊——(9)+1或(5)+(5)型:

蝶形花亚科植物;

(3)+(3)型:

罂粟科紫堇属植物;多体雄蕊——藤黄科、楝科植物

二强雄蕊——唇形科、玄参科植物;四强雄蕊——十字花科植物

聚药雄蕊——菊科植物

第五课时红豆树、柳杉、秃杉以及苏铁

红豆树,属豆科。

又名:

何氏红豆、鄂西红豆、江阴红豆。

因种子皮色鲜红而得名。

是常绿或落叶乔木,高20米以上,胸径可达1米;幼树树皮灰绿色,具灰白色皮孔,老树皮暗灰褐色;小枝绿色,无色。

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被子植物野生植物。

具有药用价值理气,通经。

主治疝气,腹痛,血滞,闭经。

生于河旁、山坡、山谷林内,海拔200-900米,稀达1350米。

红豆树幼年喜湿耐阴,中龄以后喜光。

较耐寒,在本属中是分布于纬度最北的一个种。

它对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但对水分要求较高;在土壤肥润、水分条件较好的山洼、山麓、水口等处生长快,干形也较好;在干燥山坡与丘陵顶部则生长不良。

主根明显,根系发达,寿命较长,具萌芽力,能天然下种更新。

渐危种。

由于本种经济价值很高,常为产地收购部门和群众砍伐利用,致使分布范围愈益狭窄,成年树日益稀少。

仅在寺庙和村落附近保存少数大树。

在本种分布较集中地区(如浙江省龙泉黄山头、岭根等地)已建立红豆树保护点,严密控制群众乱砍滥伐,并积极开展人工繁殖,建立造林基地。

浙江及南方一些林场已进行成片造林。

柳杉,又名长叶孔雀松。

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2米多,树冠狭圆锥形或圆锥形;树皮红棕色,纤维状,裂成长条片状脱落;大枝近轮生,平展或斜展;小枝细长,常下垂,绿色,枝条中部的叶较长,常向两端逐渐变短。

叶钻形略向内弯曲,先端内曲,四边有气孔线,长1-1.5厘米,果枝的叶通常较短,幼树及萌芽枝的叶长达2.4厘米,四面有气孔线。

可作观赏植物,也可药用。

中等喜光;喜欢温暖湿润、云雾弥漫、夏季较凉爽的山区气候;喜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忌积水。

生于海拔400-2500米的山谷边,山谷溪边潮湿林中,山坡林中,并有栽培。

柳杉幼龄能稍耐荫,在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土壤酸性、肥厚而排水良好的山地,生长较快;在寒凉较干、土层瘠薄的地方生长不良。

柳杉根系较浅,侧根发达,主根不明显,抗风力差。

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较好的抗性。

(二)、自主探究

刚刚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两种我们校园里的珍稀植物,现在大家拿出课前搜集好的资料,按照小组分工,进行组内共享。

并完成如下表格:

植物名称

保护级别

地理分布

生态特征

研究价值

按小组进行成果展示

(三)知识链接

给予学生一些资料查询的网址,并讲授一些信息获取技巧,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第六课时鸳鸯溪自然保护区

屏南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鹫峰山脉,位于屏南、周宁、政和三县交界处偏僻山区。

涉及屏南县的双溪镇、周宁县的礼门乡、政和县的杨源乡等3个乡镇7个行政村。

保护区总面积1457.3公顷。

保护区呈一弯曲狭窄长廊状,东西宽约1.5km,南北长约14.5km。

森林覆盖率达89%。

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以鸳鸯、猕猴为主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水源涵养林。

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但也存在许多珍稀的植物资源。

2、鸳鸯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介绍

屏南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达89.0%,蕴含着多种生态系统及其景观。

保护区终年温凉湿润,水热条件优越,植物资源丰富,组成复杂。

现已初步查明保护区内有8个植被型21个群系,常见群丛有32个。

植物种类745种,隶属于150科431属。

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榈木、喜树、闽楠、福建柏、长叶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银杏2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有花伞花木等6种,以及福建省重点保护植物有:

福建樱桃、柳杉、三尖杉、刨花润楠、油杉、江南油杉、红楠、绞股蓝等8种。

境内兰科植物30多种。

3、鸳鸯溪自然保护区的动物介绍

屏南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的动物种类,按动物地理分布,以东洋界动物区系种类为主,并具有古北界的特征。

已查明野生脊椎动物共计74科130属181种。

其中有47科103种属于有特殊意义和保护价值的野生动物种类。

野生脊椎动物种类有(鸟类30科90种;兽类19科35种;爬行类15科30种;两栖类10科26种)。

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2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豹、云豹、白颈长尾雉、蟒蛇等5种,国家lI级保护动物有猕猴、鸳鸯、豺、穿山甲、白鹇、虎纹蛙等16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简称“三直”动物)79种、另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小山蛙、黄腹鼬、黄斑苇鳽等16种。

