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6976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65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docx

药用植物学部分实验讲义

 

药用植物学部分

 

实验室规则…………………………………………………………………………

(1)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

(1)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及植物细胞后含物………………………………(3)

实验二植物的组织………………………………………………………………(7)

实验三根的内部构造……………………………………………………………(10)

实验四茎的内部构造……………………………………………………………(12)

实验五叶的内部构造及花的组成………………………………………………(14)

实验六果实和种子………………………………………………………………(17)

实验七植物分类

(一)……………………………………………………………(19)

实验八植物分类

(二)……………………………………………………………(21)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做……………………………………………………………(23)

 

实验室规则

一、按实验室公布的名单、座号就坐,不得随意调换。

二、遵守实验时间,不无故迟到、早退和缺席。

如中途有事离开实验室,必须征得教师同意。

三、爱护实验仪器用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个人所用仪器用具使用后要擦试干净,若有丢失、损坏按规定赔偿。

四、要爱护一切实验用标本、材料。

实验进行前,不得随意乱动或挑选,观察后放回原处,不得私自带出室外。

试剂及消耗性的材料,应按规定用量使用,不得浪费。

五、除特殊情况经教师同意外,实验报告应在实验课结束前交给指导教师。

六、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桌上物品整理好,公共用具应放回原处。

实验注意事项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一)根据教学日历进度,复习与本次实验有关的课堂讲授内容。

(二)仔细阅读本次实验指导内容,要求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方法,预先想好自己实验进行的步骤,做到实验时心中有数,保证完成实验要求。

(三)准备好各种自备的实验用品(报告纸,2H或3H铅笔、橡皮、短尺、小刀等)。

二、实验过程中的几点要求

(一)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高声说笑或随便离开座位。

(二)注意听取教师的指导,做到实验认真,观察仔细,独立思考,做好记录和实验报告。

(三)安排好实验课时间,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本次实验,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结束时的几点要求

(一)每个人自己所用实验仪器用品必须洗擦干净,放到指定位置,个人保管的用品要收好,上锁。

(二)填写显微镜使用记录。

(三)值日生负责整理桌面,清扫地面,擦黑板及其它卫生工作,并检查水、电,关窗,锁门。

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按照每次实验报告的要求,一律用绘图铅笔(3H)在实验报告纸上绘图或做文字记录,不得用钢笔或圆珠笔。

二、绘图时,应注意所绘图在实验报告纸上的位置要适中,大小要恰当,铅笔要削尖,先在报告纸上铅笔起图稿,切勿另纸作稿。

观察核对修改后,再用平滑的线条描绘清晰,不要涂抹,在图下面注明各图名称,井用平行直线向右侧引出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三、绘图的要求

(一)简图:

是以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细胞或组织的轮廓,以及彼此间的比例。

但不反映每个细胞的情况,可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各种组织,绘简图常用的符号如下:

表皮木栓组织韧皮部

木质部射线厚角组织

纤维石细胞薄壁组织

分泌组织簇晶针晶

方晶砂晶淀粉粒

(二)组织详图:

常与简图配合,共同表示某种药材结构的显微特征,描绘在显微镜下可见的生药组织,细胞的形状和细胞彼此间关系。

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生药组织、细胞的实际情况。

一般组织详图只需绘出有代表性的横切面的1/4或从外表到中心较窄的一部分,如下图所示:

或或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及植物细胞后含物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显微镜的一般构造和保养。

初步学会正确的使用显微镜。

(二)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三)了解淀粉粒,草酸钙结晶的种类、形态特征。

二、仪器用品、材料

蒸馏水每桌一瓶

吸水纸适量

马铃薯块茎适量

字母装片每人一片

黄柏皮横切片每室各一份

地骨皮横切片每室各一份

半夏块茎横切片每室各一份

大黄粉末每室各一份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显微镜的构造

主要分机械部分及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镜座:

为显微镜最下部分。

常为马蹄形或长方形、圆形等作稳定镜身之用。

有的在镜座中附有照明装置。

镜柱:

连于镜座向上的直立短柱。

用以支持和连接镜臂、载物台等部件。

直筒显微镜在镜柱和镜臂处连接有倾斜关节。

它可以使镜身倾斜到一定角度,便于观察。

镜臂:

为连接于镜柱上呈弯臂形的结构适于握取。

载物台:

供放置标本用的方形或圆形平台。

中央有通光孔以透过光线。

台面上装有螺旋推进器,不但可固定标本片,还可借助右方两个旋钮调整标本片的位置,也有的显微镜在载物台的左或右下侧有共轴的纵横向移动螺旋。

转动大螺旋标本片夹可前后移动,转动小螺旋可使标本片夹左右移动,以便观察标本片的不同部位。

镜筒:

为显微镜上部的中空直筒。

筒的上端用以按插接目镜。

镜筒有垂直的和倾斜两种。

直筒的下端装有转换器;斜筒的下方连接棱镜室,棱镜室下端连接转换器。

转换器:

或称物镜转换器,位于镜筒或棱镜室下端呈圆盘形。

其上有3~4个圆孔,用以旋装接物镜。

借转换器转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接物镜。

在转换器圆盘内装有弹簧片,用以卡住圆盘使接物镜固定在正对载物台通光孔的位置。

调节轮:

在镜柱或镜臂的两侧,有两对大小不同的调节轮,转动此调节轮可使载物台(或镜筒)上下移动,借此调节焦距以便观察物像(注意须记住调节轮旋转方向与载物台或镜筒升降的关系)。

有的显微镜大、小调节轮为安装在一个中轴上的共轴装置,并在右边粗调节轮内侧有一个较窄的调节轮,可用以调节粗调节轮的松紧。

此轮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粗调节轮即偏紧,反之即偏松。

(注意使用时不可调得过松,否则载物台会自动下滑,影响观察。

此轮调到合适时即不要经常转动)。

在左边粗调节轮内侧有一个限位调节环,其上连一凸柄,此环旋紧即使粗调节轮限位。

达到保护镜头安全的作用。

2、光学部分:

由接目镜、接物镜、棱镜室、聚光器、虹彩光圈、反光镜等部分组成。

接目镜:

由两片透镜镶于金属筒上构成,插于镜筒上端。

目镜筒内可装有指针,(用一根毛发粘于横隔上构成)以做指示物象之用。

在目镜上刻有4X、10X、……(X表明放大倍数)。

接物镜:

由2~4片透镜镶于金属筒中构成,旋装在转换器上。

物镜上也刻有4、10、40、90等字样表明该物镜的放大倍数。

低倍镜头放大4、8、10倍,镜头较短。

放大40倍、45倍的为高倍镜头、镜头也较长。

而90、95或100倍的是油浸镜头、镜头最长。

我们一般不用此种镜头。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接目镜的放大倍数与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棱镜室:

仅斜筒显微镜装有此部分,位于镜筒与转换器之间,呈凸起的球形或类球形,内装三棱镜,可将接物镜直入的光线折射入接目镜内以便观察。

聚光器:

位于载物台下,由几个透镜镶合而成。

其作用是集合由反光镜折射来的光线,搬动聚光器调节柄,可调节其升降。

有的显微镜在聚光镜一侧有一个调节轮,可调节聚光器上下移动以调节光线的强弱,聚光器上升则光线强,反之则弱。

虹彩光圈:

附于聚光器下面,由多数薄金属片嵌合而成,借其搬柄的左右滑动可使金属片聚合或分开,以此调节透光孔的大小。

调光玻璃架:

为附于聚光器下端的园环,放置滤光玻璃用。

反光镜:

位于聚光器下面,借其连轴插在镜柱上或固定在镜座上。

反光镜能向任何方向转动,以便将光线反射到镜内。

反光镜的一面为平面镜;另一面为凹面镜。

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散可在强光下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集中,光线较强,可在光线弱时使用。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放好使用位置:

由镜箱内取出显微镜时,应右手紧握镜臂,左手平托镜座,直立取出。

然后平稳、轻放在实验台上自已左前方位置,约离台缘5~10厘米处,右方放置实验指导、实验报告纸等物。

2、对光:

转动大调节轮使载物台下降(或提高镜筒),转动转换器将低倍接物镜移到镜筒正下方,对准通光孔,直到有“卡达”声,说明镜头已定好位置。

打开虹彩光圈。

转动反光镜对着光源方向使光线反射入镜内,同时左眼对准接目镜观察,调整反光镜或聚光器,直到使视野均匀明亮。

3、低倍镜的使用:

对好光后,将准备观察的标本片放置在载物台上,使材料对准载物台上的通光孔,用弹夹固定(注意要盖玻片向上,不要放反)。

转动大调节轮使载物台缓缓上升,同时自侧面密切注意标本片与接物镜之间的距离,到标本片距物镜约0.5~1厘米时,即可停止转动。

然后用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右眼要同时睁开)。

同时逆时针转动大调节轮使载物台徐徐下降,当降到焦距时,在镜内可看到标本的物像,若物像不够清楚,可用小调节轮稍加调节即可。

若旋转大调节轮太快,载物台下降过低致使超过焦距物像不能显现时,千万不要在眼睛观察接目镜的同时,旋转大调节轮使载物台上升,以防标本片碰到物镜,遇此情况应照上法重新操作;可用字母标本片练习低倍镜的使用,并注意镜内所呈物像是正像还是倒像?

4、高倍镜的使用:

使用高倍镜时必须先用低倍镜找到所要观察的结构,调节清晰,并将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的中央,再直接转动转换器,调换高倍接物镜。

此时需注意两点,第一是要认准高倍接物镜镜头,不要将油镜头错当做高倍镜镜头。

第二是调换高倍接物镜时不要转动调节轮升降载物台,否则焦距不对将影响高倍镜的使用。

当调换好高倍接物镜以后,镜头距标本片很近,因此观察操作时要特别小心,这时只需要用小调节轮稍微调整焦距即可看到放大了的清楚的物像。

注意在使用高倍镜时切勿转动大调节轮,以免压碎标本片及损伤镜头。

若高倍镜下找不到物像时,必须重新用低倍镜找到后再按上述方法操作字母装片反复练习低倍镜及高倍镜的使用。

5、用后整理:

观察完毕后,将物镜转离通光孔。

取下标本片、升高载物台,还原聚光器等,然后将显微镜按原位轻轻放入箱内、上锁。

(三)显微镜的保护法

1、使用显微镜前,必须认真检查,若发现有损坏或丢失零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

2、取、放显微镜时应谨慎小心,做到按要求轻拿轻放,不要碰撞。

3、未经指导教师许可,不得随意拆卸镜头或取下显微镜的任何附件。

4、必须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光学镜片要用擦镜纸擦拭、机械部分可用纱布擦净。

如镜头沾有污物或油垢、可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净,不可用手指、废纸、手绢、抹布等擦拭。

(四)细胞后含物的观察:

1、淀粉粒临时装片的制备与观察

制做临时装片,需预先备好洁净的载玻片及盖玻片,用前要擦拭干净,具体擦法如下:

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拿住载玻片的两短边,用右手拇指、食指将干净纱布夹于载玻片的两面,沿玻片长边往返擦拭,擦时两指用力要均匀直至擦干净为止。

用同样方法擦盖玻片,由于盖玻片极薄,擦时用力要轻而均匀,以免玻片破碎。

取擦拭干净的载玻片,在中央加一滴水,然后用镊子从切成小块的马铃薯块茎上刮取白浆,放在水滴中搅一搅,按正规操作盖上盖玻片,先于低倍镜下观察,可见淀粉粒大多呈卵椭圆形,将形状清楚的淀粉粒移到视野中央,换过高倍镜仔细观察淀粉粒的结构。

在卵圆形淀粉粒较小的一端有脐点。

围绕脐点可见明暗相间的纹理即为层纹。

马铃薯的淀粉粒除了单粒外,还可以看到少数复粒和半复粒。

选择典型清楚的淀粉粒绘图。

2、草酸钙结晶——于示教镜下观察几种草酸钙结晶

簇晶:

在大黄粉末临时装片中,为大型簇状结晶,由许多三菱形结晶的基部接合而成。

针晶:

于半夏块茎横切片中可见在许多大型的粘液细胞内含有针晶束。

方晶:

观察黄柏皮横切片,在染成粉红色的纤维束周围有许多菱形或方形的透明结晶。

砂晶:

观察地骨皮横切片,在一些薄壁细胞中有许多灰色的细小三角形或不规则砂粒形的结晶即为砂晶。

四、实验报告

绘马铃薯淀粉粒图,并注明各部。

 

实验二植物的组织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的特征及在植物体内的存在部位。

(二)认识几种常见的分泌组织。

(三)学会徒手切片的制作方法。

二、仪器用品、实验材料

①新鲜藿香茎

②南瓜茎纵切片(每人一片)

