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4768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全册重点Word格式.docx

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5.“丁香结”表面指丁香的花蕾,实际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烦恼、愁怨。

文章告诉我们:

生活中总有许多烦恼,要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生活。

6.你怎么理解“结,是解不完的;

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

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从容、豁达,乐观积极的 

7.丁香结的来历。

①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②寓意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8.课文生字及组词

缀zhuì

(点缀、后缀)幽yōu(幽雅、幽美)雅yǎ(雅致、雅观)

案à

n(教案、图案)拙zhuō(手拙、笨拙)薄bó

(淡薄、单薄)

糊hú

(模糊、糊涂)蕾lěi(蓓蕾、花蕾)襟jīn(衣襟、胸襟)

恍huǎng(恍然、恍惚)怨yuà

n(抱怨、怨恨)

9.学了这篇课文,我还积累了一些描写颜色的四字词语。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绚丽多彩、姹紫嫣红

3古诗词三首

宿建徳江唐孟浩然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田园山水诗人孟浩然,他和王维并称 

为“王孟”。

“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事由,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见的江边夜景,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抒发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统摄全诗内容的是“愁”字

1.词语解释。

①建德江: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②移舟:

划动小船。

③泊:

停船靠岸。

④烟渚:

烟雾中水中的陆地。

⑤客:

指诗人自己。

⑥野:

原野。

⑦旷:

空阔远大⑧天低树:

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⑨月近人:

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

2.诗句解释。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愁又涌上我的心头。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沉。

江水清清,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 

来与人亲近。

4.《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1.“醉书”:

饮酒之后写下的作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宋代诗人苏轼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由云到风,又由风到雨,生动地写出了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3.诗人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 

苏”,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4.诗句理解

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比喻、对偶。

写出了夏天大雨“来得及”的特点) 

翻墨:

打翻的墨水。

遮:

遮挡。

未:

没有。

诗意: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 

” 

两个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

“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

②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写了雨后风光) 

忽:

忽然。

如:

好像。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1.“西江月”:

词牌名。

2.题目:

夜行黄沙道中

3.题目意思:

晚上作者在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散步。

4.《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诗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和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对偶) 

别枝:

斜伸出的树枝。

惊:

受到惊吓。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栖息在枝头的鸟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 

过溪想要躲雨。

8.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旧时:

往日。

见:

通“现”,出现。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

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10.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通过对惊鹊、鸣蝉和噪蛙的描绘,写出了乡村夏夜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并通过清风、明月、稻花,描写了乡村夏夜的优美和静谧。

下阙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4花之歌

1.纪伯伦,黎巴嫩作家,他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 

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

2.这篇文章借物抒情,描写了花的成长与凋谢,以花的口吻讲述花儿孕育于冬、开放于春、成长于夏、凋谢于秋,赞美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从不顾影自怜,从不孤芳自赏,借花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追求,告诉我们要积极乐观地生活。

日积月累一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七律·

长征

1.《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句中“暖”和 

“寒”形成了鲜明对比,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战士们的心理感受。

“暖”字表达了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寒”字表现了红军夺取泸定桥时的惊险悲壮。

4.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夸张手法) 

句意: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情感:

这两句诗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句意: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这两句诗借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件事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勇精神和战胜敌人后喜悦的心情。

6.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这几幅雄壮的“征难图”。

红军战士真是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大英雄。

8.毛泽东的诗词名句。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

雪》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

六盘山》

6狼牙山五壮士

1.本文作者沈重,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英勇歼敌 

、跳下悬崖 

五件事。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 

,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文中的五壮士分别是: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3.文中两次写到完成掩护任务,第一次掩护任务是服从上级的安排,第二次掩护任务是:

他们为了更好地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做好了牺牲自已的准备。

(重点)把第二次作为重点来写,更能突出“壮士”之举。

7开国大典

1.《开国大典》按照开国大典进行顺序记叙了1949 

年 

10月 

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会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盛大场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 

