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374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差别趋向于同一是运动的根源Word文档格式.docx

  ⑤根据热力学第零定律,确定了态函数——温度;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确定了态函数——内能和焓;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以确定一个新的态函数——熵。

.可以用熵来对第二定律作定量的表述。

  第二定律指出在自然界中任何的过程都不可能自动地复原,要使系统从终态回到初态必需借助外界的作用,由此可见,热力学系统所进行的不可逆过程的初态和终态之间有着重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过程的方向,人们就用态函数熵来描述这个差异,从理论上可以进一步证明:

  可逆绝热过程Sf=Si,

  不可逆绝热过程Sf>

Si,

  式中Sf和Si分别为系统的最终和最初的熵。

  也就是说,在孤立系统内对可逆过程,系统的熵总保持不变;

对不可逆过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

这个规律叫做熵增加原理。

这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又一种表述。

熵的增加表示系统从几率小的状态向几率大的状态演变,也就是从比较有规则、有秩序的状态向更无规则,更无秩序的状态演变。

熵体现了系统的统计性质。

  第二定律在有限的宏观系统中也要保证如下条件:

  1、该系统是线性的;

  2、该系统全部是各向同性的。

  另外有部分推论很有意思:

比如热辐射:

恒温黑体腔内任意任意位置及任意波长的辐射强度都相同,且在加入任意光学性质的物体时,腔内任意位置及任意波长的辐射强度都不变。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与时间的单方向性

所有不涉及热现象的物理规律均时间反演对称,它们没有对时间的方向作出规定.所谓时间反演,通俗地讲就是时光倒流;

而物理定律时间反演对称则指,经过时间反演后,该定律依然成立.

  以牛顿定律为例,它是时间反演对称的.不妨考察自由落体运动: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其初速度V(0)=0,加速度a=g,设其末速度为V(t),下落高度为h.现进行时间反演,则有其初速度V'

(0)=-V(t),加速度a'

=g,末速度V'

(t)=V(0),上升高度为h,易证这依然满足牛顿定律.

  但热现象则不同,一杯水初始温度等于室温,为T(0),放在点燃酒精灯上,从酒精灯火焰吸收热量Q后温度为T(t).现进行时间反演,则是水的初温为T'

(0)=T(t),放在点燃酒精灯上,放出热量Q给酒精灯火焰,自身温度降为T'

(t)=T(0).显然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关于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的陈述.故热力学第二定律禁止时间反演.在第一个例子中,如果考虑到空气阻力,时间反演后也会与理论相悖,原因在于空气阻力做功产生了热.

  热力学第二定律体现了客观世界时间的单方向性,这也正是热学的特殊性所在.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定律之一,是指热永远都只能由热处转到冷处。

  1824年法国工程师萨迪·

卡诺提出了卡诺定理,德国人克劳修斯(RudolphClausius)和法国人开尔文(LordKelvin)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以后重新审查了卡诺定理,意识到卡诺定理必须依据一个新的定理,即热力学第二定律。

他们分别于1850年和1851年提出了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这两种表述在理念上是相通的。

令人伤心绝望的定律

来自物理学中一条最基本的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条科学史上最令人伤心绝望的定律,冥冥中似乎早已规定了宇宙的命运。

简而言之,第二定律认为热量从热的地方流到冷的地方。

对任何物理系统,这都是显而易见的特性,毫无神秘之处:

开水变凉,冰淇淋化成糖水。

要想把这些过程颠倒过来,就非得额外消耗能量不可。

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第二定律认为宇宙的“熵”(无序程度)与日俱增。

例如,机械手表的发条总是越来越松;

你可以把它上紧,但这就需要消耗一点能量;

这些能量来自于你吃掉的一块面包;

做面包的麦子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吸收阳光的能量;

太阳为了提供这些能量,需要消耗它的氢来进行核反应。

总之宇宙中每个局部的熵减少,都须以其它地方的熵增加为代价。

  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熵总是增大的,一直大到不能再大的程度。

这时,系统内部达到一种完全均匀的热动平衡的状态,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除非外界对系统提供新的能量。

