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070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

《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docx

关于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

一、全市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人才是推动科

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始终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我市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市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日益优化,在建设现代化强市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去年,我市在全省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等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人才总量实现较快增长。

全市拥有各类专

业技术人才57.5万人比2006年的32.4万人增加77.5%,年均增长12.9%;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4.35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2.6万人,分别占技能劳动者比例28.7%和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拥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4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例近10%o——人

才素质明显提升。

全市高层次人才中有博士633人,硕士12601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4名,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1名,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59名,均居全省前列。

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31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10.9%,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3.29万人,占总量的23.1%0拥有山东省首席技师67人,省市有突出贡献技师206人。

——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

先后聘请外国专家1169人次,组织实施引智项目812项,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1800多个,有2人荣获“国家友谊奖”,15人荣获“齐鲁友谊奖”,外国专家获奖数量居全省前列。

全市共有246人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总数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选7人,并列全省第一位,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0人,居全省第三位。

二、推进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加强人才工作的领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基础工程,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政策上重点倾斜,措施上强力推进。

一是完善组织领导体系。

市委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专门工作机构,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形成了在市委统一领导下,全市党政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

为强化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机制,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市直部门绩效考核,建立了集“考核、反馈、整改、提高”于一体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强化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一把手”抓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

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等政策意见,以及首席技师、有突出贡献技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实施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推动我市人才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是完善人才工作投入机制。

着眼于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坚持政策驱动、项目带动和考核推动,建立刚性投入机制,实现了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全覆盖。

去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人才工作资金2.1亿元。

同时,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充分发挥人才开发的主体作用,加大对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等方面的投入,形成政府导向、用人单位为主体的多元化人才工作投入机制,为推动人才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突出高端引领带动,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一是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扶持计划。

市委、市政府确定自2010年起五年内引进100名创新创业人才,对引进的人才每人给予100万元资金补助,并对科技开发项目给予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扶持措施,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享受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优惠政策。

目前,已评选确定引进扶持计划人选2批36人,其中创新人才25人,创业人才11人。

围绕临港、涉海、海洋关键领域和高端产业、重点产业需求,开展海内外高端人才与技术网上引进活动,2011年共引进国外智力298人次,实施外国专家项目245项,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500余个。

这些高层次人才在推动自主创新、转型升级上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实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发展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

二是实施“莺都学者”建设工程。

以培养全市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的高端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为目标,从2008年起5年内设置60个“莺都学者”岗位。

目前,已设置47个岗位、聘请43名“莺都学者”并分别组建了创新团队,配备科研骨干341人。

各级投入岗位科研经费11亿多元,承担省级以上重点课题和研发项目224个,申请国家专利687项,授权337项,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268个,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三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

依托潍坊高新区、滨海区建设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光电子产业园、电声器件产业园、生物医药科技园以及滨海科教创新区等专业园区,在企事业单位设立院士工作站20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处,建立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型企业43处。

由科技部批准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创新型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落户高新区,是全国第一个白光照明全覆盖高科技园区、国家火炬计划光电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技术产业化基地,标志着我市在国家层面担负起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使命。

生物医药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

中心”和“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是国内一流的创业研发平台。

市留学人员创业园、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依托这些平台载体,吸引大批高端人才搞研发、办项目。

留美博士刘海燕创办贝瑞康生物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免疫球蛋白粉属国际首创,引领养殖业步入“无抗时代”;留美博士卢建刚领衔的团队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首款前置前驱8档自动变速器荣获第十三届中国专利金奖。

四是深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改变了多年来中小学不能评定正高级职称的局面,并实行评聘合一,充分调动了一线教师工作教学和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创造了“潍坊经验",得到了国家人社部、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市政府先后两次在全国试点总结会议和扩大试点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我市的改革试点经验正在全国推广。

(三)着力提升职业能力,全面加强高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2005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率先开展首席技师评选,每两年组织一次高规格、多工种的市级职业技能大赛,连续8年由省市财政出资组织企业一线优秀高级工进行“金蓝领”培训,每年组织优秀高技能人才外出休假考察,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先后评选市级首席技师四

批202名、市级有突出贡献技师三批180名。

山东省首席技师、优秀高技能人才王钦峰被确定为全省重大优秀人才典型并加以宣传,中组部李源潮部长对其成才事迹专门作了批示。

二是创新发展技工教育,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2004年将三所市属技工学校合并组建潍坊市高级技工学校,2009年被省政府批准设立市技师学院,将诸城、高密、昌邑、昌乐技工学校整合为技师学院分院,在滨海开发区建设滨海技师学院,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潍坊市技师学院为龙头,以技师学院分院和普通技工学校为依托,具备培养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能力的技工教育体系,专业设置涵盖了机械、电子、轻工、海洋化工、纺织服装和商业服务等主干产业,技工院校招生连续九年过万人,年培训技能人才10万人次。

