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075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x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

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和护理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

45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是医护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专业护理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包括蛋白质、维生素、核酸、酶);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基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等生命科学内容,使医学学生为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课程理念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预先决定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较强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优势,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应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三、设计思路

       《生物化学》课程是根据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医科类各专业”大专层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化学的有关领域打下比较广泛和必备的理论及基础知识,以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通过讲课和实验两种方式,要求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广泛和必备的理论及基础化学知识,为学习临床各科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为从事临床、护理学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蛋白质、酶、核酸、维生素等与机体新陈代谢相关分子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基本代谢过程及体液中各种电解质的动态代谢过程。

2.熟悉物质代谢与机体功能相互关系;遗传学中心法则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基因的表达调控过程。

3.了解生物化学作为前沿学科其临床应用和发展方向。

二、技能目标

1.掌握与临床相关的生化检测实验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离心、分光分析、电泳、滴定等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及技能。

2.学会正确、科学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方法。

培养观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拥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意识,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具备继续深造所需的基本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

3.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任务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教学设计建议

课时

生物化学概述

1.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2.生物化学研究内容

3.生物化学与医学关系

1.掌握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2.熟悉生化与医学的关系;

3.了解生化的发展简史。

1.能理解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密切联系。

2.能熟练掌握用于测定临床生化指标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病例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白生化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热情。

3(理论+实践)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4.蛋白质的分类

1.掌握蛋白质各级结构的特点及理化性质;

2.熟悉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及其特点、氨基酸的分类;

3.了解蛋白质的分类。

1.根据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和理化性质,能用醋酸纤维薄膜作为支持物来分离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并根据电泳图谱的类型对临床疾病进行诊断。

2.能理解蛋白质分子的正常结构,并能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

1.通过病例导入新课

2.课程内容: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

3.总结

3(理论+实践)

核酸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化学组成

2.DNA、RNA的结构与功能

3.核酸的理化性质

1.掌握DNA二级结构特点、三种RNA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以及核酸的理化性质;

2.了解核酸理化性质在基因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认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及核酸的理化性质,能理解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基因治疗。

1.以核酸营养品、痛风病导入新课

2.教学内容:

核酸的化学组成;DNA的结构与功能;RNA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理化性质;

3(理论+实践)

维生素

1.维生素需要量与缺乏症;

2.脂溶性、水溶性维生素功能

1.了解维生素A、D、E、K各自的功能;

2.掌握B族维生素与C族维生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根据B族维生素的功能来了解他们在生物体内的活性成分,便于理解在后期的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通过生活中各种水果、蔬菜举例,说明所含的维生素成分,从而导入新课;

3(理论+实践)

1.概述

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3.酶的结构与功能

4.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1.掌握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酶的活性中心及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2.熟悉同工酶、变构酶、酶原激活及其生理意义;

3.了解酶催化作用机制的诱导契合假说。

1.能根据酶的结构与功能,解释酶原的激活以及酶原异常激活导致的疾病,如胃溃疡、急性胰腺炎。

2.能用同工酶谱对疾病进行诊断。

3.能理解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并能依此解释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原因及救治方法、高温灭菌机理等。

1.通过有机磷农药中毒导入新课

2.教学内容:

酶的概述、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酶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3.小结

3(理论+实践)

生物氧化

1.概述

2.生物氧化过程中水的生成

3.ATP的生成

1.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及影响因素;

2.熟悉呼吸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和作用;胞液中NADH的氧化

3.了解其它氧化体系

1.能将生理学的肺呼吸与生物化学的细胞呼吸作为整体联系起来。

2.能理解呼吸链各组分的作用,并说出呼吸链组分提取物作为临床缺氧治疗的机理。

3.能根据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方式及影响因素,解释CO、氰化物中毒以及减肥药的机理。

以人的呼吸导入细胞中的生物氧化的概念、ATP的生成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3(理论+实践)

糖代谢

1.概述

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3.糖的分解代谢

4.糖异生

5.血糖

1.掌握糖分解代谢和糖异生的特点及生理意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过程、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2.熟悉高血糖与低血糖的原因

3.了解糖的种类及生理功能。

1.能说出糖酵解的大致过程及导致机体产生大量乳酸的生理和病理因素。

2.能理解糖有氧氧化是机体获能的主要方式,并能说出若糖有氧氧化异常而导致的疾病。

3.根据磷酸戊糖途径,能解释蚕豆病的机理及注意事项。

4.理解糖异生的意义,能说出糖异生不能进行的原因和后果。

5.能根据糖原合成和分解的过程,解释糖原累积病的机理。

6.能根据糖的合成与分解代谢,解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7.能够熟练运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糖浓度,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出现的偏差,并能说出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以剧烈运动肌肉酸痛和乳酸酸中毒引入糖酵解的过程、特点及意义;

以蚕豆病引出磷酸戊糖途径,并介绍蚕豆病的症状,和学生一起分析得出预防措施;

先出示糖原累积病的病人图片,激发学生好奇心,再讲授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过程,解释糖原累积病的机理和分型,最后总结糖原代谢的掌握要点;

以糖尿病导入血糖这部分内容,在阐明胰岛素降血糖的机理的同时,复习糖代谢的所有内容。

3(理论+实践)

