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63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生化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根据实际情况介绍包括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内容。

生物化学技术是在基础生化课程的基础上,着重于介绍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分析分离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组成成分的“分离”和“检测”,如光谱分析技术、电泳技术、层析技术等技术。

“科学之进步,端赖试验方法之精良。

”各项生物化学技术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工具。

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电泳由纸电泳发展成凝胶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双相电泳等,层析则从简单的纸层析发展成各种类型的柱层析,包括亲和层析、气相层析、高效液相层析等,使得性质类似,过去无法分离的化合物,现在可以获得很好的分离,从而为更好地研究这些化合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临床生物化学以物质及物质代谢为纲,阐述物质代谢紊乱与疾病发展的基本病理改变,主要器官的功能失常与疾病的发展的相互关系;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化及生化诊断。

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各项常用的生物化学技术,各种物质代谢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各种不同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并配以相应的实验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是一门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重要学科。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专科。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掌握、理解生物化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和熟悉健康人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明确和了解疾病状态下人体代谢异常的过程,以此探讨发病机制,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3.学会如何确立基本实验思路,熟练应用各项实验操作,应用于实践;

4.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应用于实际检验工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时数分配

章节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实验时数

第一章

分光光度法分析原理

2

4

第二章

酶学实验

2

4

第三章

电泳总论及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2

4

第四章

琼脂糖凝胶电泳

1

3

第五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

4

第六章

等点聚焦电泳

2

4

第七章

层析原理及凝胶层析

2

3

第八章

亲和层析

1

4

第九章

DNS-氨基酸的双向聚酰胺薄膜层析

2

6

第十章

离心技术

3

第十一章

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

3

4

第十二章

糖代谢紊乱

3

3

第十三章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6

4

第十四章

诊断酶学

3

5

第十五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6

第十六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6

4

第十七章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3

4

第十八章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3

第十九章

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

3

第二十章

体液肿瘤标志物

3

考试

2

合计

四、考核要求

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占70%,题型为:

1.名词解释,2.选择题,3.问答题

平时考核占30%

 

第一章分光光度法分析原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光吸收的基本原理;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分光光度法原理;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校正。

熟悉血红蛋白及衍生物吸收光谱测定;光谱分析技术的分类及常用方法。

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光电管对光灵敏度曲线。

课程内容

一、概述

光的基本性质;光谱分析技术的分类及常用方法。

二、光吸收的基本原理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三、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Lamber-Beer定律

四、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及其功能

五、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校正;血红蛋白及衍生物吸收光谱测定

考核知识点

一、光的基本性质;

二、光谱分析技术的分类及常用方法。

三、光吸收的基本原理

四、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五、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及其功能

六、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校正;血红蛋白及衍生物吸收光谱测定

考核要求

一、光的基本性质

熟悉:

光的基本性质

二、光谱分析技术的分类及常用方法。

熟悉:

(1)光谱分析技术的分类;

(2)常用方法

三、光吸收的基本原理

掌握:

光吸收的基本原理

四、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掌握:

(1)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2)分光光度法原理

五、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及其功能

熟悉:

(1)分光光度计的各组成部分;

(2)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了解:

分光光度计的光电管对光灵敏度曲线。

六、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校正;血红蛋白及衍生物吸收光谱测定

掌握: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校正;熟悉:

血红蛋白及衍生物吸收光谱测定。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

二、问答题:

1.光吸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是什么?

2.吸光度和吸光系数两者有何关系?

3.在制作吸收曲线时为什么在分光光度计上每选择一个波长都需重新用空白管调零点?

第二章酶学实验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Km的概念、意义及Km值测定原理和方法。

熟悉酶促反应的特点;米-曼氏方程式。

了解酶的概念。

课程内容

一、酶的概念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

三、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1.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考核知识点

一、酶的概念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

三、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考核要求

一、酶的概念

了解:

酶的概念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

熟悉:

酶促反应的特点

三、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掌握:

(1)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2)Km的概念、意义;(3)Km值测定原理和方法。

熟悉:

米-曼氏方程式。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Km

二、问答题:

1.试述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2.Km其值测定原理是什么?

3.酶促反应有何特点?

