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与开发复习提纲201412.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6061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整理与开发复习提纲2014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地整理与开发复习提纲2014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地整理与开发复习提纲2014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土地整理与开发复习提纲2014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土地整理与开发复习提纲2014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土地整理与开发复习提纲20141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土地整理与开发复习提纲20141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土地整理与开发复习提纲20141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土地整理与开发复习提纲20141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整理与开发复习提纲201412.doc

《土地整理与开发复习提纲2014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理与开发复习提纲201412.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地整理与开发复习提纲201412.doc

土地整理与开发主要复习内容

考试范围:

前七章内容+项目预算+三次课堂作业。

主要题型有:

名词解释,简答,计算,论述。

1、简述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的概念

土地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运用工程建设措施,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实行综合整治、开发,对配置不当、利用不合理,以及分散、闲置、未被充分利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实施深度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

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未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与经营的活动。

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2、简述3S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课本P54——P56)

(1)RS技术

在土地整理领域,利用RS技术不仅能采集地物要素的平面位置信息,而且能获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

如利用航天RS技术获取区域土地的宏观信息,为进行土地整理潜力分析、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址等提供基础资料;利用航空RS技术,不仅能获得区域土地的宏观信息,而且能获得微域土地的详细信息,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等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

(2)GIS技术

土地整理涉及的大量空间信息处理,可以利用强大的空间信息分析和管理能力的GIS来实施。

根据RS资料和非RS资料,利用ARCInfo、MapInfo等GIS软件,建立土地整理基础信息数据库。

在土地整理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能很方便地实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图件制作和成果输出等。

(3)GPS技术

GPS主要用于土地整理中的定位。

其流程如下:

a、选点。

GPS测量站应选择在较开阔的地方,而且要避免多路径效应,即反射波对直接波的破坏性干涉而引起的站星距离误差的影响。

GPS测站不宜设置在具有强反射的地面和具有电磁波强辐射源的环境。

b、网形设计和时段安排。

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方法,将欲观测的土地整理区控制点连同必要的已知的三角点和水准点构成GPS卫星定位网。

网形设计的一方面要顾及各GPS测站的精度均匀,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构造一些区域性的子环路和全局性的网环路,以利于探测和剔除GPS数据粗差,进行数据质量控制。

c、外业数据采集。

每时段观测中各台仪器应基本保证同步观测,各时段安排根据总体网形结构要求而定,但应照顾上下时段的衔接以节省人力和物力。

d、外业检核。

GPS数据采集后,采用随机软件进行基线计算。

外业检核分为同步环检核和异步环检核。

根据土地整理的具体要求,确定某一容差,当环路闭合差大于该容差时,则环路中某条或多条基线可能存在粗差,借助其他异步环可对粗差进行定位,然而对有粗差的基线重新结算。

如解算无效,则该基线需要重测。

(4)3S技术合成

a、GIS和GPS结合。

利用GIS中的电子地图和GPS接收机的实时差分定位技术,组成GIS+GPS的各种电子系统,土地整理主要是运用其陆地用途,主要包括地球物理资源勘测、工程测量、规划控制等。

b、GIS和RS结合。

对于各种GIS系统,RS是重要的信息源和数据更新的重要手段,同时GIS可以提供RS图形处理所需的一些辅助数据,以提高RS图像的信息量和分辨率,从而提高RS图像处理和解译的精度。

c、3S技术的整体结合。

集RS、GIS和GPS技术的功能于一体,构成高度自动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的GIS,是空间信息实时采集、处理、更新及动态地理过程的现势性分析与提供决策辅助信息的有力手段。

3、简述土地整理潜力的概念、内容。

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对现有集中连片的耕地区域、分散的农村居民点、各项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进行田、地、水、路、林、村的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增加的各项用地面积。

狭义的土地整理潜力只是农用地整理潜力;而广义的土地整理潜力包括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废弃地复垦潜力和未利用地开发潜力。

(一)农用地整理潜力

包括: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的整理潜力。

主要来源于整理农村用地结构,如归并零星地块、平整土地,农村道路、渠道等综合治理、中低产农用地的综合改造及集中村庄及乡村企业用地、搬迁和内部改造,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等。

(二)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调查和评价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是调查与评价在城镇规划区域内,对经过长期历史变迁形成的城镇土地利用布局,按城镇发展的规律和新时期城镇发展而要求进行调整和改造可增加的建设用地面积。

(三)废弃地复垦潜力

(四)未利用地开发潜力

4、简述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潜力的基本程序。

(1)准备工作:

成立工作小组;落实经费;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组织技术培训

(2)调查与分析:

收集基础资料;确定调查的指标及其权重;整理资料与分区、补充调查;分析与评价

(3)编制土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比例尺:

最小1:

1万

协调论证:

反馈意见,修订结果

(5)调查与评价结果的评审和报批:

专家论证;进一步修改

5、耕地整理潜力的参评因素有哪些?

