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9080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通常情况下没有一定体积的是(  )

A.矿泉水B.空气C.木块D.铁板

2.如图所示为某些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的情景,其中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一个金属配件被航天员从地球带到太空实验室中,与在球上相比,这个配件的质量(  )

A.不变B.变大C.变小D.不存在了

4.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如图所示的常用液体体温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此时的示数是8℃

B.它的分度值是1℃

C.它不能离开被测人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B.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

6.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的现象属于(  )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华

7.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夏天,自来水管管壁上出现小水珠

B.初冬,河面开始结冰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

D.早晨,室外大雾弥漫

8.四位同学在用较厚的木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时,他们的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9.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和测量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10.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研究结构尺度在0.1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前沿科技门类,这就是纳米技术。

这里所说的“纳米”是(  )

A.长度单位B.体积单位C.质量单位D.温度单位

11.关于密度公式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由公式可知ρ与V成反比,V越大ρ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密度的大小通常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D.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若其体积增加一倍,则它的密度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12.在常温条件下,对于用同种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饭锅、饭碗和小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饭锅的质量大,所以饭锅的密度大

B.因为小勺的体积小,所以小勺的密度大

C.因为饭碗的体积比小勺大,所以饭碗密度比小勺的小

D.饭锅、饭碗和小勺的体积与质量都不同,但它们的密度相同

13.某同学将一塑料瓶装的矿泉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第二天取出来时,发现瓶中的水全部结冰了,且瓶被胀的鼓起来了,就连瓶底都向外凸出了,如图所示。

关于瓶内的水结冰前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密度变小B.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C.质量变大,密度变大D.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14.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铅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它们都沉没于水中且均没有水从杯中溢出.已知

,对于这三个杯子中水面升高的情况,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放铝块的杯子中水面升高得最多B.放铅块的杯子中水面升高得最多

C.放铁块的杯子中水面升高得最多D.三只杯子中水面升高的高度相同

15.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体积关系为V甲=4V乙,构成两球物质的密度关系为ρ乙=3ρ甲。

如果两球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另一个是实心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空心部分体积为V乙

B.甲的空心部分体积为3V乙

C.乙的空心部分体积为

V乙

D.乙的空心部分体积为

V乙

二、多选题

16.在炉火上烧开水时,当水沸腾后,在壶嘴上方常可看到一些“白气”,如图所示。

这些“白气”是壶中的水经过物态变化形成的,其形成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包括(  )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

17.下列数据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B.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C.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dm

D.教室中黑板的高度约为8m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

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碘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要放热

D.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其温度保持不变

19.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对于剩下的矿泉水与原来整瓶的水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B.质量为原来的一半

C.体积为原来的一半

D.质量、体积和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

20.某同学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在常温常压下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7.9×103

水银

13.6×103

2.7×103

纯水

1.0×103

0.9×103

酒精

0.8×103

在1.0×105Pa大气压下

物质

熔点/°C

物质

熔点/°C

3410

232

1515

海波

48

660

固态水银

-38.8

A.铝锅可以用来熔化锡块

B.质量相等的纯水和酒精,酒精的体积较小

C.25°C时水银为液态,海波为固态

D.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

三、填空题

21.

(1)图中铅笔长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__cm;

(2)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ºC。

22.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实验过程中记录了该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正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所画出的图像可知,在开始计时后2min时物质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这种物质是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

23.取一支较大的注射器。

拉动活塞吸进一些液态乙醚(乙醚是一种化学药品)。

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如图所示。

向外拉活塞,注射器中的液态乙醚“消失”(看不到了),这是由于液态乙醚发生了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再往里推活塞,又可以看见注射器中有液态的乙醚,这是由于注射器内看不到的乙醚蒸气发生了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用______的方法能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

24.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用滴管向玻璃板上分别滴加相同质量的水,通过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过程,探究影响玻璃板上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其中甲图所示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________是否有关。

乙、丙两图的实验中都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是水的质量和水的_________。

25.为鉴别一块由单一材料组成的金属块的材料种类,需要测量其密度。

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进行调节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中央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这时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

将该金属块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它的质量,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块质量的测量值是_____g;然后将它放进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出金属块的体积,量筒中水面先后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金属块体积的测量值是______cm3。

算出它的密度后查表可知,组成该金属块的材料可能是表中的______。

金属密度

ρ/(kg·m-3)

8.9×103

7.9×103

2.7×103

11.3×103

10.5×103

26.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两种不同金属的质量与其体积之间的关系时,利用实验所测量的数据分别画出了如图甲、乙两种不同金属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m-V图像。

由图像可知密度较大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对于甲金属,当其体积为10cm3时,该种金属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g。

(结果保留整数)

27.某同学要测量一卷粗细均匀的铁丝的长度,已知铁丝的横截面积S=5×10-3cm2,铁的密度ρ=7.9g/cm3,他记录的主要测量数据如下,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这卷铁丝的质量m=158g。