脂类代谢

1.概述

2.血脂与血浆脂蛋白

3.甘油三酯的代谢

4.磷脂的代谢

5.胆固醇的代谢

1.掌握血脂的组成、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合成部位及生理功能,甘油三酯的分解及胆固醇的合成;

2.熟悉甘油的代谢、胆固醇的酯化、甘油磷脂的代谢;

3.了解鞘磷脂的代谢。

1.根据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代谢,解释高脂蛋白血症产生的原因。

2.理解甘油三酯的代谢,能说出在营养过剩或不足时机体变胖或变瘦的的过程,并能解释酮症酸中毒的机理。

3.知道磷脂的分子组成,能理解其在血浆脂蛋白构成中的作用。

4.根据胆固醇合成的过程,能理解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用药机理。

以高脂血症引入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过程,各种脂类的代谢就此展开,最后在和学生一起分析高脂血症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6(理论+实践)

蛋白质分解代谢

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2.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3.氨的代谢

4.氨基酸的特殊代谢

1.掌握氨基酸的分解代谢的类型及氨的来源、转运和去路;

2.熟悉蛋白质营养作用、氨基酸的特殊代谢途径;

3.了解氨基酸的消化吸收。

1.能根据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说出混合氨基酸输液应用于术后病人的原因。

2.能说出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生成游离氨在肝内合成尿素的大致过程,并能解释高血氨导致肝昏迷的发病机理。

3.根据芳香族氨基酸的正常代谢,说出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尿黑酸尿症产生的原因。

4.能够熟练地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ALT的活性,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出现的偏差,并能说出其临床意义。

以肝性脑病导入新课,以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为授课重点,最后再总结三大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

3(理论+实践)

核苷酸代谢

核苷酸代谢

熟悉核苷酸的代谢过程

根据核苷酸的代谢,能解释抗癌药物的机理、痛风产生的原因及临床用药。

1.以核酸营养品、痛风病导入新课

2.教学内容:

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3.总结

3(理论+实践)

十一

基因信息传递

1.DNA的生物合成

2.RNA的生物合成

3.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掌握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特点;

2.熟悉中心法则的过程及抗生素、干扰素等临床用药的作用机理;

1.通过学习DNA的合成,能解释酶和蛋白因子抑制剂的抗肿瘤机理及逆转录病毒的致癌机理。

2.根据转录的过程,能说出抗结核药利福霉素的作用机理。

3.能说出蛋白质合成的大致过程,并能解释抗生素的抑菌机理。

以临床抗肿瘤药物导入新课,在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讲解各种酶及蛋白因子的作用。

9(理论+实践)

十二

基因表达调控

1.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机原理;

2.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

通过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了解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不同组织细胞产生各自特有的蛋白质产物的原理。

通过动物胚胎由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引出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及其原理。

3(理论+实践)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

一、教材选用

1.基本原则

(1)适用原则:

选用的生物化学教材要符合高职高专临床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择优原则:

选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尤其要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十五”国家重点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提高优秀教材的选用率。

理论教材选用《生物化学》,潘文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按照够用、实用、适度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

及时将热点案例、医学分子生物学最新进展等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临床实际,缩短课堂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3)稳定原则:

教材选定后,原则上应稳定使用2~3届。

2.基本要求

(1)正确性:

生化概念的叙述、机理的阐释、过程的描述必须正确、准确。

(2)科学性:

系统反映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各部分之间紧密配合,同时还要反映最新成就及其发展趋势。

(3)启发性:

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自学。

二、教学建议

1.理论教学

(1)将生化基本理论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实施以临床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为主,任务驱动教学、探究教学等其它教学法并用的综合教法,实施互动教学;

(2)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丰富课堂教学;

(3)要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有关医学的社会热点问题与生化基本理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

实验项目要力求其代表性和应用性;力求贴近临床,以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3.任课教师

要精心备课,讲授内容要紧密联系临床实际;课堂教学组织合理,时刻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授课语言要精炼、清晰、流畅,速度适中;关爱学生,能与学生做到心灵上的沟通;把教书育人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4.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扩充性教学信息资源,如齐全的试题集、有互动平台的生化网站等,以满足教与学不同层面的需求。

5.注重人文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考核评价

1、评价理念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为本的理念。

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

2、考核方式

改革传统的评价方法,建立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强调综合能力的评价,根据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网上学习情况、随堂练习、实践技能操作、案例分析等,进行综合评定;生物化学属于考试课,理论考试形式为闭卷,其中理论成绩占80%,实验考试成绩占10%,平时成绩占10%。

3、评价标准

课堂内容融会贯通,讲解精炼;理论联系实际,易于理解;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不照本宣科;重点、难点内容讲深讲透;板书整齐有条理,注重现代教育的应用;普通话授课,语言生动,快慢适中;熟练应用专业外语词汇,注重双语教学;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结合病理教学内容重视素质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教学内容丰富,反映病理学科进展。

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1.实用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建有实用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站,提供全套多媒体课件、动画教学资源、教学录像、热点案例、生化小故事、习题库、虚拟实践等丰富教学资源。

不断丰富和更新课程资源,如热点案例信息的即时更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网络课堂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学生网上做作业,教师网上批改作业,师生论坛实现网上互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

3.医院临床科室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