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9401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docx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文言文阅读2

专项训练三 文言文阅读

(二)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

[宋]范仲淹

君讳世衡,字仲平,国之劳臣也。

不幸云亡,其子泣血请铭于予。

予尝经略陕西,知君最为详,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

初康定元年春,夏戎犯延安,我师不利。

君时任鄜州从事,建言:

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

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且城。

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

凿地百有五十尺,始至于石,工徒拱手曰:

“是不可井矣。

”君曰:

“过石而下,将无泉耶?

尔攻其石,屑而出之,凡一畚,偿尔百金。

”工复致其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饮甘而不耗。

万人欢呼曰:

“神乎!

虽虏兵重围,吾无困渴之患矣。

”用是复作数井,兵民马牛皆大足。

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

既而朝廷署故宽州为青涧城,授君内殿承制,知城事,青涧东北一舍而远,距无定河。

河之北有虏寨,虏常济河为患。

君屡使属羌击之,往必破走。

建营田二千顷,岁取其利;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

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暨军须城守之具,不烦外计,一请自给。

使一子专视士卒之疾,调其汤饵,常戒以笞责,期于必瘳①,土卒无不感泣。

王公尧臣安抚陕西,言君治状。

上悦,降诏褒之曰:

“边臣若此,朕复何忧!

庆历二年春,予按巡环州。

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

君乃周行境内,入属羌聚落,抚以恩意,如青涧焉。

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君遣人招之,不听。

即出兵诛之,死者半,归者半,尽以其地暨牛羊赏诸有功。

其僭受伪署者咸股粟请命。

由是属羌无复敢贰。

君少尚气节,莅官,能摘恶庇民。

青涧与环人,皆画君之像而享事之。

及终,史民暨属羌酋长朝夕临柩前者数日。

铭曰:

呜呼种君,生于贤门。

吾志必立,吾力是陈。

捍虏之志,乂边之民;夙夜乃职,星霜厥身。

生则有涯,死宜不泯。

(选自《范文正公文集》,有删节)

注:

①瘳(chōu):

病愈。

②乂(yì):

安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    遗:

埋没

B.尔攻其石,屑而出之攻:

开凿

C.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易:

代替

D.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署:

委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子泣血请铭于予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请因其废垒而兴之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

C.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世衡有勇有谋,他率军民筑青涧城坚守边塞,凿井以解无水之患,击败了隔河对峙的敌军。

他恩威并施,收服了环州的羌人部落。

B.种世衡视兵如子。

他专门派一个儿子去探视伤病的士兵,负责他们的饮食治疗,到期没能治愈还要责罚儿子,士兵都大为感动。

C.种世衡治绩卓著,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一致推许。

皇帝下诏褒奖他,长官大力举荐他。

逝世之后,吏民百姓、外族酋长都来吊唁他。

D.范仲淹认为,种世衡是名门之后,既立有大志,又努力作为,他捍卫边疆,安定百姓,日夜辛劳,忠于职守,但英年早逝,功业未成,令人叹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且城。

 

(2)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

 

(3)死者半,归者半,尽以其地暨牛羊赏诸有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像形,响之应声。

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

舜之道何弘也?

纣之道何隘也?

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

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

乃召师涓曰:

“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

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

”师涓曰:

“诺。

”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

明日,曰:

“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

”灵公曰:

“可。

”因复宿。

明日,报曰:

“习矣。

”即去之晋,见晋平公。

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

酒酣,灵公曰:

“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

”平公曰:

“可。

”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

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

“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

”平公曰:

“何道出?

”师旷曰:

“师延所作也。

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

”平公曰:

“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

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

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

(选自《史记·乐书》,有删改)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景之像形,响之应声 响:

响应。

B.百姓不亲,天下畔之畔:

通“叛”,背叛。

C.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乐:

爱好。

D.与纣为靡靡之乐靡靡:

委靡颓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音乐是源于人心的,晋平公爱好濮水之上的靡靡之音,可见他不是个有德之君。

B.司马迁认为,晋国大旱三年的原因是晋平公听了他不该听的音乐。

C.师涓、师旷同为乐师,但师旷能发现师涓琴声中的问题,可见师旷在琴艺上比师涓技高一筹。

D.司马迁把国家兴亡和音乐联系起来,表面上谈的是音乐,其实谈的是仁、礼之类的治国之道。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

 

(2)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

 

(3)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管仲论

苏 洵

管仲相威公①,霸诸侯,攘戎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则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

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彼桓公何人也?

