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8935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羊、牛、猪、日、月、祀

2、指字如:

上、下、本、末

3、会意如:

步、涉、牡、逐

4、形声如:

江、棋、祀、裹

5、转译如:

胡豆、胡箩卜(为学生播放音乐,让他们猜是什么内容,反映了什么.)

6、假借通常称“通假字”,转义与假借并不是造字法,而是用字法

3)授课时要抓住我校学生的地区特点,举一些他们熟知的语言变化事例,开联系课文中的知识点,以提高学习效果:

如“入”声音和重庆方言。

4)分析文章中的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与段落,有学生质疑与提出是最好的,如菜众人提出’,那么教师就要自己及时发现学生在回答时所表现出来的情况,进而做出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九、小结

本课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深奥的概念讲的通俗易懂,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式与论证方法,并找出作者是如何运用了那些生动的比方来说明语言的演变过程并讨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语言变化,以此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和培养学生棍括能力.

十、作业布置:

让学生去查资料:

1,“在历史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明一共道到过几次重大的破坏?

原因又是为什么呢?

2、让学生猜想一下,古人是怎么说:

“谁欺负了我?

3,“熊猫”这一词,有人说是错误的也有人说是正确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咬文嚼字说课稿

杨陵高级中学 

朱敏歌 

一、说教材 

《咬文嚼字》选自苏教版必修三专题一内容。

这一专题是全套五册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

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

《咬文嚼字》一文,贯穿着作者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作者对每个实例的咀嚼,都领悟到不同文字所蕴含的不同意味、不同思想感情,从而告诉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本着这个精神,“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才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获得了一些文学常识的基础上安排的。

应该说,到这个阶段,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艺术体验上,已经有所准备,是能够学好这个单元的。

二、说学生 

我所带班级高二一班学生属于特长生,中考成绩均没过线,语文学习基础薄弱,写作、阅读与口语表达能力都比较差。

平时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了听老师讲,思维惰性较强。

但这些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只是欠缺方法,能力较差。

所以根据教材与学生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积累文学常识与生字词 

通过对课文的梳理练习信息的删选与整合能力;

通过对课文中的例子分析,获得炼字的启示,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通过习题的练习,总结炼字的步骤 

3、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教学重点:

1、归纳文章中举出的例子,分析例子背后的意义 

2、结合课文的启示,根据具体的题总结“炼字”的方法,并尝试应用这种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阅读中“咬文嚼字”的习惯,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避免思维惰性,同时为了符合我们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我制定了一下学法语教法:

学法:

1、自主预习:

学生自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查找资料,扫清障碍 

2、自主思考:

对于一些简单信息搜集,学生自己思考完成 

3、合作探究: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分析与应用题,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教法:

1、评价法 

2、讲授法 

3、练习法 

4、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用一个猜成语的游戏引入课题,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课堂情况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解题 

我们学生平时的成语积累较少,对咬文嚼字的理解也较为片面。

所以在解题部分采用先展示释义,再通过习题来强化。

这样比较符合我们学生的认知习惯,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去强化记忆。

3、预习检测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也是对文学常识和生字词的一个积累过程。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完成知识目标。

4、文本探究 

文本探究部分设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是练习了信息的删选与整合能力。

第二个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在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还问了学生学习完这篇课文后获得的启示。

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对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方法和意见,由此来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5、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环节,我采取由简到难,结合高考题巩固提升。

第一个题的设置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让学生初尝炼字的趣味性。

第二步,让学生总结炼字的步骤,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第三步,高考真题练习,强化巩固,完善炼字型题的做题方法。

6、课后作业 

《咬文嚼字》倡导的是字斟句酌的阅读方法,而马南邨提出的“不求甚解”的阅读方法与课文相悖。

通过对这两种阅读方法的探讨,让学生明白,在不同情况下,阅读的方法应该有所区别。

同时训练随笔写作。

五、教后反思 

周二下午上完这节课后,内心充满了遗憾。

但就是这样,教学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我力图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维度去分析这篇文章,但从学生课堂反应来看:

首先学生预习不到位,阅读不够细致,没有做到字斟句酌,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导致课堂上对问题的回答不够精炼。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反应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有时候不能找到一个准确精炼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课堂浪费了很多无谓的时间。

其次,因为时间安排不合理,拓展延伸的最后一道高考题还没有展示就下课了,所以学生没有巩固练习。

最后,作为老师,课堂上,还是有些紧张,语言组织的不是很好,导致个别环节的衔接不顺当,而且没有点出来拓展延伸旨在结合高考这一点,所以在炼字方法的总结时,学生有些摸不着头脑。

除了遗憾,也有一些值得坚持下去的经验。

课前的预习学案很好的指导了学生预习,让学生预习有了方向。

虽然个别学生预习不到位,这反应的是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督促指导作用,今后需要改进。

同时,不能忽视的是,这节课上,每个学生都很专注,都积极的参与到了课堂上,克服了思维惰性,讨论热烈,回答问题较为踊跃。

因为不完美,所以才会有改进的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研究教材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设计好教案,督促学生认真预习,课堂上务必力求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

简笔与繁笔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的局部思路和整体思路,正确地理解、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

2、分析理解作者?