(2)计算出这卷铁丝的体积V=________cm3。

(3)计算出这卷铁丝的长度L=_______cm。

28.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甲、乙、丙、丁四个试管中的物质的熔化过程进行研究,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四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试管_______中的物质是非晶体;试管___和___中的物质可能是同一种物质(均选填“甲”“乙”“丙”或“丁”)。

29.请阅读《载人航天》并回答问题。

载人航天

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快,现在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要将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送上太空,需要用火箭来运载,而火箭在上升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燃料,早期的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

但由于气体的体积较大,所以人们采取将氢气和氧气液化的方法减小燃料和助燃剂的体积。

同时,航天器外壳的质量应尽量小一些,以便在燃料一定的情况下增大火箭的运送载荷(即运送的有用质量大小),从而提高火箭的发射效率。

航天器在穿过大气层的过程中,会因与大气的摩擦生热而使得航天器的温度升高,从而可能会将航天器烧毁。

特别是航天员在太空完成任务后要乘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当返回舱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过稠密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的温度会达到上千摄氏度。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热降温措施,整个返回舱将会被烧为灰烬。

飞船返回舱的“防热衣”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返回舱内部的温度控制在30℃以下。

一是吸热式防热,在返回舱的某些部位采用熔点高、比热容大的金属作为吸热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升温过程来吸收大量的热量;二是辐射式防热,用外表面具有高辐射性能的涂层,将热量辐射散发出去;三是烧蚀式防热,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熔化、汽化、升华或分解带走大量的热量。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

为使一定质量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小一些,人们采取将氢气和氧气______的方法来减小它们的体积(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2)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所以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物理属性是_____(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密度大、熔点高B.密度小、熔点高

C.密度大、熔点低D.密度小、熔点低

(3)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采取的防热降温措施之一就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烧蚀防热的。

这些高分子材料在烧蚀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包括_____(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华

四、实验题

30.在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同学观察了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该同学已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下图中用“+”标出了部分数据点,请你将其他2个未标出的数据点用“+”标在下图中,再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这些数据点,画出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__)

(2)根据图像可知,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有以下特点:

①在沸腾前,随着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选填“不断升高”或“保持不变”);

②在沸腾过程中,随着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__(选填“不断升高”或“保持不变”);

③在此实验中,当加热到11min时(温度计的液泡仍全部浸在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应该是_______℃。

31.某同学为测量酱油的密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数据记录表,表格中已经记录了最初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

图甲所示为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图乙所示为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体积。

请根据图中所示的情况,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数据表格的填写。

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g

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m1/g

倒出酱油的质量m2/g

倒出酱油的体积V/cm3

酱油的密度

ρ/(g·cm-3)

160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2.实验室中有一只空玻璃瓶(配有瓶盖)、天平和配套的砝码以及足够多的水,现要用这些器材测量某种未知液体的密度。

(1)某同学设计了其中的一部分实验步骤,请你帮他将未完成的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填写完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待测液体足够多):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盖好盖的空玻璃瓶的质量m0,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玻璃瓶中装满水后盖好瓶盖,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玻璃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并擦拭干净,_______________;

(2)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ρ=_______。

(用上述已知及步骤中所设的字母表示)

五、计算题

33.一块大理石的石碑,其体积是30m3.为了测出整个石碑的质量,取一小块同样的大理石样品,用天平测出其质量是140g;用量筒测出其体积是50cm3.求:

(1)这种大理石的密度;

(2)这块石碑的总质量.

34.市场上出售一种桶装食用油的密度为0.9×103kg/m3,桶和油的总质量为5kg,桶的质量为0.5kg。

(1)求桶内所装食用油的质量m;

(2)求桶内所装食用油的体积V;

(3)若用容积为600mL的小瓶对一整桶食用油进行分装,则至少需要分装在多少个小瓶内。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水在容器中时,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为流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故B符合题意;

CD.木块和铁板都是固定,有一定的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

C.玻璃泡全部浸在被测液体中,视线没有与液柱相平,故C正确;

D.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从地球带到太空实验室中,这个金属配件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那么质量不变。

故选A。

4.D

【详解】

AB.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读数是38.0℃,故A错误,B错误;

C.因为温度计有缩口这一结构,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人体进行读数,故错误;

D.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故正确。

故选D。

5.D

【解析】

试题分析:

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但不经过液态.

解:

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遇冷后变成了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雾和露的形成过程是一样的,也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温度很低的情况下直接变成了固态的霜(冰),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了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解答的关键是搞清楚变化过程前后的物质状态.

