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775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2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

1.(2分)选出下列各组注音全对的一组()

A.褒贬(biāo)  地壳(qiào)  古刹(chà)  贮藏(zhù)

B.陶冶(yě)  栈桥(jiàn)  俨然(yǎn)  拾级(shè)

C.埠头(bù)  精髓(suí)  粜米(tiào)   焙烧(bèi)

D.拮据(jū)  打盹(dǔn)  恶心(ě)   恣睢(zì)

2.(2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斑澜   温驯   怪诞不经    

B.俊俏   禁固   虎视耽耽    

C.料峭   安详   畏罪潜逃    

D.战粟   胸襟   孤苦伶仃    

3.(2分)(2017七下·光山期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B.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平日里鲜为人知的地方立即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节能空调标准由850元调整到250元,下降了3倍多。

B.电脑系统的开机速度、运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硬件的配置。

C.温州动车事故以来,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小伊伊的身体状况。

D.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在2011年10月31日,地球总人口数大约70亿左右。

5.(2分)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铭记历史,缅怀为国捐躯的烈士:

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B.他愿意愉快地接受诸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之辞,而他个人——不过是这一理想的第一个仆从。

C.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有的地方搞文化下乡,可群众没品过文化味,没见过文化人,有的地方盖起了文化宫、少年宫,却是“文化宫里少文化,少年宫里无少年”。

6.(2分)下列各项里对课文分析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化石吟》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标题中的“吟”,在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B.《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C.《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者是德国小说家法布尔。

D.王湾和马致远不同时代,但《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却相同。

7.(2分)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

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肥大的绿叶上

②连平常我最喜欢听的鸟鸣声“布谷﹑布谷”,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碧水粼粼,垂柳丝丝

④这些我平常最喜爱的景物,现在都视而不见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5分)

8.(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影壁,是立于传统建筑大门里或者大门外的一堵装饰性墙壁。

由于出入大门的人们都会与这堵墙壁打上一个照面,因此影壁又称“照壁”;又因为它曾经是古代天子、诸侯宫室的“肃敬”之墙,也曾被称为“萧墙”。

作为附属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影壁出现早、式样多,成为普通民居、皇家宫苑、庙宇道观等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

②在陕西省的西周一建筑遗址中,有一座影壁残迹,东西长240厘米,残高20厘米,这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影壁。

这说明至迟在殷商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影壁。

从材质上说,影壁可以分为砖影壁、石影壁、琉璃影壁和木影壁等几种,样式也随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样貌。

③在中国传统建筑史上,影壁之所以能够固化为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需要。

④从务实的角度说,中国传统建筑一贯讲究内敛性、私密性与防御性的建筑原则:

“家,居也”,“户,防也”。

以传统民居——四合院为例,其特点是,院落四面皆有墙壁,墙壁之上不设窗子,家人的活动均在院墙内进行,仅有日启夜闭的大门与外面相通。

如果大门开启,门外的行人很容易窥探到庭院内的活动,因此,影壁便担纲起了防人窥探、以别内外的务实之用。

除此之外,在寒冷的冬季,影壁还能阻断院外的大风,御抵院外的寒气。

⑤从审美角度讲,影壁又有借门外之地界定建筑空间、突出门庭气势、传递美好期盼的作用。

官署、庙观大门前设有影壁,则愈显森严、肃穆。

典型者如北京紫禁城宁寿宫前的九龙壁,它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总长29.4米,总高3.5米,巨大的壁身上装饰有九条巨龙。

九条巨龙姿态各异,盘身展爪,既华贵又威严,把皇家的气派彰显得淋漓尽致。

居民建筑的影壁也不例外,在水磨青砖砌成的墙面上,或装点以吉祥花卉,或雕饰以“福”、“寿”、“鸿喜”、“纳福吉祥”、“开门见喜”等吉祥字样,在营造居所祥和氛围的同时,也充满了美好的寄寓。

(1)

从全文看,说一说文章②③两段不能互换位置的理由。

(2)

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乔家大院“百寿图”影壁印证了文章中的什么内容,为什么?

