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500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docx

浙教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填空

《科学》第二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一、感觉世界

1、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主要是皮肤、鼻、舌、耳、眼),能感受各种刺激,传入________,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2、皮肤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觉功能。

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对人体的保护意义最大。

3、嗅觉的主要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②嗅觉与________有密切联系。

4、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

________——甜、________——苦,________——酸和咸。

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

2、声音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以________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课本P11图):

耳廓——收集________

外耳

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鼓膜——在声波撞击下产生________,并带动________振动

听小骨——将声波________后再传入________

中耳

鼓室

咽鼓管——连接鼓室与咽的小管,可调节_____气压,维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半规管内有________,可感受头部位置变动,保持身体

________

内耳前庭

耳蜗——内有________,可将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

强调:

听觉在大脑的________产生,而非在耳蜗中产生。

2、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

主要是可以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_________,这称为“双耳效应”。

3、乐音的三个特征:

定  义

相关因素

音调

人感觉到的声音________

声源振动的频率

响度

人感觉到的声音________

声源振动的________及人距离声源的________

音色

人对声音质的感觉

发生体的性质、形状及发声的方法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单位:

________)。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_____________赫,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________,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________,一般人是听不到超声和次声的。

4、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

①控制________;②阻断噪声_______;③防止噪声入耳。

四、光和颜色

1、能够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分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如电灯)。

2、光在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

佐证:

日食和月食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

3、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________米/秒。

4、光的______实验表明:

白光(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5、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_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_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白色________所有色光,黑色________所有色光)。

物体吸收与其自身颜色________的色光。

五、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定律(P26):

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________;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两侧;________角等于________角。

2、光的反射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反射。

反射面光滑→________反射;反射面粗糙→________反射。

3、光路具有________性。

4、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

像是________像,像与物以镜面对称,即像与物的连线________于镜面,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________,像和物的大小________。

5、凸面镜对平行光具有________作用,如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凹面镜对平行光具有________作用,如太阳灶、探照灯。

6、光的折射定律(P29):

(1)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_______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两侧。

(2)当光从空气________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将___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__。

(3)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___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__。

(4)当光________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其传播方向不变。

六、眼和视觉

1、光线经过透镜后会发生偏折。

中间厚、边缘薄的为________镜;中间薄、边缘厚的为________镜。

凸透镜对平行光具有________作用(焦点、焦距),凹透镜对平行光具有________作用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由________聚集而成,能在________上呈现(如小孔成像、u>f时,凸透镜所成的像);虚像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聚集而成,不能在________上呈现(如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在水中所成的像)

3、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特点(正倒大小实虚)

应用

U>2f

U=2f

2f>u>f

U=f

u<f

////

物像变化规律:

U>f时,物远像______像______;U<f时,物远像远像大。

4、眼睛的主要部分——眼球的结构(课本P33图):

外膜(角膜、巩膜):

保护眼球并维持眼球形状;角膜还是眼球折光系统的组成之一

眼球壁中膜(虹膜、睫状肌):

虹膜可以调节_____大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睫状肌可以调节________的曲度,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成像于视网膜上

内膜(视网膜):

分布________细胞,呈现物像

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与角膜共同组成眼球的折光系统

强调:

(1)视觉在大脑的________产生,而非在视网膜上产生。

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再经视神经传入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组成眼球的折光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

(3)眼球的结构与照相机非常相似:

镜头→________(或折光系统);光圈→________(或瞳孔);底片→________;调焦结构→睫状肌。

5、盲点、近视、远视、色盲都是人类在视觉上的限制。

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______或晶状体曲度过______,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集在视网膜______而使物像模糊不清,可配戴________矫正;远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_____或晶状体曲度过_____,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聚集在视网膜_____而使物像模糊不清,可配戴________矫正

第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和能的形式

1、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能(能量)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能(包括______和______)、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热能等。

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能;处于高处或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______能。

当物体运动和变化时,_______会发生转变。

二、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特征是物体的________随时间发生变化。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参照物);选取的________不同,判断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

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分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__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___直线运动。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①比较相同时间(或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或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多少。

通常采用第①种方法计算物体运动速度。

5、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两个变形公式:

①s=________、②t=________

一个重要的换算关系:

1米/秒(m/s)=________千米/时(Km/h)

三、力的存在

1、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

(2)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包括________大小和________方向)

2、力是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任何一个力都涉及______物体,其中施加力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接受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是______的,所以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我们把这对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_____)。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

5、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叫做________。

形变越大,弹力________。

四、力的图示

1、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因素有关,这三个因素叫做力的三要素。

2、作力的图示时要做到“四定两标”:

定标度(单位线段表示的力的大小)、定作用点(在线段的起点)、定方向、定长度、标箭头(在线段的终点)、标力的数值和单位。

另外还需注意两点:

①同一张图中的不同的力,其________必须统一;②每条有向线段至少含两个标度大小的长度,且尽量是标度的整数倍。

3、有时只需在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五、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1、地球________的物体由于________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物体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做什么运动,无论外界条件如何变化,它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始终保持________。

(应用:

________)

3、物体的各个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为了便于研究,通常把重力看作是集中作用在某一点,这一点就叫做物体的“________”。

对于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就在它的________。

4、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________(公式)。

g=___________,表示在___________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5、重力与质量的比较:

重力

质量

定义

物体由于__________而受到的力

物体所含______的多少

大小和方向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国际单位

是否随位置改变

相互关系

重力=质量×9.8牛/千克G=mg

六、摩擦的利和弊

1、两个相互________的物体发生________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________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固体、气体、液体都会产生摩擦力。

2、一般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________。

3、摩擦力根据其性质分为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其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和接触面________有关。

4、摩擦有利有弊。

增大摩擦的常用方法有:

①增大________;②增大接触面的________。

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有:

①减小________;②减小接触面的________;③变滑动摩擦为________摩擦;④添加润滑剂;⑤利用气垫。

5、根据性质的不同,力可以分为弹力(F)、重力(G)、摩擦力(f)。

七、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得出“________物体在________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得出的。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________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________大小和________方向(或保持原有的________)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仅仅和________有关。

惯性有利有弊。

3、解释惯性现象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研究对象原来是什么状态(运动或者静止)

(3)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将有怎样的表现

八、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一个物体若处于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__状态,则称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若该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而保持平衡状态,则两个力是平衡的(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作用在________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已知平衡的两个力中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判断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

(3)已知物体所处的状态,可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共同特征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特征

两个力作用在________物体上

两个力作用在________物体上

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一、动物的生命周期

1、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长时期。

这些生长时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生命就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运动中不断得以延续。

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动物的________。

(人类和青蛙的生命周期详见课本P82~83图)

2、蝌蚪与成蛙的比较:

生活环境

运动器官

运动方式

呼吸器官

蝌蚪

水中

游泳

成蛙

水陆两栖

四肢(有蹼)

游泳、跳跃

肺和皮肤

像青蛙这样,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________和________上发生了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变态。

3、昆虫的变态发育:

(1)________变态:

受精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蝉)

(2)________变态: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苍蝇、蝴蝶)

二、新生命的诞生

1、人类新生命的起点——________。

2、精子和卵细胞的比较:

精子

卵细胞

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大小

长约0.05mm

直径约0.1mm(人体最大细胞)

形状

蝌蚪形

球形

能否游动

不能

3、男女生殖系统的区别(课本P86图):

(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其中,________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________,成年男性一天可产生上亿个精子。

(2)

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其中,________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________,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排出________卵细胞。

________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

4、新生命的诞生(课本P87~88三张图):

(1)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的过程,叫做________。

受精

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

与卵细胞______的融合。

受精的场所是________。

(2)胚胎发育的场所是________。

(3)胚胎与母亲通过________联系

(物质交换通过胎盘)。

胎盘的

结构特点是有________。

(4)各个时期:

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5)母乳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三、走向成熟

1、________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

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男孩一般______两年左右。

2、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1)身体的外表出现变化

1身体迅速长高,体重明显增加,长出腋毛、阴毛

男性:

长出胡须、喉结突出、声调变得低沉

2出现______性征

女性:

骨盆宽大、乳房增大、声调变高

男性:

________

(2)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女性:

________

(3)________的功能日益健全(心、肺、脑)

强调:

(1)男女________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________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2)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________的发育和成熟(标志:

男性出现________;女性出现________)。

3、人的两个快速生长时期:

________期和________期。

(课本P93图)

四、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1、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______受精(鱼类、两栖类)

按受精方式分

有性生殖______受精(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昆虫)

卵生(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昆虫)

动物的生殖方式按________方式分胎生(哺乳类)

卵胎生(鲨、蝮蛇)

________生殖(变形虫)

无性生殖

________生殖(水螅)

(3)像人那样,通过精子和卵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________生殖”;像变形虫和水螅那样,不需要精子和卵结合,直接由一个________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________生殖”。

________生殖是生物界普遍的生殖方式。

(4)“体内受精”有利于提高受精的成功率和受精卵的存活率,因而比“体外受精”优越;“胎生”可以为胚胎的发育提供稳定的环境和营养,有利于提高幼体的存活率,因而比“卵生”优越。

(5)三种胚胎发育方式的比较:

方式

发育场所

营养来源

卵生

胎生

卵胎生

2、________停止活动是死亡的主要标志。

3、试管婴儿技术所采取的受精和胚胎发育方式分别是“________受精和胎生”(体内或体外);克隆技术属于“________生殖”(有性或无性)。

五、植物的一生

1、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结构的比较(课本P101~102图):

(1)相同点:

都有_____和_____,胚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部分

(2)不同点:

菜豆种子无________,而玉米种子有________;菜豆种子有________子叶,而玉米种子只有________子叶。

2、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可将种子分为________种子(如玉米、水稻、小麦,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里)和________种子(如菜豆、大豆、花生,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里)。

根据胚中的子叶数目,可将植物分为________植物和________植物。

3、种子萌发的外在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P103实验务必掌握)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首先,_________发育成______,同时,胚芽逐渐长成________。

所以,______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4、芽是未发育的茎、叶或花。

顶芽的生长使植物的________增长;侧芽的生长在植物体上形成________。

________发育较快,往往抑制________的发育,所以________顶芽可以促使侧芽发育,多长侧枝。

5、完全花的结构(课本P108):

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分别提供精子和卵。

花萼:

由萼片组成

花被

花冠:

由花瓣组成

花药(内有_______)

完全花雄蕊

花丝花蕊

柱头

雌蕊花柱

子房(内有_______)

6、植物的生命周期(课本P110图)。

六、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1、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开花

自花传粉(豌豆花)

传粉________

异花传粉________

________

子房壁________

受精:

子房珠被________果实

胚珠________

受精卵________

结果

(1)植物开花后,________中的花粉就会从________中散出来,落在________的________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

(2)主要靠昆虫传粉的花,叫做________花,一般有________的花冠、________的气味、________的花粉和花蜜。

主要靠风力传粉的花,叫做________花,一般花粉________,柱头________或成羽毛状,并且伸出花瓣外面。

(3)子房中只有一个胚珠,受精后形成一粒________;子房中有多个胚珠,受精后形成多粒种子。

2、植物的无性生殖

(1)蕨、胎生狗脊、地钱、葫芦藓等植物用孢子进行繁殖。

(2)有些被子植物除进行有性生殖外,也可以用营养器官(根、茎和叶)进行繁殖。

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繁殖(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营养繁殖的优点:

能够保持某些栽培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而且繁殖速度________。

(3)组织培养也是一种植物________繁殖的方法(有性或无性)。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一、地球的自传

1、证明地球自传的典型现象:

①日月星辰________;②________现象

2、在地球绕_______自传时,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________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________旋转。

3、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

(1)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____也________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就是黑夜。

这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2)由于地球不停地______,使得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昼夜不断更替,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4、随着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由黑夜转为白昼的界线即为“________”;相反,由白昼转为黑夜的界线即为“________”。

(课本P122)

三、地球的绕日运动

1、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叫做___________,简称_______,一天中______太阳高度最大。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太阳_______点。

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子长度为_______。

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________,影子也越来越长。

2、地球绕日公转的特点:

(课本P130图)

(1)公转方向:

________

(2)地轴呈________状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附近,造成公转轨道平面(黄道)与地球赤道平面(赤道)之间存在着________的夹角(黄赤夹角)。

(3)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________天,即通常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