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8113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docx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滕王阁序》拓展阅读

《滕王阁序》拓展阅读

走向盛唐

作者:

李元洛

1、一千多年前,籍贯河南的韩愈为重修滕王阁写记文,开篇就追忆往昔:

“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这篇记文,写在他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任上。

后来韩愈亲临滕王阁与否,我没有去问他,但今古同心,数十年前我初上乡间的中学,语文老师是前清秀才,教我们背诵王勃的《滕王阁序》,当时年纪虽小,然而对唐代那位青年才子已是心向往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雕刀一样一字一句镂刻在我的心版上。

2、及至年岁既长,方知南昌滕王阁、巴陵岳阳楼和武汉的黄鹤楼,同为“江南三大名楼”。

巴陵是我的旧游之地,岳阳楼的栏杆,我在春日楼头秋鸿声更耳已拍遍了,黄鹤楼前的三月烟花和浩荡长江呢?

惊喜过李白的双眸,也不止一次照亮过我的眼睛。

惟有滕王阁,虽然早在少年时代就和它在王勃的文章中相识,我居住的长沙与它仅一省之隔,呼吸可闻,但却始终无缘造访。

半个世纪过去了,年华向老而王勃的背影也越去越远,我终于有幸在一个高秋之日,和江西的友人洪亮一起,在唐代的遗风和王勃诗文的余韵里,飞身直上那新建的楼台。

3、自王勃笔走龙蛇挥毫作序之后,历代的文人雅士多慕名而来,登楼咏唱,诗文联语何止万千,即在唐代,便有王绪之赋、王仲舒之记与王勃之文,号称“三王”。

一百多年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也写了一篇《新修滕王阁记》。

然而,如同一位风华绝代的歌手登高一唱之后,接踵而来的人都相形见拙,且不说王绪之赋和王仲舒之记已经遗失得一字不剩,只留下王勃之序独撑滕王阁的天空,前人说“韩潮苏海”,即使韩愈的文章笔力汹涌如同江潮,但在王勃之序面前,也仿佛退潮之水,雄心已失,再也掀不起波澜。

南宋时南昌知府江万里尊韩抑王,将阁中旧刻王序移于一侧,而将韩文置于正中。

然而人走茶凉,他离任之后,继任哲又恢复原状。

明代舒日敬说得好:

“问昌黎序,于今无人能诵者,然无不能诵绛州者。

”古来楼阁多矣,大都楼坍阁毁于时间的风中,云散烟消,而滕王阁在一千三百年中却修而复毁,毁而复修,待到我登临时,已是第二十九次重修了。

4、王勃不是在序中说“地灵人杰”,而是说“人杰地灵”,他是率意而书的吗?

我眼前的景物本已是江山如画了,但假如不是王勃登高一赋,怎么能如此地显其灵,名闻遐迩呢?

时间,是绝不徇私的公正严明的终审。

且不说王序的全篇即以“落霞”与“秋水”这一联名句而论,“贪官与污吏齐飞,良心共煤炭一色”,旧时代就有人仿作以讽刺当时的现实。

新时代呢?

诗人郭小川《祝酒歌》高唱“七杯酒,豪情与大雪齐飞;十杯酒,红心和朝日同辉”,也是脱自王勃之句。

但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的是,自我吹嘘和请人吹嘘的速朽之作不知多少,如同水上浮沤泡沫,空中的薄雾轻烟。

真正杰出的文学作品是不朽的,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如果不是王勃千古不磨的妙序佳诗,今天我们还能看到滕王阁的只砖片瓦吗?