【材料】

乔家大院大门正对面的影壁中心是1.9米见方的砖面,上有精工雕刻的“百寿图”,一百个寿字无一雷同,每个寿字各具形态,有百种象征意义,可谓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集大成。

百寿图照壁顶上刻有万字拐“万字不到头”,与下面百寿图结合在一起。

影壁两旁是一副对联,上联“损人欲以复天理”,下联“蓄道德而能文章”,上面的横额“履和”①。

这幅对联一语道出乔家的经商理念。

【注】①[履]履行。

[和]和谐、和睦、和气。

9.(15分)(2017八上·新乡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龙眼与伞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

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

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

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

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

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

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

我懊恼地对妈妈说:

“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

”妈妈说:

“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

”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

“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

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

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

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

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

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

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

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

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

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

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

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

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

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

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

黄昏了。

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

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

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

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

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

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

她说:

“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

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

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

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

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

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

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

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

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

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

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

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

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

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

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

(2)第③④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3)第⑧段中,“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________。

(4)作者“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

①母亲独自默默地回家;②________。

“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体现了母亲乐观开朗的个性。

    

B.赞美了母亲的慈爱、宽容。

    

C.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D.表现了母爱的无私、高尚。

    

(6)作者写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老师的故事?

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看法。

(80字左右)

10.(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山月曾是旧时友

余世磊

①夜阑人静,万家灯火次第熄尽,一轮小城月,这才怯怯迈了步子,移向中天,照亮些残留的夜色、人迹。

你看,那月亮是瘦弱、苍白、营养不良的。

②我是弄不明白:

不同地方的月亮,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故园的那轮山月,那么大,那么白,那么亮。

故乡的山是朴实的,一座连着一座,既无入云之高,亦无斧削之奇。

如果说,山月是山养的,那么,山月肯定最得山的喜爱,是山的心肝宝贝,把山水的精华都给了它,才养育出如此一轮山月。

同样,山月也是爱着山的,年年岁岁,与山相倚相伴。

而且,爱屋及乌,也爱着山里人、草木、山里的一切。

③月照山中,山中还是山中,但被月光照亮,给人的感觉,总疑换了一个地方。

好多人家,都不点灯,开了门窗,放进一片片月光,在月光里闲坐、喝茶。

如果你再仔细地看,月照是别有用心的,该亮的亮,该暗的暗。

那些贫穷的、不雅的东西,都被隐去,那些富有的、美好的东西,越发清晰了,还有那些牛栏、猪圈等,是有点肮脏,月照藏不住它们,就把它们弄得模模糊糊,让人看不清楚。

最美,莫过于夏秋黄昏,下了一场暴雨,雨后云开,山月来照。

有雾,东一团,西一团。

山峰、河流、村子都在雾中,藏一半,露一半。

一天疏星、数村灯火,远几点,近几点。

让我忘情啊,不似人间似天堂。

④是的,天路是清冷的、孤单的,山月并不愿去走,而更愿下到山中,呆在我们的村里不走。

一群村童疯玩,和山月捉迷藏。

山月躲了起来,有时在草垛后,有时在树林中,有时在屋顶上,有时在水井里,村童们怎能找到它呢?

为头的那个小家伙,累了,靠着草垛坐下,偶尔一回头,那样一轮山月,突然出现,妈呀,吓了他一大跳,甚至让他生气了,不再和山月玩了,召拢了伙伴们,捉萤火虫去。

好一群淘气的村童!

山月一笑,赶紧升至村庄的半空,照亮他们跑着,追着,别摔了跤儿。

⑤夜来无事,我爱到住在小学的张校长家坐坐,我爱到道班里的小汪那里聊天,偶尔,我还爱到李家屋的术坤家打牌。

走夜路,有山月作伴,我就什么也不怕了。

山月还要去送很多人。

有人荷了锄头,去田里看水;有人背了竹篓,要出去钓鳝;还有人从外面归来,耽误了车船,深夜还没走到家里……这一个夜晚,山月要送多少人,或去,或归,哪一人能做得到呢?

山月不来的夜晚,也好,我们安心呆在家中,做点自己的事情。

不要问山月为何不来?