第三章电泳技术总论及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熟悉电泳和电泳分析技术的定义;被分离出的五种血清蛋白质参考范围。

了解电泳技术的分类;五种血清蛋白质百分含量的改变与疾病的关系。

课程内容

一、电泳和电泳分析技术的定义

二、电泳技术的发展史

三、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1.电泳技术的分类;

2.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

四、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

1.电场强度

2.离子强度

3.pH

4.电渗

5.分子筛效应。

五、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六、血清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电泳和电泳分析技术的定义

二、电泳技术的分类

三、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

四、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

五、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

六、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操作方法

七、血清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

考核要求

一、电泳和电泳分析技术的定义

熟悉:

(1)电泳的定义;

(2)电泳分析技术的定义

二、电泳技术的分类

了解:

电泳技术的分类

三、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

掌握:

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

四、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

掌握:

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

五、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

掌握: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

六、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操作方法

掌握: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操作方法

七、血清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

了解:

五种血清蛋白质百分含量的改变与疾病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迁移率、电渗

二、问答题:

1.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有哪些?

2.血清蛋白电泳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第四章琼脂糖凝胶电泳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正常人血清脂蛋白的分类及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原理。

熟悉正常人血清脂蛋白的结构特点;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操作方法。

了解琼脂糖凝胶电泳在临床上的应用。

课程内容

一、正常人血清脂蛋白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1.正常人血清脂蛋白的分类

2.正常人血清脂蛋白的结构特点

二、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原理

1.琼脂糖及组成

2.琼脂糖凝胶的特点

3.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原理

三、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操作方法

四、琼脂糖电泳在临床上的应用

考核知识点

一、正常人血清脂蛋白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二、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原理

三、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操作方法

四、琼脂糖电泳在临床上的应用

考核要求

一、正常人血清脂蛋白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掌握:

正常人血清脂蛋白的分类

熟悉:

正常人血清脂蛋白的结构特点

二、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原理

掌握:

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原理

了解:

(1)琼脂糖及组成;

(2)琼脂糖凝胶的特点

三、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操作方法

熟悉:

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操作方法

四、琼脂糖电泳在临床上的应用

了解:

琼脂糖电泳在临床上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一、试述血清脂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

二、试比较琼脂与琼脂糖的异同点。

第五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凝胶总浓度、凝胶交联度概念;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影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迁移率的因素。

熟悉化学聚合和光聚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注意点。

了解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应用。

课程内容

一、聚丙烯酰胺的组成及聚合

1.丙烯酰胺,亚、甲双丙烯酰胺的物理化学特性

2.凝胶总浓度、凝胶交联度

3.化学聚合和光聚合

4.影响聚合的因素:

系统的pH、温度、分子氧和凝胶系统中的不纯物。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

1.缓冲系统的选择:

pH的选择(分离胶缓冲系统的选择、先导离子的选择、尾随离子的选择、浓缩胶系统的选择反向离子的选择、电极缓冲液的选择)

2.离子强度的选择

3.不连续电泳的原理:

凝胶浓度的选择、样品胶、浓缩胶、分离胶;

4.连续电泳的原理

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点及临床应用

四、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考核知识点

一、聚丙烯酰胺的组成及聚合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

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点及临床应用

四、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考核要求

一、聚丙烯酰胺的组成及聚合

掌握:

凝胶总浓度、凝胶交联度概念

熟悉:

化学聚合和光聚合

了解:

丙烯酰胺,亚、甲双丙烯酰胺的物理化学特性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

掌握:

(1)不连续电泳的原理;

(2)连续电泳的原理(3)影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迁移率的因素

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点及临床应用

了解:

(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点;

(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临床应用

四、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熟悉: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注意点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凝胶总浓度、凝胶交联度

二、问答题:

1.与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相比较,PAGE有哪些特点?

