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8374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docx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单元课题

第五单元鸟儿在歌唱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具体内容

学唱《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态度)

1、能完整的用优美、流畅声音演唱歌曲《鹰》。

2、能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现和感受鹰的雄壮和健美的形象。

重难点

二声部合唱能力的训练

教具准备

挂图、录音机、磁带、鹰头饰

 

 

 

 

 

一、教学过程:

1、听着音阶唱名歌学生律动有节奏的心情愉快地进教室,师生唱问好歌后坐在位置上。

2、复习唱大雨和小雨(和着音乐律动)

二、引入新课:

1、师:

同学们,春天来了,明媚的天空中飘着很多很多的风筝,哦,原来是一群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

(师出示放风筝的挂图)听,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优美的歌曲。

我们和他们一起唱一唱好吗?

(师出示二声部的合唱曲谱)

2、师弹歌谱,学生唱。

3、反复的唱

4、引语:

同学们唱的真认真,真棒,接下来,今天啊,老师为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客人。

(师随机出示老鹰的挂图)是谁呢?

哦,原来是只威武、健美的雄鹰。

师:

你知道鹰吗?

它是怎样的一个动物?

生:

它能飞行,是个很了不起的动物。

三、导入新歌:

1、师:

哦在同学们的心中鹰师这么的伟大呀!

接下来我们就用歌声来赞美它好吗?

2、师揭题《鹰》。

并放鹰的歌曲。

生:

跟唱歌曲《鹰》师:

哼唱歌曲《鹰》

3、师分成男女声部。

跟着琴来进行轮唱和合唱。

4、反复一遍

四、巩固歌曲、情感的延伸

师:

同学们唱的真棒,接下来我们戴上鹰的头饰,来扮演老鹰。

想一想除了用唱来赞美它,我们还能用什么来表现它雄壮、健美的想象呢?

请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好吗?

生:

用动作来表现歌曲。

师:

放音乐参与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来表现歌曲。

师:

按学生的座位依次让学生表现鹰的动作。

生:

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动作来表现歌曲。

师:

给予评价,进行适当的奖励。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提高了合唱的能力,同时来了解了雄鹰的精神,愿同学们从小刻苦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将来能象雄鹰那样博击长空,飞向祖国的蓝天,实现自己的理想。

六、下课,师生唱再见歌学生唱着歌曲鹰律动出教室。

教学反思

(备注:

内容为五号字,楷体)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单元课题

第五单元鸟儿在歌唱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具体内容

聆听《鹦鹉》,认识乐器昂格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态度)

通过对菲律宾民间音乐《鹦鹉》的欣赏,了解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以及民族乐器昂格隆的演奏特色。

使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增强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艺术形式的认识。

重难点

感受音乐形象

教具准备

录音机

 

 

 

 

 

一、导入新课:

简介昂格隆。

简介昂格隆合奏,菲律宾音乐《鹦鹉》。

二、新课

1、唱一唱同名歌曲《鹦鹉》

2、欣赏菲律宾音乐民间音乐《鹦鹉》

3、说一说:

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那件乐器的形状音色和昂格隆相似

4、播放《鹦鹉》,让学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备注:

内容为五号字,楷体)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单元课题

第五单元鸟儿在歌唱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具体内容

荫中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态度)

领略竹笛的演奏特点,以及竹笛表现自然界中各种鸟类鸣叫的音乐趣味。

重难点

感受音乐形象

教具准备

竹笛、梆笛、曲笛、长笛、竖笛,多媒体课件等

 

 

 

 

 

一、提问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笛子?

会吹笛子吗?

  2、教师出示各种鸟的图片

  3、那么你们听过由我们中国的笛子演奏模拟的各种鸟叫声吗?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欣赏一首笛子名曲——荫中鸟。

  二、展开教学

  1、认识中国竹笛

  刚才我们看了许多笛子,下面老师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我们中国的竹笛。

  2、介绍笛子的演奏技巧:

教师边介绍边吹奏常见技巧如:

花舌音(*)、滑音( )和颤音(tr),让学生也试一试、吹一吹,以激发兴趣。

  3、师:

说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现在我们就开始欣赏这首动听的乐曲吧。

  初听乐曲一遍(全曲)

  讨论:

全曲总体印象——欢快、活泼、高兴地、形象地、有变化地、热烈地……

  4、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

  师提出要求:

第一段主要表现了什么?

节奏如何?

使你联想到什么?

  

(2)听赏第二段

  师:

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从这段音乐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鸟叫?

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什么?

  师:

同学们想一想这些逼真的鸟鸣都得益于什么?

  (3)听赏第三段

  这一段又有什么寓意呢?

