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5236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

2010届高三月考试题(六)

语文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噱头xué膻味shàn一暴十寒pù危如累卵lěi

B.梵文fàn趿拉tā潜移默化qiǎn趑趄不前zī

C.倔强jué洞穴xué管窥蠡测lí蒙头转向mēnɡ

D.鸡肫zhūn罡风gāng拾级而上shí卖官鬻爵yù

【解析】C。

A项,膻味shān。

B项,潜移默化qián。

D项,拾级而上s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叶障目箴口不言鹬蚌相争暴戾恣睢

B.悬梁刺骨泾渭分明破釜沉舟秉笔疾书

C.寡廉鲜耻真知卓见鳞次栉比莫衷一是

D.名门望族变本加厉推心置腹鞠躬尽瘁

【解析】D。

A项,箴口不言一缄口不言。

B项,悬梁刺骨一悬梁刺股。

C项,真知卓见一真知灼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狼图腾》里作者笔下的草原狼,既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既是现实的狼,也是历史的狼。

这部书堪称为一部力透纸背的大书。

B.超级大国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他们一刻也没放弃,我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

要他们放弃这种野心一如俟河之清,不过是一场梦!

C.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可是这个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实,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使农民难以忍受。

D.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现在这个行业越来越规范了,要空手套白狼不再容易了,房地产的门槛也渐渐高了,手头没几个亿是进不来的。

【解析】C。

A项,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遒劲有力;形容诗文深刻有力。

该词用在句中合乎语境。

B项,俟河之清:

等待黄河的水变清。

比喻期望不可能或难以实现。

C项,换汤不换药:

意思是煎药的水换了,但药方却没有变。

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

从语境中看不出“镇领导”办事的形式、内容上较以前有无改变,只能说明办事的形式和内容不符,适合用“挂羊头卖狗肉”一词。

D项,空手套白狼,原义为没有本钱而进赌场。

现指自己不投资而设法让别人投资,利润却由双方共享或自己独吞。

该词使用合乎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网易、新浪等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倡议互联网界文明办网,把互联网站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

B.我们要对那些常年在城里打工,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而又没有户籍的人们,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城市,享受和城里人同样的权利和待遇。

C.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的具有悠久历史的长城、十三陵、故宫、颐和园等,无不以其厚重的文化积淀和迷人的风姿,为中外游客所倾倒。

D.据了解,该通信公司的这款新手机是专门为年轻的时尚一族设计的,其发布活动也别出心裁地利用流行的身体彩绘这类人体艺术来表达。

【解析】A。

B项,成分残缺,介词短语“对那些……没有户籍的人们”后缺少谓语,应在“人们”后面补充谓语“给以关注”。

C项,“为中外游客所倾倒”应为“使中外游客为之倾倒”,主客倒置。

D项,搭配不当,“发布活动”与“表达”不搭配。

5.下列对四个体育新闻标题修辞艺术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维埃里温柔一刀,拉尔森惊艳一枪”:

标题运用了对偶和比拟的手法,句式工整,结构对称,将技艺高超的足球运动员比拟成武林高手,读来别有一番趣味。

B.“美国龟跑赢墨西哥兔”:

比喻式标题,生动形象地道出了踏实敢拼,绝不放弃的美国队,出人意料地战胜了强大而自信轻敌的墨西哥队这一新闻事实。

C.“高,实在是高!

——伊辛巴耶娃再创撑杆世界纪录”:

标题中,“高”字既指伊辛巴耶娃跳得高,又表达了对她高超技巧的称赞,语带双关,表意丰富巧妙。

D.“小贝回归圣西罗,‘鸡冠头’压倒金右脚”:

标题采用借代手法,以特点代指人物,写出了贝克汉姆个性鲜明的外型特点,标题新颖,吸引读者。

【解析】A.A项未用比拟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

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

方命择帅,天子曰:

“毋养乱,毋助变!