2.简述PAGE的原理。

 

第六章等电聚焦电泳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等电聚焦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熟悉等电聚焦电泳影响因素;两性电解质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

了解等电聚焦电泳在分子生物学及临床检验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课程内容

一、等电聚焦电泳的基本原理

1.蛋白质的等电点

2.聚焦效应

3.等电聚焦的分辨率

二、两性电解质载体的作用、组成及具备条件

1.两性电解质载体合成

2.两性电解质载体特性(分子量小、可溶性好、缓冲能力强、导电性均匀、紫外吸收低及不发荧光、无毒无生物学效应)。

三、连续pH梯度的形成

四、电泳支持介质的种类和作用

五、等电聚焦电泳的应用

六、蛋白质等电点聚焦电泳的操作方法及注意点

考核知识点

一、等电聚焦电泳的基本原理

二、两性电解质载体的作用、组成及具备条件

三、连续pH梯度的形成

四、电泳支持介质的种类和作用

五、等电聚焦电泳的应用

六、蛋白质等电点聚焦电泳的操作方法及注意点

考核要求

一、等电聚焦电泳的基本原理

掌握:

等电聚焦电泳的基本原理

二、两性电解质载体的作用、组成及具备条件

熟悉:

两性电解质载体特性

了解:

两性电解质载体组成

三、连续pH梯度的形成

熟悉:

连续pH梯度的形成过程

四、电泳支持介质的种类和作用

了解:

电泳支持介质的种类和作用

五、等电聚焦电泳的应用

了解:

了解等电聚焦电泳在分子生物学及临床检验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六、蛋白质等电点聚焦电泳的操作方法及注意点

掌握:

蛋白质等电点聚焦电泳的操作方法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载体两性电解质

二、问答题:

1.等电聚焦电泳的基本原理试什么?

2.本实验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为什么?

第七章层析原理及凝胶层析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层析的概念和一般原理;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装层析柱的过程及装柱要求。

熟悉层析技术的分类;凝胶层析的特点;凝胶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凝胶的选择与保存;柱、样品、洗脱液的选择。

课程内容

一、概述

1.层析的概念;

2.发展史。

二、层析技术的分类

1.按两相所处状态分类

2.按层析原理分类

3.按操作形式分类。

三、层析的一般原理

1.分配系数

2.讨论层析中组分的移动情况

3.干扰因素。

四、凝胶层析的原理

1.分子筛效应

2.层析的有关参数

五、凝胶层析的特点

六、凝胶的结构与性能

1.凝胶的结构与分离效果

2.凝胶的物理化学特性。

七、凝胶层析的操作步骤及注意点

考核知识点

一、层析的概念;

二、层析技术的分类

三、层析的一般原理

四、凝胶层析的原理

五、凝胶层析的特点

六、凝胶的结构与性能

七、凝胶层析的操作步骤及注意点

考核要求

一、层析的概念

掌握:

层析的概念

二、层析技术的分类

熟悉:

(1)按两相所处状态分类;

(2)按层析原理分类;(3)按操作形式分类。

三、层析的一般原理

掌握

(1)分配系数的概念;

(2)层析的一般原理

四、凝胶层析的原理

掌握:

(1)分子筛效应;

(2)层析的有关参数;(3)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

五、凝胶层析的特点

熟悉:

凝胶层析的特点

六、凝胶的结构与性能

熟悉:

(1)凝胶的结构与分离效果;

(2)凝胶的物理化学特性。

了解:

(1)凝胶的选择与保存;

(2)柱、样品、洗脱液的选择

七、凝胶层析的操作步骤及注意点

掌握:

凝胶层析的操作步骤及注意点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分配系数、外水体积、内水体积、柱床体积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层析?

按层析的原理不同可分哪几类?

2.本实验的流动相和固定相各为什么?

3.本实验选择G-50,是否可用其它型号的Sephadex,为什么?