  5、完整再听赏全曲一遍。

  同学们可以随音乐自由地表现鸟飞、鸟叫。

进一步感受乐曲带给你的美。

  6、对比欣赏

  三、全课总结:

  师:

通过今天这节音乐课,同学们又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备注:

内容为五号字,楷体)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单元课题

第五单元鸟儿在歌唱

课时安排:

第4课时

具体内容

《小鸟》《小鸟小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态度)

1、欣赏《小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可爱风趣的情绪,体验本单元的主题——小鸟在歌唱。

在聆听、创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欣赏《小鸟小鸟》感受歌曲6/8拍摇荡的节奏特点。

能用手模仿小鸟的翅膀,合着歌曲的节拍飞翔。

重难点

感受节拍特点

教具准备

录音机

 

 

 

 

 

一、以《小鸟小鸟》音乐律动入室。

你知道小鸟是怎么飞翔的吗?

请学生用手当翅膀,学一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像最好。

合着歌曲《小鸟小鸟》的节拍模仿小鸟飞翔,感受六八拍的节奏特点。

二、倾听音乐《小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三、引导学生填空:

师在钢琴上弹奏旋律,让学生感受一下乐句中节奏的组合

可爱的小鸟想请你们和它一起唱歌,小鸟带来了音乐卡片,你能把这些卡片上的音乐正确地填入括号里吗?

师引导学生填主音,培养学生对音乐结束句的感受

四、学生作品展示:

请同学们唱一唱自己创作的乐句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备注:

内容为五号字,楷体)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单元课题

第六单元小舞曲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具体内容

学唱《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态度)

1、通过学习歌曲《快乐的节日》,感受乐曲所描写欢度节日的快乐情景,表达少年儿童生活的幸福、快乐。

2、通过用简单的乐器为歌曲配伴奏和为歌唱现场伴奏的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性音乐表现的能力。

重难点

听辨乐曲情绪、感受打击乐器的音色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一、谈话导入

(一)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

(二)描写小朋友快乐过节的小诗《快乐的节日》

1.读一读这首小诗

2.出示描写过节的资料(课前准备)

二、学唱歌曲《快乐的节日》

(一)初听

1.仔细聆听乐曲,描述一下你听到的音乐

2.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二)复听

1.听歌曲《快乐的节日》和打击乐器演奏的《快乐的节日》

2.比较两个作品的相同和不同,感受乐曲表达的相同的快乐情绪

3.说一说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

它表现的是怎么样的一群少年儿童?

(三)再听

1.分辨乐曲中的几种乐器

2.认识铃鼓和爵士鼓

(四)学唱歌曲《快乐的节日》

三、表现《快乐的节日》

1.用铃鼓为乐曲伴奏

2.分组选择打击乐器跟着乐曲敲一敲

3.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

拍拍手、扭扭腰、动动胯跟着乐曲自由律动

4.跟着乐曲唱一唱《快乐的节日》

5.分组选择表现形式,比如:

舞蹈、歌唱、律动、乐器伴奏等等方式表现《快乐的节日》,进行大联欢

四、课后拓展

1.指导搜集各种表现快乐节日的作品、收集各国儿童的不同节日资料

2.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

(备注:

内容为五号字,楷体)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单元课题

第六单元小舞曲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具体内容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态度)

1、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情绪。

2、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回旋曲(ABACA)。

3、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重难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

分辨主题旋律,了解回旋曲式的特点。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手偶,放音乐《单簧管波尔卡》,进行手偶表演。

2、激发学生表演欲,引出欣赏课题。

(二)体裁介绍

1、由已学华尔兹舞曲导入二拍子圆圈舞——波尔卡

2、听乐曲,感受愉快的情绪。

3、介绍几首有名的波尔卡舞曲。

(三)演奏乐器介绍

1、介绍波尔卡舞曲的命名。

(乐曲内容;场景;演奏乐器等)

2、听乐曲辨别演奏乐器。

3、出示单簧管图片,复习单簧管知识。

(四)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特点分析

1、听乐曲想一想力度和速度特点。

2、学生回答力度——较强;速度——快速。

3、听音乐感受节奏与旋律特点。

4、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节奏——紧凑;旋律——跳跃的特点。

(五)介绍曲式结构

1、听音乐分乐段。

学生用手势比出乐段——共五乐段。

2、听第一主旋律并记忆主旋律A

3、完整听乐曲,说说主旋律A出现了几次。

1、3、5乐段

4、听2、4乐段主旋律B、C

5、帖字母A、B、A、C、A了解曲式。

6、为更好掌握曲式,学生用挂小手偶的方法加强记忆。

7、小结:

像这种ABACA结构的曲式,就叫回旋曲式。

8、听回旋曲式的乐曲《献给爱丽斯》。

三、手偶表演

1、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手偶。

2、学生分男、女、一起舞蹈表演。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备注:

内容为五号字,楷体)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单元课题

第六单元小舞曲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具体内容

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态度)

1、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熟悉乐曲的主题音乐,感受管弦乐队的乐器音色,并了解乐曲的背景。

2、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乐曲《圣桑-天鹅》和《四小天鹅舞曲》的对比欣赏,感受速度、节奏、旋律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3、通过芭蕾舞欣赏,感受到芭蕾舞剧中天鹅的形象。

重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乐曲,感受音乐美。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一)复习播放课前音乐《圣桑-天鹅》提问曲名,作者,出处。

(二)新课导入

师:

我们模仿的是谁的动作呀?

