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116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

沈阳二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沈阳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王维的“名大家”

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

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

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

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

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

“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

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

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

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

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大家”观念。

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朓、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

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家”相比,王维有不少接近于“大家”标准的地方,因此,仅以“名家”目之似不太切当:

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另一方面,王维在“学问”“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

(有删改)

1.下列对“大家”这一概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家”必须符合传统诗学批评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基本要求历代没有变化。

B.成为“大家”,不仅要在为人行事方面崇高和磊落,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

C.成为“大家”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标准要高,即人格的高尚。

D.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2.下列对王维被排除在“大家”之外的原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维因为“陷贼”事件在大节上有亏,被后人排斥于“大家”之外。

B.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

C.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耽禅味而忘诗教”。

D.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是山水诗,而这些诗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维被认为“大家不足”,除了道德的标准外,主要原因是其诗歌表现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内容有区别。

B.赵殿成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并说王维诗“温柔敦厚”,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C.王维被明清诗学批评家称为“名大家”,是因为王维的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

D.客观地说,王维在很多方面是接近于“大家”标准的,比如其“学问”“才力”等都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诗人。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完白山人传清·包世臣①

山人,安徽怀宁之集贤关人也。

姓邓氏,字石如,其名琰,以敬避今上御名下一字,遂以字行,而更字顽伯。

集贤关当皖公山下,故又号完白山人。

少眇所闻见,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

弱冠,孤露②,即以刻石游。

性廉而尤介,无所合。

山人篆法,以二李③为宗,其分书④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结体极严整而浑融无迹。

山人自谓:

“吾篆未及阳冰,而分不减梁鹄。

”余深信其能择言也。

山人客于梅氏八年。

学既成,梅氏家益匮,不复能客山人。

山人乃复如前,草履担簦,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

山人游黄山至歙,鬻篆于贾肆。

武进编修张惠言教授歙修撰金榜家,编修故深究秦篆,为修撰所器。

编修见山人书于市,归语修撰曰:

“今日得见上蔡真迹!

”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寺。

修撰即备礼客山人。

山人侨居修撰家,编修遂从山人受篆法。

一年,修撰称之于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曹文敏公,文敏请山人作四体千文横卷,字大径寸。

一日而成,文敏叹绝,具白金五百为山人寿。

乾隆庚戌秋,八旬圣节。

文敏以六月入都,强山人同往。

山人独戴草笠,靸芒鞋,策驴,后文敏三日行。

文敏舆从,以山东发水转后,与山人相值于开山。

时巡抚以下命吏,郊迎文敏。

山人策驴过辕门,门者呵止之。

文敏坐堂上,遥见山人,趋出延入,让上座,遍赞于诸公,曰:

“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诸公乃大惊,为具车从。

文敏曰:

“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

”遂率诸公,送山人至辕门上驴去,乃入就坐。

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

余以嘉庆七年识山人于镇江,过从十余日。

明年复于扬州相值,山人作太山之游。

至九年秋,山人由山东至常州,过扬不入城。

及十一月末,始知余与翰风同客扬州。

翰风编修弟也,余始闻山人名自翰风。

时山人得家书促归里,乃买舟回扬,访余于天心墩,而余适去东台。

山人俟余至十二月初八,乃语翰风曰:

“岁尽矣,去家尚千里,吾不及终待慎伯矣。

”遂解缆。

翌日而余至。

山人归里不复出游,遂以明年十月卒于家,年六十有三岁。

(选自《艺舟双楫》有删减)

【注】①包世臣:

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

②孤露:

父母死亡。

③二李:

指秦李斯、唐李阳冰。

④分书:

书法的一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氏家益匮,不复能客山人空乏

B.鬻篆于贾肆卖

C.遍赞于诸公介绍

D.而余适去东台到,往

5.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邓石如深厚的“书法金石造诣”的一组是()(3分)

①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②其分书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

③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④“今日得见上蔡真迹!