第八章亲和层析原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亲和层析的基本原理;配基与载体的偶联。

熟悉载体与配基的选择;亲和层析的吸附和洗脱。

了解亲和层析的应用。

课程内容

一、概述

二、亲和层析的基本原理

1.载体:

载体应具备的特性;可供选择的载体。

2.配基:

配基的选择条件;大分子与配基之间作用的性质和机理。

3.配基与载体的偶联:

手臂;手臂的条件。

三、亲和层析的吸附和洗脱

1.正常吸附、吸附效率不高、无效吸附;

2.非特异性洗脱、特异性洗脱。

四、亲和层析的应用

考核知识点

一、概述

二、亲和层析的基本原理

三、亲和层析的吸附和洗脱

四、亲和层析的应用

考核要求

一、概述

掌握:

亲和层析的概念

二、亲和层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

(1)亲和层析的基本原理;

(2)配基与载体的偶联。

熟悉:

载体与配基的选择

三、亲和层析的吸附和洗脱

熟悉:

亲和层析的吸附和洗脱

四、亲和层析的应用

了解:

亲和层析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配基、载体、亲和力

二、问答题:

1.本实验的载体与配基是什么?

2.本实验为什么要选用两种洗脱液?

3.本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九章DNS-氨基酸的双向聚酰胺薄膜层析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聚酰胺薄膜层析的原理及操作方法;DNS-氨基酸的分离方法及注意点。

熟悉薄层层析的原理、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上行层析法和下行层析法的原理,薄层的制备、吸附及薄层层析的临床应用。

课程内容

一、吸附层析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薄层层析的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应用

三、吸附剂的种类和应用

1.极性

2.非极性

四、薄层层析的展开方式

1.上行;

2.下行;

3.双向

五、DNS-氨基酸聚酰胺双向层析的原理

六、DNS-氨基酸聚酰胺双向层析的操作方法聚注意事项

考核知识点

一、吸附层析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薄层层析的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应用

三、吸附剂的种类和应用

四、薄层层析的展开方式上行、下行

五、DNS-氨基酸聚酰胺双向层析的原理

六、DNS-氨基酸聚酰胺双向层析的操作方法聚注意事项

考核要求

一、吸附层析的原理及其应用

熟悉:

(1)吸附层析的原理;

(2)吸附层析的应用

二、薄层层析的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应用

熟悉:

(1)薄层层析的原理;

(2)薄层层析的操作方法;(3)薄层层析的实际应用。

三、吸附剂的种类和应用

了解:

吸附剂的种类和应用

四、薄层层析的展开方式上行、下行

了解:

上行层析法和下行层析法的原理

五、DNS-氨基酸聚酰胺双向层析的原理

掌握:

聚酰胺薄膜层析的原理

六、DNS-氨基酸聚酰胺双向层析的操作方法聚注意事项

掌握:

(1)DNS-氨基酸聚酰胺双向层析的操作方法;

(2)DNS-氨基酸的分离方法及注意点

熟悉:

DNS-氨基酸聚酰胺双向层析的操作注意事项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活度

二、问答题:

1.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2.试述DNS-氨基酸的分离方法及原理。

第十章离心技术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差速离心法、速率区带离心法和等密度离心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操作注意点;RCF与rpm的换算。

熟悉梯度溶液的制备。

了解分析性超速离心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课程内容

一、离心技术发展简史

二、离心工作基本原理离心力、相对离心力、沉降系数、沉降速度、沉降时间、K系数。

三、离心机种类及转头

四、离心分离方法差速离心法;速率区带离心法;等密度离心法。

梯度溶液的制备。

五、分析性超速离心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考核知识点

一、离心工作基本原理

二、离心机种类及转头

三、离心分离方法

四、分析性超速离心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考核要求

一、离心工作基本原理

掌握:

(1)离心力、相对离心力、沉降系数、沉降速度、沉降时间等基本概念;

(2)RCF与rpm的换算

二、离心机种类及转头

熟悉:

离心机种类及转头

三、离心分离方法

掌握:

差速离心法、速率区带离心法和等密度离心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操作注意点;

熟悉:

梯度溶液的制备。

四、分析性超速离心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了解:

分析性超速离心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相对离心力、沉降系数、沉降速度

二、问答题:

试比较三种离心方法的原理、使用范围及注意点。

 

第十一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疾病对血浆蛋白质变化的图谱特征、检测和临床应用。

熟悉几种重要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及临床意义。

了解几种重要的氨基酸代谢紊乱疾病。

课程内容

一、血浆蛋白质及其异常

1.血浆蛋白质的功能和分类;

2.疾病时血浆蛋白质变化的图谱特征;

