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具CMM检测流程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9642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具CMM检测流程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检具CMM检测流程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检具CMM检测流程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检具CMM检测流程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检具CMM检测流程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检具CMM检测流程技术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检具CMM检测流程技术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具CMM检测流程技术规范.docx

《检具CMM检测流程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具CMM检测流程技术规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检具CMM检测流程技术规范.docx

检具CMM检测流程技术规范

 

检具CMM检测流程

技术规范

I/1审阅/受控

编制批准审核文件编号:

执行状态:

生效日期:

检具CMM检测流程

I概况

该流程概况简述检具需要检测和控制的相关部件,为检具的设

计、检测、调试、验收等相关工作提供工作依据和要求。

一、底板相关项目确认:

1、光洁度

2、平面度0.05mm/m2

3、百位线刻线准确性以及深度和宽度

4、销钉/螺丝孔位置及大小加工准确性

5、外观检查

二、检具基准确定:

1、基准套上平面所构成平面的平面度及目测检查其光洁度和表面处理状况,平面度要求:

0.01以内,光洁度:

1.6

2、基准套位置确定(精度要求:

士0.01mm)

三、检具各零部件与产品状态相关关系以及公差要求确认

1、确定主辅定位销/孔及公差要求

2、确定定位面部件及公差要求

3、确定检测销/孔、检测卡板(断面规)及公差要求

4、确定与产品的间隙面和间隙距离大小及公差要求

5、确定与产品齐平面相关部件及公差要求

6、分析检具与产品零部件之间是否干涉四、单件检测和调试检具所有零部件

五、固定所有零部件销钉限位

六、复检检具所有零部件精度

七、确认并附贴标识标签

a)附贴主辅定位销/孔、定位面标签

b)附贴检测销/孔、检测面标签

c)附贴间隙面(GAP)/齐平面(FLUSH)指示标签

八、检具再现性和重复性分析

九、出具三坐标精度报告

备注:

所有零部件的检测前需要在测量室恒温8小时以上

n测量指示书的制定

此指示书用于指示检具需要检测的相关部件以及各部件的相关

精度要求。

明确各名称在检具报告和标签中命名的功能性和统一性。

1、标号功能解释:

1AN_n指示定位作用的面,N指示第几件定位块,n表示在N这一块上的所取n个检测点(测量指示书只指示“A”部分即可,“N_n”部分会在测量程序和报告中体现出来);

2RPS_BN指示起主定位作用的圆孔/销、腰孔、方槽等,N指示第几件定位块,若本检具上只有一个主定位孔,即可将N省去不写(测量指示书只指示“RPS_B”部分即可,“N”部分会在测量程序和报告中体现出来);

3RPS_CN指示起辅定位作用的圆孔/销、腰孔、方槽等,N指示第几件定位块,若本检具上只有一个辅助定位孔,即可将N省去不写

(测量指示书只指示“RPS_C”部分即可,“N”部分会在测量程序和报告中体现出来);

4J_N指示起检测作用的孔,N指示第几个检测孔,若本检具上

只有一个检测孔,即可将N省去不写;

5JN_n指示起检测作用的面,N指示第几个检测块,n指示在第N块上所取的n个检测点(测量指示书只指示“JN”部分即可,“_n”部分会在测量程序和报告中体现出来);

6GAP指示产品与检具的间隙检测关系;

7FLUSH指示产品与检具的齐平检测关系(切边)

8H_JN指示起划线作用的检测销,N指示第几个检测销孔,若

本检具上只有一个划线检测销,即可将N省去不写;

9DATUM#DATUM指示基准套基准,#指示基准编号,以底板有三个基准套为例:

中间的为1#基准,长边方向的为2#基准,短边方向的为3#基准,如图1所示;

2、备注:

样例图如图2所示。

2D图纸附带公差等技术要求说明,此

川、编程以及执行程序规范

此规范用于测量机编程和执行程序方面的技术要求,为程序的编制和程序文件的存放统一标准化,便于程序文件的调取和存放。

1、编程时按照测量指示书要求,从定位一一检测一一型面一一断面规的标识顺序开始,对于需要打开某些特定部件才能测量的特征元素,做好注释。

编程结束时核对元素名称和位置。

2、对于检具测量前先确定底板的平面度,如果整体在0.05mm/M以

内,可以继续测量,超过1M平面度为±(0.15+对角线长度/50000)mm,超出公差应予以调试或者返工后方可继续测量。

对于复测的检具,平面度要求不能比起始测量超0.03mm/M,,当偏差较大时应该将平

面度调至接近起初测量0.03mm/M以内开始测量。

3、第一遍执行程序时,必须首先保证单块部件上的所有兀素可以连

续安全执行。

尽量保证整副检具的连续性执行。

对于需要打开周围某一块翻转或者滑动的部件,在程序中要务必注释清楚,从而保证测量的安全性。

测量期间放下操纵盒顺便将速度降至零,转角度前确认测

头位置是否安全,养成习惯。

对于比较大的检具,测量时要注意打开其翻转或者滑动部件是否会阻挡测量机运行。

4、测量人员存放程序文件方面要求:

对外测量客户的存放在D盘COME文件夹下对应客户名称下建立当天测量日期文件夹内,公司内部存放在D盘“嘉和”文件夹下对应客户和零件编号,程序名最后_日期_程序编号。

如10J001_2010_0630_110J001为检具编号,2010为2010年,0630为6月30日,最后_1为当天所存相同零件编号的

第一个程序文件。

依此类推,中间用“隔开。

5、在测量程序中,评价元素前,按照NOM、MEAS、+TOL、-TOL、

DEV、OUT的顺序设置文本格式。

6、在做报告前,先将最后一次测量程序另存为“一BG”的文件后开始作报告。

报告要求评价特征根据客户要求而定。

结束后核对特征元素名称和公差设置的正确性。

7、任何时间任何人不得依靠测量机上下、左右支臂和跨越气浮导轨。

人员上下和部件、物品上下工作台要绕过气浮导轨。

8测量室所有工具用好后记得归位。

9、当天工作结束时,保存好文件,做好记录,将测量机测头旋转至

A90B0角度并将机器移至靠近回家零点靠右的地方,关掉软件——关掉控制柜和测头控制器及相关托线插板电源——关掉总气阀——关掉冷干机。

整理好工作台和办公桌,根据气候变化,适时调整空调温度使室内温度保持20摄氏度。

关灯锁门窗。

IV检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

检具在结构验收和功能评价开始前必须通过重复性和再现性和再现性研究过程评价检具是否能充分体现测量装置的功能。

1、重复性研究;用于定位基准方案重复性的初步评价:

该工作由一名操作者对同一零件进行10次重复性测量。

2、在进行检具重复性研究时,应选择数量足以评价3个定位基准面的每一个面的点。

再被测零件上选取的点应是尽可能远离定位基准的点。

3、有可能需要更多的测量点,这取决于被测零件的大小和测零件的刚度。

4、其测量数据使用极差法研究检具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判别标准:

a)误差v10%测量系统可接受

b)误差三10%,三30%可能可接受,取决于实际应用的量具费用、修复费用等;由招标人工程师审核和批准。

c)误差三30%不可接受,与招标人工程师联系必须改进检具系统。

尽力找出问题并纠正。

5、检具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用于定位基准方案重复性的初步评价;该工作由2个操作者对3个零件进行2次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

6、采用定量型数据收集的每一个关键产品质量特性都需要进行独立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评价。

7、当检具发生可能影响重复性和再现性的修改后,应进行一次检具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

V检具销钉紧固状态规范

检具在初步调试工作完成之后,要加以销钉用于定位,销钉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具使用的长久性和稳定性。

为保证检具的重复性和稳固性相关要求,特制定销钉相关规范。

1、销钉的下降深度:

一般控制在不低于其所控制零件底座的厚度。

比方说:

零件底座厚度为10mm,即固定在支撑底座上上的深度就不能低于10mm。

所以,同时要求销子的长度不能低于其深度的两倍。

但不可过长,以防打穿底板或外置过多。

2、销子直径的选择:

对于基准套,选用4mm销子即可;对于起到较大力度的支撑底座,销子直径一般选用不低于8mm。

对于起到限位体积较小,结构单一的单块零部件,可选用直径为6mm销钉用于限位。

3、销子的松紧程度及深度要求:

销钉和销孔的配合属于过渡配

合即可。

销子太松容易滑脱且难以起到定位作用,太紧难以配合进去,甚至会打动已经调试好的零部件。

销子下沉或露出要求不可低于所定位零部件底座最高面3mm。

W三坐标测量精度报告要求

为统一报告格式,便于分析检测数据,根据设计出具的测量计划,特制订此精度报告制作要求。

1、报告内容及顺序:

底板平面度、基准套平面度、定位面(A)、定位孔(RPS_B/C)、检测面(JN_n)、检测孔(J_n)、间隙面(GAP)、齐平面(FLUSH)。

2、检具报告按照报告模板出具即可,需准确填写检具的零件编号、检具编号、项目车型、公差要求、检测人员、检测日期等内容。

3、报告中数据的指示位置需清晰可见,对于需要局部放大的部

位,需有参照部件,便于查找相对应的位置;对于拉出的指示线,不

可交差或无显示;每页数据不要排列过多,且排列需整齐划一。

4、报告完成后,对比测量计划,认真核实检测部件名称和所设置的公差是否正确。

5、报告完成时需要提交PDF档文件,打印时选择灰度打印即可,保证数据和图片能够清晰查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