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4574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石油的裂解B.煤的干馏

C.石油的裂化D.石油的分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则A、石油裂解是化学变化,A错误;B、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B错误;C、石油裂化是化学变化,C错误;D、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物质变化判断

2.下列仪器对应名称正确的是

A.容量瓶B.蒸馏烧瓶C.蒸发皿D.滴定管

【答案】B

【解析】

A.

为圆底烧瓶,

才是容量瓶,故A错误;B.

为蒸馏烧瓶,故B正确;C.

为坩埚,蒸发皿是

,故C错误;D.

为冷凝管,滴定管上有刻度,用于滴定实验,故D错误;故选B。

3.“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在该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利用以下各种化学反应类型的合成过程最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取代反应B.水解反应C.加聚反应D.酯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A.取代反应生成两种产物,原子利用率不是100%,故A不选;B.水解反应生成两种产物,原子利用率不是100%,故B不选;C.加聚反应产物只有一种,原子利用率为100%,故C选;D.酯化反应生成两种产物,原子利用率不是100%,故D不选;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反应类型及绿色化学,把握发生的反应及产物判断为解答的关键。

原子全部转化为要制取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则生成物只有一种,符合条件的反应类型主要有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化合反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和C60互为同位素

B.CH4和CH3CH3互为同系物

C.14CO2的摩尔质量为46

D.3517Cl、3717Cl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B

【解析】

A、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CH4和CH3CH3的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为同系物,故B正确;C、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l4CO2的摩尔质量是46g/mol,故C错误;D、二者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一样,化学性质相似,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判断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方法是:

若化学式为元素,可能是同位素;若化学式为单质,则可能是同素异形体;若化学式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分异构体;若是分子式不同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系物。

5.分子式为C2H6O的可能是甲醚或乙醇,可采用化学方法及物理方法加以鉴别,下列鉴别方法中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

A.利用金属钠或者金属钾B.利用燃烧法

C.利用红外光谱法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

【答案】B

【解析】

A.乙醇与Na或K反应生成氢气,甲醚不能,则利用金属钠或者金属钾可鉴别,故A不选;B.乙醇和乙醚燃烧均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相同,不能鉴别,故B选;C.化学键不同,如甲醚不含O-H,而乙醇含O-H,红外光谱法可鉴别,故C不选;D.乙醇含3种H,甲醚只有1种H,核磁共振氢谱可鉴别,故D不选;故选B。

6.下列水溶液可以确定显酸性的是

A.含氢离子的溶液B.能使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pH<7 的溶液D.c(H+)>c(OH-)的溶液

【答案】D

【解析】

A错,水中也含有氢离子,但溶液呈中性;B错,使酚酞呈无色的溶液可能是中性溶液;C错,只有当温度为常温时才有pH小于7的溶液为酸性溶液;D正确;

7.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羟基的电子式:

B.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C.乙炔分子的球棍模型:

D.S2-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

A、羟基不带电荷,电子式为

,故A错误;B、硝基写在苯环的左边时,应该表示为:

O2N-,硝基苯正确的结构简式为:

,故B错误;C、乙炔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三键相连,且碳原子直径大于H原子,故乙炔的球棍模型为

,故C正确;D、硫离子的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结构示意图为

,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化学用语,较易出错的是硝基苯的书写,应注意的是N原子直接与苯环相连。

8.下列有机反应中,反应类型与其他三个反应不同的是(  )6

A.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B.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CH3CH2Br+NaOH

CH3CH2OH+NaBr

D.

+Br2

+HBr

【答案】B

【解析】

A.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为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A不选;B.2CH3CH2OH+O2

2CH3CHO+2H2O为氧化反应,故B选;C.CH3CH2Br+NaOH

CH3CH2OH+NaBr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C不选;D.

+Br2

+HBr为苯的取代反应,故D不选;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有机物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的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为加成反应。

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1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是消去反应。

9.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c(N2):

c(H2):

c(NH3)=1:

3:

2

B.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

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lmolN2,同时增加3molH2

【答案】B

【解析】

N2(g)+3H2(g)⇌2NH3(g);A.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子数之比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c(N2)﹕c(H2)﹕c(NH3)=1﹕3﹕2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A错误;B.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取决于反应起始物质的量以及转化的程度,不能用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单位时间内每增加1molN2,同时增加3molH2都是向逆反应方向,故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

化学平衡的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两大类。

一.直接标志: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注意反应速率的方向必须有正向和逆向。

同时要注意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必须符合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值。

二、间接标志:

1.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2.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

3.对于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压强不变是平衡的标志。

4.对于气体体积前后不改变的反应,压强不能做标志。

5.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6.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有非气体物质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10.往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A.NaHSO4B.CH3COOKC.KAl(SO4)2D.NaI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硫酸氢钠属于强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A错误;B.醋酸钾属于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结合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促进水的电离,B错误;C.硫酸铝钾电离出的铝水解,促进水的电离,C错误;D.碘化钠是强酸强碱盐,钠离子和碘离子均不水解,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对水的电离的影响因素