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

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

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

桓公声不绝乎耳,色不绝乎目。

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邪?

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

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邪?

呜呼!

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

不言可也。

五霸莫盛于桓、文。

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

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

何者?

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

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臣而无君者矣。

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

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

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吾观史蝤,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选自《古文观止》)

注:

①威公:

即齐桓公。

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霸诸侯,攘戎狄

攘:

排斥、打击

B.讫简公,齐无宁岁

讫:

终了,完成

C.一乱涂地,无惑也

惑:

疑惑,疑问

D.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固:

本来

2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说“管仲死而齐国乱”的原因是与管仲临死前没有“荐贤以代”有关的一组是(  )

①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②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③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④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

⑤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

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⑥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批评管仲临死之前未能向齐桓公荐举贤能之士以自代,以致死后桓公被竖刁、易牙、开方等小人包围,使齐国陷入混乱,无法再称霸诸侯。

B.作者还以晋国在文公死后有“老成人”执政为例来对照论述,以史蝤荐蘧伯玉、萧何荐曹参作对比证明。

C.历史上的管仲一向被当作贤臣的典范,本文却大做“翻案文章”,但言之有理,道前人所未道,以敏锐的眼光,委婉的语言,揭示了治理国家中重要一环——推荐贤人的问题。

D.全文逻辑严密,有论有据,析理精细,见识独特,很有说服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桓公何人也?

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2)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4.(2013·江南十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过亦不复省。

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

“阿③弥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

“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④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⑤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

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

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

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噫!

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

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

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

①程限:

让人遵循的标准、规范。

②欻(xū):

忽然。

③阿:

母亲。

④勃勃:

烟气向上的样子。

⑤嘒管:

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长吉之事尤备    备:

详细。

B.过亦不复省省:

察看。

C.长吉竟死竟:

竟然。

D.帝独重之重:

重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为李长吉集叙为刎颈之交

B.阿弥老且病吾今且报府

C.天苍苍而高也吾尝终日而思

D.闻行车嘒管之声欲诛有功之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贺身体细瘦,二眉相通,手指很长,勤奋刻苦读书,写作速度很快。

B.李贺治学严谨,只要不是大醉或吊丧,他总在认真地创作。

C.李贺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曾向绯衣使者叩头求饶免死。

D.李贺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怀才不遇,一直未得到朝廷重用。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2)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5.两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花捧阁记