对宇宙来说,是不存在“外界”的,因此宇宙一旦到达热动平衡状态,就完全死亡,万劫不复。

这种情景称为“热寂”。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启示

实际上,势力学定律告诉一个事实,事物的运动,在同一空间中,有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由于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存在差别,该方面就会产生动力而运动(并带动相关事物运动),使之趋于同一。

完全同一的结果,使其它们的时空趋于无穷小,宇宙归零【宇宙学奇点】,又产生完全不同一——反事物;

物极必反,时空又从零开始爆炸【宇宙大爆炸】,宇宙又开始诞生。

宇宙就是这样循环无穷。

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学奇点】,作为“宇宙学的奇点”,是宇宙产生之初,由爆炸而形成现在宇宙的那一点。

它具有所有物质的势能,而这种势能----正是由大爆炸而转化为宇宙物质的质量和能量,,以及表现这种质量和能量的“空间”。

我们可以想象,奇点是一种无形的、无限小的、很奇妙的存在。

它还不是宇宙,却是我们宇宙的初始和出处。

所有的天体都有其诞生和发展变化至直衰亡的历史。

按天体物理学家的论断,宇宙空间也是在一次灾变中降生的,在一次绝无仅有的大爆炸中“诞生”的。

天文学家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出了宇宙爆炸形成说的设想。

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

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复杂的,现在只能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描绘过去远古的宇宙发展史。

在大爆炸时刻,宇宙的体积是零,所以其温度是无限热的。

大爆炸开始后,随着宇宙的膨胀,辐射的温度随之降低。

大爆炸1秒钟之后,温度降低到了100亿度,这个温度是太阳中心的1千倍。

此时的宇宙中主要包含光子、电子、中微子和它们的反粒子(光子的反粒子就是它本身),以及少量的质子和中子。

此时粒子的能量极高,它们相互碰撞并产生大量不同种类的正反粒子对。

这些正反粒子对碰到一起时又会湮灭。

但此时它们的产生率远大于湮灭率)。

三、差别才能产生动力

差别能产生动力,这个道理能用于其它方面吗?

只要是真理,放之于四海皆准。

案例一,生产经营中的绩效管理。

无论企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绩效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绩效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

绩效管理对于处于成熟期企业而言尤其重要,没有有效的绩效管理,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得不到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就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最终将被市场淘汰。

  很多企业投入了较多的精力进行绩效管理的尝试,许多管理者认为公平的评价员工的贡献,为员工薪酬发放提供基础依据,激励业绩优秀的员工、督促业绩低下的员工是进行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

当然上述观点并没有错误,但是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的作用就是为薪酬发放提供依据这种认识还是片面的,绩效管理不仅能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提升、而且还能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最终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1、绩效管理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

  绩效管理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为企业员工指明了努力方向。

管理者通过绩效辅导沟通及时发现下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下属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和资源支持,下属通过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法的改进,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

在绩效考核评价环节,对个人和部门的阶段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明确个人和部门对组织的贡献,通过多种方式激励高绩效部门和员工继续努力提升绩效,督促低绩效的部门和员工找出差距改善绩效。

在绩效反馈面谈过程中,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帮助被考核者分析工作中的长处和不足,鼓励下属扬长避短,促进个人得到发展;

对绩效水平较差的组织和个人,考核者应帮助被考核者制定详细的绩效改善计划和实施举措;

在绩效反馈阶段,考核者应和被考核者就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新的绩效目标并达成共识,被考核者承诺目标的完成。

在企业正常运营情况下,部门或个人新的目标应超出前一阶段目标,激励组织和个人进一步提升绩效,经过这样绩效管理循环,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就会得到全面提升。

  另一方面,绩效管理通过对员工进行甄选与区分,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淘汰不适合的人员。

通过绩效管理能使内部人才得到成长,同时能吸引外部优秀人才,使人力资源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促进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提升。

  2、绩效管理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优化

  企业管理涉及对人和对事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主要是激励约束问题,对事的管理就是流程问题。

所谓流程,就是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业务如何运作,涉及因何而做、由谁来做、如何去做、做完了传递给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上述四个环节的不同安排都会对产出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极大的影响着组织的效率。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者都应从公司整体利益以及工作效率出发,尽量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应该在上述四个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使组织运行效率逐渐提高,在提升了组织运行效率的同时,逐步优化了公司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

