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6644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

中国古代官职名。

“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

隋代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弑:

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

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

  B.“及沙门法秀谋逆事发”中“沙门”,泛指所有出家修行的宗教人士,对年长的当尊称悬壶、法师、师父。

  C.“赠卫大将军”中“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D.“诏班乐府”中“乐府”是音乐行政机关,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

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7.下列对文言文知识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

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

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B.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

  C.自始皇起,古代君主自称为朕,“朕”意思是天下皆朕、皇权独尊。

  D.《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着的一部政论性史书。

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或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着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9.下面关于文言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唐肃宗时期州郡长官为刺史。

  B.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至德,唐肃宗在位时的一个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

  D.表: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

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父亲。

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

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

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冠,即帽子。

免冠,就是脱帽。

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

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着,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

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1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意思是“庄稼成熟”。

  B.“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中“绥辑”意思是安抚集聚。

  C.“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中“厘”意思是治理处理。

  D.“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思是获得官职。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

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

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D.“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行在,也称行在所。

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

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D.视事,视察、巡视政事。

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16.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

旧日的制度;

例行的事。

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

《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中官:

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

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

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阉人人,内官,内臣等。

  C.“出为湖广左参议”中的“出”指京官外调。

《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出官”也是这个意思。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

又称抚台。

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

虽然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

  B.禁中,即宫禁。

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关中,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取四关之中之意。

  D.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

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路运输。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

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曲笔,这里是指古代的史官有所顾忌或殉情避讳,而不直书其事的记载方式。

  B.幸东都,旧时封建帝王到达某地称“幸”;

历史上有多地被定为东都,隋唐时指洛阳。

  C.故事,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旧日的典章制度,先例。

  D.封百户,指皇帝赐予某人有百户人家的封地,这百户人家的租税供其世禄。

  2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说刘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B.第二段说“一日晚归由阙前”,“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了望的楼,也常用来借指“朝廷”。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C.文末说“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本文节选自《宋史?

刘温叟传》,《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答案及解析】

  1.B。

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答案:

D。

根据语境分析,文中的“遗民”是原属金朝今属元朝的百姓,“不愿归顺元”的说法没有根据。

  3.C。

“薨”是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4.D。

弑:

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5.B。

“悬壶”,即悬壶济世,人们对医生行医的尊称。

  6.D。

无“肱股之臣”。

47.A。

股指的就是大腿。

  8.D。

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9.C。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

此后形成制度。

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

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10.B(A项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C项“冠礼”为20岁,“笄礼”为15岁。

D项应是班固编撰。

  11.B。

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12.C。

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

  13.D。

“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14、A。

改是改任,表调动;

兼是兼任,同时监管。

  15.D。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多指政事言。

  16.A。

《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

  17.D。

戍漕,是指水路运输军需物资。

  18.C。

左迁是贬官。

  19.A。

此处的“曲笔”意思是徇情枉法。

魏游肇为廷尉,帝私敕肇有所降恕,肇执不从,曰:

“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

”译文:

北魏时游肇任廷尉,魏宣武帝私下敕令游肇有所宽恕,游肇执意不从,说:

“陛下自己就能宽恕他,怎么可以叫臣徇情枉法呢?

  20.D。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

至于《资治通鉴》算不算正史,说法不一。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释义】正史:

1.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

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2.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

参见《明史.艺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