朱 徽

距城西南可里许,有古禅林曰福胜寺。

寺颇宏豁轩敞,门庑回衍,殿宇岿然。

环城内外梵刹约可数,惟福胜最著。

殿后有园,园多茂林修竹,间以杉松。

每入其中,翠盖攒天,浓阴覆地,茏葱之景,与夫清远之韵,袭人衣裾。

憩坐少顷,顿觉躁念消而浮情释。

耳根既净,清风飒然。

众叶齐鸣,竹参差互击,如戛琅玕①,与梵音铎声相杂。

当此之时,不复知身之在尘世也。

然则兹地非有崇峦叠靧,足供跻攀;非有广泽平原,足寄游眺;又非有怪石奇葩,足延赏玩。

徒以檀栾②之态,婀袅舒拂;苍郁之干,盘错偃仰;上逗日月,旁引风雨。

贯四时而不雕,亘昏晓而异色。

往往增骚人之幽思,而助雅士之逸韵。

寺之胜,惟园为最;园之胜,又惟竹为最矣。

先是武林寓庸黄公览其间旷,辟榛芜而构亭焉,命曰玉版居。

每视事暇,辄角巾③独往,一觞一咏,自谓不减古人。

好事来游者,竞相标致。

福胜之名,盖自兹始。

及黄公去,几二十余年。

而栋牖倾圮,垣堑湮堕,向所为墨客诗人吟弄之处者,乃尽为樵夫所践踏而不之惜。

林木疏落,竹数竿存耳。

今皖城石云王公来莅余邑,民安裕阜,继以丰年。

案无积牍,圄无滞逮,庭无猾胥,鄙无豪民。

邑中利弊,无大小难易,知无不举,举无不当者,凡公所为皆子孙久远之计。

视邑事犹其家事,盖如此,而又以其暇日循黄公旧绩,葺其废壤,增所未备。

于是乃即亭后余址,相土度地,袤广若干,庀材鸠工。

构作重屋,周缭墙壁,与竹树相掩蔽。

下为一堂两室,令可宴息。

上则窗棂四达,以肆览望,因命曰花捧阁。

地不改辟,景录加新。

入其室,青濛四幕,如深谷寒岩。

泠泠泉鸣石上,幽光映互。

登其楼,凭槛当空,临轩纳野,如立山顶,远数云飞,俯瞰林木矣。

嗟乎,寺之胜以园,园之胜以亭,亭以竹。

既竣事矣,公曰:

“是不可以徒守。

”乃谋于博士高君会余资,为购不是之田二十余亩,山五十亩,付之僧,曰:

“如是兹寺庶可以永永无虞,而吾阁籍以固。

”由是言之,凡公所为,必邀于久远之利而后止,信哉。

是役也,柱椽皆取之闲废,稍益以瓦石之类。

不侈不俭,不劳力,不费时。

阁成之明年冬,公且以高等禄秩将去矣。

而公治绩之著于其土与渍于其人之心者,诗人所以致爱护于甘棠,此亦其一也。

安可无说于此?

乃为记之。

(选自黄卓越辑著《闲雅小品集观》,有删改)

注:

①琅玕:

美石。

②檀栾:

秀美貌,多形容竹。

③角巾:

方巾,古代隐士的冠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贯四时而不雕   雕:

凋谢。

B.鄙无豪民鄙:

粗俗。

C.既竣事矣竣:

完成。

D.而吾阁籍以固籍:

凭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又惟竹为最矣

吾属今为之虏矣

B.辟榛芜而构亭焉

于是余有叹焉

C.而又以其暇日循黄公旧绩

奉宣室以何年

D.因命曰花捧阁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西南的福胜寺是当时环城内最著名的寺院,佛殿后院内竹木茂密,景象葱茏,作者徜徉其中,体验到了一种平静安和的情韵。

B.武林寓庸黄公经常在闲暇之时,戴上方巾独自前往玉版居游览,饮酒作诗,加上一些来游玩的人竞相赞美,福胜寺的名声从此开始远扬。

C.皖城石云王公面对破败萧索的玉版居,在百姓生活安定、政事清明的情况下,去除了玉版居的残存建筑,在玉版居后面的地方建造了花捧阁。

D.花捧阁建成后,为了让此阁避免玉版居迅速颓败的命运,王公和高博士收集剩余的钱财,购买田、山,交与寺院管理,此举—举两得,眼光深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所为墨客诗人吟弄之处者,乃尽为樵夫所践踏而不之惜。

 

(2)安可无说于此?

乃为记之。

 

 

##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1B 解析:

易:

调换。

2C 解析:

C项,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A项,介词,向/介词,对于。

B项,介词,凭借/介词,趁机。

D项,副词,表承接,于是,就/副词,表转折,却,竟然。

3D 解析:

“但英年早逝,功业未成,令人叹惜”有误,“生则有涯,死宜不泯”的意思应是“虽然生命有涯,但功勋永垂不朽”。

4

(1)朝廷采纳了这个建议,任命种君主管修城的工役。

种君与军民一起风餐露宿数月,一边与敌人作战一边修筑城池。

(2)招募商人让他们来贩卖商品,有时先借给他们本钱,加快货物的流通周转。

(3)兀二部落一半被消灭了,一半归降了,种君把他们的土地和牛羊全部用来奖赏各位有功的将士。

参考译文:

种君名世衡,字仲平,是国家的功臣。

不幸逝世后,他的儿子哀请我写墓志铭。

我曾经任陕西经略安抚使,对他的了解最为详细,我担心埋没他的善行,不能不答应。

当初,在康定元年春天,西夏侵犯延安,我军战败。

种君当时担任鄜洲从事,献策说:

延安东北二百里处有一座过去的宽州城,请求朝廷依凭原先的旧城垒兴建城池,用以防守敌军入侵的要道。

朝廷采纳了这个建议,任命种君主管修城的工役。

种君与军民一起风餐露宿数月,一边与敌人作战一边修筑城池。

但其地险要没有水源,有人认为无法防守。

凿地至一百五十尺深,见到了石头,工匠束手无策,说:

“此处不能打井啊。

”种君说:

“凿穿石头再向下,还会没有泉水吗?

你们凿那个石头,找它凿碎运出来,每一畚箕碎石,付给你们一百个钱。

”工匠再努力开凿,凿穿了几层石头,泉水果然喷涌而出,水味甘甜又水源旺盛。

上万人欢呼着说:

“神奇啊!

即使敌军重重包围,我们也没有干渴的忧虑了。

”因此又打了几口井,军队百姓及战马耕牛的饮水都非常充足。

从此以后西部边疆缺水的堡垒城障都照此法,得到了很大的便利。

不久朝廷把过去的宽州命名为青涧城,任命种君为内殿承制,主管守城事务。

青涧城东北方三十里处,临无定河。

河北岸有敌军的营寨,敌军常渡河侵略。

种君多次派所属的羌兵攻打他们,每次出兵都能打败并赶走敌军。

设置屯田两千顷,年年都有收益;招募商人让他们来贩卖商品,有时先借给他们本钱,以加速货物的流通周转。

于是就建议城中所需的军马草料、军粮和钱财,以及军中所需的物资及守城的器具,不需要从外地调拨供应,全部都自给自足。

种君派一个儿子专门负责照看生病的士卒,负责他们的汤药和饮食,他常以笞刑惩戒(儿子),要求一定要使士卒痊愈,士卒没有不因此感动流泪的。

王尧臣任陕西安抚使,上奏种君的政绩。

皇上很高兴,下诏褒扬他说:

“守边的大臣都能像这样,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庆历二年春天,我巡视环州。

于是向朝廷请求,希望调任种君为环州知州。

种君就视察了州境各地,到了所属羌人聚居的部落,以朝廷的恩德安抚他们,如同他在青涧时的做法一样。

有一个叫兀二的羌人部落接受了西夏的委任,种君派人征召他们,他们却不肯听从。

于是种君就出兵讨伐,兀二部落一半被消灭了,一半归降了,种君把他们的土地和牛羊全部用来奖赏各位有功的将士。

那些妄自接受西夏委任的部落,都吓得大腿发抖,请求饶命。

从此所属的羌人部落不再敢怀有二心。

种君年轻时就崇尚气节,他为官到任,能铲除奸恶,护佑百姓。

青涧与环州的百姓,都画了他的像来祭祀他。

到他去世的时候,官吏百姓及所属羌人部落的酋长都一直在他的灵前守灵数日。

铭曰:

呜呼种君,生于贤德之家。

立有大志,努力作为。

捍卫边疆,防御敌人的侵犯,安定百姓的生活;日夜辛劳,披星戴月,顶风冒霜,尽忠职守。

虽然生命有涯,但功勋永垂不朽。

2.1A 解析:

响:

名词,回声,回音。

2D 解析:

A项,介词,把/连词,导致;B项,于是/竟然;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如果;D项,表示凭借,可译为“用来……的”。

3C 解析:

“师旷在琴艺上比师涓技高一筹”无中生有,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4

(1)在卫灵公的时候,他要去晋国,到了濮水上游住宿。

(2)我记下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练习,请允许我多留一晚练习这首曲子。

(3)所以爱好音乐,这是君子用来培养仁义的方法。

参考译文:

所有的音乐都是从人的心性上产生的,上天和人(的心性)有相通的地方,如同影子像(原来的)形体一样,回响和原来的声音相应合一样。

所以,行善的人,上天自然会给予福祥的报偿,作恶的人,上天会给予灾祸的惩罚,这是自然的事。

所以舜弹奏五弦之琴,唱《南风》之诗,而天下升平;纣王制作《朝歌》北方鄙野的歌曲,结果是身死国亡。

舜治理国家的方法为什么那样宽宏?

