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876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docx

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被称为“社会学之父”的社会学家是D

A.斯宾塞B.马克思C.涂尔干D.孔德

2.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五脏六腑”被用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提出者是B

A.杨庆堃B.费孝通C.孙本文D.吴文藻

3.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提出的社会现代化理论是A

A.后工业社会论B.信息社会论C.世界体系理论D.依附理论

4.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的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被

称为C64

A.人文主义方法论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C.实证主义方法论D.功能主义方法论

5.在统计调查中,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总体调查研究对

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调查方法,被称为B67

A.问卷调查B.抽样调查C.普遍调查D.统计报表

6.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

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研究方法,被称为B69

A.访谈法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

7.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被称为D82

A.矿产资源B.环境资源C.生物资源D.自然资源

8.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是B

A.文化市场B.文化模式C.文化特质D.文化产业

9.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并被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文化,被称为A

A.主文化B.亚文化C.次文化D.大文化

10.费孝通曾经多次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概括的是C

A.文化震惊B.文化融合C.文化自觉D.文化交流

11.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被称为B

A.再社会化B.正向社会化C.继续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

12.关于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中,弗洛伊德提出的观点是D96

A.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米德(与库利的自我理论)

B.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库利

C.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科尔伯格道德意识发展阶段理论

D.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13.权利和义务是有较为严格而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被称为C104

A.先赋角色B.自致角色C.规定性角色D.表现性角色

14.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某些符号,用含蓄

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影响,这种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是A

A.暗示B.交换C.模仿D.调适

15.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D118

A.仪式B.符号C.象征D.语言

16.“无孩家庭”被称为A138

A.丁克家庭B.重组家庭C.留守家庭D.失独家庭

17.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可将其划分为A

A.内群体和外群体B.大群体和小群体

C.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18.组织管理不只是和组织本身有关,而且涉及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组织管理者应根据不

同的环境和具体情况,灵活地决定组织的决策方式、领导方式和行动方式,持这一观点的是

组织管理理论中的B153

A.组织行为理论B.权变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

19.如果个体越理性,群体规模越大,那么这个群体发生集体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这种解释集

体行为的理论是D

A.乌合之众理论B.价值累加理论C.资源动员理论D.搭便车理论

20.现代学校教育的潜功能之一是B

A.社会选拔B.减小就业压力C.知识技术创新D.社会化

21.在失业的类型中,由于经济波动所造成的失业是B

A.摩擦性失业B.周期性失业C.残余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

22.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代社区成员,或者教育新移入的居民,使他们能够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来,这是社区的B176

A.社会控制功能B.社会化功能C.社会参与功能D.社会保障功能

23.美国学者林德夫妇的名著《中镇》开创了社区研究中的C178

A.人文区位学理论B.类型学理论

C.社区全貌研究D.空间结构理论

24.社区发展的经费要在社区内自筹集资,社区发展的人才和骨干要在社区内物色、培养,社区

发展的物质资源要尽量就地利用和开发,这体现了社区发展原则中的A185

A.自力原则B.民众需要的原则

C.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D.民主的原则

25.在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阶段中,平稳起步阶段是D197

A.1949年~1952年B.1949年~1954年

C.1949年~1955年D.1949年~1957年

26.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被称为C

A.垂直流动B.代际流动C.结构式流动D.竞争式流动

27.文化价值或兴趣上的冲突是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倡研究社会实际存在的利益关

系,这一观点来自于A243

A.价值冲突理论B.社会解组理论C.社会建构理论D.社会病理学

28.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属于结构性问题的是B242

A.食品安全问题B.腐败问题C.毒品问题D.自然灾害问题

29.在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中,为了根本变革社会制度,改善生产关系,从而产生的急剧的、对

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被称为C262

A.社会改革B.自发变迁C.社会革命D.整体变迁

30.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同时也是世界共同体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的交往和交换关系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依存

性、关联性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被称为D270

A.现代化B.世界化C.地球村D.全球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可将其分为CDE226

A.违法行为B.违规行为C.偏差习惯

D.偏差心理E.偏差文化

按所偏离的社会行为准则的标准分为三种:

AB和违章行为

32.社会学的社会管理功能的表现有ABE

A.建立规范B.提供模式

C.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D.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E.反馈信息

33.1977年,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可分为BCD216

A.小资产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

D.知识分子阶层E.无产阶级

34.消费社会的特征包括BCD172-173

A.消费是一种消费心理过程B.消费成为社会的核心

C.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张D.消费主义盛行

E.消费是一种文化

35.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有ABCDE241-242

A.社会性B.普遍性C.特殊性

D.集群性E.复杂性

非选择题部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显功能

学校教育社会功能;显功能:

社会化、社会选拔、提高人口素质、知识技术创新

37.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38.婚姻

指男女之间依照社会之风俗或法律规定而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

39.劳动

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变换调整和控制自然界的活动,包括脑力和体力活动。

40.偏差行为

偏差行为指在特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成越轨、离轨、差异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目标的实现。

答:

第一,应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认真地开展社会现象研究.

