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9377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8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

受XX公司委托,XX和XX编制了《XX公司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编制时间紧促,本可研报告难免有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可研报告编写组

二○一○年六月

第1章总论1

1.1项目名称1

1.2建设地点1

1.3项目承办单位1

1.4编制单位1

1.5编制依据1

1.6编制原则2

1.7编制范围3

1.8项目总体目标3

1.9主要建设内容3

1.10项目建设期3

1.11总投资及资金来源4

1.12经济效益4

1.13可行性研究的结论4

第2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6

2.1XX市概况6

2.2项目背景8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

第3章建设内容及产品方案11

3.1建设内容11

3.2产品方案11

第4章建设条件及厂址选案12

4.1建设地点12

4.2建设条件12

4.3配套条件15

4.4场址选案16

第5章工程技术方案18

5.1项目建设任务和规模18

5.2总平面布置及运输方案18

5.3营运期工艺设计方案20

5.4设备选型方案22

5.5土建工程方案24

5.6电气设计方案29

5.7给排水与消防设计方案30

5.8供电及通讯设计方案32

5.9管线综合布置方案33

5.10安全防护设计方案33

第6章环境影响分析37

6.1环境保护设计标准及原则37

6.2环境保护38

第7章节能分析42

7.1分析依据42

7.2节能措施分析43

第8章组织结构及劳动定员45

8.1组织结构45

8.2生产编制及定员45

8.3人员来源46

8.4人员培训46

第9章项目实施计划及进度安排47

9.1进度计划安排47

9.2实施方案48

9.3设备材料49

第10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0

10.1估算依据及说明50

10.2投资估算50

10.3资金筹措51

第11章经济评价52

11.1财务基础数据52

11.2综合评价55

11.3结论与建议55

附件:

1、委托书;

2、营业执照;

3、土地使用证明及说明材料;

4、项目平面布置图;

5、资料内容真实性声明;

6、有关证书;

7、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第1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

1.2建设地点

XX市安临站镇工业园。

1.3项目承办单位

XX公司。

该公司是为筹建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项目专门成立的公司,已获工商部门名称核准。

1.4编制单位

单位名称:

XX

XX

单位地址:

XX市青年路100号

工程咨询资格等级:

乙级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

工咨乙

发证机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5编制依据

1、国家及XX省有关政策、法规、规定;

2、市场需求预测;

3、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定;

4、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要求;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指导调整目录(2005年本)》;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8、《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9、XX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10、XX市职能部门提供的有关技术基础资料;

11、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1.6编制原则

1、采用国内外经实践证明已经成熟、先进、可靠的工艺,确保设备一次投产成功,并能长期运行;

2、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国产技术与设备;

3、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力求做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同步,“三废”排放少,污染小;

4、立足本地资源,优化技术方案,尽可能减少项目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抗风险的能力;

5、设计贯彻“规模现代化、布置一体化、建筑物轻型化、公用工程社会化”的理念;

6、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强制性设计标准及规范,保证工程设计质量;

7、结合场地现状,努力做到布局合理,节省占地;

8、增强环保意识,三废治理与工程建设实现“三同时”;

9、认真贯彻劳动法,加强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防护设计的措施,保证生产人员的身心健康;

10、认真贯彻消防法,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善可靠。

1.7编制范围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3、技术方案;

4、环境保护、安全防护;

5、建设实施与工程进度安排;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效益分析;

8、结论。

1.8项目总体目标

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带动XX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科学技术为动力、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标识标牌现代产业链体系。

1.9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地点确定在XX市安临站镇工业园,项目用地为新征用地,规划总占地面积95亩,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生产加工车间16000平方米,原料仓库10000平方米,成品仓库100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3000平方米,研发中心3000平方米,其他辅助建筑3000平方米。

拟购进专用系列生产线4条,设备472台(套)。

1.10项目建设期

建设期1年。

1.11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估算总投资50346.94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35704.0万元,流动资金8000.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中包括土建工程费用9504.0万元,设备及安装费用262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103.56万元,预备费1990.38万元,建设期利息549.0万元。

项目资金筹措渠道为:

申请银行贷款10000万元,其余40346.94万元由XX公司筹集解决。

1.12经济效益

经测算,项目计算期(12年)内年均实现利润总额10780.6万元,投资利润率21.41%,投资利税率26.59%,经济效益较好,抗风险能力较强。

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4.55年,财务内部收益率25.51%,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5.27年,财务内部收益率19.71%。

上述各项指标良好,经敏感性分析,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因此,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1.13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经综合分析评价,项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建设条件良好,生产工艺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抗风险能力较强。

