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0315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一: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5)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所有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一般特征:

经济关系的市场化、企业行为的自主化、宏观调控的间接化、经济运行的法制化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

不同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相同点: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9)如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什么是社会保障以及如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

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

社会保障: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会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成员给予基本生活权力,进行保障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10)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战略方针具体内容: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1)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12)基层民众自治制度的具体组织?

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13)如何实行自治权?

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的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14)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这几个方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追忆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4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14.5)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过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15)什么是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于协调发展的社会:

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5.5)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16)如何加强民生建设?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

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二、发展史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党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18)如何评价和半段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

邓小平在192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时候有利于提供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一、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革命与战争)

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但具体情况改变)

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理解: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和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五、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法宝是: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六、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度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度的形式。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七、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八、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九、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求。

第一要务: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2.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

3.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十、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科学内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十一、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二、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精神相一致,又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它将引领我们在未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并为到本世纪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三、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

一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

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拉开序幕。

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

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

目前我国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要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卫生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还必须解决不少难度很大的深层次问题。

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改革推向前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A、实行公有制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

A、农业社会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

A、大城市B、中等城市

C、小城镇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

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D、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