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人民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499386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米易县人民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米易县人民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米易县人民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米易县人民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米易县人民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米易县人民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米易县人民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米易县人民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米易县人民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B、方差

  C、极差

  D、标准差

  【解析】变异系数(CV)的用途:

①比较计量单位不同的几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②比较均数相差悬殊的几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身高和体重为计量单位不同的两组资料,故比较二者变异度的大小宜用变异系数。

故选A。

  6、焦痂和溃疡见于()。

  A、登革热

  B、败血症

  C、钩端螺旋体病

  D、恙虫病

  【解析】焦痂和溃疡是恙虫病的特征性体征。

血液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血小板减少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

腓肠肌压痛是钩端螺旋体病的特征性体征。

  7、在中枢神经系统里,神经细胞胞体集中的部位又称为()。

  A、白质

  B、灰质

  C、黑质

  D、纹状体

  【解析】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称灰质。

配布于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

神经纤维在中枢部聚集的部位称为白质,因髓鞘含类脂质色泽明亮而得名。

位于大脑和小脑皮质深部的白质称髓质。

  8、某药的t1/2为3小时,每隔1个t1/2给药一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是()。

  A、6小时

  B、10小时

  C、15小时

  D、20小时

  【答案】C

  【解析】消除半衰期(t1/2):

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可预测药物达稳态血药浓度时间。

  经过5个半衰期,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该药半衰期为3小时,故达到稳态浓度大概需要15小时。

故选C。

  9、下列有关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头痛显著

  B、发热退完后咳嗽可继续存在

  C、胸膜累及时,可有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秘液体征

  D、咳嗽不重,初为干咳,以后咳大量黏痰

  【解析】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一般缓慢,潜伏期较长,发病时可有头痛,咳嗽,少量咳痰,一般无大量咳黏痰的临床表现,咳嗽症状可持续到发热退完后,累及胸膜者可见到胸膜摩擦音及胸腔积液体征。

  10、患者女性,12岁,主因发热、膝关节红肿、疼痛及心慌入院。

实验室检查血液ASO滴度升高、血沉加快。

患者发病前20天曾患急性扁桃体炎。

该患者现在可能患()。

  A、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B、上呼吸道感染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风湿病

  【解析】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关节红肿热痛,ASO滴度升高、血沉加快,可诊断。

  11、质粒为细菌的()。

  A、胞质颗粒

  B、异染颗粒

  C、致病物质

  D、染色体外DNA

  【解析】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12、关于病原携带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B、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C、并非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能排出病原体

  D、只能出现在显性感染后

  【解析】病原携带状态可以出现在显性感染及隐性感染后。

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并排出病原体,在许多传染病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并非所有传染病都有慢性病原携带者,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

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最常见的感染表现形式是隐性感染。

  13、左房室瓣膜又叫()。

  A、一尖瓣

  B、二尖瓣

  C、三尖瓣

  D、四尖瓣

  【解析】心脏左心房构成心底的大部分,有四个入口,一个出口。

在左心房后壁的两侧,各有一对肺静脉口,为左右肺静脉的入口;

左心房的前下有左房室口,通向左心室。

左心房前部向右前突出的部分,称左心耳。

左心室有出入二口。

入口即左房室口,周缘附有左房室瓣(二尖瓣),按位置称前瓣、后瓣,它们亦有腱索分别与前、后乳头肌相连。

出口为主动脉口,位于左房室口的右前上方,周缘附有半月形的主动脉瓣。

  每个人的心脏内都有四个瓣膜。

即连结左心室和主动脉的主动脉瓣、连结右心室和肺动脉的肺动脉瓣、连结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二尖瓣和连结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三尖瓣。

  14、以下哪项为补体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

  A、对免疫复合物的调理

  B、促进抗体的生成

  C、中性粒细胞的趋化

  D、细胞溶解及杀菌

  【解析】补体具有溶细胞,溶菌;