激动的心情。

2.开国大典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成立、升旗仪式、鸣放礼炮、宣读公告。

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 

了”这句话,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4.课文描写阅兵式的场面时,既具体写到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等兵种接受检阅的情况,也从整体上介绍了部队经过主席台前的情况,有点有面,详细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描写场面的词语:

排山倒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8灯光

《灯光》作者王愿坚,写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看到的千万盏灯和听到的“多好啊”回忆起一段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 

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 

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课外积累 

1.含有近义词的词语:

昂首挺胸 

斩钉截铁 

粉身碎骨 

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调兵遣将 

甜言蜜语 

2.含有反义词的词语:

惊天动地 

横七竖八 

大同小异 

七上八下 

舍近求远 

街头巷尾 

转危为安 

声东击西 

3、形容情况万分危急的词语: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剑拔弩张 

一触即发 

火烧眉毛 

岌岌可危 

4、爱国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表示人的精神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 

废寝忘食 

孜孜不倦 

肝胆相照 

舍己为人先人后己 

助人为乐 

大公无私

日积月累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刚

位卑未敢忘国忧。

——陆游

9竹节人

1.《竹节人》作者范锡林,文章围绕“竹节人”主要写了“我们”用毛笔做竹节人、“我们”斗竹节人 

、老师没收竹节人、老师玩竹节人这几件事。

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有趣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2.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迷”字是全文的总起,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更是全文的中心。

3.描写神态的词语

没头没脑、呆头呆脑、威风凛凛、得意洋洋、

虎视眈眈、怒气冲冲、全神贯注、心满意足、相视一笑

4.描写童趣的古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牧《所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10宇宙生命之谜

1.《宇宙生命之谜》 

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2.从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条件:

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 

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 

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

3.全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来写。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人类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存在的迹象,而人类将继续用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

文章字里行间体现出科学小品文的严谨性、科学性、准确性。

4.本文的基本结构:

古代神话引出话题——理论推测——探索火星——未揭谜底,仍将探索。

5.科学家探测火星采用了那些步骤?

近距离地拍照、近距离的观测、实地考察。

11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围绕故宫博物院介绍了四个材料,材料一依次介绍了(故宫的位置、历史和地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及作用 

,回望故宫全貌。

材料二简单介绍了重建太和殿的过程。

材料三是摘自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简单介绍故宫及参观故宫的相关事宜 

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词语积累

1.含有四种事物的词语:

亭台楼阁 

风花雪月 

锅碗瓢盆 

笔墨纸砚 

江河湖海 

琴棋书画 

2.含有夸张的词语:

一步登天 

日理万机 

寸步难行 

天衣无缝 

一目十行 

3.描写人物入迷的成语: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目不转睛

12桥

1.《桥》是谈歌写的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2.这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位老支部书记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的事情,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先人后己、心系群众、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他像一座山。

”这句话把老汉比作一座山,既写出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的慌乱作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4.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咆哮”突出山洪声音之大,“狂奔”形容山洪速度之快,“势不可当”写出山洪来势凶猛。

这个比喻句生动写出了山洪不可阻挡的气势。

5.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

(1)在洪水来时, 

村子北面的木桥是人们唯一的求生之路,挽救了村民们的生命。

(2)在生死攸关的时刻, 

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身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梁。

这座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与群众紧密相连的“桥”。

6.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拟几个小标题:

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踏殉职、祭奠英灵。

7.过桥的顺序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汉要求的顺序:

群众、党员、老汉

后来的顺序:

群众、党员、儿子、老汉

8.词语积累

描写雨的词语:

和风细雨、春雨绵绵、毛毛细雨、倾盘大雨、风雨交加

AABB式:

跌跌撞撞密密麻麻断断续续歪歪斜斜飘飘摇摇蹦蹦跳跳

13穷人

1.《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写的。

主要记叙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善良、淳朴、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心跳得厉害”是害怕丈夫责骂她, 