桔皮横切片(一片示教)

川芎根茎横切片(一片示教)

南瓜茎横切片(一片示教)

黄柏粉末(每室一份)

何首乌粉末,50%水合氯醛,稀甘油、蒸馏水、酒精灯。

5%氢氧化钾溶液

关木通茎,党参根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保护组织:

藿香茎横切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取藿香嫩茎切成2~3厘米一段,将横切面削平,沾上一点水,以防止新鲜材料变干,并增加润滑,使组织不易切碎。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材料,下端用中指托住,右手拿刀片,使刀刃向内并与材料的断面平行。

自材料的左前方向右后方反复拉移刀片,即可将材料切成很薄的片。

反复切时,要随时在断面上沾水。

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一片,按正规操作制成的临时装片。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茎呈现四方形,四角具有突出的棱脊。

茎最外为一层表皮,表皮外具有许多毛茸状附属物,尤其在四角处更多。

选取清楚的一角,换高倍观察非腺毛,腺毛及腺鳞的特征。

(二)机械组织

1、厚角组织

取上述藿香茎徒手切片进行观察,在四个棱脊处表皮下均可见厚角组织。

细胞呈多角形,每一细胞角隅处壁显著增厚。

2、厚壁组织(示教)

石细胞及纤维——黄柏皮粉末示教

在示教镜下观察石细胞及纤维,比较其结构有何异同?

(三)输导组织:

导管与筛管

取南瓜茎纵切片于低倍镜下,首先自一侧逐渐向内观察切片的整体情况。

其中染成粉红色的带有环状或网状花纹的部分即木质部中的导管。

在木质部两侧即为韧皮部,分清各部后,可观察下列结构:

导管:

细胞壁加厚部分呈环状、螺旋状或网纹状。

注意你所观察的切片中有几种类型的导管。

筛管:

位于导管的两侧,由长筒形细胞上下相连而成,细胞间的横隔壁上有许多小孔即筛孔。

此横隔壁即筛板。

在示教镜下观察南瓜茎横切片中的筛板,与纵切片中的筛板比较。

(四)分泌组织

1、桔皮横切片——示溶生分泌腔(示教)

于示教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在外果皮部分有许多大型类圆形、椭园形的腔,即为溶生分泌腔。

有何特征?

2、川芎根茎横切片——示裂生分泌腔(示教)

在示教显微镜下,在切片的外侧(韧皮部)部位,可见类圆形的腔,即“裂生分泌腔”,注意这种分泌腔与桔皮所见分泌腔有何不同?

(五)显微制片法:

1、粉末制片法:

一般需用过5~6号筛的粉末,用水或稀甘油、50%水合氯醛液装片。

取何首乌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摊平,加水1~2滴,用解剖针托着盖玻片使其轻轻盖下,以滤纸片吸去溢出的液体与材料,揩干后即可置显微镜下观察。

注意何首乌粉末中草酸钙簇晶较多而大(视野稍暗一些易观察);淀粉粒很多,单粒类球形、脐点星状、点状或三叉状,复粒由2~9分粒组成。

透化法:

取何首乌粉末少许,放在载玻片的中央偏右一些,滴加水合氯醛液2滴,用解剖针调和均匀,在酒精灯上用小火微微加热透化(要使载玻片保持平稳,慢慢移动,且勿使液体沸),在加热过程中,要随时添加水合氯醛液,千万勿蒸干,加热到粉末微透明为止,带载玻片微冷却后再加水合氯醛溶液少许,用解剖针将粉末搅匀,加上盖玻片即可镜检,透化后的粉末片与用水装的片比较有何不同。

2、组织解离法:

为了更好的观察单个细胞,特别是石细胞、纤维、导管、管胞等的形状,可将它们从组织中解离出来,成为单个的状态,办法是用化学试剂处理,使组织各细胞间的胞间层溶解,从而使细胞分离,组织解离方法可按药材的性质选用不同的试剂。

常用以下方法:

(1)氢氧化钾法:

药材内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木化组织少或分散存在时可选用此法。

取少量材料(党参)切成像火柴杆粗细的小条置试管中,加5%氢氧化钾溶液2~5ml,在沸腾水浴中加热,至用玻璃棒压挤材料能离散为止(一般约30分钟左右即可),倾去碱液,材料用水洗涤后,去少许,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挑开,用稀甘油制成临时装片即可观察。