趋化作用,调理作用及中和病毒的作用,没有抗原性不能促进抗体生成。

  15、利用过度换气降低PaCO2是降低脑压最快方法,应使PaCO2维持在多少为最理想()。

  A、20mmHg

  B、30mmHg

  C、40mmHg

  D、25mmHg

  【解析】利用过度通气降低PaCO2使之在30mmHg可有效降低颅内压,不引起其他严重后果。

  16、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是()。

  A、假小叶形成

  B、肝细胞坏死

  C、肝细胞增生

  D、慢性炎细胞浸润

  【解析】肝硬化的特征病变是假小叶形成。

其他病变,如肝细胞增生、小胆管增生、肝细胞坏死、慢性炎细胞浸润都不是肝硬化的特征病变。

  17、ELISA中最常用的固相载体是()。

  A、以上选项均是

  B、三聚氧胺

  C、聚苯乙烯

  D、聚氯乙烯

  【解析】ELISA试验中常用固相载体是聚苯乙烯微量板。

  18、日本血吸虫病病理变化最显著的部位是()。

  A、肝脏和结肠

  B、肺

  C、结肠

  D、脑

选答“肝脏”和“结肠”是日本血吸虫病病理损害的器官之一,选答其中一个都不全面。

要点:

日本血吸虫主要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与直肠痔上静脉内。

虫卵沉积于肠壁黏膜下层,顺门静脉血流至肝脏分支,故病变以肝脏和结肠最显著。

  19、日本血吸虫病病理变化最显著的部位是()。

  20、神经节阻断药是()。

  A、美加明

  B、酚苄明

  C、酚妥拉明

  D、琥珀胆碱

  【解析】神经节阻断药能选择性与神经节细胞N1胆碱受体结合,竞争性地阻止乙酰胆碱(ACh)与受体结合,使胆碱酯酶不能引起节细胞的除极化,从而阻断了神经冲动在神经节中的传递。

该类药物有六烃季铵、美加明和咪噻吩等。

  21、下列哪项体征对肠梗阻诊断最有意义()。

  A、腹胀

  B、腹式呼吸减弱

  C、肠型及蠕动波

  D、腹部压痛

  【解析】肠梗阻的四大症状为:

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即痛、吐、胀、闭)腹部可见肠形或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或减弱消失等。

其中最有意义的诊断为肠型及蠕动波。

  22、右心房的出口是()。

  A、上腔静脉口

  B、下腔静脉口

  C、右房室口

  D、冠状窦口

  【解析】右心房的出口是右房室口。

  23、慢性肺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

  A、房性早搏和房性心动过速

  B、心房颤动

  C、室性早搏

  D、室性心动过速

  【解析】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为最具特征性,多表现为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有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

  24、不属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的是()。

  A、自我意识形成教育

  B、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C、友谊观和恋爱观教育

  D、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教育

  【解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和防止性的困扰,其中不包括自我意识的形成教育。

  25、知觉包括()等几种。

  A、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

  B、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和痛觉

  C、空间知觉、深度知觉、平面知觉和错觉

  D、平衡觉、运动觉、视知觉和错觉

  【解析】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

  26、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上消化道大出血

  B、自发性腹膜炎

  C、肝昏迷

  D、原发性肝癌

  【解析】肝硬化往往因并发症而死亡,肝硬化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炎、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呼吸系统损伤、腹腔积液等。

其中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27、食物中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是动物蛋白还是植物蛋白

  B、蛋白质的绝对含量

  C、蛋白质与脂肪的比值

  D、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比值

  【解析】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是衡量食物中蛋自质营养质量的一项指标,以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氮量占被吸收氮量的百分率。

食物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高低主要取决于食物中必须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

  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是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只有蛋白质含量高,其他指标也较好,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故选D。

  28、血液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多见于()。

  B、伤寒

  C、败血症

  D、流行性乙型脑炎

  【解析】要点流行性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是血液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高及血小板减少,注意与登革热、败血症等鉴别。

  29、甲状腺分泌的激素是()。

  A、生长抑素

  B、皮质醇

  C、降钙素

  D、生长素

  【解析】降钙素是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

  30、肌纤维收缩的主要物质基础是()肌丝

  A、多个细胞核

  B、明暗相间的横纹

  C、细胞呈柱状

  D、肌原纤维

  【解析】肌组织是由具有收缩功能的肌细胞构成的组织。

肌细胞呈细长纤维状,因此又称肌纤维。

肌细胞的细胞膜称肌膜,细胞质称肌浆。

肌细胞之所以能收缩,是由于肌浆内含有大量肌丝,他们主要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等与收缩活动有关的蛋白质构成。

肌原纤维由肌丝集合而成。

  31、与肺通气弹性阻力有关的是()。

  A、肺泡表面张力

  B、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解析】肺弹性阻力来源于肺的弹性成分和肺泡表面张力,肺的弹性成分包括自身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等,当肺被扩张时,这些纤维被牵拉而倾向于回缩。