提倡简练为文?

的主张。

3、学习用辩证的观点论述问题,对问题的阐述全面、深刻,富有说服力。

二、说教学重点:

让同学们通过理清局部及整体思路,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体会作者的主张,指导学生写作。

三、说教学过程:

3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先慎先生写的《简笔与繁笔》。

注意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从文题上看,这是个并列短语,很明确地提示了本文的内容——谈写作中的繁简问题。

这是个并不新鲜的话题,那么周先生为什么还要?

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

?

提出了哪些鲜明的主张?

我们可以通过理清文章的局部及整体思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又叫文艺短评,是文艺评论的一种。

即以随笔的形式对文学现象.文学作品及作家进行的分析评价.。

其特点是论题集中,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写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化.。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

1.繁冗拖沓2.言简意赅3.穷形尽相4.惜墨如金5.毛骨悚然

6.索然寡味7.焦躁不安8.字斟句酌9.拖沓累赘10.洋洋洒洒

11.凝练12.描摹13.点染14.汩汩滔滔15.洗练

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准确地掌握上述词语的音、形、义。

(三)、认真阅读第一段,理清局部思路。

教师指导具体步骤:

首先,要标上句子序号;

然后,依据由整体到部分的思路分析层次;

最后,——层一层理,一句一句理,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讨论,交流,明确:

本段共十句话,层次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①②③指出观点“文章繁简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④一⑩申说理由,加以论证。

所以说这段文字的基本思路是先提出观点再加以论证。

第—层,句①说的是前人主张,句②是评论性的话,表示肯定前人主张。

揣摩语言?

诚然?

然而?

标志着思路的转折。

句③对前人观点有所纠正,也是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一层重点在句③。

思路是,先提出前人观点,然后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在肯定之后指出偏颇,

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层前一小层,句④说?

简?

,句⑤⑥⑦说?

繁?

,思路是由?

到?

,更加侧重于分析后一方面。

句④对?

一分为二:

言简意赅?

,是凝练、厚重,是好的;

言简意少?

,是平淡、单薄,是不好的。

说明对?

不能一概肯定。

⑤⑥⑦三句只说用得好的繁笔,说明繁笔也不可一概否定。

句⑤说?

使繁?

的好处,句⑥谈?

繁笔?

是写作需要,句⑦是对?

肯定的评论。

可见⑤⑥⑦句的思路是围绕繁笔的可取之处,先具体分

析繁笔的好处,然后肯定其必要性和艺术效果。

第二层后一小层,句⑧说?

用简?

,句⑨说?

,句⑩进行总结提出观点,可见思路由分而总,用概括的事实证明简笔还得讲究?

意赅?

传神?

,繁笔也自有妙处。

论述

重点是提倡简练并非简单否定繁笔,所以先说?

再说?

第一段的思路可以图示如下:

(四)、作业

抄写词语及其解释。

第二课时

阅读全文,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准确领会作者的主张

1、首先,粗梳课文结构;

然后,概括每段要点;

最后,理清思路。

讨论,交流,明确:

文章的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1—5):

就文章的繁简问题,提出作者的主张——

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第二部分(6—7):

就当前创作上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提倡

简练为文”的主张。

2.概括要点,理清思路。

思路以从来的文章家在繁简上的主张——提倡简练,反对繁冗拖沓为起点,以?

为终点。

因为古人在对于繁简还缺乏分析,所以首先把简练与简笔、繁笔区分开来,对简笔与繁笔作辩证的分析,简笔不一定就是简练,繁笔也不一定就是哕嗦,指出?

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那么怎样才能为?

宜?

为?

妙?

呢?