纣的治理国家的方法为什么却又那样狭隘呢?

大概就是因为《南风》之诗的主题是属于生长蕃育之音,舜非常爱好这种音乐,爱好与天地自然的心意相同,能得天下万民的欢心拥戴,所以天下大治。

至于《朝歌》一大早就唱歌,时间上就很不合适,而且“北”有败北的意思,“鄙”是粗鄙的意思,但是纣却非常喜爱这种音乐,与万国人民的心意不同,于是诸侯不愿附从,百姓不愿亲近,天下所有的人都背叛反对他,所以结果必然是身死国亡。

在卫灵公的时候,他要去晋国,到了濮水上游住宿。

半夜时听到弹琴的声音,询问身旁的侍从,都回答说“没有听到”。

于是就找来师涓说:

“我听到弹琴的声音,询问侍从,都说没有听到。

这种情形好像鬼神(在弹奏),替我仔细听并记下来。

”师涓说:

“好的。

”于是就端正地坐好,手抚在琴上,一面仔细听,一面写下来。

第二天,回报卫灵公说:

“我记下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练习,请允许我多留一晚练习这首曲子。

”卫灵公就答应了下来,再住一晚。

第二天师涓说:

“我练熟了。

”这才离开濮水去晋国,朝见晋平公。

晋平公在施惠台摆了一桌酒为卫灵公接风。

酒喝到痛快的时候,卫灵公说:

“我这趟来,听到一支新曲子,请让我的乐工为你演奏它。

”晋平公说:

“行。

”就叫师涓坐在师旷的旁边,拿了一把琴演奏起来。

还没弹完,师旷就按住琴弦阻止他说:

“这是亡国之音,不可演奏下去了。

”晋平公说:

“怎么这么说话呢?

”师旷说:

“这是师延谱写的曲子。

是为昏庸霸道的纣王谱写的靡靡之音,武王伐纣的时候,师延朝东逃跑,自投濮水自杀而死,所以,你这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河上听到的,先听到这支曲子的,国家就要被削弱。

”晋平公说:

“我平生所好就是一个音乐,希望让我遂愿听完吧。

演奏第一乐章,就有白云从西北方面升起来;演奏第二乐章时,大风就来到了,大雨随后也到了,掀翻了门廊揭开了房子上的瓦片,身旁随从都四散逃开了。

晋平公害怕了,趴在门廊和堂屋之间。

晋国大旱,土地荒芜三年。

太史公说:

音乐,是可以用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且调和人心的东西。

所以爱好音乐,这是君子用来培养仁义的方法。

古代的天子诸侯必须要听钟磬之声,所以钟磬从来没有离开过庭院,卿大夫必须要听琴瑟之声,所以琴瑟从未离开过自己的眼前,这是用来培养仁义防止淫靡荒唐的方法。

淫靡荒唐的事,往往出现在没有礼节的地方,所以圣明的君王要让人听到高雅、催人上进的音乐,眼睛看到严正威仪的礼事,脚下的行动必须保持恭敬的容态,口中讲论的是仁义的道理。

3.1B 解析:

讫,通“迄”,至,到。

2B 解析:

①是说管仲死后,齐国内乱。

②是说管仲病危时,桓公询问丞相的人选。

⑥是说管仲在他的书里论及鲍叔牙、宾胥无等的短处。

跟他有没有“荐贤”无关。

3C 解析:

“委婉的语言”错,应该是“犀利的文笔”。

4

(1)那桓公是什么人呢?

回头看来,使桓公能够重用这三个人的,正是管仲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