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6340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docx

最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资料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

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成长、祖国、名人、文化艺术、探险、动物。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

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组元,有的回顾以游戏为伴读书求知的往事;有的讲述在父辈的教养下长大成人的故事;有的写命运坎坷而勇于抗争,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有的写天资聪慧却无所进取,神童沦落为俗子……总之,这些课文都在成长道路的重大课题上,给人以莫大的鼓舞、激励、鞭策和警示,但却没有机械、空洞的说教,每一篇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这些课文包括散文、小说、童话、诗歌等。

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认真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文学熏陶。

一、单元目标。

⑴情感与态度目标 :

引导学生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促成自己的成长意识。

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苦于乐、得与失、成与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⑵知识与能力目标: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必要的常识,也应作适当的介绍,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含义深刻且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

⑶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阅读和多角度理解。

 

   二、教学建议 

    1、《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课文。

教师应从成长的角度,引导学生发现少年鲁迅在游戏和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和童趣,客观地把握课文的主题。

其中的精彩片段要让学生仔细揣摩和品味。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2、《丑小鸭》是一篇美丽的童话。

要了解丑小鸭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和执著追求,认识“有志者事竟成”的深刻寓意,掌握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本文,可以介绍作者安徒生的生平经历,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因为安徒生就是这样一只由丑小鸭变成的美丽的天鹅。

还可以介绍一些童话的知识,如有可能,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童话,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3、《诗两首》是外国诗歌,内容比较含蓄,主题是写人生的,与成长有关。

但教师不必刻意从成长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还应依照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问题。

 

   4、《伤仲永》是一篇文言文,从独特的视角,表现了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大意义,读来令人深思。

教学本文,除了理解其思想内容以外,主要还是要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爸爸花儿落了》

   一、课文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现代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

节选部分再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轨迹,其感人的情节,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文的主题思想包括两方面:

一是父女之间的深切关爱,另一方面表现了“我”面对“长大”时迷惘、甚至恐惧,但在父亲和苦难生活的帮助下,最终平静而勇敢地走向新生活。

很多老师在处理本文时,过多地强调了父女间深沉的爱,而忽略了后者,这是欠妥的。

如果把本文与《背影》稍作比较就会明白这一点。

而本文之所以感人,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我以为恰恰是主人公英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期待与恐惧、甜蜜与苦涩互相参杂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它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语文教学阶段目标的要求。

2.教材的编写注意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的三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教材编写体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2.教材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的和谐相处,理解和尊重多样化文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材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体,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4.教材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的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教师的分层教学和作业练习,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灵活多样,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三、教学要求

1.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了习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中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沟通课内外,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4.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5.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根据七年级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一)教学内容

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两则外国著名诗人的人生哲理诗;还有告诉学生后天教育比天资更重要的道理的王安石的《伤仲永》。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精读课文要了解他人成长的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2.阅读课文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4.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路的大问题,能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

(三)教学重点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2.《爷爷的花儿落了》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3.《丑小鸭》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4.《诗两首》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伤仲永》要掌握几个用法特殊的词,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6.综合性学习:

能正确表达感受、心理和体会。

能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知事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和写作的欲望,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第二单元

(一)教学内容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

光未然的《黄河颂》歌颂祖国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一堂小孩眼中的法语课的情形,以小见大,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理形象,鼓舞人心;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抒发了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木兰诗》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联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3.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选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4.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和学生互学,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1.《黄河颂》:

要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最后一课》: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小说的要素;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4.《土地的誓言》:

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5.《木兰诗》:

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其次还有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6.综合性学习: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第三单元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个名人单元。

杨振宁的《邓稼先》记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告诉我们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的高尚的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带我们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从人物肖像、言谈举止、神态等多方面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孙权劝学》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学生默读揣摩,比较人物不同的写法。

5.积累文言知识。

(三)教学重点

1.《邓稼先》:

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品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精神实质。

学习文章选材、组材方法。

3.《音乐巨人贝多芬》:

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群体人物)的方法。

5.《孙权劝学》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6.我也追星综合活动:

从个人实际出发,寻找恰当合作对象,确定小组活动方案,充分展示个性特长,培养合作、创新意识。

第四单元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

《社戏》中讲的是乡村戏剧;《安塞腰鼓》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竹影》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

《观舞记》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口技》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描绘出当时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2.学习文章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3.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4.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等方面来表现内容的。

5.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6.把握多方面表现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社戏》:

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2.《安塞腰鼓》:

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

3.《竹影》:

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4.《观舞记》:

赏析文章是如何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感受、欣赏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5.《口技》:

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注意体会作者如何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6.综合实践活动:

了解中国戏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单元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个以探险为主题的单元。

《伟大的悲剧》写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探险悲剧;《荒岛余生》写鲁滨逊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登上地球之巅》写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真正的英雄》是关于美国航天飞机失事的巨大悲剧;《短文两篇》是与太阳有关的两个哲理故事。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2.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4.感知人类最为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认识到----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三)教学重点

1.《伟大的悲剧》: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荒岛余生》: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鲁滨逊的内心活动。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3.《登上地球之巅》: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4.《真正的英雄》:

把握内容,体会感情,理解精彩语句的含义。

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5.《短文两篇》:

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多角度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

6.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如何正确理解探险精神。

第六单元

(一)教学内容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这个单元都是写动物的作品。

《珍珠鸟》写了怎样建立人鸟和谐共处的关系,建立相互信任的联系;《斑羚飞渡》讲述的是一个多年以前发生在西南山区动物间的凄美故事;《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马》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狼》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关注详略,体会描写,多角度,深层次地探究课文主题。

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培养自己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学会本文典型的文言实词。