山月肯定也有它的事情。

山月会来,绝不会失约,我们又可邀了山月,去夜行、访友、观山中风景,这才让人更加珍惜,这才让人更加体会其中之美。

⑥那山月光有一种极强的穿射力,能把人照透的。

有时,我离开家,在那山月光里散步。

走着,走着,我突然生出一种害怕,不敢在那山月光里久久逗留,更不敢去面对山月。

因为我觉得,隐藏在我内心里,有着不少丑陋、邪恶的东西,譬如懒惰、抱怨、自私等等,会在这山月光里暴露无遗。

但我还是战胜了自己,勇敢地站在那里,借着那山月光,正视起自己的内心,一一剔除那些丑陋、肮脏的东西。

踏月归来,步履轻松,心情喜悦,我不能说我变得怎样,但比起以前的那个我,肯定多了一份纯洁、一份善良、一份高尚,我这才觉得自己配作山月的朋友。

⑦在山中,除了那些人,那山月,还有那幽兰,那鸣虫,那白鹭,那绿蕉,那窗前一枝梅,那屋角一篷竹,那岭上几棵松……多少我旧时师友,真的是久违了!

(1)

文章以“山月曾是旧时友”为题,开头却从小城月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根据文章的③④⑤段,分条概括山月与山、山里人相依相伴的具体表现?

(3)

第⑥段中“那山月光有一种极强的穿射力,能把人照透的”一句有什么含义?

结合文章加以阐释。

(4)

联系全文,回答第⑦段划线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三、默写(共1题;共10分)

11.(10分)(2019·安徽)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

(杜甫《望岳》)

(3)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________?

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

(5)《<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抱负中能施展的坚定信念。

(7)人生中,难免会受到不良风尚的干扰,我们只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能力,就不会为之所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6分)

12.(6分)(2016·杭州模拟)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即事①

宋·徐侨②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

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

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②徐侨:

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

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________。

(2)

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五、名著导读(共1题;共7分)

13.(7分)(2017·眉山)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

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

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

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

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

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

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老舍《骆驼祥子》节选,有改动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1)

选文从三方面写祥子的无赖,依据提示,补充内容。

爱占小便宜→________ →________

(2)

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表现了祥子什么性格特征?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

六、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5分)

14.(15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班上将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个宣传标语。

(2)

在“讲保卫国土故事”活动环节中,你将向同学们介绍    (人名),有关这位风流人物的主要事迹

(3)

轮到“讲名人故事”小组发言时,该小组还没有准备好,导致活动冷场,针对此情况,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

七、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9分)

15.(19分)玩味古典: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者:

管祭祀工作的人;②舍人:

手下办事人员;③卮:

古代盛酒的器皿。

(1)

解释画线字。

是吾剑    ()             所契者   ()                 遂饮其酒  ()            终亡其酒  ()

(2)

请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入水求之    

B.心之所向    

C.数人饮之不足    

D.子安能为之足    

(3)

请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明察秋毫           必细察其纹理    

B.拔山倒树而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昂首观之             作青云白鹤观    

D.数人饮之不足        蛇固无足    

(4)

翻译下列语句

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②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5)

【甲】文与【乙】文都是寓言故事,它们分别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八、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6.(5分)(2017七上·灌云月考)一道慈祥的目光,一个轻柔的抚摸,一次嗔怒的斥骂、一次兄弟的打闹、一张小小的饭桌,几道简单的饭菜,每一个角落,每一次相聚,家就是充满爱的地方。

请你以“爱在我家”为题,写一篇文章。

把你的幸福拿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字数控制在600字到800字之间;(3)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5分)

8-1、

8-2、

9-1、

9-2、

9-3、

9-4、

9-5、

9-6、

10-1、

10-2、

10-3、

10-4、

三、默写(共1题;共10分)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6分)

12-1、

12-2、

五、名著导读(共1题;共7分)

13-1、

13-2、

六、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5分)

14-1、

14-2、

14-3、

七、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9分)

15-1、

15-2、

15-3、

15-4、

15-5、

八、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