众言朋兴,朕志自定。

外乱不作,变且中起。

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

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乃推曰:

“张公方平其人。

”天子曰:

“然。

”公以亲辞。

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

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

“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

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参考译文】

宋仁宗至和元年秋天,四川一带人传说,有敌寇来到了边界侵犯,驻边军士夜里惊呼,田野里没人居住。

谣言流传开来,京城震动恐惧。

朝廷正命令选派统帅,天子说:

“不要酿成祸乱,不要助成事变。

虽然众人传说一齐兴起,但我的主意已定,外患不一定会酿成,事变将会从内部兴起。

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又不可以一味用武力解决。

只需要我的一二个大臣去妥善处理。

谁能够处理好这既需文治又需武功的事情,我就派他去安抚我的军队。

”于是众人推荐说:

“张方平就是这样的人。

”天子说:

“好!

”张公以侍奉双亲为由推辞,未获批准,于是就动身出发。

冬季十一月到达蜀地。

到任的那一天,就命令驻军回去,撤除守备,派人对郡县长官说:

“敌寇来了由我负责,不必劳苦你们。

”第二年正月初一日,蜀地百姓象往年一样互相庆贺新春,竟没有发生什么乱子。

第三年的正月里,百姓相互商量要把张公的像安放在净众寺里,张公没能禁止得住。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

“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

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

将乱难治:

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攲,未坠于地。

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

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

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尔繄①以生,惟尔父母。

且公尝为我言:

‘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人皆曰蜀人多变。

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

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

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

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

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呜呼!

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

”皆再拜稽首,曰:

“然。

【参考译文】

眉阳人苏洵向众人说道:

“祸乱没有发生,这是容易治理的;祸乱已成,这也容易治理;有祸乱的苗子,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

既不能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又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

这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就象器物虽已倾斜,但还没有掉到地上一样的紧张。

只有你们的张公,安稳地坐在它的旁边,面色不改,慢慢地起身扶正。

扶正之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夸耀的神色。

替皇上管理小民百姓,不知疲倦,只有你们的张公。

你们靠着他的正确措施才活下来,他真是你们的再生父母。

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

‘老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只看上司如何对待他们。

人们都说蜀地人经常发生变乱。

于是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心意去对待他们,用处置盗贼的刑法去处置他们。

对于本来已经战战兢兢、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百姓,却用残酷的刑法去号令他们,于是百姓才忍心把他那父母妻儿所仰望依托的身子,投靠盗贼,所以常常发生大乱。

倘若用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

至于逼急他们而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的。

我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对待蜀人,那么蜀人也会用齐、鲁百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超出法律之外任意胡来,用权势胁迫平民百姓,我不忍心做啊!

’唉!

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我还未曾见过。

”大家听了,一齐再拜叩头说:

“是这样的。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

“公则何事于斯?

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

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

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

”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参考译文】

苏洵又说:

“张公的恩德,在你们心中;你们死了,在你们子孙心里。

他的功劳业绩,载在史官的史册上,无须用画像来表示啊。

况且张公的心意是不要这样,怎么办呢?

”众人都说:

“张公怎么会关心这事?

虽然这样,但在我们心里却放不下呢。

如今平时听得有人做件好事,一定要问那人的姓名及他的住处,一直问到那人的身材长短、年龄大小、面容美丑等情况;更有甚者,也许要问到他平生的爱好,以便推测他的为人。

而史官也把这些写入他的传记里。

意思是让天下人在心里想念,眼睛里也留存着他的形象;眼睛里留存着他的形象,所以心里对他的想念就更加牢固。

由此看来,画像也不是没有帮助。

”苏洵听了,没有办法反驳,就替他写了这篇画像记。

公南京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

天下有大事,公可属。

【参考译文】

张公是南京人,为人开朗豪放,有高尚节操,以度量宏大闻名天下。

国家有重大事情,张公是可以托付的。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繄(yī):

是,指代张方平的措施。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言朋兴,朕志自定朋:

一齐。

B.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释:

放下。

C.或诘其平生所嗜好诘:

询问。

D.天下有大事,公可属属:

归属。

6.【解析】D,属通“嘱”,托付。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乃推曰:

“张公方平其人。

②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

B.①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②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C.①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

②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D.①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7.【解析】C,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A乃:

①副词,译为“于是”;②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译为“就是”。

B以:

①连词,因为;②介词,在。

D为:

①介词,替;②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

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首先交代了张方平至蜀的背景,接着记叙了张方平至蜀后准备迎击来犯之敌的策略,即抓紧训练驻军,并加强守备。

B.张方平爱惜蜀人非常深切,对待蜀人非常厚道,因此蜀地百姓坚持要把他的像安放在净众寺里,表现了蜀地百姓对他的爱戴之情。

C.苏洵认为祸乱未发生或祸乱已成都容易治理,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

他由此充分肯定了张方平面对紧张局势,从容不迫,措施得当的治理才能。

D.张方平分析了蜀人经常发生大乱的原因,并拿齐、鲁的人与之比较,强调如果用礼义来约束蜀人,用法律来差使蜀人,动乱就可能避免。

8.【解析】A,“张方平到达后,就抓紧训练驻军,并加强守备”不正确,原文是说张方平到任的那一天,就命令驻军回去,撤除守备。

9.下列用“/”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

A.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

B.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

C.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

D.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

9.【解析】B.苏洵又曰:

“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

且公意不欲如何?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3分)

译文:

敌寇来了由我负责,不必劳苦你们。

⑵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3分)

译文:

于是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心意去对待他们,用处置盗贼的刑法去处置他们。

⑶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4分)

译文:

超出法律之外任意胡来,用权势胁迫平民百姓,我不忍心做。

三、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一支元曲,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7分)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

搂带宽三寸。

(1)本曲由《十二月》和《尧民歌》两支小令组成。

请根据已学的元曲知识判断,[中吕]是名,《十二月》和《尧民歌》是名。

(1分)

(2)本曲前部分《十二月》和后部分《尧民歌》在表达情感的写法上有何区别,试具体赏析。

(6分)

答:

11.答:

(1)宫调;曲牌;(1分)

(2)《十二月》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远山近水,杨柳桃花,香风暮雨等景物,抒发了主人公思亲怀人之情;还通过运用“隐隐”“粼粼”等叠词,强烈地表达了情思之缠绵。

《尧民歌》直抒胸臆,“怕黄昏忽地又黄昏”等句,直接抒发了女子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情;另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前四句中每句重复两三字,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其他特点言之成理即可)(6分)

12.古诗文默写。

(6分,每空1分)

(1)披绣闼,俯雕甍,,。

(王勃《滕王阁序》)

(2)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3)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阁夜》)

12.

(1)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2)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共12分,13、15小题各3分,14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哥本哈根协议”:

全球气候合作新起点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王宇丹王小鹏)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

来自193个缔约方大约4万名各界代表出席,119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机构负责人出席。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22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这在气候变化的谈判中,从规模和规格上讲,都是史无前例的。

他们认为,尽管哥本哈根协议是一项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政治协议,但它第一次明确认可2度温升上限,而且明确了可以预期的资金额度。

显然,哥本哈根会议的这一成果,将成为全球气候合作的坚实基础和新的起点。

潘家华认为,哥本哈根会议成果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各方在谈判中展开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激烈的政治较量,在哥本哈根会议的最后时刻,会议决定,以决定附加文件的方式通过了经激烈谈判和磋商而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

它表达了各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锁定了已经达成的共识和谈判取得的成果,推动谈判向正确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2009年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

【相关报道】

温家宝称中国对哥本哈根会议发挥了重要建设作用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钱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哥本哈根会议在经历了曲折后,以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哥本哈根协议》。

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别应当承担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

温家宝强调,会议期间,中方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务实合作的精神,与各方密切沟通协调,整个过程公开、透明、高效,为推动会议取得现有成果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表现了最大诚意,尽了最大努力。