6.B

【详解】

“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故选B。

7.C

【分析】

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收热量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出热量的。

【详解】

A.夏天时,自来水管管壁上出现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自来水管壁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不符合题意;

B.初冬时,河面开始结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凝固放热,故不符合题意;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汽化吸热,故符合题意;

D.早晨时,室外大雾弥漫,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需要掌握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情况。

8.D

【详解】

A.由于木质刻度尺较厚,刻度应该紧贴木块,A错误;

B.测量木块的长度,刻度尺应该与木块平行放置,B错误;

C.木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边缘对齐,C错误;

D.木质刻度尺的刻度紧贴木块,并且平行放置、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边缘对齐,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A.测量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A错误;

B.测量仪器即使精密,误差还是不可避免,B错误;

C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可避免误差,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

纳米技术是一种微观技术,即

1nm=10−9m

所以nm是一种长度的单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分析】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密度公式只能求出物质的密度,但不能决定物质的密度。

【详解】

对于同一种物质,在确定的温度和状态下,密度是不变的,即物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不能理解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察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及其特性,要明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12.D

【详解】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饭锅、饭碗、小勺都是同种物质制成的,所以它们的密度相同。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详解】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瓶内的水结冰前后,还含物质的多少不变,那么水结冰前后,质量不变;而瓶被胀的鼓起来了,就连瓶底都向外凸出了,这说明体积变大,根据

可知,密度变小。

故选A。

14.A

【详解】

知,在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三种金属中,铝的密度最大,相同质量时,铝的体积就最大,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三种金属都是浸没,且水都未从杯子中溢出时,装有铝的杯子水面升高的最多,故A正确。

故选A。

15.A

【详解】

由题可知

m甲=m乙

所以有:

V甲实=3V乙实

又因为V甲=4V乙,所以可以看出甲的体积比实心的变大了,所以甲球是空心的,乙球是实心的,所以有

V乙=V(乙实),V甲=4V乙

所以空心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甲-V甲实=4V乙-3V乙=V乙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BC

【详解】

水沸腾,是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走出壶后,遇冷,然后液化成小水珠,整个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包括汽化和液化。

故选BC。

17.ABC

【详解】

A.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选项A符合题意;

B.一般情况下,中学生的正常体温在36.5~37℃之间,选项B符合题意;

C.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dm,选项C符合题意;

D.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dm,教室中黑板的高度与此差不多,约为8dm,D项不合题意。

故选ABC。

18.ABD

【详解】

A.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A正确;

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B正确;

C.碘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这个过程要吸热,C错误;

D.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其温度保持不变,D正确。

故选ABD。

19.BC

【详解】

质量是指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则质量减少一半;密度只跟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故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密度不变;质量减少一半,密度不变,根据

可知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

故AD错误,BC正确。

故选BC。

20.AC

【详解】

A.因为铝的熔点高于锡的熔点,所以当锡熔化时,铝还不到熔点,可以用铝锅来熔化锡,故A正确;

B.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水和酒精质量相等时,酒精的体积小于水的体积,故B不正确;

C.由表可知,25°C高于固态水银的熔点,低于海波的熔点,所以25°C时水银为液态,海波为固态。

故C正确;

D.液体水银的密度大于很多固体的密度,所以固体的密度不一定都大于液体的密度,故D错误。

故选AC。

21.6.44±0.0332

【详解】

(1)[1]从图中可以看到,铅笔左端对准零刻度线,右端对准6cm往右第4个刻度与第5个刻度之间,那么它的读数可能是6.44cm±0.03cm。

(2)[2]从图中可以看到,温度计刻度从下到上,刻度值是变大的,那么是零上温度,分度值是1ºC,液柱在30ºC往上第二个刻度,它的读数是32ºC。

22.固晶体0

【详解】

[1]在开始计时后2min时,物质温度还在变化,还不是固液共存态,也不是液态,还没开始熔化,是固态。

[2]从图中可以看到,从第3min到第8min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所以这种物质是晶体。

[3]从第3min到第8min温度保持在0℃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那么该物质的熔点为0℃。

23.汽化液化压缩气体体积

【详解】

[1][2][3]向外再拉活塞,注射器中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由于液态乙醚发生汽化变成乙醚蒸气的缘故。

再往下推活塞,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是由于乙醚蒸气发生液化的缘故。

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压缩体积也能使气体液化。

24.表面积表面积

【详解】

[1]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温度相同、质量相等的水,水上方的空气流速一定,将一块玻璃板上的水摊开,增大表面积,观察两块玻璃板上的水蒸发快慢,因此是探究的是水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2]乙图中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质量相等的水,水上方的空气流速一定,在一块玻璃下加热;丙图中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温度相同、质量相等的水,水滴上方的空气流速不同;分别探究的是水蒸发快慢和液体温度、上方空气流速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水中的质量和表面积相同。

25.右53.620铝

【详解】

[1]指针指在分度标牌中央的左侧,说明左侧较重,那么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从图乙可以看到,砝码的示数是50g,游码的示数是3.6g,则该金属块质量的测量值是

该金属块质量的测量值是53.6g。

[3]从图丙可以看到,没放入金属块时,量筒中水面在20mL的位置,放入金属块后,量筒中水面在40mL的位置,根据排水法原理,该金属块体积的测量值是

该金属块体积的测量值是20cm3。

[4]根据

可知,组成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观察表格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和铝的密度差不多,所以组成该金属块的材料可能是表中的铝。

26.甲88-92

【详解】

[1]由图象可知,图象中横坐标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根据密公式

由图可知,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故密度较大的是甲。

[2]由图可知,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