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自考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1628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自考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自考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自考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自考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自考复习资料).doc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自考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自考复习资料).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自考复习资料).doc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一章绪论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学科特点:

(1)学科综合性

(2)实践发展性(3)理论系统性(4)客体民族性。

2、学习和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意义:

(1)是科学管理的需要

(2)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3)是组织发展的需要(4)是资源配置的需要(5)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3、学习和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方法:

(1)宏观的研究方法1〉抽象思维法2〉实证法3〉历史法4〉经济数学分析法5〉比较分析法6〉演绎法。

(2)微观的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2〉现场调查3〉现场试验4〉实验室试验。

第二章人力资源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近代的人才思想:

1)龚自珍的“不才戮才”论

(2)魏源的“师夷”论(3)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4)戊戌改良派的“广智”论(5)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

2、现代的人事管理理论:

(1)民族资本企业的人事管理

(2)革命根据的和建国初期的人事管理(3)改革开放前的人事管理(4)改革开放后的人事管理。

3、我国人力资源理论的现状:

(1)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论

(2)“主权人”与人力资源个人所有理论(3)人力资源形成和投资理论(4)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理论(5)人力资源保护和发展理论。

4、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1)人力资本基本特征和形成理论,研究人力资本的性质、特点、产生和作用问题。

(2)人力资本定量费希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计量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问题。

(3)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理论,把教育投资作为生产性投资来研究其分配和经济收益的客观规律。

(4)家庭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规律和方法。

(5)卫生经济学理论,把卫生保健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来研究。

5、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源论形成的作用:

(1)人力资本理论确立了人力资源在组织中的重要地位。

(2)人力资本理论促成了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形成,推动和指导了人力资源开发实践。

(3)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结合起来。

(4)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超越了微观组织的局限。

第三章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

(1)绩效原则

(2)发展原则(3)持续原则(4)效益原则(5)全面原则(6)差异原则。

2、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1)综合性

(2)实践性(3)发展性(4)民族性(5)全面性

第四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环境

1、环境的特征及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影响:

(1)环境是复杂性与确定性的统一

(2)环境是动态变化与相对稳定性的统一。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1)组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质量,也可以增加数量;而且通过人员流动,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质量,增加整个社会人力资源数量,从而提高全社会的人员素质,并提高社会就业率,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2)不仅可以提高或降低组织的竞争力,而且可以提高或降低整个行业、地区和国家的竞争力。

(3)对社会的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影响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4)通过增强组织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尤其可以提升组织所在社区的社会文明程度。

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体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类别:

(1)从工作属性的角度:

研究者、决策者、执行者。

(2)管理领域的角度:

宏观管理者、微观管理者。

(3)从行业的角度:

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其他行业或产业。

(4)从管理内容的角度:

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5)从管理结构的角度:

直接管理者、辅助管理者。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的结构类型:

(1)直线型结构

(2)职能型结构(3)直线职能型结构。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的职责:

(1)制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规范

(2)对同级政府各部门的人事机构和下级人事部门进行业务指导(3)对某些管理事务及行跨部门、跨地区的组织协调(4)根据管理权限的划分,行使审核、审批权。

(5)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绩效: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绩效的评价: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业务本身的评价。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对整体绩效贡献的评价。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绩效的提高

第六章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规划的类型:

(1)从实践的长短考察:

长期规划(3年以上)、中期规划(1—3年)、短期规划(1年以内)。

(2)从作用的层次考察:

战略层规划、策略层规划、业务层规划。

(3)从实践的范围考察:

整体规划、部门规划、项目规划。

2、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有利于组织制定宏伟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

(2)有利于组织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效能(3)有利于增强组织在市场体制中的竞争力(4)有利于组织获得必要的人力资源

3、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原则:

(1)适应环境原则

(2)人力保障原则(3)共同发展原则(4)目标一致原则(5)功能系统原则(6)适度流动原则。

第七章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

1、工作分析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动态性原则(3)目的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5)职位性原则(6)应用性原则