⑤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

⑥“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完白山人,从小喜好篆刻书法。

20岁左右父母双亡后就开始了浪迹江湖的生活,常以书法篆刻自给。

他性情正直、孤傲,我行我素。

B.最早发现邓石如书法才华的是对秦篆研究颇深的武进编修张惠言,他在集市上看到邓石如的书法篆刻后说,如同见到了秦代上蔡人李斯的笔墨真迹。

C.乾隆八十岁生日,曹文敏竭力邀请邓石如一同入都。

邓石如戴着草帽,趿拉着草鞋,骑着毛驴,这打扮使他被开山守门士兵拦下,结果未能进入辕门。

D.包世臣是通过张惠言的弟弟张翰风知道邓石如的。

嘉庆七年,包世臣在镇江见到了邓石如,与之交往跟从他学习了十多日。

嘉庆十年,邓石如在家中去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寺。

(5分)

(2)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题米元晖①潇湘图二首(其一)

(宋)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注:

①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二米”。

8.这首诗描绘了画面上的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5分)

9.作者为什么有“往来泛宅浮家”的想法?

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从今若许闲乘月,。

(4),往来翕忽。

(5),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琥珀手链聂鑫森

年近半百的湘楚大学考古系教授柏寒冰,业余爱好除了看书、著述之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抽闲去叩访城南的古玩街。

一个店铺一个店铺地看过去,金石、字画、瓷器、杂项,在一种高雅而古典的气氛中,让身心得到最大的愉悦。

他不着意于收藏,但偶尔也会买上几件被店主看漏了眼的小玩意,价格便宜,又“真”又“古”,作平日休憩时的把玩,那一份快意只有他自个儿知道。

古玩街的店铺,他太熟悉了,有经营专项的,也有啥都上柜出售的,前者历练已久,属于“老江湖”了,后者往往初入此道,于杂乱中显出一种热闹。

柏寒冰特别留意于后者,往往在这种地方,可以“拣漏”,淘到称心的宝贝。

在午后稀薄的阳光下,柏寒冰走进了这家新开张的“赏奇斋”。

他清楚地记得,这家店铺原名“悦古斋”,专营古旧家具,店主是个白发老爷子,大概是赚够了钱,把店铺转让了。

里面的格局,已经全变了,古旧家具一件不见,墙上挂着字画,博物架上摆着铜壶、瓷瓶、佛像,柜台里胡乱搁着一些钱币、项链、灯具,一看就知道店主应是个品位不高的新手。

柜台里果然站着个年轻人,不到三十岁,长得很粗壮,浓眉、大眼、高鼻,下巴上蓄着一小撮胡子。

看见有客人进来,他只是点点头,连问候都没有一声,不是过于自矜,就是有点傻愣。

柏寒冰冷冷地扫了他一眼。

进门时,从墙上挂着的营业证上,知道这个店主叫毕聪,本想主动打个招呼,喉结蠕动了一下,到底还是忍住了。

柏寒冰先看字画,真的、好的,少!

有一幅黄胄画的《毛驴图》,初看,题款是真的,可那几只毛驴用笔用墨虽有几分相似,但不是黄胄画的,缺那么一点精气神。

看得出是一张黄胄的真迹,分成了两张画,这张是真款假画,另一张呢,只可能是真画假款,没挂出来罢了。

他再看博物架上的玩意,最终也只是摇了摇头。

然后踱到柜台前,俯下身子,细细地看。

他的眼睛突然一亮,那不是一串琥珀手链么?

但说明卡上只是标着“旧式手链”四个字。

他相信他的眼力不会错,这串暗红色的琥珀手链,是用八颗琢磨好的琥珀珠穿成的,每一颗都有拇指甲那么大。

此刻他只是想知道,毕聪是否明白这串手链是琥珀的就行了。

柏寒冰问道:

“请问这手链是什么材质的?