三是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把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组织培训、就业准入、劳动监察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扩大鉴定规模,提升鉴定质量。

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引领作用,鉴定人数由过去每年几千人达到目前的8万多人。

新职业考试从无到有,年考试人数逾万人,居全省前列,许多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时同时拥有几个职业资格证书,很好地促进了就业。

同时,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特点,在全省率先开展专项能力考核试点,临胸观赏石工艺制作、寿光大棚种植等七项鉴定标准成为国家标准。

(四)深

化干部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

一是严把公务员入口关。

坚持依法、公平、科学考录,积极打造“阳光考录”品牌,从公务员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各个环节入手,严格程序,严密组织,确保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五年来,先后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3142名,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是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

每年组织全部新录用公务员和新任科级干部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脱产培训,同时由各县市区、各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公务员在职培训,不断提升公务员的思想道德修养、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

三是加大公务员考核奖惩力度。

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积极推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单位评议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完善公务员考核工作机制,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

充分发挥政府表彰奖励的激励作用,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评选表彰了19个“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和30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公务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五)统筹推进各类

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紧扣企业发展需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对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以提升领导能力和团队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对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以工商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

知识培训,对基层管理人员开展以“基层管理技巧”和“基层管理实务”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干部队伍素质,每年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达4万人次。

共开办各类企业高层次人才培训班21个,其中MBA班14个。

二是紧扣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和万名科技致富能手培训工程等“四大农民培训工程”,年培训农民超过10万人次。

先后评选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四批188名、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示范点25个,21人入选山东省“乡村之星”,居全省首位。

三是紧扣社区化管理需要,大力培养社会工作人才。

实施“社会工作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18期,培训4500多人次。

组织开展争创“和谐使者”活动,评选“和谐使者”100名。

目前,全市社会工作人才达9200多人,有180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资格。

三、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我市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

效,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才分布不均衡。

从地域分布看,87%的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集中在市区和几个经济发达的县市;从行业分布看,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行政机关占14.7%,事业单位占62.8%,企业仅占22.5%,企业对于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我市各类专业技术

人才中,人文社会科学类占65%,自然科学类占35%,而这35%又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医院,工科类等其他领域仅占总量的10.1%o技能型人才比较缺乏,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

三是高层次人才数量较少。

我市目前还没有两院院士、省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和省级优秀创新团队。

当前,国内各城市间的人才争夺呈战略性升级态势,传统产业人才需求趋于减少,新兴产业人才由局部紧缺演变为全局性紧缺,人才引进难度明显加大。

四是投入相对不足。

虽然近年来我市人才工作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但与经济发达省市和省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特别是人才工作经费、专项经费不足,制约了人才工作的开展。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

视人才工作《潍坊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人才战略目标任务,并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围绕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四个潍坊”建设,下一步人才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力度。

围绕“三区”建设和我市重点行业、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国家级新闻媒体及在国内外重点城市举办招聘活动,广泛宣传潍坊的发展优势和创业环境,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潍创业。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才,引进一批院士、专家来潍兼职服务。

继续深化和完善“网上引进活动”,大力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海洋开发等重点产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强化“海外人才工作站”的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其桥梁和基地作用,努力通过工作站为我市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

二是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依托潍坊技师学院实训中心,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财政支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建设潍坊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优化技工院校实训条件,搭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扶持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组织更多的初高中毕业生进入技工院校学习,确保生源数量,改善生源结构,为我市转方式调结构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

发挥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督促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贸,用于技能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使用机制,不断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三是加大企业家队伍建设力度。

建立全市企业家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指导协调全市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

积极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企业家的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和现代管理理念。

研究制定青年企业家选拔培养计划,为企业家队伍储备充足的后备人才。

大力推进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

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培训资金,每年培训200名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利用5年的时间,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

四是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以提升公务员素质能力为目标,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十二五”期间全市公务员将全部培训一遍,着力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公务员职务任免、职务升降规定,进一步完善机关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加大从一线基层选拔干部的力度,提高选拔任用干部的质量,把懂经济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干部队伍中,以适应潍坊未来发展需要。

五是加大各类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力度。

大力发展高层次人才创业示范园,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建设,深化企业与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北京中关村“人才特区”的合作,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构建人才合作长效机制。

推动潍坊留学人员创业园创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和滨海留学人员创业园争创省市共建,指导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发区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

六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注重以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

创新人才薪酬分配机制,探索推进高层次人才股权、期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机制。

学习借鉴南方城市经验,探索建立人才创投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对人才创新创业的投资热情,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

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投入、平台载体建设等实行刚性指标考核,引导各级各部门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人才工作,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七是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投入。

建立健全人才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的财政投入,根据我市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探索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专项资助经费,设立高技能人才工作专项资金,落实人才扶持项目配套资金,完善落实大学生就业扶持资金政策,加大人才工作经贸预算支持力度,以人才的优先投入推动人才工作的优先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市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