第二,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

第三,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使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能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第四,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借鉴国外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社会学学派;

第五,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

42.简述社会学研究筹划阶段的主要工作。

P72

6项工作:

选题目、收资料、建立假设、制订研究方案、组织培训、协作沟通

43.简述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正面影响。

答:

正面影响(4点):

其一,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了选择权。

其二,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

青少年在接受了这些多元文化感染后,增加了文化素养’形成了心中的“世界地图”,少了一些区域偏见。

其三,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了解社会规范。

其四,“虚拟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了很好的与人沟通的互动环境。

补充知识:

消极影响:

网络环境形成角色不清和角色中断的后果,造成精神失控。

网络法制不健全,导致网络犯罪大众化,损坏青少年身心健康。

网络文化冲突带来心理困惑和行为障碍,虚拟人机交往导致实体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少。

44.简述初级群体的特征。

P144

45.简述当前我国社区发展的基本任务。

促进城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减轻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负面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试述强关系与弱关系理论。

强关系与弱关系(1,同质性强关系密切情感强烈如父母/

2,异质性强关系不密切无太多感情维系如同事)

47.试述如何促进中国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小城镇是“人口的蓄水池”,建制镇的人口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6%,起到“人口蓄水池”作用。

事实证明,发展小城镇,可以加

快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和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第三产

业特别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小城镇作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成为工业经济和城市文明的载体;同时,它作为农村的区域中心,对“乡脚”起到了辐射作用。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

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属于斯宾塞主要社会学代表著作的是(C)1-39

A.《实证哲学教程》B.《社会动力学》

C.《社会静力学》D.《政治经济学批判》

2.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1-42

A.社会发展B.社会行动

C.社会心态D.社会问题

3.达伦多夫的代表著作是(D)1-45

A.《社会行动的结构》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4.艾尔弗雷德·舒茨创立了(A)1-46

A.现象学社会学B.后现代社会学

C.理解社会学D.符号社会学

5.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的是(A)1-48

A.康有为B.梁启超

C.章太炎D.谭嗣同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指的是(D)2-68

A.实验法B.问卷调查

C.文献法D.实地研究

7.定量分析的资料整理的步骤是(A)2-74

A.审查、分类和编码、汇总B.汇总、分类和编码、审查

C.审查、汇总、分类和编码D.分类和编码、审查、汇总

8.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被称为(B)3-85

A.自然资源B.文化

C.人口D.环境

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被称为(C)3-89

A.文化采借B.文化冲突

C.文化传播D.文化震惊

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被称作(A)3-92

A.文化中心主义B.文化优越主义

C.文化排斥主义D.文化相对主义

11.再社会化也称(D)4-96

A.二级社会化B.文化反哺

C.继续社会化D.重新社会化

12.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B)4-97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四种水平八个阶段D.五种水平十个阶段

13.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C)4-105

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B.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

14.在合作的类型中,金钱借贷属于(C)5-117

A.指导性合作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契约式合作D.自发性合作

15.社会网络的形态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可以分为(B)5-126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D.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

16.配偶双方或配偶一方曾有过婚史,而且配偶双方或一方将与前夫或前妻所生的子女带到新的家庭,这种家庭被称为(C)6-137

A.丁克家庭B.断代家庭

C.重组家庭D.残缺家庭

17.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D)7-145

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18.在组织过程中,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是(B)7-148

A.组织设计B.组织沟通

C.组织控制D.组织决策

19.“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者是(A)7-152

A.麦克雷戈B.巴纳德

C.法约尔D.洛斯奇

20.在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中,奥尔森提出的是(A)7-156

A.搭便车理论B.价值累加理论

C.资源动员理论D.乌合之众理论

21.根据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可以分为(C)8-167

A.有薪劳动和无薪劳动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主要劳动和次要劳动

22.在消费的社会学理论中,凡勃伦提出的是(D)8-173

A.消费文化论B.消费社会论

C.生活风格理论D.炫耀性消费理论

23.在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中,麦吉提出的概念是(C)10-196

A.田园城市B.组合城市

C.城乡融合区D.城市区域

24.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大起大落阶段是(B)10-198

A.1949-1957年B.1958—1977年

C.1978年至今D.1978—2000年

25.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被称为(B)11-208

A.等级B.种族

C.阶层D.种姓

26.1949-1952年中国的基本阶级格局包括(C)11-216

A.两个阶级B.三个阶级

C.四个阶级D.五个阶级

27.农民因拆迁离开了原来的村子,迁到另一个村庄继续务农,这种流动属于(A)11-220

A.水平流动B.结构流动

C.自由流动D.竞争流动

28.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是(A)12-232

A.退缩主义B.形式主义

C.反叛D.革新者

29.社会问题是一种被相当多的人认为是偏离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的社会状况,这种观点来自于社会问题研究理论中的(B)13-243

A.社会解组理论B.价值冲突理论

C.社会病理学D.社会建构理论

30.在社会现代化理论中,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是(D)14-267

A.世界体系理论B.信息社会论

C.依附理论D.后工业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社会学的功能表现为(BCDE)2-62/63