“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将他们抚养成人;

“非这样做不可”的原因是西蒙的孩子没人照顾会冻死,会饿死,这句话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3.从屋内装饰、吃和穿、桑娜和渔夫的忙碌、恶劣天气看出穷。

4.他们很“富有”,因为桑那和渔夫有:

勤劳、善良、淳朴、富有同情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5.词语积累

描写大海的词语:

汹涌澎湃、波涛汹涌、狂风怒号、海风呼啸

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忐忑不安、心如刀割、心惊胆颤、心急如焚

14在柏林

1.《在柏林》是美国作家奥莱尔写的一篇微型小说。

课文叙述的是在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一位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一、二、三”,遭到了两个小姑娘的嗤笑,当老兵说出真相后车厢里一片寂静。

反映了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

2.读了《在柏林》这篇小说,我想说:

热爱和平,拒绝战争。

3.和战争有关的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马上作》

15夏天里的成长

1.《夏天的成长》作者是梁蓉若,这篇课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写的。

作者通过描写夏天植物、动物乃至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和柏油路等事物都在生长的现象,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也说明了人要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

2.北方农家的谚语说:

“六月六,看谷秀。

”又说: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这句话引用农谚, 

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夏天与生物生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热天”并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

“长”不仅仅指身体、年龄等的生长,还指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等。

这句话写的道理是:

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汲取知识、提高能力、增长经验,不能错过成长成才的最佳时机。

4.我积累的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5.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诗》颜真卿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杂诗》陶渊明

16盼

1.《盼》的作者是铁凝,本文讲述了“我”收到新雨衣后一直盼望下雨,希望可以在雨中感受穿雨衣漫步的乐趣,终于,“我”在漫长的等待中如愿以偿,享受到了期待许久的快乐,展现了“我”的纯真可爱,对待事物的执着与坚持。

2.课文通过试穿新雨衣后盼下雨、寻找机会穿新雨衣、穿上新雨衣喜开怀三件事情,表现了“盼”这一中心意思。

3.文中对雨前、雨中、雨后场景的描写,突出了“我”不同的心情。

第一次写了令“我”兴奋的雨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理由穿上新雨衣了;

第二次写了令“我”担心的雨景,因为“我”害怕今天雨下得太大,明天就不会下雨了;

第三次写了雨后的宁静。

三处雨景描写都烘托出了“我”渴望下雨,渴望穿新雨衣的心情。

4.课外积累 

AAB式词语:

活生生 

软绵绵 

凉冰冰 

沙啦啦 

明晃晃 

静悄悄 

甜丝丝 

ABAB式:

瓦蓝瓦蓝 

油绿油绿 

滴嗒滴嗒 

哗啦哗啦 

火红火红 

窸窸窣窣安安静静平平安安 

家家户户 

红红火火满满当当 

5.关于夏天的诗词: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唐高骈《山亭夏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17古诗三首

1.《浪淘沙》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刘禹锡, 

字梦得,被称为 

“诗豪”,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从而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写实) 

簸:

颠簸。

自天涯:

来自天边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3.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想象)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4.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黄河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

“九曲”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写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前两句是写实;

三四句作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织女家,侧面表现了黄河的雄伟。

用浪漫手法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是写理想。

江南春唐杜牧

1.《江南春》 

的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 

字牧之,人称 

“小杜”,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江南春》写的是春天的景色,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诗中所描写的“莺啼”和“绿映红”是春天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写晴天景色) 

啼:

叫。

绿映红:

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山郭:

依山而建的城。

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红花,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写雨后景色) 

烟雨:

细雨蒙蒙。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建有许多座寺庙, 

如今还有多少楼台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呢?

5.诗的前两句写今,诗人抓住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等景物,描绘出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感叹前朝的兴盛衰亡,讽刺了晚唐统治者过分求佛信道的行为。

书湖阴先生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