11.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HCO3属于酸式盐,其水溶液呈酸性

B.氯化铜水解的实质是Cu2+结合水电离出来的OH-生成了弱电解质Cu(OH)2

C.利用纯碱水解显碱性,可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

D.配制FeCl3溶液时,应将FeCl3固体溶于盐酸后加水稀释,目的是为了抑制Fe3+水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NaHCO3属于酸式盐,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其水溶液呈碱性,A错误;B.氯化铜水解的实质是Cu2+结合水电离出来的OH-离子生成了弱电解质Cu(OH)2,B正确;C.利用纯碱水解显碱性,可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C正确;D.配制FeCl3溶液时,应将FeCl3固体溶于盐酸后加水稀释,目的是为了抑制Fe3+水解,D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

12.Mg-H2O2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以Mg和石墨为电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Mg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Mg-2e-===Mg2+

D.电池工作时,电子从Mg电极经导线流向石墨电极,再由石墨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Mg电极

【答案】D

【解析】

A、Mg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石墨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选项A正确;B、H2O2在石墨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选项B正确;C、Mg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电极反应为:

Mg-2e-=Mg2+,选项C正确;D、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Mg电极经导线流向石墨电极,但是电子不会经过电解质溶液,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点晴: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

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结合Mg、双氧水的性质确定正负极是解题关键;该装置中Mg易失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石墨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H2O2具有氧化性,应在原电池的正极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据此分析解答。

13.有4种碳架如下的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和d是同分异构体②b和c是同系物

③a和b都能发生加成反应④只有b和c能发生取代反应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碳架结构可知a为(CH3)2C=CH2,b为CH3CH2CH2CH3,c为C(CH3)4,d为环丁烷,则①.a和d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①正确;②.b和c都属于烷烃,分子式不同,互为同系物,故②正确;③.b是正丁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③错误;④.都属于烃,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故④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

14.下图为反应Br+H2

HBr+H的能量对应反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一定要加热后才能发生

B.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C.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

A、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故A错误;B、从图示分析出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故B正确;C、人类利用的能源不一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光能,故C错误;D、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都要增大,故D错误;故选B。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浓度、温度、压强等外界因素

B.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

C.许多水果与花卉的芳香气味其实是水果花卉中含有的酯的气味

D.人工合成尿素,彻底动摇了“生命力论”,使得有机化学迅猛发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由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决定。

错误;B.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是可再生能源,正确;C.酯是一类有芳香气味的物质,许多水果与花卉的芳香气味是因含有酯的原因,正确;D.人工合成尿素,完成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转化,彻底动摇了“生命力论”,使有机化学迅猛发展,正确;故选A。

考点:

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物质的分类、化学史、酯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16.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中常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B.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变深

C.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打开汽水瓶,看到有大量的气泡逸出

【答案】B

【解析】

A、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是因为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大,化学平衡逆向进行,减小氯气溶解度,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故A正确;B、可以可逆反应2NO2(g)

N2O4(g),正反应为体积缩小的反应,加压后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所以气体颜色加深,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错误;C、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使平衡正移,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所以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正确;D、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打开汽水瓶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并且变化结果是平衡移动的结果。

如果变化的结果与平衡的移动无关,则不能使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17.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

1/2N2(g)+CO2(g)ΔH=-373.4kJ/mol,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与物质的浓度无关,增大NO的物质的量,不影响平衡常数,故A正确;B、增大氮气的物质的量,氮气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NO的转化率降低,故B错误;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体积分数增大,与图像不符,故C错误;D.相同压强条件下,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与图像不符,故D错误;故选A。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B.25℃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

C.25℃时,0.1mol/L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D.25℃时,pH=2的酸HA溶液与pH=12的玻B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呈酸性,证明HA为强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稀醋酸溶液中存在平衡:

CH3COOH

CH3COO-+H+,加入醋酸钠,溶液中CH3COO-离子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的电离,A错误;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为NH4NO3溶液,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故溶液pH<7,B错误;C.硫化氢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而硫化钠为强电解质,等浓度溶液中硫化氢溶液中离子浓度远远小于硫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C正确;D.pH=2的酸HA溶液与pH=12的碱B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呈酸性,由于不能确定BOH是否是强碱还是弱碱,因此不能证明HA为强酸或弱酸,D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盐类水解、溶液导电性、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1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为防止火灾,在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化学键的破坏与形成,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键的破环或形成

D.使用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常数增大

【答案】B

【解析】

A.该反应的△S>0,根据△G=△H-T•△S<0时,反应自发进行,现在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H-T•△S>0,因此△H>0,故A错误;B.面粉厂、纺纱厂、加油站周围的空气中漂浮着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面粉厂、纺纱厂、加油站均要严禁烟火,故B正确;C.物理变化中可能有化学键的断裂,如NaCl溶于水发生电离,离子键破坏,故C错误;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使用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A,注意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不取决于焓变或熵变中的一种,而是二者的综合判据,当△G=△H-T•△S<0时,反应才能自发进行。

20.下列物质间反应后得到的有机产物只有一种的是

A.甲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反应

B.乙酸乙酯与稀硫酸共热

C.丙烯和HBr分子加成

D.