5、如今,在沿江大道之旁,于赣江与抚河交汇之处,负廓临江,高达五十余米上下九层的仿宋式新阁,排开四周的风景,顾盼自雄地拔地飞升,召唤四面八方的游人前来瞻拜。

我在高峙的楼头凭栏纵目,王勃在序中所写的景色,一一摊开在下界和远方,纷纷来招呼我已不再青春的眼瞳,和少年时的依然青春的记忆。

时已千年,远处的西山秋雨,依然空潆在我的眉睫之前,近处的南浦飞云,也依然来画栋雕梁上做客。

赣江江心的红谷滩、凤凰洲历历在目,那该是王勃文章中所说的“临帝子之长洲”吧,它们依然可以、为王勃当年的走笔挥毫作证。

不过,似乎听不到响穷彭蠡之滨的“渔舟唱晚”,只有南来北去的机帆船的突突之声隐隐传来;也已经不完全再是“出原旷其盈视”了,北边的江面上,有如虹的公路与铁路大桥凌空飞渡,东来西往的车轮和汽笛,早已代替了唐代的鸡声与马蹄。

回顾城内,也有许多现代的高楼,在半空飞扬它们的伟岸和傲慢。

如果你觉得眼前的江山虽然没有不可复识,但也和千年前有许多不同,那就请王勃前来一一指认。

6、王勃当年登楼作赋,一说是十四岁,是他南游吴越而路经南昌之时,一说是他去交趾省父而路出名区之际,那也不过二十七岁。

“二十七”于诗人真是个不祥的数字,俄国的莱蒙托夫,英国的济慈,中唐的李贺,他们的生命都是在这个数字之前怆然止步。

王勃是在什么年龄写出这篇千古名文的呢?

历史聚讼纷纭,真要明镜高悬,只有请王勃自己断案。

不过,断与不断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作为“初唐四杰”名居榜首的人物,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走到前台,在时代的聚光灯下庄严报幕:

中国诗歌正在走向盛唐,中国诗歌黄金时代的金灿灿的帷幕,已经徐徐开启。

7、在“四杰”联袂登台之时,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文人,承袭了齐、梁以来绮媚轻艳的形式主义文风,文坛得的是绮靡浮华的传染病,许多人身罹绝症还仍然在敷粉涂脂,自我感觉良好,而作为新兴中下层知识分子代表的“四杰”,他们不仅怀有强烈的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而且崛起于唐初的文坛,高举革新的旗帜,逆风而行。

洪亮曾有《放逐与回归---苏东坡极其同时代人》问世,我们都与诗缘份不浅,对文学和当前的文坛也有许多彼此相通的看法。

上出重霄,下临无地,在秋阳朗照的滕王阁最高处,我们自有一番快论清谈:

8、“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这是位高名著的上官仪的《画障》诗,除了华丽雕凿的词藻和空虚冶艳的情思,还有什么呢?

我说。

9、“‘诚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俱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题材领域全新,感情昂扬刚健,与上官仪之作简直判若云泥!

”洪亮也颂诗作答。

10、“你久居南昌,滕王阁不知来过多少回了,感觉也许不再新鲜。

”我对洪亮说,“我初上斯楼,登临送目,新鲜刺激有如初恋。

你看王勃序文一开篇,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一支笔兼写江山与人文之盛,境界阔大,感情激扬,泱泱然已一派大国之风,这是‘盛唐之音’的先声呵!

11、“王勃他们的创作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闻一多曾说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从宫廷走到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洪亮引经据典,“盛唐时代,诗人的主体精神和艺术个性得到了空前的张扬,王勃虽然命运多桀,但他仍然高唱‘老当益壮,于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不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前奏吗?

12、“写岳阳楼的压卷之作,是杜甫的《登岳阳楼》。

其时唐朝已由盛转衰,虽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仍然气魄雄张,但整首诗已是沉郁低回,无复盛唐气象了。

这和王勃序无之末的《滕王阁诗》略加比照,就了了分明。

13、“你说得有理。

”洪亮接过我的话头,“我以前登黄鹤楼,背诵崔颢和李白之诗,真是思接千载,豪兴逸飞。

王勃说‘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崔顥是‘白云千载空悠悠’,李白则是‘惟见长江天际流’,意象、文字甚至韵脚都有相似之处,你不觉得他们虽然异代而不同时,但却有相近的脉跳吗?