3.血浆蛋白质及其异常

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二、氨基酸代谢紊乱

1.苯丙酮酸尿症

2.酪氨酸血症

三、核苷酸代谢紊乱

四、血清蛋白质检测方法及评价

考核知识点

一、血浆蛋白质及其异常

二、氨基酸代谢紊乱

三、核苷酸代谢紊乱

四、血清蛋白质检测方法及评价

考核要求

一、血浆蛋白质及其异常

掌握:

(1)疾病时血浆蛋白质变化的图谱特征和临床应用;

(2)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熟悉:

(1)血浆蛋白质的功能和分类;

(2)几种重要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及临床意义

二、氨基酸代谢紊乱

熟悉:

(1)苯丙酮酸尿症的病因及临床;

(2)酪氨酸血症的病因及临床

三、核苷酸代谢紊乱

了解:

(1)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

(2)嘧啶核苷酸代谢紊乱

四、血清蛋白质检测方法及评价

掌握:

(1)血清总蛋白检测方法;

(2)血清清蛋白检测方法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C-反应蛋白、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氨基酸血症

二、问答题:

1.试述血浆蛋白质的概念及分类。

2.哪些血浆蛋白质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3.试述风湿病、肝疾病、选择性蛋白尿丢失、妊娠时血浆蛋白质变化的图谱特征。

第十二章糖代谢紊乱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血糖浓度的调节;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及生物化学检测。

熟悉血糖的来源与去路;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检测指标的评价。

了解低血糖症和糖代谢的先天性异常。

课程内容

一、概述

1.糖的重要生理作用;

2.血糖及其来源与去路;

3.血糖浓度的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二、高血糖症与糖尿

1.糖尿病的定义及分型;

2.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体重减轻和生长迟缓、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及白内障的发生);

3.糖尿病的生物化学检测(血糖的测定、尿糖的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蛋白的测定、胰岛素和胰岛素原及C肽的测定)。

三、低血糖症

1.低血糖的定义和分类;

2.引起低血糖的原因;空腹型低血糖症;刺激型低血糖症。

四、糖代谢的先天性异常

1.糖原累积病的分型及其临床体征;

2.果糖代谢异常;

3.半乳糖代谢异常

五、糖尿病检测指标的评价

考核知识点

一、血糖浓度的调节

二、高血糖症与糖尿

三、低血糖症

四、糖代谢的先天性异常

五、糖尿病检测指标的评价

考核要求

一、概述

掌握:

血糖浓度的调节

熟悉:

血糖及其来源与去路

二、高血糖症与糖尿

掌握:

(1)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

(2)糖尿病的生物化学检测

熟悉:

糖尿病的定义及分型;

三、低血糖症

了解:

(1)低血糖的定义和分类;

(2)引起低血糖的原因

四、糖代谢的先天性异常

了解

(1)糖原累积病的分型及其临床体征;

(2)果糖代谢异常;(3)半乳糖代谢异常

五、糖尿病检测指标的评价

熟悉:

糖尿病检测指标的评价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高血糖症、胰高血糖素、OGTT、胰岛素、C肽、低血糖症

二、问答题:

1.叙述机体如何调节血糖浓度?

2.叙述糖尿病的主要生化紊乱机制。

3.糖尿病的主要生物化学检测项目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第十三章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血浆脂蛋白化学;载脂蛋白的分类和功能;各种脂蛋白颗粒的正常代谢。

熟悉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标准;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方法;脂蛋白受体、脂代谢有关酶类与特殊蛋白质;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粥样硬化关系。

了解常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病因。

课程内容

一、血浆脂蛋白

1.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2.血浆脂蛋白的组成、结构特征

二、载脂蛋白

1.载脂蛋白组成与结构特点及生理功能

2.载脂蛋白的基因结构及表型

三、脂蛋白受体

1.LDL受体结构、基因结构及功能;

2.VLDL受体结构、基因结构及功能;

3.清道夫受体结构、受体配体及功能。

四、脂代谢有关酶类与特殊蛋白质

脂蛋白脂肪酶、肝脂酶、LCAT、HMGCoA还原酶、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的特点及生理功能。

五、正常脂蛋白代谢

乳糜微粒、极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