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390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写在开头:

以下答案均来自XX,只能保证省时,不能保证全对。

一单项选择题

1.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主要内容是(1分)

A.事物发展的形式与状态

B.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C.事物发展的方向与道路

D.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1分)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本源与派生的关系

3.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1分)

辩证法

直观性

机械性

形而上学

4.

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1分)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

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5.

我们把“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本质的矛盾”称之为(1分)

A.主要矛盾

B.矛盾的主要方面

C.次要矛盾

D.根本矛盾

6.

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1分)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7.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1分)

客观性

运动

时间

空间

8.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1分)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9.

时间的特点是(1分)

可逆性

一维性

三维性

规律性

10.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1分)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11.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

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1分)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12.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1分)

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一对范畴

真象和假象关系的一对范畴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13.

区分质变与量变的根本标志是(1分)

A.事物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根本性质来决定

14.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1分)

人可以创造规律

人可以消灭规律

人可以改变规律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5.

下列属于因果关系的有(1分)

白天和黑天的关系

阳光和植物的关系

闪电和雷鸣的关系

阴电和阳电的关系

16.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1分)

五行

阴阳

原子

感觉

17.

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1分)

人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反映

头脑中自生的

人在梦幻中产生的

人脑对鬼神的反映

18.

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1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19.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如,落花是

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则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意象”

反映了(1分)

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

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

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0.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1分)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客观实在性

刺激感应性

21.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1分)

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2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论证了“尺缩钟慢”效应,这表明时间和空间具有(1分)

绝对性

相对性

无限性

有限性

23.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求我们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下列的哪个观点更符合题意(1分)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规律性的前提

客观规律性是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4.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

观点属于(1分)

唯物主义决定论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相对主义诡辩论1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25.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是(1分)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不可知论的观点

二元论的观点

26.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是(1分)

相对主义的思想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形而上学的思想

诡辩论的思想

27.

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1分)

对世界可知性的回答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对世界存在状态的回答

对世界本质问题的回答

28.

空间的特点是(1分)

可逆性

一维性

三维性

规律性

29.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1分)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相结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30.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其哲学基础是(1分)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创新思维规律

31.

“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1分)

诡辩论的观点

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唯心主义的观点

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32.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1分)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33.

下列观点不属于唯心主义的有(1分)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人的命,天注定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存在就是被感知

34.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1分)

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认识

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3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1分)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6.

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1分)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观点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辩证否定的观点

37.

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1分)

学习科学理论

投身社会实践

了解实际情况

制定周密计划

38.

运动是(1分)

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标志事物变化过程的延续性的哲学范畴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标志事物存在的广延性的哲学范畴

39.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指出:

“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1分)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40.

哲学是(1分)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科学的世界观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辩证的否定观主张(2分)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2.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2分)

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实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实现了唯物自然观和唯物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3.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2分)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

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原子是“宇宙之砖”

4.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表现为(2分)

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为它服务

适合内容的形式促进内容的发展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内容为它服务

不适合内容的形式阻碍内容的发展

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5.

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

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2分)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6.

唯物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2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2分)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8.

下列范畴属于联系与发展基本环节的有(2分)

原因和结果

内容和形式

必然性和偶然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

本质和现象

9.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2分)

水往低处流

日出于东落于西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0.

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属于物质现象的有(2分)

镜中花,水中月

阶级斗争

意识形态

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计划

日月星辰

11.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2分)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2.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2分)

A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双方的完全一致

C.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没有差别,完全等同

13.

关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世界的本质

意识的反作用以物质的决定作用为前提

人类社会也是物质存在

14.

下列说法那些正确的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2分)

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的活动才有自由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15.

“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

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首民谣揭示的

哲学道理是(2分)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事物发展的结果是无规律、不可预测的

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的

16.

下列观点不属于唯心主义的有(2分)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人的命,天注定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世界统一于物质

17.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是(2分)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思维的变化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与运动没有必然联系

18.

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表现在(2分)

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本质能够通过感官直接感知

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现象只能用抽象思维把握

本质与必然性、规律不是同等程度的范畴

19.

“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是一幅励志读书的楹联。

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

相同哲理的是(2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20.

中国有句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说明了(2分)

人的意识具有主观差别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

人的认识是主观性的,与对象本身无关

人的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21.在哲学发展史上,唯物主义都坚持了

一元论

决定论

物质统一性

能动反应论

意识本原论

三判断题

1.

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1分)

我的答案:

错误

2.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是质量互变规律。

(1分)

我的答案:

错误

3.