14、“四杰之中,有三位是北方人。

在唐代,题咏三大名楼的诗文代表作,都是出于北方人之手。

唐代文学的繁荣,原因之一是南北文学的合流与融汇,南方柔婉清丽,北方致朴刚健,从王勃序之壮美与神韵兼而有之,也可见此中消息吧?

”“现在的文坛,阴柔琐屑平庸世俗之风日炽,格高调远黄钟大吕之作难逢。

作品倒是成千累万,但有哪些能进入“永恒”呢?

不少人都热衷于‘自吹’与‘他吹’,什么‘划时代’、‘里程碑’呵,什么‘获国内大奖数十次’呵,什么‘信手拈来,皆成绝唱’呵,俨然文坛的一方诸侯。

其实,是否有一行文章能流传下去还很怀疑。

要是王勃读到这些,不知会作何感想?

”“已小寐千年的他,也许会惊起而扼腕长叹,或者会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洪亮说。

15、王勃当年序惊四座的滕王阁,据他说已是层台耸翠飞阁流丹,而今天新阁的瑰伟壮丽又远胜当时。

劈面仰观,它蔽天塞地压弯你的眉睫,登临其上,九层飞檐如凌空的羽翼,托着你衣袂飘飘地向上界飞升。

滕王阁上;秋日楼头,我和洪亮的对话,真可谓高其谈而阔其论。

等到从忘形尔汝中回过神来,我们忽发痴想:

要是能和王勃在高楼之上八袂谈心,把酒论文,那该有多好!

但我们在厅堂里回廊上四处寻寻觅觅,却始终不见他的踪影。

天高地迥呵,宇宙无穷,只有楼下的滔滔江水,把他的故事从千年前说到如今。

【按语】李元洛先生为湖南著名诗人、散文名家、评论家。

当年有北谢(谢冕)南李之誉,可见评论界之声望!

李先生非但文字好,口才亦极佳。

此外,君子不事权贵,倾心治学,风骨在外!

一日听课,本人忝列末位,受宠若惊诚大幸事。

课名《评点余光中》,此等资格非先生莫属!

两小时下来亦庄亦谑,解析通透。

凡例证,无不深慎严准,妙语连珠;听者皆余兴未散。

更为我只可仰视的是:

从他口中吐出的锦绣,时而未有所闻,时而深服其说。

由此既见我孤陋,又一觑其师学府!

盛唐是历代文人墨客心中的一个情结,至今恐怕无人能背;盛唐还是一段翻阅过去,哗然喧响的记忆;盛唐又是一衷敏感的旋律,一触便清冷作声。

意犹未尽万分之一,好在此处青春宣言般的滕王阁序,盛唐即陡然鲜活起来。

心仪已久,作者借高秋之日偕友穿越唐代遗风和王勃诗文的余韵,登临滕王阁,发思古之幽情。

滕王阁是盛唐的一个信物,是遥望瞻怀的一扇窗,是走向盛唐的一道门。

而今已不见“响穷彭蠡之滨的渔舟唱晚”,但西山的秋雨仍在,南浦的飞云仍在,王勃将诗歌引入盛唐的朝气仍在!

李元洛先生不愧是散文名家,一篇《走向盛唐》厚重大气,满纸烟霞;便使滕王阁俨然沾上盛唐气派。

文化散文极易拘滞于历史之沉重,而游记散文则偏颇在风光的罗列;集二者于一身的此作然而却不!

文章融诗、史、时、考、思于一炉,却不拘一格,流思婉转,精彩荟萃。

先是虽“年华向老”却仍为盛唐诗韵与王勃年少才华所撩拨,进而一蹴阁顶,凭今挽古,感时伤世;难怪王勃有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散文都有一种情感纠结所在,本文可归入登临怀古一类。

开篇乍看万般奔涌,仿佛不着边际;细品之后,作者是以自己的情感、体悟与诗文、风景发生碰撞,触发为主线,将所想所悟所见所闻尽收笔底,纵干横枝无所不包,各种意象纷至沓来洋洋洒洒;他却那照单全收,并将之梳理成清晰流畅的思维潮浪顷泄而来!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手笔?