2、岗位设计的原则:

(1)全面原则

(2)目标原则(3)绩效原则(4)适度原则。

3、岗位设计的类型:

(1)激励型岗位设计

(2)机械型岗位设计(3)人本型岗位设计(4)知觉型岗位设计

4、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原则:

(1)逻辑性原则

(2)准确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完整性原则(5)统一性原则

5、工作说明书的编写步骤:

(1)全面获取工作信息

(2)综合处理工作信息(3)完成撰写工作说明书

6、定编定员的作用:

(1)为组织编制劳动计划和精心劳动力调配提供依据。

(2)为组织充分挖掘劳动潜力提供依据(3)为组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条件。

7、定编定员的原则:

(1)战略目标原则

(2)精简高效原则(3)推陈出新的原则(4)比例协调原则

8、定编定员的方法:

(1)效率定员法

(2)设备定员法(3)岗位定员法(4)比例定员法(5)职责定员法。

9、量化分析法:

(1)统计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3)危机分析法

第八章员工招募与选拔录用

1、选拔录用的意义:

(1)选拔录用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2)选拔录用影响员工的流动和稳定(3)选拔录用直接影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费用(4)选拔录用能提高组织的劳动生产率。

2、选拔录用的原则:

(1)规范原则

(2)公开原则(3)平等原则(4)竞争原则(5)全面原则(6)择优原则(7)量才原则(8)经济原则

3、心理测验:

(1)成就测验

(2)倾向测验(3)智力测验(4)人格测验(5)能力测验。

4、选拔录用的程序:

(1)筹划准备阶段。

1)成立选拔录用小组,培训工作人员。

2)通过工作分析,确定工作性质。

3)通过岗位分析,确定人员标准。

4)确定选择职工的最佳方案。

5)确定选拔录用范围6)编写选拔录用计划。

(2)考察选拔阶段:

1)知识测试2)填写申请表格3)进行心理测验4)最后面试5)获取证明材料6)体格检查(3)录用决策阶段:

1)总结招募选拔资料2)拟订录用名单3)通知求职者(4)培训实用阶段:

1)组织概况与发展前景2)规章制度3)职工守则与劳动纪律4)本组织生产与劳动卫生的基本知识5)组织传统、组织精神、组织道德的教育。

(5)安置任职阶段:

1)鉴定劳动合同。

2)合理安置。

(6)总结评估阶段1)录用人员的评估2)选拔录用成本核算3)选拔录用工作的总结。

第九章人员素质测评与职业生涯管理

1、人力素质测评的功能:

(1)鉴定功能

(2)诊断功能(3)预测功能(4)导向功能(5)激励功能

2、人员素质测评的程序:

(1)测评准备阶段1)确立测评阶段2)确定测评对象3)决定测评内容4)选择测评的方式和方法5)制定测评计划

(2)测评实施阶段1)动员测评对象2)培训测评人员3)做好测评前的环境准备4)实施测评(3)测评评价阶段1)分析测评数据2)描述测评结果(4)测评结果应用阶段。

3、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方法:

(1)标准化的纸币测试

(2)人-机对话(3)心理测试1〉投影测试2〉量表测试(4)观察法1〉自然观察法2〉自我观察法(5)行为模式测试1〉情景压力测试2〉模拟情景测试(6)面试1〉结构化面试2〉非结构化面试(7)评价中心。

4、评价中心的特点:

(1)综合性

(2)动态性(3)逼真性(4)成本高。

5、评价中心的形式:

(1)公文筐测试

(2)无领导小组讨论(3)案例分析(4)个人演讲。

6、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增强员工的满意度。

(2)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流动(3)有利于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4)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5)有利于塑造优秀的组织文化。

第十章教育培训

1、教育培训的目的:

(1)衔接学校教育与工作需要及未来发展

(2)不断更新和增加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自我发展的需求(4)培育组织文化、统一员工的观念(5)提升组织的工作绩效,增强组织的竞争优势。

2、教育培训的意义:

(1)是不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获得最大限度发挥的重要动力。

(2)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和提升组织整体绩效、保证组织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性措施。

(3)有利于增强组织的核心的竞争力,形成组织竞争优势,这是现代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4)是培育、塑造和发展组织文化的重要手段。

3、教育培训的原则:

(1)服从服务与组织发展战略的原则

(2)目标性原则(3)全面培训与差异培训相结合的原则(4)激励原则(5)实效原则(6)效益原则。

4、教育培训的方法:

(1)奖授法

(2)讨论法(3)案例教学法(4)专题研讨法(5)模拟法(6)网络培训法

第十一章绩效考核

1、绩效考核的功能:

(1)管理功能

(2)激励功能(3)学习和导向功能(4)沟通功能(5)监控功能(6)增进绩效功能

2、绩效考核的意义:

(1)有助于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

(2)有利于保证组织成员的工作目标及工作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3)有助于提高组织成员的满意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对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其他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绩效考核的方法:

(1)民主评价法

(2)书面鉴定法(3)比较法1〉排序罚2〉配对比较法3〉任务比较法4〉强制比例法5〉清单法(4)描述法(5)量表发1〉评级量表罚2〉行为锚定评价法3〉行为观察评价法4〉混合标准量表法

4、绩效考核信息的来源:

(1)上级领导

(2)同事(3)下属(4)服务对象(5)本人

5、绩效反馈的基本要求:

(1)绩效反馈必须及时

(2)必须要指出具体问题(3)绩效反馈要指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4)必须对事不对人,始终针对工作绩效问题,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缺点,否则的话,会伤害考核对象的自尊,使其产生抵触情绪。

(5)使用合理的技巧和方法。

(6)对绩效反馈工作要及时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

题,及时加以纠正,提高反馈的效果。

6、绩效考核结果的分类:

(1)核心类人员

(2)骨干类人猿(3)问题类人猿(4)僵化类人员。

7、绩效考核后的人事管理工作:

(1)帮助组织成员改进新一轮考核周期的工作绩效。

(2)实施各项人事政策(3)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

第十二章薪酬管理

1、薪酬管理原则:

(1)补偿性原则

(2)公平性原则(3)激励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5)合法性原则

2、福利的类型:

(1)货币性福利

(2)事务性福利(3)福利性福利(4)优惠性福利(5)机会性原则(6)荣誉性原则。

3、薪酬支付原则:

(1)法定货币支付原则

(2)直接支付给本人的原则(3)全额支付原则(4)及时支付原则(5)经济支付原则(6)优先清偿原则(7)定地支付原则(8)诉讼保护原则(9)平等支付原则

第十三章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

1、我国劳动关系的新特点:

(1)劳动关系形式的多样化

(2)劳动关系的主体成分日益复杂(3)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和协调法制化。

(4)劳动关系呈现动态多变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5)劳动关系的变化于维系受价值规律的支配越来越大。

2、社会保险的特征:

(1)保障性

(2)法定性(3)互济性(4)福利型(5)对象的特定性。

36、社会保险的作用:

(1)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保证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和调控经济的发展。

(3)通过互济性的制度安排进行收入补偿,预防贫困并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

第十四章人员流动

1、人员流动的类型:

(1)按照人员流动的主动性:

自愿性流动、非自愿性流动

(2)按走向:

地区间流动、层级流动、专业流动(3)按个人主观原因:

人事不适流动、人际不适流动、生活不适流动

2、人员流动的意义:

(1)是平衡供需矛盾,实现合理配置的主要手段。

(2)时许立使用,人尽其才的重要条件(3)是发展市场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4)是改革人事制度、促进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3、人员流动的原则:

(1)取长补短的原则

(2)合理配置的原则(3)双向选择的原则(4)服务全局原则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