  3、绩效管理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一般有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有远期发展目标及近期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外部经营环境的预期变化以及企业内部条件制定出年度经营计划及投资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年度经营目标。

企业管理者将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向各个部门分解就成为部门的年度业绩目标,各个部门向每个岗位分解核心指标就成为每个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

年度经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有各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让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员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种做法一方面保证了公司目标可以层层向下分解,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同时也使目标的完成有了群众基础,大家认为是可行的,才会努力克服困难,最终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

对于绩效管理而言,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制定与分解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工作质量对于绩效管理能否取得实效是非常关键的,绩效管理能促进和协调各个部门以及员工按着企业预定目标努力,形成合力最终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从而保证企业近期发展目标以及远期目标的实现。

案例二,大锅饭负效应。

大锅饭概念的流行,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下半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那场声势浩大的全民运动中,口粮由公社、生产队掌管,农民不在自己家里吃“小锅饭”,而要一起到公共食堂吃“用一个大锅煮的饭”。

但是,这种建立在绝对平均主义基础上的“大锅饭”制度,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于1961年上半年停止实施。

  

不过,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极端的平均主义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引申到国有企业,一是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即企业不论经营好坏,工资照发,企业工资总额与经营效果脱节;

二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即在企业内部,职工的工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

  

 

为彻底根除这一弊病,激发个人、企业、国家的活力和效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党中央在总结农村出现的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在全国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随后,又开始了企业扩权试点。

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企实行形式多样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也广泛开展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打破“大锅饭”,推行经济生产责任制,实行按劳付酬,是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声。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30个年头。

  这30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步。

  ——中国人从死气沉沉中走了出来,中国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大家只要到北京街头走一走,看一看中国人的穿着打扮,听一听中国人的聊天,就可以发现中国人已经从各种各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中国社会内在的活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释放出来。

邓小平同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四人帮’当权横行,人民心情沉闷,甚至可以说是在忧虑之中,整个社会处于停滞状态。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还有两年徘徊。

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做的事情,还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他把中国的活跃,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变化和进步,是很值得重视的。

  ——中国摆脱了大多数人连温饱也难以维持的贫穷社会,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持续30年以年均接近10%的速度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高居世界首位,这确实是奇迹。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中国告别了物品凭票供应的“票证”年代和短缺经济,建立并正在完善商品市场和其他各种要素市场。

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物资短缺,人民群众生活必需的粮食、食油、食盐、食糖、鱼、肉、煤炭、火柴、棉布以及自行车、缝纫机等商品,什么都要凭票供应。

而且,有票还不一定有货,有货就要排长队。

投机倒把盛行。

而现在,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商店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中国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人民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

过去30年里,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长到13700多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元增长到4100多元;

特别是,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25000万减少到2300万。

尽管中国今天还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但是从总体上讲,中国的贫困人口在减少,中等收入人口在大幅度增加,这也是必须注意到的进步。

  ——中国结束了“谈人色变”的年代,民主法制建设快速推进。

大家只要读一读中国的文艺作品,看一看中国学者所写的论文,“人性”、“人道”、“人权”等已经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特别是,在中共中央的倡导和推动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贯彻始终的核心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从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以来,中国人的基本权利不仅获得了宪法和各种法律的保障,而且在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中正在逐步落实。

  ——中华文明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新树立起来。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只要看一看今年中国人在诸如奥运火炬传递、抗震救灾等一系列大事中的表现,看一看中国人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就可以体会到了。

“振兴中华,赶上时代”,已经成为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的当代中国人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新理解。

  当然,在讲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考验,不会忘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许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挑战和考验,我们始终是十分清醒的。

  (六)

  历史,无疑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经验,无疑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在改革开放这一艰辛而又伟大的革命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共十七大对此作了全面总结。

在十七大总结的经验中,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这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就是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

我们中国能够用短短30年的时间,就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其最重要的经验就在这里!

