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505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办学理念

以改革促进事业发展,以发展巩固改革成果;加强应用化学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人才培养是应用化学专业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速专业发展。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

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和稳定本科教育,重点发展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积极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升办学层次,突出办学特色,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

经过5年的努力,把应用化学专业建成在全省工科院校一流、在全国高校有一定知名度和一定特色的专业。

整体建设规划

坚持以人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依托山东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和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博士学科点,五年内将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建设成为系统传授和探索研究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体系;形成以重点学科-博士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示范中心建设为框架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格局。

使其办学条件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并使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在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具有显著特色的应用化学本科专业。

具体建设目标

(1)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体现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理念,根据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博士学科点和山东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扩大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

计划于2010年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招生达到300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考研率40%以上。

(2)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按照“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方针,培养和引进人才。

计划到2010年,应用化学专业拥有博士导师8名,教授12名,副教授15名;博士学位的老师占应用化学专业教师比率的80%以上。

(3)加强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

五年内出版特色教材3部;建设2门精品课程,1门优秀课程;应用化学专业90%以上的专业科和专业选修课采用多媒体教学;3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采用双语教学。

(4)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打造化学学科实验中心这一品牌,并使之成为省级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增加仪器设备投资,五年内投入设备费1000万元以上,用于应用化学学科和专业建设。

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开放实验项目的申请与管理。

(5)加强科学研究,申请高水平自然科学基金、各类发展基金及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横向项目,在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学水平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向生产力的转化,在产—学—研基础上,创建5个适合应用化学专业的化学化工实习基地,并将1个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实习教学示范基地。

建设方案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要求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要有自己编写的正式出版的高水平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要使90%以上的专业课程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要有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使用外语授课或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实验开出率和社会实践环节要求达到本科教学评估优秀标准,使该专业在全校乃至全省起到示范作用。

根据教师学术水平、课程教师梯队组成、课程教学质量、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主的教学文件的建设等指标建设成为优秀课程,用以推动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此,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将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设置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定建设方案,以切实推动应用化学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1、应用化学学科平台建设

(1)抓好现有应用化学博士点的建设工作;抓好现有化学与化工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化学硕士点、应用化学在职硕士点及应用化学工程硕士点的建设工作,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发展新的研究方向。

(2)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做好应用化学重点学科的规划建设。

继续建设好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加强应用化学重点学科中化学及化工过程中的分析测试技术、精细化学品化学、材料化学、农用化学品及界面化学等四个研究方向的内涵建设;将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学者,一流办学条件与科研实力,一流管理水平与社会贡献度的学科,带动应用化学专业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建成省级重中之重重点学科1个;设置泰山学者岗位1个。

力争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科力量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3)创造条件做好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工作,力争十一五期间申报并取得授予权。

(4)加强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完善导师责任制,逐步形成老、中、青结合,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

要努力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

2、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建设

(1)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

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培养21世纪人才为目标,以构筑各类人才知识结构为依据,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为手段,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保证,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计划进行再次修订和优化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锻造。

努力实现“三个结合”,即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结合,构建由基础教育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群组成的课程体系。

此外,在修订教学计划过程中,要较好的处理加强基础和拓宽专业的关系,做到该宽则宽,该专则专。

该多则多,该少则少。

对一些传统、优势、特色明显专业课程,对行业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将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前来“把脉”,参与教学计划的修订,形成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加强精品和优秀课程建设。

大力推广使用以多媒体、数字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多媒体教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教学平台,进而满足教学需要。

化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立项的扶持力度,定期予以检查,确保各教学立项课题的顺利完成,力争在获奖层次上有重大突破。

5年内承担校级以上教学立项20项以上,省级教学立项10项。

巩固《仪器分析》优秀课程的成果,扶植其他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程建设,力争再拿到1门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

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实施“课程建设工程”,大力推行课程的调整、合并和重整。

应用化学专业将重点建设1门核心专业课程,以精品课程、优秀课程为核心建设课程群,催生出一批拿得出、打得响的精品课程,再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

力争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名。

通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编制5-8门课程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专业课程与专业选修课达到90%以上;3门专业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推行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思路;提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试、考核办法。

(3)招生规模

至2010年,本科专业招生达到300人,硕士研究生达到60人,博士点20人。

使应用化学学科在校生规模达到1100人以上,其中研究生规模达到150人,博士生规模达到40人。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招生计划

学生类别

时间(年)

班级数目(个)

人数(人)

本、专科生(12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6

7

8

9

10

180

210

240

270

300

硕士生

(2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

30

40

50

60

博士生

(8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2

14

16

18

20

3、加强化学学科实验中心建设

加强化学学科实验中心的建设工作。

到2010年学院实验室面积增加50%倍,力争达到3000平方米。

建设拥有一流学者、一流科研实力、一流管理水平与社会贡献度的化学学科专业实验室,力争建成省级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将化学学科实验中心,并建设成为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增加仪器设备投资,五年内投入设备费1000万元以上,用于应用化学学科和专业建设。