5.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珍珠鸟》: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2.《斑羚飞渡》:

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理解并学习斑羚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引导学生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3.《华南虎》:

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4.《马》:

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5.《狼》:

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是本课教学重点。

6.综合实践活动:

组织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选择课题有侧重地进行研究或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开阔文化视野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一)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一单元

品味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走好人生路,学会面对人生路上的各种境况。

继续深入了解掌握复杂的记叙文(多种角度的叙述、多种手法的运用、叙述中穿插议论、抒情等)。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性散文)

学习本文事件对比中表达思想及景物、场景生动描写的手法。

2《爸爸的花儿落了》(回忆性散文)

学习本文事件叙述中的插叙介绍及叙述中含情的手法。

写复杂记叙文。

 

3《丑小鸭》(童话)

进一步理解童话的特点及故事的深刻含义。

学习本文反衬对照的手法(丑小鸭前后遭遇,重点在前面的铺垫衬托)。

4《诗两首》(哲理诗)

理解、体味诗中深刻的哲理及不同的表现手法。

5《伤仲永》(文言文)

领悟文中表达的道理和启示。

掌握文言字词:

焉、于、彼、矣,了解和掌握意动用法。

综合性练习

1、谈谈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如何正确面对(可通过周记、作文、交流等)。

2、收集如何正确面对人生、对待顺、逆境的名言、名诗,举办展示。

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二)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二单元

了解学校、家乡、祖国的历史,培养爱家乡、爱自然、爱普通人的情感。

学习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表达方法,重点了解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小说。

6《黄河颂》(诗歌)

结合抗战纪念,介绍此诗背景。

理解黄河的象征意义。

体会此诗豪迈壮阔的风格。

课外阅读有关黄河的诗歌,介绍李白的《将进酒》。

7《最后一课》(小说)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本民族语言的思想。

了解小说特点,人物形象分析的基本方法。

引导、指导课外阅读小说名著。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议论性散文)

理解本文的含义和表达手法,体会思索艰难曲折中斗争前进的“趣味”。

学习本文比喻、象征手法。

9《土地的誓言》(抒情性散文)

领会理解“土地”的含义,体会本文中感情,欣赏、体味其语言的表达。

学习仿造本文排比句式的运用(逻辑、气势、语言)。

10《木兰诗》(乐府诗)

分析女英雄木兰的形象特征。

体味其民歌风味与文人诗结合的特点。

熟读背诵。

排比、设问、对偶句式。

综合性练习

收集有关黄河、长江的资料,举办一次展示活动。

比喻与象征: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与“兴”有联系有区别,在《诗经》中已经娴熟使用。

在此基础上,至屈原的楚辞作品中发展为具有整体构思、相对固定的“寄兴”,即寄托、象征。

象征主要是就写作的构思而言,它往往通过比喻来具体形象表现,所以两者有联系有区别。

象征的内容往往是一种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积淀,如“美人香草”、“青松苍柏”、“红旗”等。

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三单元

中外名人传记单元,学习名人身上体现的精神,选择自己学习的名人偶像。

学习人物传记不同的写法:

选择片断、表现人物不同侧面的横式结构和以人物发展成长为线索、选取典型事例的纵式结构。

共同的是要写出个性。

 

11《邓稼先》

学习邓稼先为国献身、知识报国的崇高精神和矢志不移人生道路。

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格的写法。

掌握本文的词语。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踏实做事、实践为先的精神。

学习本文围绕人物一点展开深化、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本文语言句式。

作文:

写一篇记人的作文,要求刻画人物特点、多种手法。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了解音乐艺术,了解贝多芬的艺术精神。

学习本文“以宾衬主”、以事件为线索、刻画人物外貌突出人物的写人手法。

14《福楼拜的星期天》

学习本文以星期天福楼拜家中聚会为线索刻画四位著名作家群像的构思及抓住人物特征写出不同个性的手法。

15《孙权劝学》

了解《资治通鉴》。

掌握语气助词(耶、耳)。

综合性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名人传记。

召开讨论会,交流自己的崇拜明星(介绍事迹,为什么崇拜)。

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四单元

了解什么是文化,了解中外主要的几种文化艺术样式(中国画、西洋画、戏剧、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等),增强文化艺术素养。

学习本单元文章中不同的表达方法。

调查当地的艺术样式(农民画、田歌等),写一篇文章介绍。

16《社戏》(小说)

体会童真童趣。

学习本文围绕“社戏”表现童年情趣和选材上的特点:

重点写看戏前的铺垫、看戏后的归航。

 

17《安塞腰鼓》(抒情散文)

体味中华民族在艰苦磨难中培育的直面坎坷苦难、乐观豪壮的精神。

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手法刻画事物、用形象写抽象声音的手法。

体会本文豪壮激越的风格(气势、语言、句式)。

18《竹影》(艺术散文)

体会文中表达的艺术观点。

了解、欣赏中国画重意的特点。

收集关于画竹的诗文。

与上文比较,体味阳刚、阴柔的不同风格。

19《观舞记》(记叙文)

了解舞蹈艺术的特点,理解艺术无国界的道理。

学习本文多种手法写动态舞姿的手法,比较体味《安塞腰鼓》中描写声音手法。

20《口技》(文言文)

了解古代口技艺术。

学习本文正面摹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和通过记事写声音的特点,掌握文言文中的时间词及者、但、其、虽。

 

综合性练习

1、介绍或收集不同艺术样式的资料。

2、了解中国戏曲(写意性、程式性、抒情性的特点)。

3、介绍京剧知识(角色、流派、唱腔、脸谱等),欣赏京剧唱腔。

写作;介绍当地艺术样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