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8003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征集汇总命题者1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启、康B、羿、浞C、康、羿D、浞、桀

7、《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相传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内容以记()为主?

(A)

A、言B、行C、事D、人

8、《论语》所传递的儒家思想影响甚大,至今仍受其影响较为深刻的中华文化圈不包括(B)。

A、港、澳B、泰、柬C、新、马D、日、朝

9、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D)(注:

出自《孟子·

告子上》

A、朽木粪土B、祸起萧墙C、一匡天下D、杯水车薪

10、《道德经》的德经相对于道经来说更多的体现在什么方面( A)

A、不同属性B、不同礼教C、不同哲学D、不同政治

11、《德经》多用()作形容词的语气词,但总体语言风格上很少使用语气词(C)

A、呼、兮B、呵、矣C、矣、焉D、焉、兮

12、《德经》五十七中根据“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提出了()的治国主张(B)

A、自然无为 B、无事无为C、无为无知D、无为无不治  

13、汉赋是在汉代大量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从文体名称和文学体制看,分别源于(C)。

A、屈原、宋玉B、屈原、荀子C、荀子、宋玉D、荀子、贾谊

14、唐·

王维《山中送别》是一首差送诗,末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化用的是()里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一句?

(B)

A、司马迁《壮士不遇赋》B、淮南小山《招隐士》

C、张衡《归田赋》D、班彪《北征赋》

15、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D)

A、序B、本文C、“乱”或“迅”D、“议”或“诵”

16《史记》最初没有固定的书名,有的称作“太史公书”,也有称作“太史公记”的。

到了()时期,这本书才被明确称为“史记”?

(D)

A、西汉末B、东汉初C、东汉中D、东汉末

17、《史记》包罗万象,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所谓“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出自()?

(A)

A、《太史公自序》B、《史记集解》C、《史记索隐》D《史记正义》18、下列哪个成语不是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

(C)(注:

出自《淮阴侯列传》)

A、破釜沉舟B、先发制人C、背水一战D、四面楚歌

19、《汉书叙传》中,班固曾述其撰书之旨谓:

“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知班固撰《汉书》是以()。

(C):

A、续载历史B、扬名后世C、颂汉朝之功德D、通古今之成变

20、汉武帝以后的史事,除吸收了班彪遗书和当时十几家读《史记》书的资料外,《汉书》还采用了下列哪些原始史料?

(D)

①诏令、奏议②诗赋、历法③类似起居注的《汉著记》④班氏父子“耳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书》在《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上增补的内容?

(C)

A.《教太子疏》B《言兵事疏》C《治安策》D《贤良策》(注:

属《贾谊传》)

22.至北宋流行至今本的《后汉书》,其八志实为南朝梁时刘昭从()所取?

(D)

A.官史《东观汉记》B三国吴谢承《后汉书》

C晋薛莹《后汉记》D晋司马彪《续汉书》

23.《后汉书》比《史记》、《汉书》更注重人物分类,在已有列传基础上创设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逸民》、《方术》、《列女》7种类传,而后()种类传为后世大多数纪传体史书承袭?

A.三B四C五D六

24.《后汉书·

党锢列传》用同情和颂扬的笔调记载了下列“党人”的节烈表现,不包括(A)(注:

此人为东汉“宦官”)

A张讓B李膺C杜密D刘祐

25.南朝人刘勰在《文心雕龙·

史传》篇中讲:

“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

唯陈寿《三国志》,文质辨洽,荀(勖)、张(华)比之(司马)迁、(班)固,非妄誉也。

”上述四部作品中,哪一部是《三国志》依据的基本材料?

(B)

A《阳秋》B《魏略》C《江表》D《吴录》

26.下列关于《三国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书中所传人物照顾面很广,如名医张仲景和号称“天下之名巧”的马钧都包括在内;

B作者很注重品评人物,对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的评价褒贬有据,颇有见地;

C书中有不少地方假借“为尊者讳”的春秋笔法,为曹魏特别是司马氏隐恶溢美;

D书中缺少表志,叙事又过于简要,许多重要事实缺而不录,这些都曾引起后代诸多史家的非议

27.裴松之注《三国志》的重要贡献不在以下哪个方面?

(B)

A补充史实B训诂考究C注史方法D体例创新

28.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座次,因为座次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标志。

请问以下哪种座次是室内最尊的座次?

( 

A.坐西面东 

 

B.坐北面南 

C.坐南面北 

D.坐东面西

29.在近年来逐步复兴传统习俗的浪潮中,冠礼、笈礼等纷纷被人们重新演绎。

古代典籍中记载的传统礼俗还有很多,三书六礼就是其中的一种。

三书六礼是古代的哪种礼俗?

