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5055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2套.doc

《流行病学》试卷

(2)

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A型题】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制措施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2.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B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研究疾病死亡情况

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3.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C

A.监测B.抽查

C.队列研究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

4.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C

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理论性研究

E.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5.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C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人口总数的自然增加或减少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E.存活时间长短

6.发病率指标来自C

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

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E.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

7.患病率指标来自A

A.现况调查资料B.门诊病例资料

C.住院病例资料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

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8.对急性重型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D

A.死亡率B.发病率

C.患病率D.病死率

E.罹患率

9.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些指标最合适B

A.死亡率B.发病率

C.患病率D.病死率

E.罹患率

10.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的研究方法是D

A.监测B.个案调查

C.现况研究D.生态学研究

E.暴发调查

11.抽样调查的特点不包括D

A.不适于患病率低的疾病B.调查进度快,工作量相对较小

C.设计,实施较复杂D.样本量小容易发现遗漏

E.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12.为保证样本能反映总体状况,在设计时需考虑E

A.调查对象变异是否比较大B.样本量是否足够大

C.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D.抽样方法是否可行

E.以上都是

13.样本量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样本量宜大不宜小B.样本量越大资料越准确

C.样本量足量就好D.样本量大小由调查可行性决定

E.样本量估计不能采用经验法

14.抽样误差最小的抽样方法是C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

E.双盲法抽样

15.有关队列研究暴露人群的选择,下列哪条是不对的E

A.职业人群B.特殊暴露人群

C.一般人群D.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E.患有某欲研究疾病的人群

16.反映某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最好的指标是D

A.人群归因危险度B.全人群该病的发病率

C.该因素的流行率D.相对危险度

E.归因危险度

17.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B

A.发病率B.发病密度

C.病死率D.现患率

E.死亡率

18.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应选择D

A.在患某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在患该病者中选择有某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该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C.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该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D.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

19.疫源地的概念是(B)

A不断发生病人的地区

B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

C发生二代病例的地区

D有病原体的场所

E病人的家庭

20.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

(B)

A、爆发为主

B、常呈散发

C、与个人卫生习惯无关

D、有明显的季节性

E、以上都不是

21.我国规定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在农村最多不超过(B)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0小时

E.12小时

22.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不包括(B)

A.多为爆发流行

B.病人的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C.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D.发病多在同一潜伏期内

E.对水源采取净化消毒处理后,流行迅速得到控制

23.下列哪一种是用来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的措施(A)

A.检疫

B.消毒

C.预防接种

D.疾病监测

E.卫生监督

24.对乙类传染病和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下列哪类机构予以公布、实施(A)

A.国务院

B.国家卫生部

C.人大常委会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E.省级人民政府

25.下列哪种疾病不是我国计划免疫工作“五苗防七病”中的疾病(D)

A.脊髓灰质炎

B.百日咳

C.麻疹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结核病

26.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是(B)

A.自然环境的温度及湿度

B.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C.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及地理、气候等

D.经济条件的好坏

E.文化水平的高低

27.下列措施属于三级预防的是(A)

A.心理康复

B.戒烟限酒

C.体育锻炼

D.合理营养

E.早期治疗

28.在高危人群中进行HIV抗体的筛检属于(B)

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常规报告E、哨点监测

29.“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指(C)

A.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场所都能保持健康

B.人们将运用更有效的办法预防疾病

C.医护人员将更有办法治愈所有疾病

D.全体社会成员均匀的分配一切卫生资源

E.人们将懂得自己有力量摆脱可以避免的疾病

30.下列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C)

A、保健服务B、婚前检查C、产前检查

D、预防性卫生监督E、经常性卫生监督

31.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B)

A.主动监测B、被动监测C、哨点监测

D、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E、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32.在设计汽车时配备儿童专座,这属于伤害预防的(A)

A工程干预B经济干预C强制干预D法律干预E行政干预

33.以下属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E)

A.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

B.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

C.一次食物中毒中出现了死亡病例

D.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

E.发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4.关于确认暴发终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病源携带者全部治愈,度过一个最短潜伏期后,没有新病例发生

B.病源携带者全部治愈,度过一个平均潜伏期后,没有新病例发生

C.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病例不再增多

D.经过昆虫媒介的平均潜伏期和人类平均潜伏期总和后,无病例发生

E.以上说法都正确

35.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等级设为(C)

A0级BI级CII级DIII级EIV级

36.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E)

A、气象灾害B、农业生物灾害C、恐怖活动

D、食物中毒E、肺癌晚期死亡

37.下面对伤害和意外事故的阐述正确的有(C)

