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4293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docx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

桂林山水课文优秀教案

【篇一:

市优质课教学设计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

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

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然后,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

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投影片。

3、制作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谁去过桂林?

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座美丽的城市。

因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

那里山青、水秀、石美、洞奇。

不少文人墨客写下很多诗文赞美它,唐代诗人韩愈就曾留下“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继续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

“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

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

青山浮水,绿水

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

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了解美丽的桂林。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

“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

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

而“观赏”却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四.精读第二段,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

把描写漓江的水的句子用笔划出来,写一写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请学生概括地说特点。

(板书:

静、清、绿)

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

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

“静”、“清”、“绿”。

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5、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6.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

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突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五、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品品、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

读读:

读第三节。

划划:

划出描写桂林的山的句子。

品品:

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

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出示文字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4、请学生概括地说山的特点。

(板书:

奇、秀、险)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

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罗列:

排列。

形态万千:

各有各的样子。

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

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色彩明丽。

屏障:

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危峰兀立:

即高峰耸立。

怪石嶙峋:

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5、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

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

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意图:

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

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

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

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

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语:

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课件,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汇报:

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

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七、总结全文

本课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现在,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体会一遍吧。

八、知识拓展。

1.出示诗

浓碧

是谁将百里漓江,

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

轻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

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2.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板书总述甲天下

桂林山水分述水:

静、清、绿

山:

奇、秀、险

总结美如画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的经典之作,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人读来爱不释手。

以读为主,品味桂林山水之美是本课教学的特色。

课文开头一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

课文的第2、3自然段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句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

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主要通过读----找----品----抓(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学生通过学习总结了这段的表达方法,即:

①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的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把水之特点来展现;②运用衬托、对比的写作方法突出漓江水的特点。

第三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二自然段的写法相同,所以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自学,做到有扶有放,收到较好的效果。

本文语句优美,让人百读不厌。

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从朗读中感悟桂林山水的美,我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读书方式,如:

自读、品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从读中品味景美,从读中感受本文的语言之美。

为了让学生认识排比句,我在学习完第二自然段时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训练用排比句式写话,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仿写能力。

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段,我又一次以引读总结全文,揭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另外,在教学桂林之山时,我还以抓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词语为重点,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如“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只有理解了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山之险、秀、奇的特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桂林的山还会有哪些形状?

并出示了相对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桂林的山之“奇”的特点。

课后我留了一个仿写作业,并发现学生模仿例段写话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又利用一节课时间让他们交流、互相欣赏

同学们把对比、比喻、排比等写作方法都用在了自己的写作中,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精妙之处吧!

【篇二:

桂林山水优质课教案】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曲沟镇南曲沟小学王静

一、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的精读课文。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两句总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举一反三法、朗读体会法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

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云雾迷蒙,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

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出示小黑板,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

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

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

”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

并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学生汇报:

漓江水的特点是:

水:

静清绿

(3)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是: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这时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比较这两个句子,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

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③思考: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补充句子,选喜欢的说一说。

1、街道上的人真多啊,2、校园真安静啊,3、早晨的空气真清新啊,4、花朵真香啊,(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

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

讨论后板书:

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1、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

2、借助图片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有什么样的特点。

(山:

奇、秀、险)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

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呀。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

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

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六)、作业布置:

仿照本文的写作特点,描写一处景物。

(七)、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水:

静、清、绿山:

奇、秀、险(画卷)

【篇三: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阶段学生对于“美”,尤其是自然的美已有了初步的感受和发现能力,所以应让学生运用“读、品、找、想”的方法学习课文。

从而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通过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通过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通过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通过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可为什么甲天下呢?

是因为这里山和水都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品读课文,深入体会桂林山、水特点

(一)观赏漓江水,品读漓江水的“静、清、绿”。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写漓江水的部分,想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静清绿)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些特点的?

2、交流:

(1)特点之一“静”。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船桨激起的波纹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课文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2)特点之二“清”。

①“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②谁还可以仿照这样的句式来描述漓江水的“清”。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3)特点之三“绿”。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课文通过联想,用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绿得纯净。

无暇:

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这一自然段,既然在写漓江的水,为什么作者在开头还写了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呢?

有同学明白作者的想法吗?

(作比较更能突出漓江水具有独特的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写漓江水的句子。

(二)观赏桂林山,品读桂林山的“奇、秀、险”。

1、画出描写桂林山的句子,想一想,归纳出桂林的山有什么的特点?

(奇、秀、险)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的?

2、交流:

课件展示,进一步让学生感受:

(1)特点之一“奇”。

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读出感受,展示图片,理解词语“奇峰罗列”)②模仿句式练习。

像......像......像......

③这个奇是在讲桂林山的什么奇啊?

(形状)

(2)特点之二“秀”。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①那这个“秀”又是再讲桂林山的什么秀呢?

(色彩)②那你又是从哪里看出“秀”是在写桂林山的色彩呢?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秀”的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3)特点之三“险”。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①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通过图片以及字面,结合语句领会。

②那这个“险”又是在讲桂林山的什么险呢?

(山势)

3、作者写桂林山的特点,用了写漓江水同样的方法。

请同学来帮助老师完成板书的写作。

(作比较)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写桂林山的句子。

三、自由读,体会山和水相映的景象

1、我们刚才观赏了漓江的水,也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

2、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当作者置身在桂林山水这样的美景中,不由发出这样的赞叹: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难怪作者在课文一开始这样赞叹:

“桂林山水甲天下。

四、揭示写作方法

1、总——分——总

请同学们看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两句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

这两句一句在文章开头,一句在文章结尾,画龙点睛,概括了全文,纵观全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总——分——总。

2、同学们,作者除了采用总分总和作比较的方法,你觉得还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排比、比喻....

五、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同学们,作者能把桂林的山水描述的如此生动,除了有好的方法,你觉得还离不开什么呢?

(离不开仔细的观察、用心体会,更离不开对桂林山水的热爱。

是啊,我们每一个人都爱我们的祖国,其实爱祖国就应该从热爱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开始;从爱我们的校园,爱我们的家乡做起......在我们的家乡——小金,就有享誉“东方阿尔卑斯山的四姑娘山,今天同学们也可以学学作者的写作方法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四姑娘山。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