对于文坛颓废之风、浮华之作,吾师自有独见。

此作今日读来,殊为有益。

全篇文笔精当、冼练、厚重,深深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之中。

同时,又采取对唱的方式,借诗言志咏物寄情,清新之感盈盈而出。

1、在第4段中,作者触景生情感悟到的是:

(不超过16字)(2分)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江南名楼中滕王阁在作者心中位置最高,情感最贴近,因为《滕王阁序》曾像“雕刀一样一字一句镂刻”在作者的心版上。

B.文中引“贪官与污吏齐飞,良心共煤炭一色”,是为了针砭时弊,引起人们对现实的反思。

C.王勃走上中国文学的前台,标志着盛唐时代的文学达到最高峰,他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D.王勃等人刚健昂扬的诗风对当时风靡文坛的绮靡浮华之风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E.初唐诗歌从宫廷走到市井,走向江山与塞漠,这可以视作盛唐时代“诗人的主体精神与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的前奏。

F.当今文坛的萎靡浮躁之风是受了唐代上官仪等人的诗风的影响。

3.请写出文中涉及到的主要两处对比,并分别说明其作用。

(8分)

对比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重在写初唐的文学,然而为什么再三提及“滕王阁”?

(4分)

《走向盛唐》阅读答案:

1、“王勃的妙序佳诗是滕王阁闻名的原因。

”或“王勃登高一赋使滕王阁地显其灵。

”(2分)

2、D、E(A项,文中只说滕王阁是作者最晚造访的江南名楼,未说位置最高;B项,引用是为了体现王勃这联名句的深入人心;C项,走向盛唐的标志,并不是达到高峰;F项,文中并未提及两者有联系,属望文生义)(5分)

3.(8分)①对比:

以王勃为代表的“初唐四杰”的文风与以上官仪为代表的的形式主义文风作对比;(2分)

作用:

突出“初唐四杰”在文学上倡导的刚健质朴的文风具有开创意义。

(2分)

②对比:

初唐四杰显示的文风与现代文坛的不良风气作比。

(2分)

作用:

对比鲜明,突出现代文坛的平庸肤浅之气。

(2分)

4.(4分)①滕王阁因王勃的诗闻名,因此滕王阁与初唐文学有着具体的联系。

(2分)

②滕王阁高耸雄伟的形象象征着初唐文学大气开阔的气魄。

(2分)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

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

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大者驿闻,小者立变。

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

酒半,合辞言曰:

“此屋不修,且坏。

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公应曰:

“诺。

”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

“子其为我记之!

”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

①三王:

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

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

王仲舒。

③浃和:

和睦。

1.对下列句加点的词解释最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移刺袁州刺:

担任刺史B.窃寄目偿所愿焉偿:

满足

C.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造:

制造D.词列三王之次次:

次序、行列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作者没有游滕王阁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②袁于南昌为属邑③便道取疾以至海上④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⑤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⑥窃喜载名其上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仅用数语记叙重修滕王阁之事,其余几乎均围绕向往登滕王阁而不得来抒写,既抒写自己向往之情,也颂扬了王仲舒的政绩。

B.文章三次写自己没有游滕王阁的原因,其中写前两次不得游是第三次不得游的衬笔。

C.作者写第三次不得游滕王阁,实际上又是叙王仲舒政绩的衬笔,将王仲舒的政绩不经意中叙入。

D.韩愈极力倡导古文,却称赞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壮其文辞”,以能“词列三王之次”为荣,可见,韩愈还是认为古文不如骈文的。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

(5分)

②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5分)

参考答案:

1.C(造:

到达)

2.B

3.D“韩愈还是认为古文不如骈文”无此意。

4.①、等到看到三王写这些文章,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来阅读前人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