”毕聪说:

“不知道。

是从一个老宅子里收购来的,应该是个老玩意吧。

”“出价多少?

”毕聪想了好一阵,咬了咬牙,说:

“五百元吧。

柏寒冰心里笑了,这样大的琥珀珠,每颗应在两百元左右,可见毕聪真没看出这是琥珀手链。

“请拿给我看看?

”“好。

好。

”柏寒冰并不是真要看,只是做出看了又看的样子罢了,然后说:

“可以少点儿吗?

”“多少呢?

你说个价。

”“四百元怎么样?

”毕聪装出很犹豫的样子,吞吞吐吐地说:

“你就再加五十元吧。

”“行。

我要了!

”柏寒冰付了款,转身准备走时,毕聪很恭敬地说:

“你是柏寒冰教授吧?

”柏寒冰愣了,问:

“是。

我并不认识你呀。

”“我买过你一本谈考古的书,上面有你的照片。

我叫毕聪,请你记住我,日后还请你多多关照。

”“小毕,我‘拣漏’了,这是琥珀手链,你居然没有看出来!

”“是吗?

我高兴啊,今天认识了你这位大教授。

又过了些日子,立冬了。

本市的一家拍卖公司,从古玩街征集了一批古玩,准备邀请企业界人士竞拍,响应者甚众。

在竞拍之前,拍卖公司先请文物专家前来鉴定、估价。

还特意通知了有古玩送审的店主到会场旁听,以便增长见识。

柏寒冰当然在受邀的专家之列,当他走到会场门口时,毕聪立刻迎了上来。

“柏教授,你好!

”“啊,是小毕,你送了什么好玩意?

”“一张已故大画家黄胄的《毛驴图》,很多企业家都看中了这张画哩,出价不会低的。

”“就是挂在你店里墙上的那一幅?

“对,就是那一幅,还得请你美言几句啊。

那串琥珀手链,你觉得满意吗?

我店里还有几个琥珀佩件,你什么时候来看看吧。

柏寒冰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那天他去买琥珀手链,还自以为是哩,分明钻进了毕聪设的“套”里!

这小子哪会不懂琥珀?

为的是让他尝点甜头,在关键时刻好说出违心的话。

他拍拍毕聪的肩,说:

“你年纪虽小,心眼却多,真让我长了记性。

”然后,一昂首走进了会场。

轮到柏寒冰发言时,他公正地评说了所有送审的古玩,重点谈了对《毛驴图》的意见:

款识虽真,画却是伪造的,一定要撤下来!

毕聪痛苦地垂下了头。

第二天,柏寒冰特意去了古玩街的“赏奇斋”,把那串琥珀手链放在柜台上,钱也不要退还,扭头飞快地走出了店堂。

(摘编自2010年20期《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柏寒冰教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去叩访城南的古玩街,目的是买上几件被店主看漏了眼的小玩意。

B.新开张的赏奇斋老板毕聪不经营专项,柜上出售的东西杂乱无章,因此柏寒冰教授可以“拣漏”,淘到称心的宝贝。

C.柏寒冰教授进入“赏奇斋”时,有意识地将它和“悦古斋”做了对比,意在突出“悦古斋”的店主品位高。

D.文中交代了黄胄《毛驴图》的真假,为下文毕聪和柏寒冰教授在拍卖会上相见的情节作铺垫,有利于塑造二人的形象。

E.本文通过结缘赏奇斋、拍卖会相见以及送还琥珀手链三个片段,来展现精巧的故事情节、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思想主题。

(2)小说第一段重点介绍了柏寒冰的身份、专业和爱好,其作用是什么?