肺扩张越大,其牵拉作用越强,肺的回缩力与弹性阻力便越大。

肺的表面张力源于肺泡内表面的液-气界面。

肺泡内表面有一薄层液体,肺泡内则充满气体,由此构成肺泡内表面的液-气界面。

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远大于液体与气体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体表面有尽可能缩小的倾向,这就是肺泡表面张力。

  32、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原因不包括()。

  A、常合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

  B、机体抗HCV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低下

  C、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攻击

  D、病毒基因组中编码包膜糖蛋白E2最易发生变异

  【解析】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包括:

病毒基因易变异,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攻击,病毒感染免疫细胞,机体抗HCV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低下。

  33、患者,男,52岁,1周来无诱因出现终末血尿4次,伴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

胸片示陈旧肺结核,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

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肾炎

  B、膀胱癌

  C、肾结核

  D、膀胱结核

  【解析】膀胱结核表现为终末血尿,肾结核为全程血尿。

  34、抑制细菌核酸合成的药物是()。

  A、利福平

  B、链霉素

  C、多黏菌素

  D、头抱霉素

  【解析】利福平与细菌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强烈结合,竞争抑制细菌的RNA合成。

  35、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最小的抽样方法是()。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解析】抽样调查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分层抽样指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层中进行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能保证总体中的每一层都有相应比例,故抽样误差相对较小。

  36、较常出现杵状指(趾)的呼吸系统疾病是()。

  A、支原体肺炎

  B、慢性支气管炎

  C、支气管哮喘

  D、支气管扩张症

  【解析】杵状指见于多种情况,包括一些心血管系统疾病、许多肺部疾病以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偶然也可以是先天性的且不伴任何疾病。

在肺部疾病中,杵状指最常见于肺部肿瘤和慢性脓毒性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和肺脓肿)、肺内分流(如动静脉瘘)也可引起杵状指。

  37、非细胞型微生物是()。

  A、梅毒螺旋体

  B、衣原体

  C、细菌

  D、病毒

  【解析】非细胞型微生物为形体最小,以纳米为测最单位,结构最为简单,仅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或仅为传染性蛋白粒子,具有超级寄生性,仅在活的易感细胞中才能复制,且易变异的最低等生物体,包括病毒、朊病毒等。

  38、对临终患者的关怀应坚持整体服务的伦理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

  A、对临终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

  B、为患者提供全天候服务

  C、既关心患者自身,又关心患者家属

  D、既为患者生前提供服务,又为患者死后提供居丧服务

  【答案】ABCD

  【解析】所谓整体服务其实质是以临终者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主要包括:

①对临终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

②为患者提供全天候服务;

③既关心患者自身,又关心患者家属;

④既为患者生前提供服务,又为患者死后提供居丧服务等。

故选ABCD。

  39、医学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是指()。

  A、避免对病人的躯体伤害

  B、避免对病人造成躯体痛苦

  C、避免对病人的身心伤害

  D、避免对病人的任何身心伤害

  【解析】医学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消除任何医疗伤害,而在于努力使患者免受不应有的医疗伤害,包括身体上,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损失。

  40、关于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常有颅内压升高现象

  B、病程早期皮肤可见淤点

  C、有些病人出现抽搐、意识障碍

  D、重症病例可出现呼吸衰竭

选答“有些病人出现抽搐、意识障碍”或“重症病例可出现呼吸衰竭”,说明未掌握乙型脑炎临床特点以急起的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颅内高压表现为特征。

典型的乙型脑炎患者,不会出现皮肤淤点。

临床上可依据皮肤有无淤点,帮助医师对乙型脑炎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进行鉴别诊断。

  要点乙型脑炎不会出现皮肤淤点。

  41、控制消化道平滑肌收缩节律的基础是()。

  A、壁内神经丛活动

  B、交感神经兴奋

  C、迷走神经兴奋

  D、慢波

  【解析】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是继动作电位后产生的,动作电位是在慢波去极化基础上发生的,所以,慢波被认为是平滑肌收缩的基础。

  42、正常机体水、电解质的动态平衡主要是通过()作用来调节。

  A、神经系统

  B、内分泌系统

  C、神经-内分泌系统

  D、肾、肺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衡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实现,即主要通过下丘脑口渴中枢以及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调节。

例如机体失水过多活进食过多食盐时,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视前区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引起口渴中枢兴奋,通过饮水补充水分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