矛盾只能通过一方克服另一方得到解决。

(1分)

我的答案:

错误

4.

“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两者没有根本区别。

(1分)

我的答案:

错误

5.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龙”这种动物,但我们头脑中却有“龙”这种动物的观念,并且,每个人的

关于“龙”的观念是有差别的,因此,有些意识是纯主观的。

(1分)

我的答案:

错误

6.

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1分)

我的答案:

正确

7.

在人和人类社会生成以后,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就不再存在了。

(1分)

我的答案:

正确

8.

在联系问题上,唯心主义者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1分)

我的答案:

正确

9.

通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可以看出:

一元论者都是唯物主义者,但唯物主义者并不都是一

元论者。

(1分)

我的答案:

错误(已改)

10.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因此,根本不需要承认事物的静止。

(1分)

我的答案:

错误

11.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历过两次否定,才能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

(1分)

我的答案:

正确

12.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1分)

我的答案:

正确

13.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1分)

我的答案:

正确

14.

规律的特点表明,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1分)

我的答案:

正确

15.

世界统一于存在。

(1分)

我的答案:

错误

16.

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我们判断发展的标准就看有没有新的事

物产生出来。

(1分)

我的答案:

错误

17.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矛盾斗争性在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1分)

我的答案:

正确

18.

意识对人的生理机能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

(1分)

我的答案:

错误

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1分)

我的答案:

正确(已改)

20.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分)

我的答案:

错误

2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错误

5.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1分)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6.

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认为:

“水是世界的本原”,他的哲学思想是(1分)

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7.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1分)

A.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事物的质具有不确定性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11.

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1分)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

观点属于(1分)

唯物主义决定论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相对主义诡辩论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14.

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1分)

起决定性作用

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不起任何作用

15.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人说:

“就算今晚一片浮云遮住了星光,谁能说明天早晨不会

是满天朝霞呢!

”这启示我们(1分)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特征是(1分)

都把精神看做是世界的本原

都把物质看做是世界的本原

都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都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7.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1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18.

2016年中国反腐败呈现了“严追逃”、“惩微腐”、“立规矩”三大亮点,反映了(1分)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事物发展具有普遍性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曲折的

19.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1分)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20.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1分)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23.

相对静止是(1分)

不做任何运动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绝对不变

绝对运动的状态

26.

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是(1分)

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观点

2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

的哲学道理是(1分)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2.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玉米、高梁、小麦之间的关系属于(1分)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3.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观点是(1分)

辩证法的观点

诡辩论的观点

唯物主义的观点

唯心主义的观点

34.

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称之为(1分)

可能性

偶然性

必然性

现实性

35.

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1分)

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36.

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1分)

能动的反映和改造世界

能动的创造规律

能动的改造规律

能动的创造物质

39.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表现为(1分)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40.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1分)

自然性

唯一性

物质性

实在性

1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种观念是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唯意志主义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不定项选择题

2.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其中的错误是(2分)

忽视了静止

夸大了运动

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

4.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2分)

A.同一性

B.客观性

C.斗争性

D.历史性

7.

下列命题中,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2分)

唇亡齿寒

喜鹊叫,好事到

人口数量影响社会发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平时上课不认真,考前不复习,考试成绩就不理想

12.

相对静止是指特殊的运动状态,包括(2分)

空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思维活动暂时停留在具体对象上

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绝对地没有变化

时空处于永恒的不变状态

13.

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辩证关系是(2分)

相互依赖

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

相互区别

18.

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2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存在就是被感知

19.

从起源上说,意识是(2分)

感性认识的产物

理性认识的产物

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从劳动中产生的语言发展的产物

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独特标志

三判断题

3.

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分)

我的答案:

正确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都是通过爆发式飞跃的方式实现的。

(1分)

我的答案:

错误

14.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1分)

我的答案:

错误

15

“发展就是运动,运动就是发展。

”(1分)

我的答案:

错误(已改)

20.

“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1分)

我的答案:

正确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其实质是分析(1分)

A.主要矛盾

B.次要矛盾

B.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普遍性

3.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1分)

广延性

持续性

绝对性

规律性

13.

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1分)

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是精神的

世界是运动的

世界是统一的

14.

时间和空间(1分)

同物质运动无关

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15.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科学标准是(1分)

是否从物质利益出发

是否承认精神的能动作用

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精神与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19.

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1分)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2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1分)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23.

质和量的最根本区别是(1分)

A.质是内在的,量是外在的

B.质是单一的,量是多方面的

C.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量是由矛盾普遍性决定的

D.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36.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