(6分)

(3)赏奇斋的老板毕聪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以“琥珀手链”为题,有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结合全文,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严歌苓:

在历史中追问,在厚积中薄发(节选)

金涛

作为享誉世界文坛的海外华人作家和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评委,从柏林回到北京后,严歌苓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忙碌起来了。

“在国外时,我经常会到森林里走一走,很享受。

每天读两个小时书,一星期在家看两三部电影;一回到国内,读书和看电影的时间都被挤占了,就晚上睡觉前能读一会儿书,这种感觉很糟糕,因为文学创作需要充足的思考空间,需要灵感。

”严歌苓说。

在她的电脑桌上,经常放着一本李商隐的诗集。

电脑开机前的空闲里,严歌苓会翻开诗集读上一段,她觉得这可以使自己进入一种很美的意境。

“读美的语言,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古典还是现代,总是会给我营养。

作家要不断地被陶冶,学的语言越多越好,别人语言中总会有自己语言中没有的养分。

作为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说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

“依靠谷歌、XX,现在的人似乎可以在一分钟内变成学者,但这样去了解知识很害人。

想了解西方文化,就要读西方的原著作品,当然不仅仅是读小说,还可以读一些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的书籍,然后去思考,这样久而久之,知识就在血液里生长,一旦有知识长进生命中,看问题,想故事,进而去表述这个故事,感觉和临时抱佛脚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

严歌苓的许多小说例如《人寰》、《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铁梨花》、《金陵十三钗》等,讲述的故事都发生在中国,但她却有着难得的国际视野。

“从更广阔的坐标上去看,哪怕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能都会不一样,都会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批判意识等普世精神。

”在《金陵十三钗》中,她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

“一种柔弱生命对一种更柔弱生命的保护,几个风尘女子在拯救女学生的同时,也救赎了自己。

一个在战乱年代尊严被肆意践踏、被世俗认为低贱的群体,通过这样的一种对生命的呵护行为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芒,变得尊贵。

”这部作品改编成电影后,原著的基本精神依然没有改变。

“这种精神是普世的。

”严歌苓说。

电影《金陵十三钗》一下子就卖了20多个国家的版权,这给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严歌苓的新作《陆犯焉识》。

严歌苓说,对小说主人公塑造的灵感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爷爷的经历。

“陆焉识的前半生不断闪现着我爷爷的影子。

爷爷是家族的骄傲,也是个谜一样的人!

16岁上大学,年少时出国留学,会多种语言,25岁读完博士,40岁时却令人意外地自杀。

爷爷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神秘符号”,这样的人太精英,这样的精英在那样的时代似乎是活不下来的。

我觉得他可能有狂躁症、忧郁症:

创作时觉得生命就像一支有很多捻子在燃烧的蜡烛,燃烧得特别快,因此很多个夜晚睡不着觉,很多时候都在工作,都在思考,思维创造力极高……然而高到浪峰时突然哗一下就跌下来了,产生很沮丧的感觉,开始失望,开始陷入无法自拔的狂躁忧郁之中……这种创作时的专注、投入以及思维创造力,我都感到熟悉,在这方面,我和爷爷有相似之处!

为了写好这本以爷爷为原型的书,严歌苓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出了爷爷在美读书时的硕士、博士论文,还查阅了大量的爷爷那个时代的传记。

“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对我帮助很大。

读了这些著作以后,我对爷爷在当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了比较明确的把握。

不过记忆中爷爷的故事依然少之又少,写这篇小说,必须要靠大量的想象力去添枝加叶。

如何用我的想象力把那些对爷爷的支离破碎的了解和查阅的资料黏合起来,加上血肉、加上体温,使他活起来,丰富起来,这对我来讲,非常开心。

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而对于现实生活,她似乎无暇顾及。

“我做不到把当今的个人生活,把发现自己当成写作的第一主题。

我的脑子已经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

”不过,严歌苓觉得中国年轻一代作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她说,“年轻一代的像韩寒、郭敬明,已经不再有我们这一代人沉重的历史负担,他们不会去讲我们这代人记忆中的抹不去的饥饿、苦难、‘文革’。