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开放实验项目的申请与管理,使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的学生的比率到2010年达80%以上。

增大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验课时数;增加提高型、研究创新型实验所占比例,将一些成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

增加实验学时数,使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比例为1∶1.2,切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4、加强科学研究,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建立产-学-研基地和实习实训教学基地

在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成果的转化工作,充分认识科研工作作为高等院校的三大职能之一,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院声誉、增强办学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院要加大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化学学科实验中心的建设力度。

至2010年,使应用化学学科研实验室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采取集中优势、优化组合、经费支持、政策倾斜等措施,重点培养1个在省内较大影响的实验室。

要重视发明专利的申报工作。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的情况,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努力为科技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加强课题组内人与人之间、课题组之间、研究方向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强调科技创新意识,特别要重视科技源头的创新,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

要培养顶尖级的科技将才,科技将才是那些不仅能从事科研工作,而且能担负起国家重点项目的总体设计、组织筹划、技术协调等职能的人才。

科技将才可以支撑一个高水平的学科,能够带出一支高水平的队伍。

以具有研究实力、代表科技发展方向的课题组为依托,推进应用化学特色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

建立科研工作量化考核新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应用化学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力争在有条件的领域实现突破,努力实现科研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1)指导思想:

以建设教学科研型应用化学特色专业为目标,以强化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为主线,以科研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为龙头,重视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开发,推动成果转化,完善激励机制,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发挥现有科研优势,突出学科和专业特色,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全面提升应用化学专业的整体研发能力和学术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2)科研立项:

继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积极组织动员本学科教师申报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争取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立项,多争取产、学、研、企业联合项目。

要树立全局观念,打破研究方向的界限,走技术集成的道路,提高项目的高新技术含量。

强化科研诚信观念,提高项目的命中率和完成的优良率。

5年内获得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市级课题20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5项,横向课题20项;至2010年,在研的纵横向科研经费1000万元以上。

(3)科研成果:

5年内出版专(译)著3部;发明专利年均5项以上;鉴定项目10项;论文年均在100篇以上。

(4)科研获奖:

提高科研水平,多获高级别奖励。

力争5年内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3项,市级奖5项。

(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向生产力的转化,建立产-学-研基地,在此基础上,创建6~8个适合应用化学专业的化学化工实习实训基地,并将1个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实习教学示范基地。

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做好泰山学者岗位的申报工作,加强现有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管理。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目标

至2010年,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师将从现在的23名增加到3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由目前的5名增加到8名,教授由目前的8名增加到12名,副教授由7名增加到15名。

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达28名。

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将近一步提高。

(2)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目标

重点培养和引进2名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和5名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3-5名年龄在45岁以下、有明显学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

校级学科带头人达到9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达到11名。

选送2-3名教师到国内名牌大学及校内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加大校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

继续抓好师资队伍的梯队和团队建设。

重点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把学科带头人培养接班人作为其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积极推进以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

推行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管理人员职员制,推行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人事管理制度。

以绩效为主要考核指标,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6、健全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管理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起规范的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和机制。

本着“既重视目标管理,又重视过程管理”的思路,结合评估指标体系和学院的实际情况,修订规范教学管理文件,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将教学检查与评估列为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制度。

依据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严把教学质量关。

健全和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与运行。

健全课堂教学、教材选用、实践教学、考试及成绩管理、毕业论文、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

建立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教学督导员以听课、参加专业评估、毕业论文质量检查等形式,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对教学过程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修订教学事故界定及处理办法,将教学事故分为教学、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3个方面,使全体教师充分重视教学;教研室则要负起保证教师集体备课及听课的责任。

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培养青年教师,使其尽早过教学关。

努力构建目标控制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管理新体系。

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要求,努力做好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中心等方面的建设工作,进一步重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知识、思维、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7、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张书圣

成员:

李明、钟惠民、匡少平、文丽荣、许泳吉

8、进程安排:

2006年度:

改革和完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改革应用化学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体系,创建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教学新体系,成立与之配套的教学机构,重点加强化学学科实验中心的建设,制定完整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此基础上确立需要编写的与之配套的教材。

2007年度:

根据应用化学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逐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初步形成适合21世纪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同时,加强化学学科实验中心内涵建设,改造和建设一批设备先进、管理科学、有一定规模效应和持续发展能力、能满足各个层次教学需要的标准化实验室,为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和创新教学提供可靠保证。

2008年度:

完成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标,整合应用化学专业各类课程教学资源,达到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率;总结项目标志性成果,扩大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同时对其它兄弟院校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