在肾脏,抗利尿激素是一种最有效的调节水分重吸收的物质,而醛固酮有保钠排钾的作用

  43、不属于大脑半球的分叶是()。

  B、额叶

  C、枕叶

  D、顶叶

  【解析】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脑岛。

  44、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A、恢复期

  B、潜伏期

  C、症状明显期

  D、前驱期

  【解析】传染病前驱期可见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

  45、下列属于腹膜间位器官的是()。

  A、横结肠

  B、肾

  C、膀胱

  D、胰

  【解析】腹膜间位器官:

脏器的三个面(一般为前面和两侧面)或表面的一半以上,均由腹膜覆被的称为腹膜间位器官,属于此类的有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肝,胆囊,膀胱和子宫等。

  4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有()。

  A、突发性

  B、公共性

  C、危害性

  D、积蓄性

  【答案】ABC

  【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性和危害性,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所以不具有积蓄性。

故选ABC。

  47、男,40岁,半月前开始畏寒、发热、每天体温高达39~40℃,咳嗽、咳少量脓性痰,近4天来突然咳大量脓臭痰,每日约300ml,并有痰中带血。

体检右下肺叩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血白细胞20×

109/L,中性粒细胞

  0.90,最可能的诊断为()。

  A、肺结核

  B、葡萄球菌肺炎

  C、克雷伯杆菌肺炎

  D、急性肺脓肿

  【解析】急性肺脓肿70%~90%为急性起病,多数口鼻咽部有感染病灶,有诱因(醉酒、呕吐、麻醉、手术、受寒、过劳等)。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畏寒、高热、委靡、乏力、食欲不振等。

呼吸道症状:

胸痛、咳嗽、气急、发病10~14天咳出大量脓臭痰(可伴咯血,但少有大咯血)后,体温下降,感染中毒症状有所减轻。

  48、对睾丸不准确的描述是()。

  A、表面被覆鞘膜脏层

  B、后缘和上端有附睾贴附

  C、下端连输精管

  D、呈扁的椭圆形

  【解析】睾丸呈扁卵圆形,为男性的生殖腺,表面光滑,分为内、外侧面,前、后两缘和上、下两端。

其前缘游离;

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并与附睾和输精管的睾丸部相接触。

上端和后缘为附睾头贴附,下端游离。

  49、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A、去神经性萎缩

  B、废用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D、营养不良性萎缩

  【解析】废用性萎缩也称为失用性萎缩。

因器官组织长期工作负荷减少和功能代谢低下所致,如四肢骨折后久卧不动,可引起患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随着肢体重新正常活动,相应骨骼肌细胞会恢复正常大小和功能。

本题干叙述属于废用性萎缩。

  50、不符合含铁血黄素的描述是()。

  A、光镜下,呈棕黄色,有折光性

  B、溶血性贫血可全身沉积

  C、常见于出血病灶

  D、常见于心肌细胞核两侧

  【解析】含铁血黄素是由铁蛋白(ferritin)微粒集结而成的色素颗粒,呈金黄色或棕黄色,具有折光性。

含铁血黄素是由血红蛋白被巨噬细胞溶酶体分解、转化而形成的。

慢性肺淤血时,漏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含铁血黄素。

由于这种吞噬大量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出现在左心衰竭患者,故此细胞又称心力衰竭细胞(heartfailurecell)。

此外,

  1351、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主要原因是()。

  A、以上都不是

  B、血凝块回缩障碍

  C、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D、血小板不易聚集成团

  【解析】在平时,血小板有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这是因为血小板能随时沉着于血管壁以填补内皮细胞脱落留下的空隙,而且血小板可以融合人血管内皮细胞,所以可能保持内皮细胞完整或对内皮细胞修复有重要作用。

当血小板太少时,这些功能就难以完成而产生出血倾向。

  52、马斯洛把人对秩序、稳定、免除恐惧与焦虑的需要叫()。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爱和归属的需要

  【解析】需要层次理论共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本题干描述是安全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的需要,表现在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和心理安全四个方面。

  53、关于巴比妥类错误的叙述是()。

  A、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加强

  B、苯巴比妥可作为麻醉前给药

  C、硫喷妥钠可用于静脉麻醉

  D、大剂量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

  【解析】巴比妥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普通性抑制作用。

其随着剂量的增加,而中枢抑制作用由弱变强,相应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抗癫痫、麻醉等作用。

大剂量对心血管系统也有抑制作用。

10倍催眠量可引起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长效、中效、短效的巴比妥类药物主要用途是抗惊厥和镇静催眠,代表药物有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

超短效

  54、体内合成长链脂肪酸的主要原料是()。

  A、乙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