  (七)

  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必须落实到并体现在解放生产力上。

  解放生产力,在改革的意义上,就是要通过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根本变革,把生产过程中的各方面生产要素都解放出来,包括把生产过程中的土地、资本、技术、知识等要素解放出来,也要把劳动力这个最重要的要素解放出来。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就是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土地解放了出来,把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了出来,这才有生产力的大解放。

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民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把资本、技术和知识等生产要素解放出来了,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具有创业能力的民间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性解放出来了,这才有生产力的大解放。

  所以,过去30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致力于研究的,就是用什么样的体制、政策和措施,把生产过程中人和物等各种要素都能解放出来。

  (八)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的经验是:

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包括要把人的因素解放出来,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解放出来。

在我们看来,生产力是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统一,是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统一,而且人的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最活跃的因素。

解放生产力,最根本的,就是要解放人的因素。

  解放生产力中的人,包括要把人从束缚他发展的生产关系和整个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主体。

我们讲“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放出来,使现实的人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体。

这可是一篇大文章!

  要做好这篇文章,除了要不断推进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配套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在全面改革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首先,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人的因素的解放与经济体制有关,与政治体制也有关,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关;

其次,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人的因素的解放与人的素质的开发和提高,即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关;

再次,要加强社会建设,形成利益协调机制,人的因素的解放还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解决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有关,即与社会和谐有关。

只有这样来考虑问题、指导改革、部署工作,才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才会不迷失改革的方向从而确保改革的成功。

因此,只有把社会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原则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我理解,这就是今天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深刻背景。

案例三,正确的用人决策

——只有不会用人的人,没有无用的人

以寻找候选人的长处为出发点

如果一个领导者已经研究过任命,他就明白一个新的人员最需要集中精力做什么。

核心的问题不是各个候选人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而应是每个人所拥有的长处是什么,这些长处是否适合于这项任命。

短处是一种局限,它当然可以将候选人排除出去。

例如,某人干技术工作可能是一把好手,但任命所需的人选首先必须具有建立团队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他所缺乏的,那么,他就不是合适的人选。

两种用人思维方法值得讨论,一种是只问人的长处而用之;

一种是注意人的短处,用人求全。

前者能使组织取得绩效,后者却只会使组织弱化。

有效的领导者能使人发挥他的专长。

他懂得用人不能以其弱点为基础。

要想取得成果,就需用人之所长——他人之所长、上级之所长及自我之所长。

每个人的长处,才是他们自己真正的机会。

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的惟一目的。

须知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弱点,而弱点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

但我们却可以设法使弱点不发生作用。

领导者的任务,就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

有效的领导者择人任事和升迁,往往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

所以,他的用人决策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如果要使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也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何况世界上实在没有真正全能的人。

一位领导者如果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见人之长,因而刻意于避其短而不着眼于用其长,那么这位领导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

他会觉得他人的才干可能会构成对他本身的威胁。

但是,事实上还从来没有发生过部属有才干反而害了主管的事。

美国的钢铁工业之父卡内基的墓碑上碑文说得最为精辟:

“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于此。

”当然,卡内基先生所用的人之所以能力都比他本人强,乃是由于卡内基能够看到他们的长处,将他们的长处运用于工作。

他们只是在某一方面有才干,而适于某项特定的工作。

当然,卡内基是他们之中最有效的领导者。

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并非以寻找候选人的短处为出发点。

你不可能将绩效建立于短处之上,而只能建立于候选人的长处之上。

许多求贤若渴的领导者都知道,他们所需要的是胜任的能力。

如果有了这种能力,组织总能够为他们提供其余的东西,若没有这种能力,即使提供其余的东西,也无济于事。

四、差别的大小和分布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事物总是有它相反的一面,如果差别过大,总的动力也会减小。

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大系统,各地区各方面的差别的大小及分布状态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就是说,差别需要优化。

系统科学的实际应用不但可用于工程,也可以用于一切有大系统的方面,包括人类社会、生态环境、自然现象、组织管理等,如环境污染、人口增长、交通事故、军备竞赛、化工过程、信息网络和教育资源配置等。

系统工程是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按一定目的进行设计、开发、管理与控制,以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的理论与方法。

系统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但是,系统工程又是一类包括了许多类工程技术的一大工程技术门类,涉及范围很广,不仅要用到数、理、化、生物等自然科学,还要用到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医学等与人的思想、行为、能力等有关的学科。

系统工程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包括,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管理科学等。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科学与哲学界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