A.意外事故包括伤害

B.意外事故一定可以引起伤害

C.意外事故可以引起伤害

D.意外事故是无意识的伤害

E.伤害是由意外事故引起的

38.下列哪项指标是目前评价疾病负担的最佳指标(A)

A.伤残调整寿命

B.伤害死亡率

C.伤害发生率

D.潜在减寿年数

E.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39.循证医学收集研究证据的来源有(E)

A.PubMed数据库

B.Cochrane协作网

C.EMBASE数据库

D.循证医学杂志

E.以上都可以

40.循证医学是(D)

A.实验医学

B.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C.系统综述

D.应用科学的证据处理临床问题的科学

E.以上都不是

41.下列哪项研究证据的结论强度最弱(A)

A.大样本病例分析结果

B.有阳性结果的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C.队列研究结果

D.Meta分析结果

E.病例对照研究

42.以下哪项不是循证医学证据的来源(D)

A.临床实践指南

B.Meta分析结果

C.临床试验

D.动物试验

E.病例对照研究

43.下列哪项不是外暴露标志物(D)

A.病毒

B.细菌

C.寄生虫

D.病毒整合基因

E.农药

44.效应标志物是指(A)

A.宿主暴露后产生功能性或结构性变化的生物标志

B.宿主对疾病发生、发展的易感程度的生物学标志

C.与疾病或健康状态有关的暴露因素的生物标志

D.宿主暴露后在体内可检测的暴露物质,如病毒

E.宿主暴露后在体内可检测到的病毒整合基因

4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可以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B.病例-病例研究设计不能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C.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可以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D.队列研究设计可以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E.现况研究设计可以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46.下列哪项不是分子流行病学的用途(E)

A.对生物病因的探讨

B.危险因素的评价

C.人群易感性评估

D.疾病流行规律研究

E.用于家族聚集性研究

47.易患性是指:

(D)

A.多因子遗传病中,遗传因素引起的生物差异或疾病发生中所起作用的程度

B.多因子遗传病中,单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患病风险

C.多因子遗传病中,单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患病风险

D.多因子遗传病中,人群个体易于或不易于患某种疾病的属性变量

E.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

48.下列哪项说法是不正确的(D)

A.遗传流行病学是以与遗传有关的疾病为研究对象的

B.遗传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C.遗传流行病学是医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而形成一门边缘学科

D.遗传流行病学主要是研究传染病的发生规律

E.遗传流行病学着重研究疾病发生中遗传与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作用方式和疾病控制方法

49.遗传流行病学的任务主要是解决以下问题:

(E)

A.所研究疾病是否有家族聚集性

B.研究疾病家族聚集性产生的原因

C.疾病在家系中的传递方式

D.提出疾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E.以上都是

50.下列哪种疾病主要由环境因素起作用(C)

A.糖尿病

B.高血压

C.中毒

D.唇腭裂

E.肝癌

51.某医师研究新生儿黄疸病;其条件是选择100名确诊的新生儿黄疸病例同期同医院同等数量没有黄疸病的新生儿;然后询问产妇及查阅分娩卡片,了解产前及产后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调查研究属于:

B

A定群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实验性研究D.现况调查研究E.临床随访研究

5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过头会造成D

A降低研究效率B提高研究效率C高估暴露因素的作用

D降低暴露因素的作用E以上都不对

53.病例来源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一般只能计算哪种指标B

ARRBORCARDPARE以上均不对

54.从住院病人中选择对照的缺陷是A

A、所研究疾病的有关特征与目标人群有差异B、获得相关信息困难

C、无系统的病史记录D、诊断难以统一

E、以上都对

55.为研究胃溃疡病与饮酒的关系,某大夫调查了100名胃溃疡病人的饮酒史和100名胃炎病人的饮酒史,以上资料,该研究的主要缺陷是(D)

A、样本含量太少B、调查方法不明确

C、饮酒调查误差大D、对照不合适

E、没有随访

56.下列那项不符合病例对照的定义和内涵:

C

A.选择患有某病和未患有某病的人群为研究对象B.调查病例组与对照组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素的情况C.分析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和暴露人群等指标D.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E.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说

57.对绝大多数病例对照研究而言,它们不具有A

A.可计算发病率 B.耗资较少 C.可估计相对危险度D.估计暴露史时可能出现偏倚E.选择没有疾病的人口做对照

58.在某项关于吸烟和肺癌的研究中,某医师认为其中的年龄是混杂因子,这里的混杂因子是指D

A.与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子B.与研究的疾病没有联系的因子C.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都没有联系的因子D.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有联系的因子E. 上述都不对