国际组织赞扬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

新华网哥本哈根12月18日电(记者陈文仙刘晓燕)一些国际组织18日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表示赞扬,称中国正在进行的减排努力和以后要实施的减排计划都让人满意。

国际乐施会执行总干事杰瑞米·霍博兹告诉记者,他非常欣赏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面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中国主动承诺降低碳排放强度,并表示无论这次会议达成什么目标,都将作出自己的努力。

他说:

“我们认同应对气候变化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为代价,需要推动富裕国家承担历史责任,正如温家宝总理所呼吁,国际社会需要凝聚共识,尽快达成协议。

发展中国家赞中国为推动气候会议取得成果努力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出席20日外交部2010年新年招待会的发展中国家驻华使节纷纷赞扬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果。

多哥大使塔·阿玛表示,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他说:

“中国既坚持原则,又显示灵活,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有效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

”他认为中方的表现充分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13.对这组系列报道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哥本哈根会议有约四万名各界代表出席,这从规模和规格上讲,都是史无前例的。

会议最后通过了经激烈谈判而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

B.《哥本哈根协议》明确认可温升上限和可以预期的资金额度,虽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仍将成为全球气候合作的坚实基础和新的起点。

C.一些国际组织赞扬中国正在进行的减排努力和要实施的减排计划都让人满意,并能

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有效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D.这组报道从不同的角度,借助中外人士对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所作贡献的评价,展现了中国这一自信且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解析】C。

(“一些国际组织赞扬……能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有效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

”不正确。

“有效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是使节们赞扬。

14.这组新闻报道了中国政府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所作出的哪些努力?

请简要概括。

(3分)

【答案】①中国提出了自己的减缓行动目标,展现了中国的诚意。

②联合发展中国家,协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③与各方密切沟通协调,为促进国际合作积极斡旋。

15.国际乐施会总干事杰瑞米·霍博兹说:

“我们认同应对气候变化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为代价,需要推动富裕国家承担历史责任。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6分)

【答案】发展中国家面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而碳的高密度排放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副产品,发达国家以自己的低排放密度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无疑是在牵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发达国家在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无约束地、大量地排放了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应当承担主要的义务;同时他们也有能力承担更高标准的减排任务。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2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6-19题。

张书记卖瓜

梁海潮

①张书记吃过晚饭,到D城的街道上散步。

天太热,空调下觉不出什么,走出来却像进了火炉。

②张书记来到较偏僻的一个街道,发现路边停着一辆装满西瓜的农用三轮车,地上铺了张旧凉席,一个两三岁、满脸脏兮兮的孩子坐在上边,正啃着一块发硬的馒头。

车旁站着一个衣着普通的妇女,脸上热汗涔涔,眼睛不住地盯着过往的行人。

她旁边是位穿灰色上衣的男子,后背湿了大半截儿,肩膀上有几道地图形状的汗渍。

③他们见张书记过来,脸上堆满笑容。

甜甜地喊:

“大哥,过来尝尝西瓜,正宗中牟瓜,红沙瓤,鲜甜解渴。

”说着,那男子从车上抓个西瓜切开,果真瓤红籽黑、沙甜诱人。

④张书记说:

“这么好的瓜,生意一定不错吧?

”女的接上来说:

“这里人流量太小,一车瓜三四天也卖不完。

”张书记说:

“你们怎么不到城中心去卖?

那儿买的人多。

”男子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

“瓜农车不让进城。

⑤女的说:

“大哥,你家住哪儿?

让他给你送去,住几楼都不要紧。

”地上的小孩也仰着脸反复地说:

“伯伯买瓜。

伯伯买瓜吧!

⑥听着小孩的叫喊,张书记心头一热,说:

“好好,伯伯买伯伯买。

”张书记从衣袋里掏出五十块钱,对男子说:

“我只买三十块钱的瓜,那余下的二十块钱,让你女人领着孩子到饭店洗洗,再吃碗烩面。

这么热的天,孩子只啃干馍怎么成?

