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157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2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统计学及基本概念3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0

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19

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25

第五章参数估计37

第六章假设检验49

第七章方差分析62

第八章非参数检验70

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78

第十章多元统计分析89

第十一章时间序列分析101

第十二章指数108

第十二章指数108

第十三章统计决策120

第十四章统计质量管理128

第一章统计学及基本概念

1.1统计的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1.2统计学的内容(统计学分类:

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1.3统计学的发展史(学派与主要代表人物)

1.4数据类型(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时间序列、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

1.5变量:

连续与离散;确定与随机

1.6总体、样本与个体

1.7标志、指标及指标体系

1.8统计计算工具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推断统计学研究()。

(知识点:

1.2答案:

D)

A.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B.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

C.统计数据显示的方法D.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

2.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学派是( )。

(知识点:

1.3答案:

D)

A.数理统计学派B.政治算术学派C.社会统计学派D.国势学派

3.下列数据中哪个是定比尺度衡量的数据()。

(知识点:

1.4答案:

B)

A.性别B.年龄C.籍贯D.民族

4.统计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是( )。

(知识点:

1.6答案:

C)

A.从定性到定量B.从定量到定性C.从个体到总体D.从总体到个体

5.调查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知识点:

1.6答案:

C)

A.10个企业B.10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C.1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D.10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

6.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是().(知识点:

1.6答案:

A)

A.样本B.总体单位C.个体D.全及总体

7.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和92分,这三个数字是()。

(知识点:

1.7答案:

D)

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

8.以一、二、三等品来衡量产品质地的优劣,那么该产品等级是()。

(知识点:

1.7答案:

A)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

9.()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是不能以数值表示的。

(知识点:

1.7答案:

A)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

10.在出勤率、废品量、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费用额和人均粮食生产量五个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几个()。

(知识点:

1.7答案:

B)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通常的涵义是指()。

(知识点1.1答案:

ABC)

A.统计学B.统计工作C.统计资料D.统计局E.统计核算体系

2、描述统计内容包括( )( )( )( )( )。

(知识点1.2答案:

ABCD)

A.统计数据收集方法B.数据加工处理方法C.统计数据显示方法

D.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E.抽样推断方法

3.根据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来分,可将统计学分为( )( )( )( )( )。

(知识点1.2答案:

AC)

   A.应用统计学B.推断统计学C.理论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E.统计数学

4.下列属于应用统计学范畴的是( )( )( )( )( )。

(知识点1.2答案:

ABCDE)

A.生物统计学B.农业统计学C.卫生统计学

D.社会统计学E.人口统计学

5.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有( )( )( )( )( )。

(知识点1.3答案:

CE)

A.阿亨瓦尔B.凯特勤C.威廉·配第D.恩格尔E.约翰·格朗特

6.下列各项中,( )( )( )( )( )是相对数。

(知识点1.4答案:

BCDE)

A.商品销售额B.人口密度C.学生出勤率D.人均产量E.平均工资

7.下列各项中,( )( )( )( )( )是连续型变量。

(知识点1.5答案:

BD)

A.汽车产量B.钢铁产量C.图书馆藏书D.图书馆面积E.公交站点数

8.统计指标的特点是( )( )( )( )( )。

(知识点1.7答案:

ACE)

A.可量性B.大量性C.综合性D.差异性E.具体性

9.着名的统计分析软件有( )( )( )( )( )。

(知识点1.8答案:

ACD)

A.SASB.SNAC.SPSSD.STATISTICAE.ERP

10.Excel实现统计分析的主要途径是( )( )( )( )( )。

(知识点1.8答案:

ABE)

A.公式B.函数C.过程D.方程E.数据分析工具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1数据的来源

2.2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2.3调查方法

2.4调查的组织方式:

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2.5抽样的组织方式: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2.6数据的审定:

误差

2.7数据的分组

2.8.编制次数分布表:

频数(次数)、频率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吴为写毕业论文去收集数据资料,()是次级数据。

(知识点:

2.1答案:

C)

A.班组的原始记录B.车间的台帐C.统计局网站上的序列D.调查问卷上的答案

2.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知识点:

2.2答案:

A)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B.将来资料具有可比性C.确定调查单位D.登记的方便

3.要了解某商场电视机的库存情况,宜采用()。

(知识点:

2.3答案:

A)

