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2910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金融学基础

授课对象

投资与理财专业、互联网金融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主讲教师

职称

中级经济师

教研室

投资与理财

实验实训

教师

职称

中级经济师

教研室

投资与理财

授课时间

2016年秋季学期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48

学分数

3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32学时;实践课16学时

后续课程

《个人理财》、《公司理财》

基本教材

《金融基础》

作者

郭福春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补充教材

《货币银行学》

作者

戴国强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教学参考书或信息来源

作者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互联网

金融界:

东方财富网:

注:

教案按授课次数(模块单元)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

重复班授课不另填写教案。

 

周次

第4周,第1次课

单元名称

金融概述,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概述)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金融的概念及其分类,了解货币的产生以及形态的发展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自主探索出案例分析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

1.金融的概念2.间接金融的运作方式3准确掌握货币的职能和本质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介绍课程总体学习目标及考核要求。

教学目标:

金融学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银行、证券等相关业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形式发展、货币制度、货币流通;信用、信用形式、信用工具及信用密不可分的利率;金融市场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外汇市场;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及其业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等内容。

教学形式及考核要求:

(1)分组教学:

每组5-7人,学生自主确定小组长。

在课堂训练和案例分析、课下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2)平时成绩(50%):

以课堂提问、小组课堂训练及平时作业等形式反映;

(3)期末考试成绩(50%):

按SAC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要求,采用上机答题考试方式。

课程学习理论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4)理论学习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实训成绩占30%。

二、认识金融

1、教师手提出一些例子。

并提问学生:

能否举出金融的各种实例?

2、介绍金融的特征。

三、金融与经济

1、讲解金融抑制论、深化论等理论

2、请学生根据,谈谈对日常生活中的金融的了解。

 

(25分钟)

 

(30分钟)

 

(25分钟)

 

注:

教案按授课次数(模块单元)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

重复班授课不另填写教案。

 

周次

第4周,第2次课

单元名称

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的分类;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和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货币政策和货币制度的制定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货币政策的类型;

难点: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1.复习货币的产生、金融的概念和特征、货币的职能

2.对上节课的讨论,未发言的给发言机会,给出结论

二、货币概述

讲述货币的来源,货币的发展,货币形式的演变。

三、课程讨论

请学生分组讨论课本案例分析,并进行发言。

四、介绍货币制度

1、实例引入:

把外币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知道货币的材质以及货币制度的组成。

2、介绍货币制度的历史演进

 

(1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周次

第6周,第3次课

单元名称

信用与信用工具

(1)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信用的定义、性质、特征和信用工具的分类;了解信用的功能;

能力目标:

掌握信用工具的功能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信用和信用工具的定义和分类

难点:

理解信用工具的功能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1.复习货币的产生、金融的概念和特征、货币的职能

2.对上节课的讨论,未发言的给发言机会,给出结论

二、货币政策的介绍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三、介绍信用

1.结合信用卡的例子来讲述信用的概念,信用的分类

2.用画表格比较的方式比较不同的信用形式(学生自己完成)

(10分钟)

 

(20钟)

 

(30分钟)

 

(20分钟)

 

(5分钟)

注:

教案按授课次数(模块单元)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

重复班授课不另填写教案。

 

周次

第6周,第4次课

单元名称

信用与信用工具

(2)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信用的定义、性质、特征和信用工具的分类;了解信用的功能;

能力目标:

掌握信用工具的功能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信用和信用工具的定义和分类

难点:

理解信用工具的功能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点评学生的实训练习

二、信用工具

1、信用工具的概念和特征

2、请学生区分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203页练习。

3、介绍信用工具的工具:

清晰的区分股票和债券

三、信用工具的视频介绍

小短片的详细介绍现代金融市场的信用工具

四、请同学们就看的视频发表想法

三、课程小结

课后练习:

小组讨论教材上的案例,小组发言。

 

(10分钟)

 

(30钟)

 

(20分钟)

 

(20分钟)

 

周次

第7周,第5次课

单元名称

利息和利率1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利息和利率的概念和含义特点等

能力目标:

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利息和利率与经济的关系及影响

难点:

利息的计算。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1.复习信用工具的概念和特征

二、介绍利息并计算

1、实例引入:

让同学们思考平时把钱放在银行都是怎样计算利息的。

用家人在银行储蓄或理财的真实案例来说明,小组讨论并发言

 