与KOH的水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

A.甲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四种取代产物和氯化氢,生成4种有机物,故A错误;B.乙酸乙酯与稀硫酸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醇2种有机物,故B错误;C.丙烯结构不对称,加成后Br在1号C上或2号C上,则加成产物为1-溴丙烷或2-溴丙烷,故C错误;D.

与KOH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为

,只有1种,故D正确;故选D。

21.β—月桂烯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A.2种B.3种C.4种D.6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分子存在三种不同的碳碳双键,如图所示

,1分子物质与2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时,可以在①和②位置上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以在①和③位置上发生加成反应或在②③位置上发生加成反应,还可以1分子溴与①②发生1,4-加成,另1分子溴在③上加成,所以得到的产物有四种,答案选C。

考点:

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判断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仅用水不能区分己烷、溴乙烷、乙醇三种液态有机物。

B.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6的单烯烃,与HBr加成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结构,符合条件的单烯烃有3种

C.苯、乙烷、乙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分别为a、b、c,则b>c>a

D.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甲烷

【答案】D

【解析】

A.己烷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的上面、溴乙烷的密度比水大,沉在水的下面、乙醇与水混溶,不分层,现象不同,可以用水区分,故A错误;B.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6的单烯烃,与HBr加成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结构,符合条件的单烯烃有:

CH2=CH2、CH3CH=CHCH3、CH3CH2CH=CHCH2CH3、C(CH3)2=C(CH3)2等,共4种,故B错误;C.键能越大,键长越短,键能:

碳碳三键>碳碳双键>碳碳单键,苯中的化学键键能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所以键长:

c>a>b,故C错误;D.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烃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量越高,所有的烃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烷,所以耗氧量最多的是甲烷,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熟悉常见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和与水的相对密度的大小关系。

本题中在鉴别时可以取用等体积的三种有机物,然后加入体积差别较大的水进行区分。

23.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CH3COOH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

B.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取等体积的两种酸溶液分别稀释至原溶液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m

C.常温下,在0.10mol·L-1的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能使溶液的pH减小且c(NH4+)/c(NH3·H2O)的值增大

D.常温下,CH3COOH的Ka=1.7×10-5,NH3·H2O的Kb=1.7×10-5,CH3COOH溶液中的c(H+)与NH3·H2O的溶液中的c(OH-)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CH3COOH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说明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很弱,但不能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A错误;B.醋酸是弱酸,稀释促进电离。

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取等体积的两种酸溶液分别稀释至原溶液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m>n,B错误;C.常温下,在0.10mol﹒L-1的NH3·H2O溶液中加入少置NH4Cl晶体抑制电离,能使溶液的pH减小且(NH4+)/c(NH3﹒H2O)的值增大,C正确;D.醋酸钾水解促进水的电离,醋酸是弱酸,抑制水的电离,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电解质溶液的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易错选项是A,注意弱电解质的证明,是基于与强电解质对比进行的。

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最大的区别就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而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

因此只要证明有电离平衡存在,就证明了弱电解质。

24.室温下向10mL0.1mol/LNaOH溶液中加入0.1mol/L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溶液中c(A-)+c(HA)=0.1mol/L

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同

C.pH=7时,c(Na+)=c(A-)

D.b点所示溶液中c(HA)>c(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a点NaOH与HA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体积为20ml,c(A-)+c(HA)=0.05mol/L,A错误;B、a点NaA发生水解反应,促进了水的电离,所以a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b点,B正确;C、根据电荷守恒,c(H+)+c(Na+)=c(OH-)+c(A-),pH=7,则c(H+)=c(OH-),则c(Na+)=c(A-),C错误;D、b点HA过量,溶液呈酸性,HA的电离程度大于NaA的水解程度,所以c(A-)>c(HA),D错误。

考点:

考查了电解质溶液的图像的相关知识。

25.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

2NO2(g)

2NO(g)+O2(g)(正反应吸热)。

实验测得:

v正=v(NO2)消耗=k正c2(NO2),v逆=v(NO)消耗=2v(O2)消耗=k逆c2(NO)·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

容器编号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

c(NO2)

c(NO)

c(O2)

c(O2)

0.6

0

0

0.2

0.3

0.5

0.2

0

0.5

0.3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

B.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为4∶5

C.达平衡时,容器Ⅲ中NO的体积分数小于50%

D.当温度改变为T2时,若k正=k逆,则T2>T1

【答案】CD

【解析】

A.I中的反应2NO2(g)

2NO(g)+O2 (g)

开始(mol/L)0.6            0            0

反应(mol/L)0.4           0.4          0.2

平衡(mol/L)0.2            0.4         0.2

化学平衡常数K=

=0.8,故A错误;B.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0.8,容器体积为1L,则平衡时I中气体总物质的量=1L×(0.2+0.4+0.2)mol/L=0.8mol,恒容恒温时气体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如果平衡时I、II中压强之比为4:

5,则II中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mol,II中开始时浓度商=

=

<0.8,则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之和增大,所以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小于 4:

5,故B错误;C.如果III中NO和氧气完全转化为二氧化氮,则c(NO2)=0.5mol/L,且容器中还有 c(O2)=0.1mol/L剩余,与I相比,III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氮和氧气之和所占体积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