(1)气候因素。

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湿润度、干燥度等。

(2)地质与地貌因素。

地貌因素、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侵蚀程度等。

(3)土壤因素。

母质、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土层厚度、表土含砾、有机质和腐殖质厚度等。

(4)水资源因素。

水源保证率、排灌能力、水利设施、地表水水位、流量等。

(5)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

(6)社会经济因素。

生产管理水平、耕地产出率、耕地利用率、耕地中闲置土地比率等。

(7)生态因素。

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质地貌环境、农药肥料的输入对土壤、水质的影响。

6、土地整理潜力研究报告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第一次课堂作业)(以下仅供参考,可以结合自己当初找的土地整理潜力分析报告回答)

(1)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现状;

(2)土地整治潜力调查: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内涵、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内容、潜力功能区划分;

(3)农用地整理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项目区农用地资源现状、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目标;

(4)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宜农土地现状分析、宜农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5)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6)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采矿用地现状分析、采矿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7)专题研究成果:

文本成果、图件成果。

7、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任务是:

对区域土地整理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区域土地整理的目标和方向;安排重点整理区域、工程和项目;实施规划保障措施。

内容是:

分析土地整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区域土地整理潜力

分析;确定各区域土地整理目标和任务;确定区域土地整理规模布局和项目;分析评价区域土地整理的预期投资和效益;确定实施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措施。

8、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研究报告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第二次课堂作业)(以下仅供参考,可以结合自己当初找的土地整理规划研究报告回答)

(1)规划总则:

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指导原则、规划范围和期限、规划依据;

(2)规划背景:

土地整治取得的成效、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土地整治面临的挑战;

(3)土地利用现状、潜力及整治需求: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整治分区、土地整治潜力、土地整治需求;

(4)土地整治战略:

土地整治战略、土地整治空间布局;

(5)土地整治目标与任务:

规划目标、主要任务;

(6)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

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整治的后期管护、优化农田的生态景观功能、积极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7)规范推进城镇村建设用地整治:

优化城镇村空间体系、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稳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整治、加强历史名镇名村保护;

(8)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构建土地生态体系、发挥耕地的生态景观功能、促进水土资源协调、促进林地系统建设、加快土地复垦;

(9)土地整治项目: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示范项目;

(10)土地整治资金与效益:

资金需求、资金来源、预期效益;

(11)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整治模式和整合整治平台、严格执行规划、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建立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健全实施督管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9、简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内容、方法与程序。

(一)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内容

一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布局。

其中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各类用地之间的面积比例,而土地利用布局是指在各个项目区确定与其对应的土地利用最优方式和空间定位。

二是规划工程总体布局、建设内容及标准。

(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程序

1.准备工作;2.调查分析;3.拟定规划方案;4.协调论证;5.规划评审和报批。

(三)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方法与技术

1.公众参与方法;2.系统分析法;3.统计分析法;4比较择优法;5.其他:

回归分析、数学规划法(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等。

10、简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成果及要求。

(一)项目规划文本的内容

1.前言

介绍项目来源,项目建设目的和意义;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的批复情况,项目规划的任务和依据等。

2.项目概况

(1)项目区所在县的概况;

(2)项目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涉及乡镇、行政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种植情况;(3)项目区基础设施(水利、电力、道路等)现状、对项目建设的影响;(4)土地利用现状(类型、面积、结构和土地权属、项目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土地适宜性分析(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土地利用布局);(6)水资源平衡分析(根据水资源状况,分析灌排方法和技术);(7)新增耕地潜力分析(依据项目建设目的而定)

3.规划目标和方针

确定规划目标(围绕项目建设目的和项目区概况的分析,本规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各项工程的配套建设)。

根据目标,确定规划院长(各项工程的综合布局原则、技术原则、经济原则等)

4.规划方案

(1)规划标准(工程防洪标准、道路建设标准、灌排标准);

(2)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布局(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适宜性评价,项目目标,配置各类用地);(3)土地利用工程布局(土地平整工程、道路工程、农田灌排水工程、农田防护工程以及不同类型、等级工程的建设数量;(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根据土地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初步计算各类用地数量);(5)土地权属调整(由于土地分配是土地开发整理后期的重点,涉及到各权利主体的切身利益,因此,规划方案只提权属调整的基本原则、程序、注意的问题等,暂不提出各村、组具体分配的土地数量);(6)投资规模估算和资金筹集使用

5.规划方案评价

(1)社会效益;

(2)生态效益;(3)经济效益

(二)项目规划说明的内容

(1)项目规划过程;

(2)项目调整情况;(3)主要资料来源和引用;(4)规划标准与有关技术问题;(5)与有关部门规划(部门意见)的协调处理;(6)规划方案的选择(各主要可能方案的优缺点);(7)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三)项目规划图件