A.整合功能B.研究功能

C.教育功能D.社会管理功能

E.社会批评功能

32.暗示根据受动条件,可以分为(ABCE)5-114/115

A.直接暗示B.间接暗示

C.自我暗示D.模仿暗示

E.反暗示

33.资源动员理论认为,社会运动所需要的资源至少包括(ABCDE)7-157

A.时间资源B.参与者规模

C.金钱与物质资源D.外界支持

E.理念资源

34.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模式有(CD)10-190

A.北欧模式B.南美模式

C.墨印模式D.欧美模式

E.中国模式

35.社会变迁的原因有(ABCDE)14-262/263

A.文化的发展与传播B.观念的改变

C.社会生产力的增长D.外来入侵

E.人口状况的改变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统计调查2-66

答:

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37.社会网络5-125

答:

社会网络,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38.社会运动7-157

答:

社会运动主要指有比较明确的变革社会的目标、组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的那类集体行为。

39.城市群10-194

答:

城市群,又称“都市圈”、“都市带”、“都市丛”、“大都市连绵区”等,是指人口规模在2500万以上和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50人的城市集聚区。

40.偏差行为12-225

答:

偏差行为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如何实现社会学本土化目标。

1-57

答:

(1)应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认真地开展社会现象研究;

(2)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

(3)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使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能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4)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借鉴国外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社会学学派;

(5)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

42.简述社会的特征。

3-77

答:

(1)社会以人为主体。

(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43.简述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

6-141/142

答:

(1)性观念多元化

(2)地位平等化

(3)行为理性化

44.简述社区的功能。

9-176

答:

(1)经济生活功能

(2)社会化功能

(3)社会控制功能

(4)社会参与功能

(5)社会保障的功能

45.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13-255/256

答:

(1)作好社会问题防治,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感。

(2)作好社会问题防治,可以避免和减少社会问题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损失,物质和精神的损失。

(3)作好社会问题防治,可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4)作好社会问题防治,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作好社会问题防治,可以改善、提高有关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效率。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论述科层制组织的优点和弊端。

7-149/150

答:

一、科层制最大的优点在于,相比较其他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行政管理效率高。

二、科层制组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一系列问题。

1、形式主义

科层制强调组织成员应严格照章办事,然而过度的照章办事也会产生形式主义的弊端,即组织成员将把照章办事本身视为首要的甚至唯一的行动准则,而真正的组织目标反而不被人重视。

2、繁文缛节

科层制强调组织各部门和成员之间的各种交涉应具有正式性,通常要求以公文的形式或特定的仪式来进行,由此会产生繁文缛节的弊端。

3、用人困境

科层制虽然强调依才能录用职员,但同时按规章给予晋升的机会,这就会产生源于“彼得原则”的用人困境问题。

所谓彼得原则是指个人的晋升往往依据其在当前职位上的表现,而非依据此人是否具有所将晋升的那个职位的能力。

4、人情味欠缺

科层制要求组织成员在办事过程中应去除个人的思想情感对组织事务的干扰,避免由人的主观性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但是过度强调这一点,往往使组织成员在工作中感到缺乏人情味,个性不能体现,成员彼此之间产生疏离和冷漠。

而这将会失去组织的凝聚力,挫伤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既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组织的巩固与发展。

5、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

科层制强调组织规章制度的稳定性,但组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规章制度的改变往往滞后,从而降低了组织的调节和适应能力。

47.论述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12-238/239

答:

一、社会控制是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加以指导和约束的过程,因而涉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要避免社会“失控”或社会“过控”。

1、所谓社会过控,是指过分强调了社会控制的一面,忽视了社会成员的个性表达及自由要求的一面。

2、所谓社会失控,是指社会控制相对削弱,社会成员的自由散漫性提高。

二、什么情况属于过控,什么情况属于失控,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要理解这个问题,必须看到社会控制和个人自由之间的辩证关系。

1、从绝对意义上看,社会控制和个人自由似乎是水火不容的一对矛盾,社会控制总是制约和限制了个人的自由。

但是必须认识到,任何社会中个人的自由都不是绝对的,个人的绝对自由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社会控制仅仅是限制和制约了个人的绝对自由,而并没有限制和制约个人的相对自由。

2、个人相对自由是在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实现的。

个人的社会行为在符合社会规范的范围之内,可以有选择的余地,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完全由个人自行决定,也就是说个人获得了自由。

3、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受到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等社会规范的约束的,而这种约束,并没有妨碍人们获得自由。

而感到被剥夺自由的,正是那些随心所欲、放任不羁的人。

蔑视社会规范为所欲为,则必然为社会所不容,最终反而限制了应有的自由。

4、社会控制是对个人的社会行为的控制和引导,并非对个人所有行为的控制和引导。

当个人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他人和社会团体利益时,个人的行为必须以不损害行为对象的利益为原则,必须服从某种社会规范,这样才能为社会所接受。

反之,则要受到社会的惩处。

而对于个人的天气冷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