A.婚礼 

B.葬礼 

C.祭祀 

D.寿礼

【解析:

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礼俗。

“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包括聘书(订亲之文书)、礼书(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和迎书(迎娶新娘之文书)。

“六礼”指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礼法。

答案选A。

30.在庄严肃穆、喜庆欢乐的场合常有鞠躬的礼仪,请问鞠躬礼源于( 

A)。

A.祭天仪式 

B.投降者伏地叩首C王室传统D礼仪制度

解析:

“鞠躬”起源于中国,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鞠祭”:

祭品牛、羊等不切成块,而将整体弯卷成圆的鞠形,再摆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与虔诚。

这种习俗在一些地方一直保持到现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沿用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地位崇高者或长辈的崇敬。

答案选A。

2、不定项选择题,选不全或选错均不给分

1、《诗经》共有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

没有内容的是(ABC)。

A、南陔、白华B、华黍、由康C、崇伍、由仪D、噫嘻、皇矣

2、《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ABCD)。

A、北到河北省西南B、西起山西、甘肃东部C、东至山东D、南及江汉流域 

3、《楚辞》作为书名(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辑),为骚体类文章的总集。

收录有屈原、宋玉、王褒、贾谊、严忌等人的辞赋及刘向自己的作品,其中全属于屈原所作的是:

(AD)

A、《离骚》、《九歌》、《九章》B、《九叹》、《九思》、《惜誓》

C、《九辩》、《九怀》、《招魂》D、《远游》、《渔夫》、《卜居》

4、“楚辞”的含义或特征有(ABCDEF)

A、楚地的歌词B、诗歌体裁C、诗歌总集名称D、楚国文化象征

E、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巫文化色彩F、受南北文化汇合的影响

5、汉大赋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结构宏大,铺陈渲染了大汉帝国无可比拟的气魄与声威。

下列属于汉大赋的有(BC)

A、《刺世疾邪赋》B、《七发》C、《甘泉赋》D、《归田赋》

6、赋大致分为五种,也正是五个重要时期,下列在汉代已出现的有(ABCE)

A、骚赋B、古赋C、抒情短赋D、律赋E、徘赋F、文赋

7、《论语》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以下归纳正确的是:

(ABCD)

A子路率直鲁莽B颜回温雅贤良C子贡聪颖善辩D曾皙潇洒脱俗

E公西华以政事见称F冉有长于祭祀、宾客之礼

8、下列对子路(或季路或仲由)的描述正确的是(BCD)

A、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B、他随孔子游学于列国

C、孔子见南子时,他很不满 

D、他耿直好勇,死于卫国的内乱中

9、《道德经》又称(ABCD)

A、《老子》B、《五千言》C、《道德真经》D、《上经》

10、下列语句出自于道德经的是(ACD)

A、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B、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C、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D、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三、判断题

1、《汉书》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

【参考答案】对。

2、《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官方撰写的重要史籍。

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参考答案】错,是私人撰写。

3、《三国志》作者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

【参考答案】对

4.“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最早出自《史记·

汉高祖本纪》。

5、司马迁的《史记》影响很大,汉魏时人们已争相阅读。

【参考答案】错。

司马迁的《史记》在汉魏期间属于禁书,官民不得自由阅读

6、《后汉书》的一大局限是丢掉了《史记》重视农民起义的传统,对黄巾起义持否定态度。

他们的事迹,只附在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官僚皇甫嵩的传中。

7、《诗经》中的“雅”分为小雅和大雅,主要分别作于西周初期和晚期。

时间对应相反。

8、《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后汉书》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与《史记》

9、《汉书》前后历经四人之手完成,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10、《三国志》中的篇幅,魏、吴、蜀书的比例为:

3:

2:

1,这只是作者以魏为正统的结果。

【参考答案】错,还要考虑史料的多少。

11,“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论语》

【参考答案】:

错。

出自《礼记》

12.“金声玉振”出自孟子对孔子的评价。

金:

指钟。

玉:

指磬。

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孟子·

万章下》)

1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青青子佩,悠悠我思”中的“衿”指衣领,“佩”指腰中佩玉。

【参考答案】错,“佩”指腰中佩玉的绶(丝)带。

1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右手在外。

【参考答案】错左手在外

15,“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是按成书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参考答案】错三国志成书在后汉书之前

4、填空题。

1、“三礼”是指、、【答案】礼记、仪礼、周礼或祭祀天、地、宗庙之礼。

2、前四史中开创了中国史书体例先河的有包括:

____、____【答案】史记汉书

3、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治国方略是:

______。

(四字回答)

【答案】无为而治

4、《史记》不以地理国家和统一纪年撰写,而是以各家之传记集合形势呈现,故《史记》中不以和为线索。

【答案】地理位置时间顺序

5、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于《诗经》的分类提出“四始说”,其中为______国风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______为小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答案】《关雎》《鹿鸣》

6、《史记》的重大发明是:

同时记录了各家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立场和看法,故《史记》各篇中对同一事件记录看法颇有之处,而这正是《史记》的特点。

可谓“服其善序事理,而不华,而不俚,其文,其事,不虚,不隐,故谓之实录”。

(《汉书·

司马迁传》)。

【答案】矛盾辨质直核美恶

7、史学双壁”是、。

【答案】史记资治通鉴

8、班固世代为望族,家多藏书,父为当世儒学大家,采集前史遗事,旁观异闻,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

班固承继父志,“亨笃志于博学,以著述为业”,撰成《汉书》。

其书的八表和《天文志》,则由其妹及共同续成,故《汉书》前后历经四人之手完成。

【答案】班彪班昭马续

9、《后汉书》的“”“”,以犀利的笔锋评判是非,表彰刚正,贬斥奸恶而嘲笑昏庸,是一大优点。

【答案】论赞

10、《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巨著,更是一部巨著。

陈寿在的基础上,以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

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可读性极高。

【答案】史文尊重史实优美生动

11.《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这在屈原作品里可以看到。

【答案】:

《橘颂》

12.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其中“止于至善”出自

【答案】《礼记》

13.汉赋四大家指、、、。

【答案】一般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另说是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的合称。

14、至少出版过四十种不同的英文译本,是除了《圣经》之外远远多于任何其它书籍版本的书籍。

【答案】《道德经》

15.史记“三家注”是指刘宋时裴駰注()、唐司马贞注()和唐张守节注()。

《《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

五、简答题。

1、“楚辞”亦作“楚词”。

本为楚地的歌辞。

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

西汉刘向编辑成《楚辞》集,东汉王逸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

就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

”这一说法无疑具有正确性。

因为《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

当然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结合具体篇章或章句,谈谈《楚辞》的形成原因。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

楚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

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薤露》、《阳春》、《白雪》等。

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据说是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还有刘向《说苑》所载《越人歌》,据说是楚人翻译的越国舟子的唱辞: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种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

如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

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①(《汉书·

艺文志》)。

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

《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

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

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

这就是“吟”。

(所谓的“吟”,就是介乎于“读”和“唱”之间的一种形式,是以一种较为简单的调子来吟完整篇文章,当然,楚辞之中应该还有当时楚地的楚音。

)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

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汉人又有“赋者,古诗之流也”一说(见班固《两都赋序》),当是为了攀附儒家经典,兼考虑到赋的铺张特征。

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重淫祠”(《汉书·

地理志》)。

楚怀王曾“隆祭礼,事鬼神”,并且企图靠鬼神之助以退秦师(见《汉书·

郊祀志》)。

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

《汉书·

地理志》及王逸《楚辞章句》等,都言及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风俗。

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

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不仅创作出祭神的组诗——《九歌》,和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而且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甚至《离骚》这篇代表作的构架,由“卜名”、“陈辞”、“先戒”、“神游”,到“问卜”、“降神”,都借用了民间巫术的方式。

除了楚文化本身的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对楚辞的形式也起了一定作用。

春秋以后,楚国贵族对《诗经》已经相当熟悉,这成为他们的文化素养的一部分。

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

在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十分活跃。

他们“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这一节论述,正确地指出了战国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对《楚辞》形成的影响。

当然,“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

辨骚》)。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2.中国古代的史书可谓浩如烟海、举世无双,《史记》在其中的地位亦是非比寻常。

请结合你所知的《史记》篇章对其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从文史角度来说)《史记》的诞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为知言。

就中国史学的具体发展而言,《史记》的贡献巨大。

第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

无论说它是古代中国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还是说它是世界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都毫不为过。

这一点,只要将之与希罗多德的《历史》相比较,就会非常明白。

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

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第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

我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

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

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

于是,晋朝荀勖适应新的要求,才把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

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

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

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第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

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容斋随笔·

史记简妙处》)《史记》不但是中国史传文学的集大成者,而且,它的文章对于魏晋小说、唐宋古文,甚至宋元戏曲,都有很大影响,成为中国文学重要的源头活水。

(亦可综合来说:

1取材广泛,内容丰富。

征引了诸如《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以及诸子百家之书等大量的文献资料,还把自己几十年来从游历中得到的材料熔铸到书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2.思想活跃,见解深刻。

意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分析,阐述了天道、人道及其相互关系,注意考察历史上因革变化及发展规律,关注社会经济问题和社会下层人物的活动,专门设立《平准书》、《货殖列传》等经济传记,不仅为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立世家,还为刺客、游侠、滑稽人物等立传,突出中原华夏民族历史活动的同时,也分别记述周边匈奴、南越等民族及外国的历史,同时对汉代的社会矛盾和阴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司马迁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3.文笔生动,议论精彩,叙事状物,无不曲尽其妙。

可谓“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蓝色部分为要点参考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