提出观点后,就要用事实来证明。

先概括事实(第一自然段句⑧⑨),再从一般到个别,举出典型例子。

先举出简笔用得好的例子,列举了《水浒传》中的“破落”、“日色”、“紧”三例;

再举出繁笔用得好的例子,列举了《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以及《社戏》中等小叫天出场两例。

在肯定好的简笔与繁笔之后,提出简练为标准和途径。

简练的标准即来自刘勰的话“句有可削,足见其疏;

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作者很明确地指出“无论繁简”要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

关于简练的途径,作者指出两点,即提炼文字,提炼生活,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现今的创作,简而淡,繁而冗的问题依然存在,所以作者“感此,提倡简练为文”。

思路理清了,作者的观点就清楚了;

简练与简笔、繁笔是有分别的,文字创作需要简笔也需要繁笔,无论繁简,都要简练,要提炼文字,提炼生活。

●文章的总体思路可以图示如下:

作业:

课后习题。

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

十四、《〈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写此文时的背景及目的。

2、掌握一些实词的多种意思,疏通语句。

二、教学难点:

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

质疑,解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景介绍

要点:

(1)南宋王朝面对元军强大攻势,危在旦夕。

(2)文天祥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

2、作者介绍

文天祥:

字,履善,自号:

文山。

他的一生可谓历尽折磨而坚强不屈,后于元十九年拾二月(1283)初九在柴市英勇就义。

他的后期作品,大多洋溢着爱国热情他对所遭险难及平生战友事迹,都作有诗歌,题名《指南录后序》。

其中《过零丁洋》〈诗歌略微介绍〉。

它的作品之局被人广为传诵。

他的作品中《过零丁洋》、《正气歌》比较著名。

他的作品收在《文山先生全集》中

3、作者为什么把这篇文章题名为《〈指南录〉后序》?

(二)正文讲解:

1、

(1)疏通第一节(以学生为主)

(2)检查疏通情况:

指明学生按问题的要求找出课文里的有关语句,先朗读,后口译。

口译问题设计:

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式下出使元军营的?

他出使元营的动机是为了什么?

出使前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3)教师纠正、补充

第一节:

叙述在宋朝岌岌可危的背景下冒险出使元军的意图目的

(4)着重指出:

·

都:

(1)都城、城市

(2)总。

例:

都督

(3)大。

军惊而坏都舍(大房子)

可以:

(1)助动词,与现代汉语同义。

众谓予一行可以纾祸

(2)助动词“可”+介词“以”组成固定结构,相当于“可以之”,即可以凭借。

例“可以口舌为动也”

2、

(1)疏通第二节。

文天祥初至北营同敌人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后来,他为什么感到“国事遂不可收拾”?

他“自度不得脱”后,同敌人和卖国贼又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也就是他出使北营经历了几个阶段:

抗辞慷慨,未敢轻吾国;

叛将献谄,予不得还;

北驱予并往北,予隐忍以行)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身份“诣北”,文天祥却不在使者行列内,这时他为什么不“引诀”,而是“隐忍以行”?

第二节:

叙到元营与元丞相伯颜抗论,被拘留,又被驱北行,说明隐忍以行的意图。

抗:

(1)抵抗。

例安能抗此难乎。

(2)相当、匹敌。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峰与抗耳

(3)对抗。

抗辞慷慨。

·

度:

A(duo)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揣度)

寸寸而度之(量长短)

B(du)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考虑)

公事无度(制度、法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念无)度,则物力必屈(限度、尺度)

常有大度(度量、气度)

物换星移几度秋(量词,表示次数)

但:

现代汉语:

表示转折连词。

古代汉语:

只,仅仅,不过。

但欲求死。

(5)含诟忍辱有时也必要:

文天祥忍辱而行,他是寄希望于未来,事实也证明,他是不怕死的,后来他从元军中逃脱南归后,继续抗元,直到被俘。

(试举例)这在我国历史上不乏其上事:

越王勾践为求得保住越国,愿去姑苏吴王夫差门下做奴仆;

韩信年轻时钻裤裆的事;

苏武忍辱负重,在匈奴度过了15年的流亡生涯等等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必要的忍难是大丈夫的行为。

当然,为了苟且偷生而忍辱的人也是有的,那不值得一谈。

五、作业:

1、背诵1、2节

2、思考:

第一节中写文天祥辞相印不拜而出使元营说明了什么?

(不计个人利害,图救国之策)

·

文天祥被拘留时“但欲求死”与后来随祈请使北行,理当自杀而“隐忍以行”这两种做法是否矛盾?

(“求死”是因“不得脱”,以死保全名节。

“隐忍”是因为有机会跑,还可有所作为,图救国之策)

六、教学后记:

先让学生自行疏通语句,然后采用口译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状况,再做纠正补充,效果较好。

指南录后序说课稿

一、教学目的:

1、疏通3——5节,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

2、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语句、词语的疏通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疏通语句,启发,归纳

四、教学过程:

(一)

(1)疏通第三节。

文天祥自京口脱逃后,逃奔哪些地方?

