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5419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表3-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

作者姓名

陈常建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5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讲授的是中国的自然资源,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教材结构上本单元具有开放性特点,有所侧重的选取部分重点讲述,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淡化了传统教材中的系统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摸清重点,避免面面俱到。

教材以全新的思路,宽广的视野从新的地理科学研究成果中萃取适合中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学科基础知识,将他们系统性的呈现出来,既保有了传统经典知识的精华,又融合了地理学科新的研究成果。

如西气东输工程、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等。

同时注重了学科自身特点-----地理图像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

本单元设置了三节内容,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第二节 土地资源 ,第三节 水资源。

可以分为三个专题,即第一节专题一: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专题二:

土地资源,专题三:

水资源。

专题一、通过对所收集的材料对比,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现状;专题二、为什么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专题三、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学生借助网络、PPT软件等多种信息工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展示、交流,理解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不足,“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是本单元的重点,同时还是后两个专题的基础三个部分是递进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点击打开链接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专题划分

专题一: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  1  课时)

专题二:

土地资源                   (  2  课时)

专题三:

水资源                     (  2 课时)

本单元的这三个专题均可进行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

2.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

3.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专题问题设计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我国自然资源有何特点?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网络教室 多媒体投影设备 教材 地图册 网络课件

学习资源 :

学习活动设计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离不开土地、阳光、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

这些都是自然界赐予我们人类的无价之宝,与人类关系密切。

从本节开始,我们了解世界的自然资源。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活动一:

什么是自然资源

(1)自由发言:

让学生结合实际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2)总结概括:

教师总结概括引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

活动二:

自然资源的特征

(1)读图识图:

教师利用课件,并结合课本图认识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并概括自然资源的特征。

(2)以学生自学为主,利用教材中的图文资料,自己体会“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的含义。

在完成64页活动过程中,体会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意义。

(3)让学生以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为主题开展手抄报、剪贴报的制作与展示活动,锻炼学生搜集、处理材料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评价要点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 自由发言:

结合实际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自然资源

评价方法:

现场评价教师点评

评价说明:

正确辨别身边的自然资源

2. 以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为主题开展的手抄报

评价方法:

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工具:

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

(1)手抄报的实例丰富多彩,并能进行归类整理

(2)手抄报直观、美观、生动,解说准确、情感真实健康。

 

专题二

土地资源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  课外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初步分析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专题问题设计

1.土地资源分为哪些类型?

2.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如何?

3.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哪些问题?

应如何解决?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网络教室 多媒体投影设备 教材 地图册 网络课件

学习资源 :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1:

认识土地利用类型:

我的地盘我做主——利用中国地形图,分别让学生找到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横断山脉,让学生自己讨论,这些地方如果让他们自己开发的话,适合开展什么样的生产?

(可以用来干什么)种植业(耕地)、牧业(草地)、林业(山地)。

并让学生谈一谈考虑的因素。

(教师提出原则——要因地制宜,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注意环境效益)

教师提问:

我们脚下的土地又被用作什么?

(学生建设用地)

教师总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非农业用地(建筑用地)。

活动2:

认识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特点

1.教师补充资料:

资料1.  中国人口与土地的供需矛盾,从资料中学生可以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一个特点——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  我国陆地面积是世界第3位,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人均土地仅0.8公顷,只及世界平均数的1/3。

 

*  我国耕地面积为世界第5位,人均不到0.1公顷(1.185亩),不及世界人均的1/2。

*  我国森林蓄积量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8%,人均森林蓄积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

*  我国草地面积总量虽占世界第4位,但人均草地只及世界水平的1/3。

2.结合我国地形和气候的共同特点——复杂多样,以及之前的活动,可以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二个特点——类型齐全。

3.读图3.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结合“阅读材料”,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三个特点——耕地、林地比例小,难以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4.教师补充资料——对比中国、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耕地面积、人口以及人均耕地面积,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第四个特点——人与耕地矛盾突出。

(美国国土面积与中国相当,但人口少;印度人口与中国相当,而国土面积又少,但耕地的比例大,接近60%)

 