我们这代人写出来的东西,西方人必然要经过一道语言的翻译,再经过一道文化背景的翻译,还要经过当时特定历史环境的翻译,难怪外国读者觉得很难理解。

年轻一代作家更关注个人的生命、个人的成长、个人的苦闷。

个人就是一个宇宙,这个宇宙是全世界都会关注、都会懂得的宇宙。

他们写作的优势在于对个人的探索与发现。

这个主题是全世界的同龄人都会思考的共同命题。

现在中国青年作家思考的诸如生存焦虑、自由与个性、环境等问题正和西方青年作家逐渐靠拢,相似的环境下产生了类似的文学命题,这种情感表达的接近,使得年轻一代作家的文学容易与世界接轨。

所以我觉得他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

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历史故事和民间的故事。

“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是难得的写作素材。

所以我会经常搜集这些故事。

《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都是我根据听到的故事加工的,都是朋友给我讲的。

但严歌苓并不苛责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

“现在人们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

所以故事怎么写、怎样进行、怎样开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说读者素质太差根本看不进我的书,这种傲慢对今天的读者是行不通的。

文学作为一种古典的艺术形式,要让更多的人欣赏,就要给读者提供最好的故事,作家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

作家不能高高在上,否则文学将走向死亡。

我希望文学不死,希望文学能保住它的阵地,希望文学越来越多地获得它生命的土壤——大众。

”严歌芩说。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严歌苓的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了影视剧,并且改编后都保留了原著的基本精神,这给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B.严歌苓旅居海外的经历使她能穿梭于不同文化之间,使得她可以站在国际的视角上看问题,这让她的作品更具有普世的精神。

C.像她的祖父一样,严歌苓也具有极高的创造力,也常常会因为创作时过于专注和投入使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狂躁忧郁之中。

[来源:

学科网ZXXK]

D.严歌苓在国外时的生活安闲惬意,这给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宁静的环境可以激发她的创作灵感。

E.作为一个知名作家,严歌苓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她认为不能把发现自己当成创作的第一主题,这一点是郭敬明、韩寒等年轻作家所欠缺的。

(2)严歌苓为什么认为“中国年轻一代作家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

(6分)

(3)从严歌苓的创作看,她的厚积薄发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6分)

(4)有人说“文学是生活的再现”,有人说“文学是想象的艺术”,你对此有何看法?

结合严歌苓作品《陆犯焉识》的创作加以探究。

(8分)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现在,有些刚工作的年轻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动不动就跳槽,却不想趁着年轻多储备些知识技能。

B.盘点一下娱乐圈女明星们的发家轨迹后人们会发现,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她们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C.领导干部应具备不以人废言的品格,唯有如此,一个集体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地走向前进。

D.在中国人的眼里,君子和小人是泾渭分明、判若云泥的两类人。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话语,经常出现在各类道德文章之中。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记载孔子言行的经典著作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

各家的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解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

B.政治家在这方面能做出的最具关键意义的贡献,是创造海纳百川的人文环境,鼓励追求真理的社会机制。

C.目前一些学校成立的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灌输式教育、别开生面的教育手段。

D.恰当的称呼,虽然只有几个字,但用得是否恰当,不但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而且会影响交际的顺利与否。

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来源:

学_科_网Z_X_X_K]

C.③⑤②⑥④①D.⑥④①③②⑤

16.根据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提取三个关键词(3分)。

我们在过去的三百年间发现了制约在所有正常情形下物体的科学定律。

我们仍然不知道制约在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

那些定律在理解宇宙如何起始方面很重要,但是它不影响宇宙的未来演化,除非直到宇宙坍缩成一种高密度的状态。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句式格式协调一致,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白日里浑然一片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

激流直下陡壁,像铜管齐鸣;万道细流汇于山谷,像贝斯轰响;那清脆如弹筝者,是石缝间漏下来的泉滴;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18.流行歌手周杰伦被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聘为艺术指导,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