59.比值比主要应用于C

A.描述研究B、生态学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队列研究E、流行病学实验

60.某广告说某药治疗了100例某病病人,其中95例痊愈,治愈率达95%。

此治愈率不可信的原因是:

B

A、病例数太少B、缺少对照组C、治愈率太高D、没有经过统计学检验E、没有关于偏倚控制的说明

6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不包括E

A.问题应具体、不能抽象B.避免双重含义问题C.问题尽量简短

D.避免带有诱导性的问题E.问题须准确,采用专业术语

62.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一般程序是:

E

A从人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

B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

C从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

D从人为联系到因果联系

E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

63.在确定因果关系的标准中必不可少的标准是C

A关联的强度

B剂量-反应关系

C正确的时序关系

D实验室证据

E关联的可重复性

64.在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表明E

A因果之间的联系存在许多偏倚

B该病的患病率增加

C联系的强度不明显

D因果关系一定成立

E因果关系成立的可能性增大

65.下列哪项不是判定因果关系的标准D

A关联的强度

B正确的时序关系

C剂量-反应关系

D统计学显著性检验

E关联的可重复性

66.检验病因假设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C

A横断面调查

B筛检

C前瞻性队列研究

D临床试验

E理论法

67.形成病因假设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A

A普查

B社区实验

C队列研究

D现场实验

E临床试验

68.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指A

A实际有病按阳性标准判断为有病的百分比

B阳性结果中真正有病的比例

C实际有病按阳性标准判断为无病的百分比

D实际无病按阳性标准判断为有病的百分比

E实际无病按阳性标准判断为无病的百分比

69.筛检试验的特异度是指E

A实际有病按阳性标准判断为有病的百分比

B阳性结果中真正有病的比例

C实际有病按阳性标准判断为无病的百分比

D实际无病按阳性标准判断为有病的百分比

E实际无病按阳性标准判断为无病的百分比

70.进行筛检试验时应首先考虑A

A患病率高的疾病

B发病率高的疾病

C能早期诊断的疾病

D病情严重,难以治愈的疾病

E病死率较高的疾病

71.临床试验中采用双盲法是为了控制B

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

D、入院偏倚E、回忆偏倚

72.临床试验应遵循的原则中下列哪项不是E

A、均衡B、对照C、重复D、随机E、处理因素

73.临床试验中对照采用临床上公认的、效果肯定的标准疗法,此种对照属于C

A、空白对照B、安慰剂对照C、标准对照

D、自身对照E、历史对照

74.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种对照人群最佳:

A

A.与病例来自同一人群B.医院内的其他患者人群C.病例的亲属人群

D.病例的邻居或同事人群E.产生病例的一般普通人群

75.混杂因素是指C

A、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

C、与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素都有联系的因素D、仅与研究因素有联系的因素

E、仅与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素

76.评价筛检真实性的指标是:

C

A、治愈率B、生存率C、约登指数D、死亡率E、阳性预测值

77.在糖尿病检出方案中,A实验血糖筛选水平定为160MG/ML,而B实验的定为130MG/ML,这意味着:

B

A、实验的灵敏度比B实验高

B、实验的特异度比B实验高

C、实验的假阳性率比B实验高

D、实验的阴性预测值比B实验高

E、以上都不对

78.研究肺癌的病因,将肺癌的病例与非肺癌对照按年龄、性别、居住地及社会等级配比,然后对两组观察对象吸烟情况进行比较。

试问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研究?

B

A前瞻性定群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

C现场实验D历史性定群研究E筛检

79.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D

A、临床试验B、干预试验C、人群现场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防治试验研究

80.研究某种药物对某病的治疗效果时,试验对象应该是C

A严重型病人B男女人数必须相等C患病人群中有代表性的样本

D非典型症状的病人E典型症状的病人

81.哪种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人员控制着研究因素A

A实验性研究B个案调查C现况调查D暴发调查E病例对照调查

82-86共用题干

某地区有10万人口,1960年总死亡人数为1000名,已发现的结核病患者有300名,其中男性200名,女性100名。

1960年死于结核病者60名,其中男性50名。

82.该地区粗死亡率为C

A.300/10万

B.60‰

C.10‰

D.100‰

E.10/万

83.该地区结核病的死亡率为B

A.300/10万

B.60/10万

C.200‰

D.20‰

E.10/万

84.该地区男性结核病的死亡率为E

A.20%

B.25%

C.30%

D.50%

E.所给资料不能计算

85.该地区结核病的病死率为A

A.20%

B.6%

C.2%

D.男女相等

E.所给资料不能计算

86.该地区女性结核病的死亡率为E

A.20%

B.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