因此,建设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

附: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95

2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45000

3

总投资

万元

50346.94

3.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42346.94

3.2

流动资金

万元

8000.0

3.3

建设期利息

万元

549.0

4

投资利润率

%

21.41

5

投资利税率

%

26.59

6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6.1

所得税前

25.51

6.2

所得税后

19.71

7

投资回收期

4.55

税前

5.27

税后

第2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XX市概况

XX市位于XX省中部,泰山西麓,系资源丰富的鲁中宝地,闻名中外的肥桃之乡。

全市总面积127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96万,是全国明星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XX省经济强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

XX市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2607小时,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2.9℃,无霜期200天左右,平均降雨量659毫米,地貌类型多样,地质构造优良,结构比较稳定。

肥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西周时肥族人散居此地,故称“肥子国”。

自西汉初置肥城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肥城是“先贤”左丘明故里,商业鼻祖范蠡晚年携西施经商之地;左丘明墓、栖幽寺、范蠡墓等遗迹犹存;境内还有孔子、颜渊、李白等历史名人郊游的名胜古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肥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25公里长的泰肥一级路直通京沪、京福高速公路。

京沪铁路支线横贯东西,西去80公里达京九铁路,4条省级干线公路穿越全境,市内村村通柏油路、程控电话,电话容量达10万门。

肥城是全国和XX省重要的能源、建材生产基地。

各种资源共生配套,组合优势明显。

现已探明的主要资源储量:

煤炭11亿吨,钾长石5亿吨,岩盐50亿吨,石膏150亿吨,花岗岩20亿吨,优质石灰岩450亿吨,多种矿物质、近70种。

地热温泉范围达100多平方公里。

市内石横电厂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

国家统配煤矿和地方煤矿年产原煤600万吨。

肥城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是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之一。

境内有中央和省市属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骨干民营企业等300多家,已形成了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机械、化工、轻纺、电子、食品等9大主导产业的工业生产体系。

该市与美、英、德、日、俄、韩和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年出口贸易额达8亿元以上。

中美合资的2万吨甲酸项目是亚洲最大的甲酸生产装置;该市与日韩合资的吉明美工业有限公司,汽车水泵、万向节的生产出口能力居全国前列。

建筑安装业发达,建安队伍10万余人,施工覆盖全国28个省市,并到日本、以色列等国家承揽建安工程。

被XX省政府首批命名为“建安之乡”,位居山东“建筑业十强县”之首。

肥城城乡建设起点较高,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目前,市区面积已达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发展到了30万,城区居民户户通煤气、通有线电视,主要居住区实现了集中供热。

城市道路、绿化和供气、供热等30多项指标达到或超过了《XX省2010年城市现代化目标与指标体系》标准,是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和省级卫生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肥城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协调进步,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和XX省经济强县。

全市各级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世上桃园、和谐肥城”目标,努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2008年,经济实力持续提升。

市内生产总值完成365亿元,增长15%。

实现财政总收入28.6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4亿元,分别增长23.9%和20.2%;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0%,提高7.5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下降6.7%,COD和二氧化硫分别减排10%和12%。

发展活力与后劲不断增强。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7亿元,增长27.5%;实施投资过亿元项目58个,其中26个竣工投产。

利用境外资金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43.3%和25.2%。

民营经济增加值和实交税金分别增长26.4%和47%。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25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0亿元、利税90亿元、利润46亿元,分别增长30%、37%和38%;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30家,利税过千万元的达到110家,分别比上年增加30家和12家。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0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74个百点。

建筑业产值增长20.8%,在新一轮全省建筑业十强县中列第2位。

服务业发展被列为全省50个重点城区之一,2个品牌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

2.2项目背景

“标识”是来自中国北方的行业名称,在短短几年里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各业认可,也确立了一个新兴行业的诞生。

标识标牌行业是一个全新行业,它是在广告制作业基础上结合精细金属加工、建筑装饰、工程材料、电子信息等相关行业,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专业整合的产品和服务,是产业提升形成的新行业,它的一切技术及研发都可以在其它专业相关产业中找到。

众所周知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所以在标识标牌制造方面有相当扎实的配套产业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WTO贸易规则的不断升级以及近几年国内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市场对各类标识产品需求的急速膨胀,使标识行业以井喷的形态迅猛发展。

XX公司拥有良好的产品销售网络,在周边地区建立了多家连锁店,京、津、沪等国内大城市具有较完善的销售网络,销售前景看好。

项目建成后可解决现有市场存在产品品种、数量较少,加工程度相对较低等问题。

项目承办单位为将标识标牌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化发展,积极有效的占领相应的市场份额,通过多方调研、考察,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决定建设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生产线项目。