(天鹅)

师:

是的,我们模仿的是天鹅。

我们用动作来模仿天鹅,作曲家却用音乐来表现天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是什么样的天鹅?

它们在干什么?

听《四小天鹅舞曲》(第一遍)

1、介绍乐曲的曲名,出处和作者

这就是俄国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曲》。

2、老师介绍作品,进行作品分析。

《四小天鹅舞曲》是《天鹅湖》其中的一个故事,奥杰塔公主和女伴被魔鬼施法,变成了天鹅,只有在晚上才能变回人形,王子得知消息,要帮助和解救她们,小天鹅们就高兴地跳起舞来。

师:

小天鹅是怎样跳舞的?

我们学学天鹅的动作,边看边来学习一下好不好同学们?

3、欣赏芭蕾舞影片《四小天鹅舞曲》(第二遍)

师:

你学到了哪些动作呀?

教师示范并教学生做两个不同的动作

4、再次欣赏芭蕾舞影片《四小天鹅舞曲》并律动(第三遍)

师:

同学们学的真不错,就让我们和小天鹅们一起跳舞吧!

5、用“啦”哼唱乐曲的主旋律

师:

听了几遍音乐,你们熟悉了吗?

谁会唱?

请个别学生来哼唱旋律

师:

让我们一起轻轻地用“啦”来试着唱唱《四小天鹅舞曲》的主题音乐。

大家跟着乐曲主题段一起来哼唱旋律

师:

老师请你们来听听我们唱的这段主题音乐在整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生:

出现了两次

(三)《圣桑-天鹅》和《四小天鹅舞曲》对比欣赏

1、完整地听《四小天鹅舞曲》(第四遍)和《圣桑-天鹅》

2、想一想,这两首乐曲表现的是怎样的天鹅?

《四小天鹅舞曲》:

活泼灵巧,天真可爱。

《圣桑-天鹅》:

高贵典雅,安闲优美。

3、“那是什么让天鹅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呀?

”轻轻地讨论一下,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

师可提示从节奏,节拍,背景,演奏形式等。

4、再次播放两首乐曲,学生看影片一起舞蹈

(四)小结

教学反思

(备注:

内容为五号字,楷体)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单元课题

第六单元小舞曲

课时安排:

第4课时

具体内容

快乐小舞曲、玩一玩《水草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态度)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换气记号的音乐知识,并能正确使用换气记号演唱歌曲。

3、聆听乐曲,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4、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重难点

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一、导入新课:

介绍两首曲子。

二、《快乐小舞曲》:

1、多媒体播放歌曲《快乐小舞曲》

2、老师用口琴吹奏,学生合着音乐拍手,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

3、请学生用小鼓伴奏,老师再次吹奏歌曲

4、将歌曲的第一乐句的唱名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视唱

5、学生用口琴集体吹奏

6、师生玩吹奏接龙游戏

7、听录音范唱,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再轻声地跟琴演唱歌曲

8、找出歌中的换气记号,老师讲解,戴上换气记号的头饰,演唱《快乐小舞曲》

三、《水草舞》

1、多媒体播放乐曲《水草舞》

师:

那么听到的这一段,让你感受到什么?

与刚刚听到的,表现的有何不同。

4)听全曲

师:

《水草舞》是三幕芭蕾舞剧《鱼美人》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段独舞。

形象生动的表现海水中水草的轻柔和柔美。

那么作曲家是通过几段来表达的?

这样的结构就是三段体的结构。

4、欣赏重点:

感受钢琴独奏曲的音乐形象。

(1)听乐曲。

(2)由于这首的形象都很鲜明,海底的水草在海水的缓缓波动下翩翩起舞,喷泉水流的高低起落都刻画得十分生动。

所以在欣赏时,应充分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身体模仿水草的摇曳和喷泉的喷涌。

(3)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初步了解三段曲式的表现方式。

(4)评析两首乐曲,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备注:

内容为五号字,楷体)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单元课题

第七单元乡村美景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具体内容

学唱《银色的桦树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态度)

1、通过学习《银色的桦树林》,让学生感受森林的多姿多彩、唤起他们对森林的向往,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2、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银色的桦树林》,并用不同的演唱速度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试着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重难点

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型和后十六节奏型。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在音乐生中相互问好。

二、律动,感知乐曲风格。

1、看地球仪导入

教师:

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到北美的加拿大去看一看。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加拿大的地理位置,看地球仪,这个地方就是加拿大,你们了解加拿大吗?