2、介绍利息计算方法并计算

单利法的计算

复利法的计算

并比较二者的优劣

三、总结

 

(2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10分钟)

 

 

周次

第7周,第6次课

单元名称

利息和利率2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利息和利率的概念和含义特点等

能力目标:

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利息和利率与经济的关系及影响

难点:

利息的计算。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复习利息计算方法并计算

二、介绍利率体系

1.讲解利率的分类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2.用平时的例子来讲解影响利率高低的因素以及利率的功能

股市的涨跌对利率有何影响

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对利率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利率的影响

 

3.计算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课本习题当堂练习

三、总结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周次

第8周,第7次课

单元名称

金融体系概述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金融机构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及国际主要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深刻理解金融机构的功能。

能力目标:

掌握金融体系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金融体系的构架

难点:

我国金融体系的构成。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二、讲解金融体系的构成

1、同学们思考金融体系有哪些内容构成

2、请学生参照第一节的内容学习第二节我国的金融体系。

 

三、课程小结

课后练习:

小组讨论63页的案例,小组发言。

 

(1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注:

教案按授课次数(模块单元)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

重复班授课不另填写教案。

 

周次

第8周,第8次课

单元名称

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概述及其组织结构

(1)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的概念、作用、种类,理解商业银行资产的概念、种类,理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类型。

能力目标:

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深刻理解金融机构的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深刻理解金融机构的功能;

难点:

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二、介绍中央银行

1、讨论引入:

给出江苏射阳农村信用社央行出手息平“挤兑”风波的案例,进行讨论。

让同学们回忆自己心目中的中央银行主要是做什么的。

2、介绍央行的性质、职能、制度形式

央行的功能:

(1)银行的银行

(2)发行的银行

(3)国家的银行

三、总结

 

(10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周次

第9周,第9次课

单元名称

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概述及其组织结构

(2)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商业银行资产的概念、种类,

能力目标:

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深刻理解金融机构的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深刻理解金融机构的功能;

难点:

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二、小组讨论,说出自己认识的知道的银行有哪些,自己的印象和对银行的认知

(1)政策性的银行

(2)商业银行

四大行

股份制银行

(强调交通银行、民生银行)

三、介绍政策性银行

1.让同学们举例说出我国有哪些政策性银行

2.讲解政策性银行的含义特征、种类、职能、必要性

3.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建立政策性银行?

怎么样建立呢?

4.讲解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1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周次

第9周,第10次课

单元名称

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概述及其组织结构(3)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商业银行资产的概念、种类,

能力目标:

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深刻理解金融机构的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深刻理解金融机构的功能;

难点:

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三、讲述商业银行概述

1.任务式教学:

让同学们已完成任务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书本上问题的答案,并代表回答

2.找出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和性质职能。

3.讲解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三、课堂讨论:

小组讨论银行信用卡大战的案例,小组发言

四、课后作业:

分组讨论,让同学们来讲台上讲解每个业务。

 

(1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周次

第10周,第11次课

单元名称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1)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的概念、作用、种类,理解商业银行资产的概念、种类

能力目标:

理解商业银行的负债、资产业务以及经营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

理解商业银行的负债、资产业务以及经营原则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1.复习我国商业银行的概念,组织结构

二、介绍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

1、分组讨论,让同学们来讲台上讲解每个业务,作为第一次作业

2.老师补充和强调这三节内容

 

三、商业银行资产的概念、种类,理解商业银行业务的主要类型。

1.运用实际生活中案例相结合来说明银行各项资金的来源

2.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想到各类相关业务

3.举例说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

(1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周次

第10周,第12次课

单元名称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2)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的概念、作用、种类,理解商业银行资产的概念、种类

能力目标:

理解商业银行的负债、资产业务以及经营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

理解商业银行的负债、资产业务以及经营原则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二、课题案例分析

1.分组讨论近年来关于银行诈骗、银行与顾客纠纷的一些案例

2.小组发言

3.分析一些学生收到诈骗被骗取钱财的案件,教育学生提防此类诈骗事件,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三、老师点评,让学生通过案例讨论更加深对银行各项业务的认识和了解

 

(10分钟)

 

(50分钟)

 

(20分钟)

 

周次

第11周,第13次课

单元名称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商业银行的中间结构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

中间结构的功能作用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1.复习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二、介绍商业银行的中间机构