(“及、壮、益、以”四个关键点每点一分,句意1分。

②、现在,(您离开南昌)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今天刚好满一月,您又来这设宴。

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

(“伯、期、燕、乌”四个关键点每点一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韩愈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江南多有(宜于)登临游赏的所在,只有滕王阁是第一。

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

等到三王写这些文章,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来阅读前人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

受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他。

14年,因为谈论事情(佛骨)被贬留守揭阳,因为想近便,走了捷径,以至取道海上,又不能够过往南昌来看看所说的滕王阁。

这年冬天,因为皇帝庆祝年号,在国内施加恩德,转任袁州。

袁州是南昌的附属地方,我私下里高兴侥幸的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管制在你的手下做官,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有一机会到滕王阁的所在,我私下里寄托眼睛满足所期望的事情啊。

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把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作为御使中丞的诏书下达了,考察江南西道;洪、江、饶等地都是所属管治的地方。

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不方便的以及要求不能满足的,王公到了之后,都停止了,一切都正常运行。

大的事情通过使者告知,小的事情立刻就改变了,过了一些时日,在短时间内,百姓有美好的品德,然而您在很远的地方游山玩水。

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在你的府下听从命令,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你的接待之人?

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来到达啊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融洽,您和监军让人设宴在这个地方,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在酒席上。

宴会进行中途,汇合各种言辞说,这阁子若不修整,将毁坏。

以前您作为这里的官员,有恰当理由来使它新,您的文章,确实写在墙壁上。

现在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今天刚好一周月,您又来这设宴。

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

您说是。

于是栋梁,腐烂变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子,色彩中浸坏模糊不鲜艳的,修治他就停止。

没有比前人奢侈,没有荒废作为后人的景观。

工程已经完成,您和大家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替你记录这件事情。

我既然因为没有到达景观做叹息,私下里高兴名字能列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

于是不推辞接受了您的命令。

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快乐,即使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和您一起游玩,还能为您做文章。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作记。

 

江上风劲折奇才

葛昌永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一只秋去的孤雁,掠过滕王阁,沿着南下的寒风,苍凉地高飞而去。

这是黄昏时节,太阳西坠未坠,我来到南昌,来到滕王阁,顶风登上层叠千寻的楼上,凭栏放目远看,看到的第一眼图景。

那滕王阁呀,用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它的整个色调是个“碧”字,整个风格是个“叠”字,整个气势是个“雄”字。

迎面的,是亭台次第,牌坊、台阶、陪楼,一层层,一簇簇,烘托着那高耸入云的主阁;阁上次第的匾额,金碧辉煌,一块高过一块地俯视着也虎视着云蒸霞蔚的南昌城。

临江的,鹤汀凫渚,千帆争渡,渔舟唱晚,落日脚下;章江门外,赣江蜿蜒而来,江水汩汩地从脚下流过,然后远去,消失在无极苍茫之间。

举目四望,天之荡荡,水之沧沧;远山含黛,依稀朦胧;秋云如水,伸手可掬;山川城郭,云村烟树,历历在目,使人产生“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受。

只可惜,我此时来到高阁,正赶上寒潮滚滚,高声咆哮,残阳闪烁,天穹隐晦,地上飞尘疾走,楼上风势狂烈,人不敢在迎风的栏杆旁站立,只能猫腰扶壁闪过,否则便会飘浮起来。

高阁盱瞩,加之风酸杀眼,人战战兢兢不敢放目,更兼听得洪涛在下,拍击阁基,哗哐哗哐,声如卷雷。

风波在上,天声贯耳,压城欲摧,一种肃杀之气势,森森夺人。

我等张皇一睹,辗转下阁。

阁下有一秀园,小巧玲珑。

园中有一汪碧池,睡莲飞翻。

睡莲簇拥的水的中央,立有一飘逸公子塑像,士帽风衣,眉清目秀,顾盼生辉,超然不俗,迎风屹立着。

我知道,这一定是王勃了!

好一个王勃!

那一年,滕王阁还没有这么高大瑰丽吧?