(2)硝铬酸法:

薄壁组织少、木化组织较多或集成较大的群束,要将成群的纤维和石细胞分开可用此法。

将材料(关木通)放在小烧杯中,加20%硝酸与20%铬酸的等量混合液适量浸没材料,于室温放置,随时检查至用玻璃棒压材料能离散为止,解离时间视材料的坚硬程度和木化程度而定,一般约需30~60分钟,必要时也可水浴加热,以加速解离,至合乎要求为止,可洗去酸液,取材散开,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四、实验报告

绘藿香茎横切1/4表皮及其附属物,并注明各部。

 

实验三根的内部构造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单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次生根的内部构造特征

(二)掌握单子叶植物根与双子叶植物次生根内部构造的区别

(三)了解根的异形构造特征

二、实验材料

直立百部块根横切片每人一片

苦参根横切片每人一片

怀牛膝根横切片(示教)每室一片

显微测量尺每人一套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单子叶植物根的内部构造——观察直立百部块根横切片

取直立百部块根横切片,先用低倍镜观察整个轮廓区分各部,再换高倍镜详细观察各部结构特征。

自外向内构造如下:

1、根被:

为3~4列略呈多角形的细胞,少数细胞的细胞壁上可见致密的半径向细条纹状增厚,根被外面表皮细胞已被压缩。

2、外皮层:

与根被相接的一层细胞,多呈五或六边形,排列整齐,细胞角隅处略有增厚。

3、中皮层:

占根的大部分,为薄壁细胞,向内渐增大。

4、内皮层:

为皮层最内方的一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扁长圆或长方形,可见被染成粉红色的凯氏带及凯氏点。

5、中柱鞘:

1~2列比内皮层细胞稍大的薄壁细胞。

6、韧皮部和木质部间隔排列,构成特有的辐射型维管束。

韧皮部内侧有单个的或2~3个成束的非木化纤维。

木质部有导管3~5个及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偶尔在髓部外缘有少数单个或两个并列的导管。

7、髓:

位于中心部分,由类圆形大型薄壁细胞组成。

排列疏松,其间散有单个或2~3个成束的细小纤维,在横切片中呈类方形或多边形,其周围常有较小的薄壁细胞。

(二)双子叶植物根的内部构造(次生构造)——观察苦参根的横切片:

取苦参根横切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内部组织概况,然后用高倍镜自外向内观察下列结构:

1、周皮:

主要可见木栓组织及栓内层。

木栓组织为数列切向排列的扁长方形木栓细胞,栓内层细胞形状略不规则,注意其排列情况如何?

在木栓组织与栓内层之间有的部分可看到木栓形成层,细胞极扁平,且常可见细胞核。

(考虑木栓形成层属于何种组织?

应具备何种特征?

2、次生皮层:

紧接栓内层的数列不规则椭圆形薄壁细胞,有细胞间隙细胞内含多数淀粉粒,且可见草酸钙方晶。

3、维管束:

韧皮部细胞较小,有多数韧皮纤维束(或晶纤维束)。

束中形成层较明显,由多列小而扁的分生组织细胞组成。

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木质部导管自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排列成束,每束中均有木纤维束(或晶纤维束)。

中心有少数细小导管。

4、射线:

由木质部直通皮层的多列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草酸钙方晶。

(三)双子叶植物根的异形构造——观察怀牛膝根的横切片。

于示教镜下观察,中心为初生木质部,其外为次生维管束形成两束,再向外为异型维管束排列成三圈。

四、实验报告

根据观察绘直立百部块根横切部分简图,并注明各部。

 

实验四茎的内部构造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单子叶植物地上茎的内部构造特征

(二)掌握双子叶植物草质茎和木质茎的内部构造特征

(三)掌握茎与根内部构造的区别

二、实验材料:

紫苏茎横切片每人一片

木槿茎横切片每人一片’

石斛茎攒切片每人一片

白茅根茎横切片每人一片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内部构造——观察紫苏茎横切片

于低倍镜下观察紫苏茎横切面呈方形,四角凸出呈半圆状,四边处略向内凹,自外至内组织构造如下:

1、表皮:

为一列长方形的细胞切向排列,表面有腺毛、非腺毛及腺鳞。

2、皮层:

靠近表皮为1~2层厚角组织,四个角处厚角组织发达,其内为l~3层皮层薄壁细胞,内含叶绿体。

3、维管束:

四角内侧各有一大型维管束,四边凹人部内侧各有3~5个小型维管束。

韧皮部狭窄,其外侧均有纤维束,连续排列成环(如取材较嫩则见不到)。

形成层较明显成环。

在大型维管束中木质部导管呈半径向整齐排列。

4、髓:

薄壁细胞疏松,中央常形成空腔,薄壁细胞中可见短针状,柱状结晶。

(二)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内部构造——观察木槿茎横切片:

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区分出周皮、皮层、维管束及髓各部,然后自外向内详细观察各部组织特征:

1、周皮:

注意组成周皮的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各自细胞的特征。

木栓层外侧有少数石细胞。

2、皮层:

极薄,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有些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

3、初生韧皮部纤维成束分布于韧皮部外侧,纤维壁厚,木化,由高倍镜下可见孔沟,其外有压缩的初生韧皮部。

4、韧皮部:

为初生韧皮部纤维内侧近似三角形部分,与呈漏斗状外宽内窄的韧皮射线相间排列。

韧皮纤维呈切线向带状,与韧皮薄壁细胞半径向间隔分布,在接近形成层部分可看到明显的筛管与伴胞。

5、形成层成环。

6、木质部发达,注意其导管的大小排列及年轮的情况。

7、射线:

韧皮射线发达,多呈外宽内窄的漏斗形,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木射线窄,多由l~2列细胞组成,且细胞多呈网孔状增厚。

8、髓:

薄壁细胞向中心渐大。

(三)单子叶植物地上茎的内部构造——观察石斛茎横切片

1、表皮:

为一列小而扁,排列紧密的细胞,外被较厚的角质层。

2、基本组织:

为表皮以内大型类圆形薄壁细胞。

内含淀粉粒。

3、维管束:

分散于基本组织中。

有限外韧型维管束。

韧皮部及木质部外侧有纤维束包围。

维管束周围的一些薄壁细胞的壁呈网状增厚且木化。

(四)单子叶植物地下茎的内部构造一观察白茅根茎横切片,于低倍镜下观察可见。

1、表皮及下皮纤维:

表皮为一列类方形细胞,有的细胞外壁稍凹入,内含淡黄色二氧化硅小块。

下皮纤维1—4列,壁厚,木化。

2、皮层较厚由10余列薄壁细胞组成。

于皮层中散有10余个小圆形叶迹维管束,其外有纤维包围。

皮层内常形成多数裂隙。

3、内皮层由一层内壁极厚,外壁较薄的细胞组成。

胞腔内有与内壁粘连的乳突状二氧化硅无柄钟乳体。

4、中柱:

中柱鞘由1~2层厚壁细胞组成。

中柱内散列分布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各维管束均由纤维组成的鞘包围。

中柱中央常呈空洞。

四、实验报告

绘紫苏茎横切片1/4详图,并注明各部。

 

实验五叶的内部构造及花的组成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一般双子叶植物叶片组织构造特征。

(二)熟悉花的组成部分,了解花各部的主要类型。

二、仪器用品、实验材料

解剖镜、解剖器、放大镜、培养皿、刀片

曼陀罗叶片横切片每人一片

新鲜或浸制材料:

何首乌叶、桃花、木槿花、泡桐花、白扁豆花、向日葵花、桔梗花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组织构造——观察曼陀罗叶横切片

取曼陀罗叶横切片于低倍镜下观察,两侧长条形部分为叶片部分;中央凸出近似圆形部分为叶主脉部分。

主脉凸出明显的一面为叶的下表面(背面);另一面则为上表面(腹面)。

分清以上各部后,换用高倍镜详细观察各部组织特征。

1、表皮:

上、下表皮均为一列扁平细胞,且均有气孔及毛茸,注意上下表皮气孔分布情况,在气孔处可见相对的两个小型细胞即保卫细胞,其间的空隙即气孔,气孔内侧与气孔下室相通。

2、叶肉组织:

栅栏组织为一列柱状细胞,排列紧密,其长径与上表皮垂直,细胞内含较多叶绿体。

海绵组织5~7列细胞,注意细胞的形状及排列情况与栅栏组织有何不同?

与栅栏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