国土面积

人口

耕地总面积

人均耕地面积

中国

960万平方千米

13.5亿

1.21亿公顷

0.09公顷

美国

937万平方千米

3亿

1.97亿公顷

0.66公顷

印度

297万平方千米

12亿

1.7亿公顷

0.14公顷

最后学生对以上四点归类,并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完成66页活动)

 第二课时

活动1:

学生阅读图3.9“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填写活动1中的表格,了解耕地、林地、草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的分布。

学生交流:

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活动2:

教师问题引入——在我国东部地区,为什么会有水田和旱田的分布差异。

阅读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景观图,引导学生完成“活动2”,认识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并能够初步评价我国南北方的水土匹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明确:

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不合理的现状)

在认识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基础上,阅读教材中73页活动中的漫画,让学生谈看法:

我国土地资源的浪费、破坏现象严重。

(教师举身边例子——会展中心——耕地变建筑用地)针对已有的现象问题,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谈谈自己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的想法。

最后明确“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评价要点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利用材料阐述土地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评价方法:

量规,学生自评,教师口头表扬

评价说明:

绘制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表;分析土地资源分布成因;评价我国水土分配。

 

 

专题三

水资源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分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3.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专题问题设计

1.地球上的水储存在哪里?

我们目前大量利用的水体主要有哪些?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什么?

3.我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网络教室 多媒体投影设备 教材 地图册 网络课件

学习资源 :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1:

谜语——双手抓不起,利刃劈不开,煮饭和洗碗,都要请他来

导入2:

你知道么?

人体的是由水70%构成的;地球表面71%被水体覆盖;水是生命之源,维系着一切生命。

明确水是重要的资源

活动1:

学生举例水的用途。

活动2:

读图3.16“水资源是有限的”,教师补充资料“水的星球闹水荒”,让学生体会到水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正面临严重的水危机。

(分组讨论原因)

当前全球每3人就有1人未来将陷入缺水危机。

2000年,缺水问题影响全世界20%人口,约30个国家;但到2025年,全球将有30%的人、50个国家,将面临缺水危机。

第一个原因,地球提供可用的清水供应原本就已非常稀少。

地球现存高达97%的水属于海水,不便于人类直接使用,适合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只占地球全部水的3%,其中约70%存在南、北极巨大冰帽和高山冰川的固态水中,另外30%的清水有75%被污染,剩余25%才为可用之清水,所以全球真正可供使用清水只有0.225%。

第二个原因是全球人口急速增长、新兴国家快速发展,水资源紧张。

1930年全球人口约为20亿,1987年达到50亿,当前全球人口已经突破60亿。

新兴国家人口与工商业活动高度成长,基础建设需求庞大,工商业消耗水量超乎想像。

根据统计,与100年前相比,全球人口已增加了3倍,但水的耗用量已增加了7倍。

活动3:

我国水资源现状——教师补充资料“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置”,说明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阅读漫画)加上严重的污染和浪费,我国很多地区缺水严重。

(教师补充材料:

我国一些严重缺水的城市及现状)并通过活动了解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

第二课时

活动1:

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让学生以家乡的降水季节变化为例,说明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特点——夏秋多,冬春少。

让学生分析这种特点的利与弊。

(利:

水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弊:

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差异大,易造成旱涝灾害)

让学生探讨解决水资源时间上分配不均的措施——修建水库。

活动2:

联系之前学习的我国年均降水量分布,以及图3.19“我国河流流量分布示意”,了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继而分析这种特点的弊端。

(回顾旧知——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不均)

学生探讨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

读图,了解我国现有的主要跨流域调水的工程(重点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交流展示调查报告1“家乡水资源利用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利用现状,明确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节约用水。

学生交流身边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进而寻求节约用水的措施。

交流展示调查报告2“家庭用水调查”,看一看在节约用水方面谁做得更好。

资料补充:

其他国家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做法。

(日本、以色列)。

评价要点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 水资源是有限的原因。

评价方法:

小组根据多媒体展示的答案自评

评价工具:

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2. 交流展示调查报告

评价方法:

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工具:

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

(1)报告内容充实,并能进行归类整理

         

(2)能够深入生活进行调查,用实例说明问题

(4)结论完整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