也是个秋天,是九九重阳这一天,天高气爽,可是风急浪涌,一叶扁舟顺风从江下飘来,从鄱阳湖从长江从黄河从长安飘来。

船头一位少年,风吹拂他的缨带,浪溅漫他的尘履,眉清目秀,超然不俗,恰如此时这园中的王勃,迎风屹立着。

他远远地看到横空出世、枕江鹤立的滕王阁,便吩咐泊船上岸,欲一览名胜风采。

可巧,正赶上都督阎公在阁上主持诗文盛会,选拔文魁。

王勃没有请柬,守门人见这少年神采飘逸,不敢小视,便额外关照,在座位最末加上一把椅子。

当王勃得知阎公想借此机会抬举自己的乘龙快婿时,他一边听着缠绵的琵琶,一边想着,要是自己的祖父王通,要是自己的叔父王绩在这个场合,该如何应对?

所以,当主持人宣布谁人来作滕王阁序时,当满座人都不肯接笔接纸时,王勃却起身接了过来。

在满堂人的惊讶中,但见他落笔如飞,下笔有神,警句迭出,妙语连珠。

唏嘘,他是谁?

满堂人无不惊问。

“原来是当今文坛四杰之一的王子安啊!

”那笔下的胜景、文中的锦绣、辞章的绮丽以及意境的苍壮,哪个人不为之倾倒?

就这样,他临场草就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篇千古绝唱!

才子与机遇的相契呀,终于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就是这偶然的机会,使滕王阁从此奠定了天下名楼的人文基石!

好一个王勃,他哪里是在写序?

他是在借滕王阁盛会的机会,抒发他那久积于胸的块垒!

明日,他又要从这里,从这里扬一叶孤帆,去天涯海角,看望因他的才气而被拖累贬官的老父亲,那年迈的老父远在南海之外的地老天荒的蛮野之地。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行将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他翻山越岭,不远万里,逢水乘一叶小舟,翻山骑一头瘦驴,抱满怀之忧怨,去看望无辜受过的高堂。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能不感慨万千?

而昨日,春风得意马蹄疾,小小年纪的王勃,已经以卓冠群芳的才气,名重当朝,十多岁便做了朝散郎。

锦衣少年,锦绣文章,可惜因着一篇讥讽流俗、评贬时弊的戏文,竟然遭遣。

于是祸不单行,可怜一介少年才子,从此被弃之山野江湖!

他“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无奈“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虽然思终军之请缨,慕宗悫之长风。

可是长风只是把他吹出长安,吹到这秋风劲吹的滕王阁,还要把他吹向浩淼的南海之外。

二十多岁的人留下的文章,百世生辉,千秋垂范,可天地之大,却容不下一个王勃!

这江风好大好劲呀,明日,他要乘风远去,别中原的山水、江南的山水,别滕王阁上亲眼目睹他写序的人们。

明日的明日,他还要乘着风漂洋过海,去交趾省亲。

可是还没有见到老父亲,海便吞噬了他年仅27岁的生命。

27岁呀,正是英姿勃发的年龄。

巍峨的滕王阁呀,你纵是巍峨,并且你因了王勃才真正巍峨,你又为王勃做了些什么呢?

那黄鹤楼令费先生成了驾鹤而飞的仙人;岳阳楼令范仲淹成为垂范古今的名臣。

而你呢,滕王阁?

你是用苍凉的感叹铭刻下自己的人文基因,践踏着悲酸的倾诉成为江南的名楼的吧?

江风呀,你小些吧,再小些吧;海风呀,你小些吧,再小些吧;天风呀,你小些吧,再小些吧!

风劲一时休,休杀少年才!

这使我想起中国历史上另外两名少年才子来。

一个是贾谊,一个是李贺。

贾谊也是少年得志,皇帝老子一日三升其官,他的《过秦论》横空出世,《治安策》纵横捭阖,连当代的鲁迅也称他的文章为西汉鸿文。

一个很有前途也将很有作为的政治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