我帮你看会儿摊卖会儿瓜。

”那女人扑哧一笑,说:

“大哥你会卖瓜?

”张书记呵呵笑道:

“我家原来也是瓜农啊!

”女人害怕不按张书记意图会飞了这宗买卖,就千恩万谢地对张书记说:

“那就辛苦大哥了。

⑦这时候,对面过来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

胖子敞着怀,露着白肚皮。

二人来到瓜摊前,瞅了半天,胖子忽然说:

“张书记,你——”张书记看对方认出了自己,就说:

“这是我家乡的亲戚,我没事,来帮他卖会儿瓜。

”胖子张张嘴,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与瘦子嗫嚅着。

走也不是。

不走也不是。

张书记说:

“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

”胖子、瘦子像得了大赦一般,说好好好,我们一会儿再来。

⑧果然,没多久胖子、瘦子就返了回来,说家里有客人,每人买了一百斤瓜。

男子要送,他们摆摆手,拦辆出租车将瓜拉走了。

大约过了几分钟,又接二连三来了好几辆车,有局长,有科长,有主任,还有乡长、镇长的。

大家都围在小小的瓜车旁,这个说正想买瓜呢,不知道哪儿的瓜甜;那个说单位下午才开了会,要给同志们发福利、降温;还有的说给扶贫点送清凉呢。

男子与张书记一时给他们称不过来,他们就自己动手,拿了编织袋往里装,有的一百斤,有的三百斤……一车瓜不到十分钟就被抢购一空。

起初那个卖瓜男子还担心有人不给钱或少给钱,岂料情况大相径庭,本来一编织袋瓜只值二三十元,他们硬是给五十元;只买五十元钱瓜的,买者也扔给他一百元,找钱都不要。

来买瓜的领导越来越多,后来的没买到,还直抱怨男子怎么就拉了这点瓜来!

张书记对没买到瓜的干部们说:

“谢谢大家了!

今年来城区卖瓜的,都是我的乡亲和亲戚,如果大家需要,请帮忙到其他瓜摊购买吧。

”结果,那晚D城所有的西瓜全部脱销。

⑨张书记好不容易把那些前来买瓜的干部打发走,女人领着小孩吃罢烩面回来了。

女人一看瓜车空荡荡的,脸就哭丧下来,急切地问男子:

“瓜呢,咱的瓜呢?

又让没收了吗?

”男子说:

“你瞎嚷嚷个啥,张书记已帮咱把瓜卖完了。

”女人诧异地张大了嘴巴,半天,“呜”地哭出声来,把她的儿子按在地上,“咚咚咚”给张书记磕了好几个头!

⑩几天后,这个县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允许瓜农到城区闹市卖瓜。

⑾夏季过后,有一天是星期一,县委大院按例举行升国旗仪式,却见门口围了上百名瓜农。

门卫以为是上访人员,慌得不行。

谁知。

八点整,他们整整齐齐排着队,异常郑重地向着大院,向着鲜红的、正在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选自《民间故事选刊》2007年第5期)

16.小说第二段对瓜农一家三口的细节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分)

16.真实地反映了瓜农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张书记帮忙卖瓜做铺垫。

17.小说中张书记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做简要概括。

(4分)

17.体察民情,亲民爱民;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政策;不忘根本,能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灵活处理问题,善于利用下属的亲附心理为百姓办实事。

18.小说描写女人“诧异地张大了嘴巴”,她诧异的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什么现实?

(6分)  

18.诧异的原因是:

一、今天的西瓜没有被没收,而是顺利卖完了;二、帮自己卖瓜的竟然是张书记。

反映了城管制度脱离现实,导致瓜农赖以生存的西瓜常遭没收的现实。

 19.请联系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8分) 

19.①老百姓是最纯朴的,他们最懂得知恩图报,你为他们办一点实事,他们就会铭记在心;

②为官一任,只有以民为本,体察民情,为百姓办事,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才能无愧于国家赋予的权力;

③身为父母官,不能只往“上”看,而要多往“下”看,那些只懂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