(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2)项目规划图;(3)土地整理工程布局图;(4)单体图。

11、土地整理项目的总体布局主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1)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比例、空间布局;

(2)确定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复种指数,选定作物种植结构的最佳方案;(3)确定水利设施建设的数量、等级和位置;(4)确定区内交通道路的类型、数量及位置;(5)确定生态防护林的布局、规模、结构、树种和数量;(6)确定村镇用地及工矿用地的数量、规模、位置和发展方向。

12、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文本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1)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项目区位置与范围;主要建设内容;建设目标;项目投资及估算依据

(2)项目背景:

项目所在县概况;项目提出的缘由;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3)项目区概况: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灾害;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条件;居民点建设发展现状

(4)项目分析:

项目合法性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新增耕地来源分析;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土地适应性评价;公众参与分析

(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规划原则;建设标准;规划方案比选;总体布局;建设内容;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

(6)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土地权属调整原则;权属调整程序

(7)设施措施与工程管理:

实施措施;工程管理

(8)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条件;天然建筑材料;施工布置;主要工程施工;施工进度

(9)投资估算:

编制说明;估算费用构成;资金筹措;投资进度计划

(10)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分析;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经济效益分析;耕地质量等级

(11)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可行性研究结论;建议

(12)附件

13、简述土地整理项目中如何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

(课本P156第二节)

14、简述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内容:

(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包括田面高程设计、土方工程量计算、土方调配等;

(2)典型田块设计;(3)水利工程设计,包括灌溉渠道、排水沟横、纵断面设计,水工建筑物设计等;(4)道路工程设计,包括道路横断面设计和典型道路纵断面设计;(5)防护林工程设计,包括农日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护路、护沟、护渠林设计等;(6)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包括梯田设计、坡地蓄水工程、沟头防治工程设计等。

程序:

(1)前期工作:

主要包括成立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技术组、对土地整理区域进行实地踏勘、收集工程设计的所需资料等。

(2)拟定设计标准:

设计标准是开展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前提。

在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中,主要涉及到灌溉、除涝、道路等主要方面的设计标准。

(3)工程设计:

根据工程布局图及其说明,列出所有需要设计的工程名称、设计标准、位置及其注意事项;在全面熟悉设计对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搜集所需资料;进行有关参数选取和计算,及单体工程设计;计算单体工程设训工程量。

(4)工程量汇总:

工程量汇总的目的是为土地整理工程预算提供依据,因此,必须依据预算编制要求,做到分项分类统计,并配有说明。

(5)成果整理:

主要包括编绘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图册,编写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报告及其他需要提交的重要设计资料并装订成册。

15、土地平整中土方量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

说明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上机实验有什么感受?

(1)方格网法:

适用于地形坡度变化均匀和能够找到挖填分级诶按的地块,其特点是计算精度较高,但计算方法较为复杂

(2)横断面法:

适用于高差变化比较大、地形起伏变化较大,自然地面复杂的地区;挖直深度较大,截面又不规则的地区;道路等带状地形,其特点是计算方法较为简单方便,但精度较低。

(3)散点法:

适用于非均匀变化的凹凸不平的地面和挖填分界补明显的地段,虽其特点是测量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地形情况布置测点。

16、土方调配的原则是什么?

(1)填方、挖方基本平衡,减少运土;

(2)填、挖土方量与运距的乘积之和应尽可能小,以使总的运费降至最低;(3)好土应用于回填质量要求高的区域;(4)调配应与地下构筑物的施工相配合,地下设施的挖土应留土用以再填土;(5)选择恰当的调配方向及路线,避免对流与乱流现象,同时便于调配,机械化施工。

17、简述明渠灌溉工程的设计程序?

(课本P187明渠灌溉工程设计)

18、渠道(或排水沟)断面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P191—P199渠道断面设计

P223—P226排水沟断面设计

19、能够绘制沟渠、道路、或梯田的横断面图。

P191渠道的横断面

P224排水沟的横断面

P228道路的横断面

P240梯田的横断面

20、列出几种土地整理项目中用到的水土保持工程。

(1)治坡工程:

梯田、坡地蓄水工程、护坡工程;

(2)治沟工程:

沟头防护工程、防冲坝工程、淤地坝;

(3)治滩工程

21、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的构成。

(1)工程施工费:

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材料价差、未计价材料、税金组成。

其中直接费又包括直接工程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措施费(临时设施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施工辅助费、安全施工措施费、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间接费又包括规费(工程排污费、工程定额测定费)和企业管理费(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活动所需费用)组成。

(2)设备购置费:

由设备原价、运杂费、运输保险费和采购以及保管费组成。

(3)其他费用:

由前期工程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拆迁补偿费组成。

(4)不可预见费

22、工程施工费的计算。

(第三次课堂作业)【PPT第三讲: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实务三(工程施工费预算编制)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