1、实例引入:

让同学们思考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的中间机构有关的内容。

2、介绍商业银行中间结构的功能

六、课程小结

课后练习:

小组讨论,小组发言

 

(1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周次

第11周,第14次课

单元名称

期中测试与实训测试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集中对之前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能力目标:

进行实训训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

实训测试、期中测试。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上节课回顾

 

二、课程内容梳理总结

 

三、期中测试

 

(10分钟)

 

(10分钟)

 

(40分钟)

 

 

周次

第12周,第15次课

单元名称

金融市场1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金融市场的形成、金融市场的地位,理解金融市场的作用、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理解金融市场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

金融市场的作用、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特点和功能;掌握资本市场的具体运行特点。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讲解期中测试的试题、答案解析

二、总结期中测试情况

三、介绍金融市场

1、实例引入:

让同学们思考自己身边跟金融市场有关的经济活动。

2、介绍金融市场的概念分类、功能

四、课程小结

课后练习:

小组讨论110页的案例,小组发言

 

(30分钟)

 

(10分钟)

 

(30分钟)

 

(10分钟)

 

 

周次

第12周,第16次课

单元名称

金融市场2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金融市场的形成、金融市场的地位,理解金融市场的作用、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理解金融市场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

金融市场的作用、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特点和功能;掌握资本市场的具体运行特点。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二、介绍货币市场

1.讲解货币市场的特征、种类

2.为什么叫货币市场

3.货币市场的产品有何好处

三、讲解资本市场

1、介绍长期信贷市场、证券市场

2、讲解证券理论价格,计算股票市场价格

 

四、课程小结

课后练习:

小组讨论110页的案例,小组发言

 

(10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10分钟)

 

 

周次

第13周,第17次课

单元名称

金融市场3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金融市场的形成、金融市场的地位,理解金融市场的作用、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理解金融市场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

金融市场的作用、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特点和功能;掌握资本市场的具体运行特点。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二、比较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特点

1.货币市场的特征、种类

2.资本市场的特征、种类

3.划分的标准

4.举例子,课堂讨论。

余额宝是什么产品,投资于什么市场?

5.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典型工具是什么

三、课程小结

课后练习:

小组讨论110页的案例,小组发言

 

(10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周次

第13周,第18次课

单元名称

货币需求与供应1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某一阶段出现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

准确掌握货币需求的划分;掌握凯恩斯“三大动机”理论;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成因和治理。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1.复习金融市场的作用、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特点和功能;掌握资本市场的具体运行特点。

二、介绍货币需求

1、掌握凯恩斯的:

三大动机理论

持有、预防、投机

三、介绍货币供给

1.讲解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公式

2.货币供应量的计算

六、课程小结

课后练习:

小组讨论课本的案例,小组发言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周次

第14周,第19次课

单元名称

货币需求与供应2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某一阶段出现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

准确掌握货币需求的划分;掌握凯恩斯“三大动机”理论;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成因和治理。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二、讲解货币均衡

1、介绍货币失衡的原因

2、讲解货币均衡与货币总供求均衡

三、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让学生自己通过画表格来比较两者,作为第二次作业上交

含义

种类

原因

衡量

影响

治理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四、课程小结

 

(1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10分钟)

 

周次

第14周,第20次课

单元名称

国际金融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外汇汇率的标价方法,影响外汇汇率变化的因素,国际信用的主要形式和国际结算方式,能够运用所学对当前金融现象进行分析,并能进行外汇汇率的换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

准确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外汇汇率的标价方法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1.复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成因和治理

二、介绍国际收支

1、介绍国际收支的概念以及收支平衡表。

2、介绍国际收支的失衡和调节

三、介绍外汇和汇率

1.讲解外汇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讲解汇率与标价法并通过做游戏来巩固

四、讲解国际信用

五、课程小结

 

(1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周次

第15周,第21次课

单元名称

货币政策1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政策效果的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

准确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一般货币政策和你的关系。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1.复习汇率与标价法

二、介绍货币政策

1、介绍货币政策的含义、最终目标和相互关系。

2、介绍货币政策的类型

(1)宽松的货币政策

(2)紧缩的货币政策

三、引入财政政策的概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的类型

1.双松政策

2.双紧政策

3.一松一紧

4.一紧一松

 

四、课程小结

 

(20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1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