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多媒体播放加拿大风光,背景音乐为《银色的桦树林》伴奏】

2、观看女歌手表演,感受乐曲情绪【播放课件】

教师: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加拿大人能歌善舞,这里就有一位女歌手在街边演唱呢。

思考:

你觉得这样的音乐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

3、师生律动,感知乐曲风格。

【播放伴奏音乐】

教师:

乐曲旋律深情、委婉,具有异国风味。

让我们跟着这轻松的音乐跳起来吧!

三、学习演唱歌曲。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为乐曲伴奏

3、师生合作、表演节目

4、听唱法学唱第一段歌词

5、观看录象、处理歌曲

教师提问:

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感受吗?

想说些什么吗?

这样的情绪用怎样的声音来描述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并提出要求:

用稍连贯的声音、自然的声音演唱具有异国风情的桦树林。

6、生演唱第二、第三乐段。

7、学生合作表演歌曲

教师帮学生分组,一组学生伴奏、一组学生律动、一组学生演唱。

五、小结

教师:

美好的世界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努力,让我们把这世界打扮得更美!

教学反思

(备注:

内容为五号字,楷体)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单元课题

第七单元乡村美景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具体内容

学唱《乡下的阳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态度)

1、通过学习少儿歌曲《乡下的阳光》,尝试用甜美、清新的歌唱语言来表达心声。

2、引导学生像歌中唱的那样,细心观察生活,将点滴体会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重难点

用甜美、清新的歌唱语言来表达心声。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乡下的阳光》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

好象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2、聆听范唱。

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

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

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

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4、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

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5、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

(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演唱奖。

6、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完整地表演歌曲。

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三、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此课学,表达我们热爱家乡的纯朴真挚的情感。

通过演唱《乡下的阳光》,表达我们浓浓的乡情。

教学反思

(备注:

内容为五号字,楷体)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单元课题

第七单元乡村美景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具体内容

欣赏山涧溪流(竖琴独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态度)

1、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爱护森林,爱护树木。

2、基本掌握竖琴的音色特点及表现特色。

重难点

掌握竖琴的音色特点及表现特色。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播放乐曲,让学生聆听,导入新课

二、介绍竖琴:

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

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

竖琴的外型精致、优美,极富艺术性气质,高雅、清纯如珠玉般晶莹,如朝露般清澄的音色。

广阔的音域,独特的演奏效果,余韵悠长、弹来趣味盎然,闻之令人心旷神怡。

像月光下喷泉汩汩涌出的奇景美感,弥漫着诗样的气氛。

三、介绍乐曲《山涧溪流》

《山涧溪流》周佩夫曲,此曲以竖琴特有的清澈优美的音色,描绘了溪水在山石间流淌的景象。

乐曲的第一段,奏出清澈、宁静的主题,仿佛在深山幽谷中,滴水汇聚,悄然成溪,主题的重复演奏更突出了这一音乐形象。

乐曲的第二段,音乐流畅、起伏、富于变化,表现了溪水顺流而下,穿行于奇山异石之间,“叮咚”清流之声在山谷中回荡,乐曲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由慢到快,不断扩展,仿佛一条涓涓细流汇集在一起,冲下山冈。

四、再次聆听乐曲,感受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备注:

内容为五号字,楷体)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单元课题

第七单元乡村美景

课时安排:

第4课时

具体内容

山村变了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态度)

1、通过这首乐曲使学生们感受农村的新变化,让学生喜爱自己的家乡。

2、通过这首乐曲使学生们感受二胡在音色、表现力上的独特魅力,以期使学生爱上二胡,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乐器和器乐曲。

重难点

感受二胡在音色、表现力上的独特魅力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一、导入新课:

二、初次聆听乐曲:

1、师播放乐曲,学生聆听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介绍乐曲:

《山村变了样》是曾加庆先生于五十年代末创作的一首二胡名曲,在六十年代曾风行全国,倍受赞誉。

这首乐曲以清新质朴的格调,亲切优美的旋律,形象而鲜明地描绘了江南山村的秀美景色和崭新风貌,乐曲如同阵阵春风,吹绿了人们的心田。

乐曲由引子和四个乐段组成,在曲体结构上属于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引子由扬琴奏出,以清新的主题动机为素材,略带山歌风味,犹如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生动地描绘出江南小山村雨过天晴后的优美景色。

第11小节起是乐曲的第一乐段,它本身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以轻快的中速来演奏,节奏爽朗,曲调悠扬,音乐上生机盎然、朝气蓬勃。

二胡进入的第一个“2”音可用略带音头的回滑音来奏出,显得非常有精神;“3”音上大多需要带上“4”的前倚音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