项目即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来的。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

为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将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广阔,有利于开拓国内市场,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项目列为鼓励和重点发展的对象。

标识标牌生产线建设属于允许类项目。

XX公司利用新技术与自身的经济实力相结合,建设标识标牌生产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

2.3.2项目的建设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响应政策号召的需要

十七大报告要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标识标牌行业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以其扎实的配套产业基础和广泛的应用市场,得到了各行各业的一致认可和迅猛发展,前景乐观。

XX公司积极响应中央及市政府的号召,增加技术改造投入,提高研发创新水平,建设标识标牌生产线项目,为振兴XX市经济做出贡献。

2.3.3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通过项目的建设,XX公司的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大为提高,将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于促进企业自身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发展规划,建成后能够为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促进行业的发展。

项目的建设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因此,项目具有非常大的建设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可观,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3章建设内容及产品方案

3.1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地点确定在XX市安临站镇工业园,项目用地为新征用地,规划总占地面积95亩,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生产加工车间16000平方米,原料仓库10000平方米,成品仓库100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3000平方米,研发中心3000平方米,其他辅助建筑3000平方米。

拟购进专用系列生产线4条,设备472台(套)。

3.2产品方案

1、原材料供应

项目生产加工的主要原料为铝板和少量钢板,产品目前主要用于高速公路、道路交通等标识标牌产品、反光板材等领域。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省XX市,省内济钢、莱钢产品质量上乘,能满足项目对原材料的要求。

2、产品方案

项目预计年生产产品120000平方米,施工期8个月(主要是专利设备的安装、调试,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

总建设周期1年。

主要产品方案表

产品

名称

单价

销售量

金额

(元/平方米)

(平方米)

(万元)

标志标牌、反光

板材

3000

120000

36000

合计

 

120000

36000

第4章建设条件及厂址选案

4.1建设地点

项目位于XX市安临站镇工业园内,工业四路以南,园区中路以东。

周边污染源较少,基础设施(路、水、电、暖、气等)配套完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好,有利于项目建设和发展。

4.2建设条件

4.2.1地理位置

XX市位于山东中部偏西,泰山西麓,汶河北岸。

地理坐标为东经116º28′—116º59′,北纬35º53′—36º19′,北与长清县毗连,东与XX市岱岳区接壤,南与宁阳县、汶上县隔大汶河相望,西与东平县、平阴县为邻。

北距省会济南70公里,东距泰安30公里。

4.2.2地形地貌

XX市属低山丘陵区:

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最高点海拔600米,最低点海拔57.7米,总坡率约1/800。

其海拔高程:

北部之木阁寨为524.0米,陶山为502.2米,构成肥城盆地(康汇平原)的天然屏障;中部之肥猪山为427.6米,凤凰山为422.9米,马山为394.2米,布山为447.0米,九山为398.7米,连绵起伏于汶阳平原北侧。

全市低山、丘陵、平原的面积比为7:

4:

9。

4.2.3气象条件

肥城地处黄河下游,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春季多风少雨,气候干燥;夏季降雨集中,湿热高温;秋季雨量骤减,多为秋旱;冬季雨雪稀少。

1、光照:

市内光照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总辐射量在116—132千卡每平方厘米。

全市年日照时数在2315-2898小时之间,日照百分率为53%-65%。

2、气温:

据气象局多年统计资料表明,累计年平均气温在12℃一14℃之间。

最冷在1月份,平均气温-2.7℃;最热在7月份,平均气温26.5℃。

年较温差为29.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0℃;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36℃。

3、降水:

历年平均降水在434-1083毫米之间,年际变化较大,降水年变率为23%,且具有春旱夏涝,晚秋再旱和旱涝交替的特点。

雨季一般集中在7—9月,此四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

4、蒸发量:

XX市年蒸发量平均在1468-2381毫米之间,夏季蒸发量最大,占全年总蒸发量的37%,冬季蒸发量最少,占全年总蒸发量的9.6%。

5、季风:

XX市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南风。

春季多为东南风,平均风力3—4级,最大为5级;春末夏初常有短时间的4—5级西南风;夏季多偏南风,间有4—5级的东风、东北风;秋、冬季多为北风、西北风。

盛夏期间,由于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间有7级以上偏北大风。

6、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全年平均65%,最低出现在3—4月份,最高出现在7—9月份。

7、降雪:

历年最早降雪日在11月,终雪日在5月。

降雪时间集中在l-2月份,积雪时间相同;最大雪量为6.9毫米,平均积雪深6-10厘米。

有时出现“冻雨”,造成电线和树木积冰,冰层厚l-2厘米。

8、霜:

全市历年无霜期平均在150-200天之间,初霜期平均在10月18日,终霜期最晚在4月29日。

9、冻土:

历年河流结冰和冻土时间大约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封冻期一般在1月上旬,约8-10天,最长10-15天。

最大结冰厚度平均10-30厘米。

融冰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最晚在3月底。

冬季冻土层厚度—般为20-40厘米,最大厚度49厘米。

10、地温:

历年平均地面温度(指地面及地中浅层5-20厘米深处的土壤温度)为14.3℃。

地面温度的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相似。

2-6月份递增,7月份出现最大值。

自8月份递减,至次年1月出现最小值。

4.2.4水文地质

1、地表水

XX市境内主要河流发源于泰山西麓山区,由东北向西南先后入汶河,全市大小河道43条,主要河道有汶河、康王河、汇河、漕河、浊河、小汇河、金钱河7条,控制流域面积8408.6平方公里,总长度196.3公里。

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有17条,总流域面积911.6平方公里。

境内常发生洪涝灾害的河流主要有汶河、康王河、汇河、漕河、浊河。

境内地表水绝大多数数重碳酸盐和碳酸盐型。

矿化度一般小于0.4克/升,属淡水。

PH值在7—7.5之间,多数呈中性到弱碱性,总硬度大部分在110—224毫克/升,属低度硬水。

在区域分布上,由山区到平原呈渐增趋势。

特别是湖屯、石横、安驾庄、汶阳一带平原洼地,尤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地势低洼多年积累,使钙、镁离子增加。

2、地下水

XX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1015万立方米,其中:

肥城南部漕浊河区为6779万立方米,北部康王河区为14236万立方米。

肥城地下水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是震旦系花岗片麻岩、风化裂隙水,二是裸露寒武奥陶系石灰岩层间裂隙岩溶水。

三是隐伏的寒武奥陶系石面岩裂隙岩溶水,四是第四系潜水。

肥城地下水资源因受水文地质条件和降水特点的影响,地区分布不平衡。

盆地内富水区主要集中在盆地中部的康王河两岸第四系砂层带及岩溶发育地带,而盆地北部近300平方公里的片麻岩地带,地下水贫乏;南部漕浊河两岸砂层及部分岩溶地带地下水相对富集;中部山丘区地下水相对贫乏,山区吃水问题仍是很紧迫的重要问题。

地下水质,北部、中部丘陵山区以重碳酸盐及硫酸盐型为主,西部、南部平原以碳酸盐型为主。

中部山丘区地下水质最好,南部汶阳平原较好,北部山区次之,康汇平原水质较差。

4.2.5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规划》,项目位于XX省XX市,地震基本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抗震等级为四级。

4.3配套条件

1、给排水

项目区位于XX市安临站镇,供水管网已经铺设完成,供水有保障。

2、供电

项目电源线引自XX市安临站镇供电支线,能够满足项目的用电需要。

3、通讯

XX市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已建成现代化的电话本地网、移动通讯网、数字数据网。

邮电除传统的信函、包裹、电话、电报等业务外,还有公众数字数据网(DDN)、国际互联网(INTERNET)、公众多媒体通讯网、宽带网、“一线通”(N-ISDN)、视频点播、邮政特快传递和被叫集中付费800等业务。

4、交通

XX市有泰肥铁路和数条省级公路通过,距济菏高速公路和京福、京沪高速均在25公里左右,交通四通八达,出入交通十分便捷。

4.4场址选案

1、地质条件

肥城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中朝准地台鲁西隆起区。

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古生界、新生界等。

岩浆活动微弱,岩浆岩以脉岩类最为常见。

以肥城断裂和安驾庄断裂为界自北而南大致可划分出肥城凹陷、布山凸起和大汶口——汶阳凹陷三个地质构造单元。

项目区地势较为平坦,没有河流、沟渠等障碍物,地貌条件较好。

2、工程地质

项目由于未做地质勘察,但据承办单位介绍和附近的地质情况分析,项目区内地质情况可以满足建筑要求。

建议项目单位尽快组织对建设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提出工程地质报告,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场地地震效应分析

按国家地震局的有关文件,拟建工程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0.05g,特征周期0.45s,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4。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该场区位于6度区,属第三组,不用考虑地基土的地震液化。

4、区位主要优势

(1)劳动力资源丰富;

(2)能源、电力等资源充足;

(3)地势平坦,有利于建设;

(4)建设地点位于XX市安临站镇工业园,交通便利。

第5章工程技术方案

5.1项目建设任务和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