A.现场观察法B.实验采集法C.问卷法D.访谈法

4.检查产品寿命应采用( )。

(知识点:

2.4答案:

B)

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

5.为掌握商品销售情况,对占该市商品销售额80%的五个大商场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知识点:

2.4答案:

B)

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统计报表

6.将总体中的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再依固定间隔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方式为()。

(知识点:

2.5答案:

D)

A.分层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整群抽样D.等距抽样

7.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

(知识点:

2.5答案:

B)

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

8.统计整理所涉及的资料()。

(知识点:

2.6答案:

C)

A.原始数据B.次级数据C.原始数据和次级数据D.统计分析后的数据

9.在进行数据分组时,首先考虑的是()。

(知识点:

2.7答案:

B)

A.分成多少组B.选择什么标志分组C.各组差异大小D.分组后计算方便

10.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知识点:

2.8答案:

A)

A.230B.200C.210D.180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知识点2.2答案:

ABCDE)

A.调查的目的B.调查对象C.调查单位D.调查时间E.调查项目

2.全国工业普查中()()()()()。

(知识点2.2答案:

ABCE)

A.所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D.每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是统计指标E.全部国有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

3.普查是( )( )( )( )( )。

(知识点2.4答案:

BCE)

A.非全面调查B.专门调查C.全面调查D.经常性调查E.一次性调查

4.全面调查形式有( )( )( )( )( )。

(知识点2.4答案:

DE)

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统计报表E.普查

5.哪几种抽样方式可以通过提高样本的代表性而减小抽样误差?

()()()()()。

(知识点2.6答案:

AD)

A.分层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整群抽样D.等距抽样E.普查

6.根据树苗高度的次数分布表,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知识点2.8答案:

ACE)

树苗高度x(厘米)

频数f

(棵)

频率

(%)

向上累积

向下累积

频数(棵)

频率(%)

频数(棵)

频率(%)

80-90

8

7.3

8

7.3

110

100.0

90-100

9

8.2

17

15.5

102

92.7

100-110

26

23.6

43

39.1

93

84.5

110-120

30

27.3

73

66.4

67

60.9

120-130

18

16.4

91

82.7

37

33.6

130-140

12

10.9

103

93.6

19

17.3

140-150

5

4.5

108

98.2

7

6.4

150-160

2

1.8

110

100.0

2

1.8

合计

110

100

A.树苗高度低于110厘米的占总数的39.1%B.树苗高度低于110厘米的占总数的84.5%

C.树苗高度高于130厘米的有19棵D.树苗高度高于130厘米的有103棵

E.树苗高度在130-140厘米之间的树苗占总数的10.9%

三、制表

1.某高校二级学院60名教职员工的月岗位津贴资料如下:

1100120012001400150015001700170017001800

1800190019002100210022002200220023002300

2300230024002400250025002500250026002600

2600270027002800280028002900290029003100

3100320032003300330034003400350035003600

3600380038004200380036003500340031003100

依据上述资料编制组距变量数列,并用次数分布表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以及向上、向下累积的频数和频率。

(知识点2.8)

2.根据数据集02中F列的“妇女期望寿命”编制次数分布表,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以及向上、向下累积的频数和频率。

(知识点2.8)

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3.1统计表的规范及其分类

3.2制作透视表

3.3汇总统计表

3.4统计图的规范

3.5如何用Excel做统计图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表的结构从形式上看包括()、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四个部分。

(知识点3.1答案:

D)

A.计量单位B.附录C.指标注释D.总标题

2.如果统计表中数据的单位都一致,我们可以把单位填写在()。

(知识点3.1答案:

C)

A.左上角B.左下角C.右上角D.左下角

3.现有某公司2007年各季度在各个地区销售各种产品的情况,数据库的四个字段是:

地区、季度、商品、销售额。

如果要反映各种商品在各地区和各季度的销售情况,应该绘制()。

(知识点3.2答案:

D)

A.地区和商品的二维透视图B.季度和商品的二维透视图

C.地区、季度和销售额的三维透视图D.地区、季度和商品的三维透视图

4.用Excel汇总第二季度中三个月份的资料,用()功能。

(知识点3.3答案:

B)

A.透视表B.合并计算C.单变量求解D.分类汇总

5.小张收集了1957-2007年中国GDP的数据,如果要反映这50年我国生产发展的趋势,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

()(知识点3.5答案:

D)

A.直方图B.散点图C.饼图D.折线图

6.小钱收集了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2007年三次产业的增加值的资料,如果要反映2007年这三个省三次产业的结构,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

()(知识点3.5答案:

C)

A.直方图B.散点图C.饼图D.折线图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表可以分为()()()()()。

(知识点3.1答案:

ACE)

A.简单表B.复杂表C.简单分组表D.复杂分组表E.复合分组表

2.完整的统计图应包括()()()()()。

(知识点3.4答案:

ABCDE)

A.标题B.坐标轴和网格线C.图表区D.绘图区E.图例

3.下面这张表的资料用什么图形表现比较合适?