他的遭遇怎样?

(也就是他为了实现“将以有为”的意愿,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写了几层意思?

得脱后的喜悦;

误会后的困境;

南下的急迫心情及危急形势。

第三节:

叙述脱逃的经过。

间:

(1)间隙、空隙(jian)。

例“得间奔真洲”。

(2)中间、期间(jian):

天地间,人为贵。

(3)隔离(jian):

遂与外人间隔

(4)间或、断断续续(jian):

例“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5)离间(jian)。

例“馋人间之”。

(6)参与(jian)。

例“肉食者谋,又何间焉?

(7)量词(jian):

间。

安得广厦千万间。

(5)漫话“逐客令”:

秦国的宰相李斯,本为楚国人,后去秦国游说,秦王拜他为客卿。

秦国的东邻是韩国。

韩国苦于秦兵的侵扰,便派水利工程师郑国(人名)去秦国。

名为帮助秦国灌溉渠,实为使秦国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无暇或者无力东伐韩国。

可是这计划不久便被秦国发现,于是秦国宗师大臣要求秦王把一切外来作官的人全部赶走——下逐客令。

李斯是客卿,也在被逐之列。

他连夜写《柬逐客书》上书秦王,说明把有才能的人赶出去,等于帮助了敌国,削弱了自己。

他以“泰山不让(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弃)细流,故能就(成)其深”作比,说明广纳天下贤才的重要。

秦王看了李斯的文章,便撤消了逐客令。

(二)

(1)疏通第四节。

作者怎样详细地叙述他逃奔和“南归”中所遇到的情况?

回顾这段经历时,他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教师纠正、补充

第四节:

历举出逃途中几近于死的诸事,以示经历的艰险,境界的危恶。

几:

(1)矮而小的桌子,用以搁置物品或依靠休息用。

例“帘外设香几”

(2)几乎:

“几从鱼腹死“

(3)相当于“多少“: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4)相当于“将近”“接近”。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5)表示数量不多:

未几。

如:

(1)到……去: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2)像、如同:

劳苦功高如此

(3)比得上:

固不如也

(4)唯恐: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5)按照:

犬,皆如人意

(6)假如,如果: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7)而:

今匈奴……见利如前,乘便而起

(8)或: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9)和、同:

公如大夫入

(10)于:

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三)

(1)疏通第五节

作者编《指南录》的目的是什么?

第五节:

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交代诗集的题名。

(4)改元:

改年号。

历代改年号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

前代被推翻,开国皇帝要改年号。

第二种,父皇或上代皇帝死去,继承皇位的人也要改元。

第三种,同一个皇帝遇到了重大的事情或心血来潮,便要改元。

如宋仁宗赵祯,先后改元十次。

(四)集体讨论:

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文天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凛然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

(讨论,可按原句回答,也克按课文意思回答)

(1)出使的背景: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一个“迫”字交代了南宋形势的危急。

元方二十万大军在伯颜率领下,沿江而下,势如破竹,那时,已经直指南宋都城临安。

南宋朝廷,惊恐万状,“战、守、迁皆不及施”,“莫知计所出”。

文天祥就是在这样情况下,挺身而出,出使元营。

(2)出使的动机: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这几句话准确而又完整地表达了文天祥出使元营的动机。

(3)“隐忍以行”的意图:

文天祥死为国家而死,生亦为国家而生。

他不想“引决”,忍辱而行,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将以有为也”。

后来的所有事实都证实了这点。

(4)奔真州时的所为:

文天祥一到真州就把在元方窥探到的虚实写信“告东西二阃”,想促使淮东制置使李庭芝、淮西制置使夏贵和真州守将苗再成三方联合,一举而使南宋“中兴”。

(5)冒死南归的经历:

作者连用十八个排比句历数他南归中的艰苦经历。

是什么给他以生的勇气,并能战胜重重困难,回到南宋?

是他的对南宋一片赤诚的忠心。

(6)自编诗集的目的:

在于“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悲他什么“志”?

悲他为国“纾祸”之志、“求救国之策”之志、图南宋“中兴”之志没有实现。

(7)诗集题名《指南录》的用意:

表明作者的心犹如罗盘上磁针,永远指着南方(南宋)。

*以上归纳的七点是爱国主义方面的情节。

表现民族气节的情节主要有两点:

(1)“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2)被“羁縻”后,“则直前诟虏帅”。

据有些材料记载,文天祥初见元军统帅伯颜时,辞锋凌厉,寸步不让。

他敢于提出要元方退兵至平江(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