南方红豆杉,常绿乔木,树皮淡灰色,纵裂成长条薄片;芽鳞顶端钝或稍尖,脱落或部分宿存于小枝基部。

叶2列,近镰刀形,长1.5~4.5厘米,背面中脉带上无乳头角质突起,或有时有零星分布,或与气孔带邻近的中脉两边有1至数条乳头状角质突起,颜色与气孔带不同,淡绿色,边带宽而明显。

种子倒卵圆形或柱状长卵形,长7~8毫米,通常上部较宽,生于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中。

种子可榨油;树皮含单宁;木材可供作用材。

南京和上海都有栽培;用种子繁殖,也可扦插。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以及河南和陕西。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60~100厘米;树皮灰褐色、红褐色或暗褐色,裂成条片脱落;大枝开展,一年生枝绿色或淡黄绿色,秋季变成绿黄色或淡红褐色,二、三年生枝黄褐色、淡红褐色或灰褐色;冬芽黄褐色、淡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芽鳞三角状卵形,背部无脊或有纵脊,脱落或少数宿存于小枝的基部。

叶排列成两列,条形,微弯或较直,长1~3(多为1.5~2.2)厘米,宽2~4(多为3)毫米,上部微渐窄,先端常微急尖,稀急尖或渐尖,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黄绿色,有两条气孔带,中脉带上有密生均匀而微小的圆形角质乳头状突起点,常与气孔带同色,稀色较浅。

雄球花淡黄色,雄蕊8~14枚,花药4~8(多为5~6)。

种子生于杯状红色肉质的假种皮中,间或生于近膜质盘状的种托(即未发育成肉质假种皮的珠托)之上,常呈卵圆形,上部渐窄,稀倒卵状,长5~7毫米,径3.5~5毫米,微扁或圆,上部常具二钝棱脊,稀上部三角状具三条钝脊,先端有突起的短钝尖头,种脐近圆形或宽椭圆形,稀三角状圆形。

2、生长环境

南方红豆杉是中国亚热带至暖温带特有成分之一,在阔叶林中常有分布。

耐荫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通常生长于山脚腹地较为潮湿处。

自然生长在海拔1000米或1500米以下的山谷、溪边、缓坡腐殖质丰富的酸性土壤中,要求肥力较高的黄壤,黄棕壤,中性土、钙质土也能生长。

耐干旱瘠薄,不耐低洼积水。

对气候适应力较强,年均温11~16℃,最低极值可达-11℃。

具有较强的萌芽能力,树干上多见萌芽小枝,但生长比较缓慢。

很少有病虫害,寿命长。

3、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星散分布。

贵阳市主要分布在花溪、乌当、开阳、息烽。

安徽省主要分布在黄山市歙县石门乡及黄山区一带。

浙江省百山祖国家级保护区内也有广泛分布,其中庆元风景村三堆村至景宁一带最多。

4、主要价值

(1)经济价值

材质坚硬,刀斧难入,有“千枞万杉,当不得红榧一枝桠”之称。

边材黄白色,心材赤红,质坚硬,纹理致密,形象美观,不翘不裂,耐腐力强。

可供建筑、高级家具、室内装修、车辆、铅笔杆等用。

种子含油量较高。

(2)园林价值

南方红豆杉枝叶浓郁,树形优美,种子成熟时果实满枝逗人喜爱。

适合在庭园一角孤植点缀,亦可在建筑背阴面的门庭或路口对植,山坡、草坪边缘、池边、片林边缘丛植。

宜在风景区作中、下层树种与各种针阔叶树种配置。

中国之外用欧洲豆杉作整形绿篱。

5、保护现状

南方红豆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优良珍贵树种。

在贵州省的分布区虽较广,但本种在其分布区内种群数量稀少,若不加以保护,有处于渐危状态的危险。

南方红豆杉多属鸟类取食带传播,故很分散、零星。

由于材质好,色泽美观,破坏更为严重,当前首要的是停止对现有资源的破坏,同时加强繁育工作,引为庭园观赏树种,扩大栽培,达到保存物种的目

第七课时珍稀动物鸳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说出鸳鸯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举例说出鸳鸯的习性。

2、技能性目标:

尝试课内外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搜集。

3、情感性目标:

关注本地生态环境。

关注濒危动物的生存,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

(1)说出鸳鸯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举例说出鸳鸯的习性。

三、教学难点

(1)说出鸳鸯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举例说出鸳鸯的习性。

四、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进行资料搜集,教师制作PPT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鸳鸯属鸟纲,鸭科,为我国特有观赏鸟,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中型游禽,体长不到50厘米。

雄性鸳鸯(即:

“鸳”)羽毛绚丽;眼棕色,外围有黄白色环;嘴红棕色;最具有特色的是翅上有一对粟黄色、直立的扇形翼帆,非常夺目;胸腹部纯白,雌性鸳鸯(即“鸯”)远不如雄性鸳鸯漂亮,通体颜色为暗哑的灰色;眼周和眼后各具一条白色纵纹;嘴灰黑色。

雌雄鸳鸯生活形影不离,古称“匹鸟”,常以此比喻恩爱喜从夫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