()()()()()。

(知识点3.5答案:

CD)

A.直方图B.散点图C.饼图D.折线图E.茎叶图

某地区税收收入构成表

税收类型

数额(万元)

销售税

2812000

所得税

2790000

执照税

185000

营业税

535000

其他税

37800

4.统计局住户处收集了3000户居民八月份消费的详细情况,如果要按月消费额的多少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用什么图形表现比较合适?

()()()()()。

(知识点3.5答案:

ACDE)

A.直方图B.散点图C.饼图D.折线图E.茎叶图

三、制表、制图

1.?

根据数据集03,按“性别”和“教育程度”计算相应的平均工资。

(知识点3.2)

2.根据数据集03,按“教育程度”和“性别”计算2007年考核时各个档次的人数。

(知识点3.2)

3.根据王小毛、吴燕燕和朱青新三人的一年的销售记录,汇总出各种产品的销售量。

(知识点3.3)

4.根据数据集01中C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绘制1952-2006年GDP的趋势图。

(知识点3.5)

5.仿照例题3.3,根据数据集01中的相关资料,编制1953、1963、1973、1983和1993年的饼图,比较这六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状态,并根据这六年的资料绘制三维百分比堆积柱形图。

(知识点3.5)

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4.1.数值平均数

4.2.位置平均数

4.3.离散程度

4.4.方差分解

4.5.数据的标准化

4.6.分布性质(偏度、峰度)

4.7.指标计算(函数、数据分析工具)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为()。

(知识点4.1,答案:

D)

   A.变量值B.次数的总和C.变量值的总和D.次数比重

2.某车间三个班生产同种产品,6月份劳动生产率分别为2、3、4(件/工日),产量分别为400、500、600件,则该车间平均劳动生产率计算式应为()。

(知识点4.1,答案:

D)

   A.

    B.

   C.

  D.

3.受极端数值影响较小的集中趋势值是。

(知识点4.2,答案:

B)

   A.算术平均数B.众数和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

4.某公司2006年管理人员年均收入35000元,生产人员为25000元;2007年各类人员年均收入水平不变,但管理人员增加15%,生产人员增加25%,则两类人员平均的年收入2007年比2006年()。

(知识点4.1,答案:

B)

   A.提高    B.下降    C.持平    D.无法判断

5.离散程度测度值中,由最大变量值和最小变量值之差决定的是()。

(知识点4.3,答案:

D)

A.方差    B.标准差   C.平均差   D.极差

6.标准差系数抽象了()。

(知识点4.3,答案:

B)

   A.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B.算术平均数高低的影响

   C.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   D.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

7.在一个单项分配数列中,若各组变量值都减少一半,每组次数增加1倍,中位数()。

(知识点4.2,答案:

A)

A.减少一半  B.增加1倍  C.增加2倍  D.不变

8.离散程度的测度值愈大,则()。

(知识点4.3,答案:

A)

A.反映变量值愈分散,算术平均数代表性愈差B.反映变量值愈集中,算术平均数代表性愈差

C.反映变量值愈分散,算术平均数代表性愈好D.反映变量值愈集中,算术平均数代表性愈好

9.甲数列的算术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0;乙数列的算术平均数为20,标准差为3,故()。

(知识点4.3,答案:

C)

A.两数列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B.乙数列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

C.甲数列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D.两数列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10.如果某个分布是极度右偏,则其偏度系数为()。

(知识点4.6,答案:

D)

A.-0.3  B.0.3  C.-2.9  D.2.9

11.已知总方差为1000,组内方差的平均数为600,组间方差为()。

(知识点4.4,答案:

A)

A.400  B.500  C.600  D.1600

12.如果某同学在英语竞赛中的标准得分为2,并且知道1%为一等奖,5%为二等奖,10%为三等奖,则他()。

(知识点4.5,答案:

D)

A.获一等奖  B.获二等奖  C.获三等奖  D.无缘奖项

二、多项选择题

1.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 )( )( )( )。

(知识点4.1,答案:

ABE)

   A.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    B.各组频数多少的影响

   C.与各组变量值大小无关    D.与各组频数多少无关E.各组变量值和频数共同影响

2.下列现象应采用调和平均数计算的有( )( )( )( )( )。

(知识点4.1,答案:

ABD)

   A.已知各组工人月工资和相应的工资总额,求平均工资

B.已知某企业各车间废品率和废品量,求平均废品率

C.已知各车间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量,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D.已知各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产量,求平均工人劳动生产率

E.已知某企业各产品的产量和单位成本,求平均单位成本

3.比较两组工作成绩:

算术平均数甲组小于乙组,标准差甲组大于乙组,则( )( )( )( )( )。

(知识点4.3,答案:

ACE)

A.乙组算术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组 B.甲组算术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组

C.乙组工作的均衡性好于甲组  D.甲组工作的均衡性好于乙组E.甲组离散程度大于乙组

4.将所有变量值都减去10,那么其( )( )( )( )( )。

(知识点4.3,答案:

BCD)

   A.算术平均数不变B.算术平均数减去10C.方差不变

D.标准差不变E.标准差系数不变

5.将所有变量值都扩大10倍,那么其( )( )( )( )( )。

(知识点4.3,答案:

BE)

A.算术平均数不变B.算术平均数(扩大10倍)减去10 C.方差不变

D.标准差不变E.标准差系数不变

6.如果某个分布是左偏,并且是尖峰,则( )( )( )( )( )。

(知识点4.6,答案:

AE)

A.

=-2B.

=-2C.

=2D.

=0E.

=2

三、计算题

1.某班《统计学》成绩资料如下,计算平均成绩、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

  统计学成绩(分)

学生人数(人)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5

    7

    8

    20

    14

    6

2.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生产同种产品,2007年实际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及产品优质品率资料如下,要求计算:

(1)该公司产量计划完成百分比;

(2)该公司实际的优质品率。

企 业

实际产量(万件)

完成计划(%)

实际优质品率(%)

100

150

250

120

110

80

95

96

98

3.两个菜场有关销售资料如下,试计算比较两个菜场价格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蔬 菜

名 称

单 价

(元)

销售额(元)

甲菜场

乙菜场

A

B

C

2.5

2.8

3.5

2200

1950

1500

1650

1950

3000

4.你是歌迷吗?

是球迷吗?

好!

上互联网查找你喜欢的歌星、球星的收入情况,计算他们的平均收入和收入的标准差,再与例4.17中的数据比较,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5.你知道什么是“CEO”和“CIO”吗?

想办法收集这两类人的收入情况,计算他们的平均收入和收入的标准差,再与例4.17中的数据比较,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6.在Excel中有一个函数叫“TRIMMEAN”,想办法找到这个函数的背景资料,说明这个平均数的一般中文译名,并举例说明这个指标的计算。

四、操作题

1.打开Ex4_1,其中有15个数据。

要求:

(1)计算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2)比较三种平均数的大小;(3)将这组数据减少10、增加10,计算新生成的两组数列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4)将这组数据乘以10、除以10,计算新生成的两组数列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2.打开Ex4_2,其中是经济学专业2个班级的微积分的期末考试成绩。

要求:

(1)计算这个专业微积分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用工具“描述统计”);

(2)分别计算这两个班级微积分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用工具“描述统计”);(3)分别统计并做表列出两个班级各档分数的次数(用函数“Frequency”)与所占比重、列出向上、向下累计的次数与频率。

3.打开Ex4_3,其中是2005年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计算各项指标,并选择答案:

(1)江苏省52个县市的平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多少元?

A.20725B.18674C.15721D.19711E.85124

(2)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标准差是多少?

A.36023B.11969C.9837D.5632E.21773

(3)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中位数是多少?

A.6923B.4292C.13119D.5798E.14992

(4)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偏态系数是多少?

A.0.55B.-1.23C.2.56D.2.48E.-0.10

(5)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峰度系数是多少?

A.8.92B.-5.28C.2.02D.6.57E.-0.54

(6)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全距是多少?

A.10964B.108647C.108586D.32948E.25124

(7)根据斯透奇斯规则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