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岩浆岩结构构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831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岩浆岩结构构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章岩浆岩结构构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章岩浆岩结构构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章岩浆岩结构构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章岩浆岩结构构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第三章岩浆岩结构构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第三章岩浆岩结构构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岩浆岩结构构造.docx

《第三章岩浆岩结构构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岩浆岩结构构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岩浆岩结构构造.docx

第三章岩浆岩结构构造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Texture):

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包括玻璃)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结构(Structure):

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会合体之间或矿物会合体与其余组成局部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一、岩浆岩的结构: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1、全晶质结构

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

多见于深成侵入岩中,说明岩石结晶条件好,缓慢结晶的产物。

2、玻璃质结构

岩石几乎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所组成。

多见于火山岩中,是快速冷凝结晶的产物。

3、半晶质结构

岩石由局部晶体和局部玻璃质组成。

多见于浅成岩和火山岩中。

雏晶结构:

玻璃质是一种未结晶的、不稳定状态下的固态物质,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玻璃质将渐渐脱玻化,转变为结晶物质,在脱玻化初期,形成一些颗粒极细的结晶物质,称为雏晶。

如果岩石主要由雏晶组成,那么其结构称雏晶结构。

霏细结构:

脱玻化到达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极细的、它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隐晶质会合体,但颗粒间界限模糊,形状不规那么,称霏细结构。

球粒结构:

脱玻化可形成球粒,它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生长的长英质纤维组成的球状生成物,也可呈扇状、束状等。

岩石中有球粒组成时,那么其结构称

1/7

 

为球粒结构。

如果外形似球状,但其成分不是长英质,而是辉石和斜长石,那么称球颗结构。

前者多见于中酸性、酸性岩石中,后者那么出现在基性火山岩中。

(二)、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

1、显晶质结构

肉眼观察时根本上能分辨矿物颗粒者;显晶质结构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又分为:

(1)、粗粒结构:

矿物直径>5mm

(2)、中粒结构:

晶粒直径在2~5mm之间

(3)、细粒结构:

2~0.2mm

(4)、微粒结构:

<0.2mm

2、隐晶质结构

矿物颗粒很细,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者。

如果在显微镜下能够看清矿物颗粒者,称显微晶质结构;如果镜下只有偏光反响,而无法分辨矿物颗粒者,称显微隐晶质结构。

根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区分为三种结构种类:

(1)、等粒结构:

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概相等。

(2)、不等粒结构:

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3)、斑状及似斑状结构:

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相反的两

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其中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这点可与不等粒结构相区别。

斑状与似斑状结构的区别是:

如果基质为隐晶质及玻璃质,那么称斑状结构;如果基质为显晶质,那么称似斑状结构。

熔蚀结构和暗化边结构:

深部结晶的斑晶在随岩浆上升过程中,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熔蚀,形成浑园状、港湾状形态,称熔蚀结构;而含挥发分的斑晶在上升过程中常发生疏解,在晶体边缘形成铁质分解氧化形成的磁铁矿等不透明矿物细粒会合体,称暗化边结构。

 

2/7

 

(三)、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

1、自形晶结构

岩石主要由自形晶组成。

2、它形晶结构

岩石主要由它形晶组成。

3、半自形晶结构

岩石主要由半自形晶组成。

(四)、岩石中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1、交生结构

两种矿物互相穿插有规律地生长在一同。

如文象结构、蠕虫结构及条纹结构等。

(1)、文象结构:

很多石英往往呈一定的外形(如尖棱形、象形文字形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

(2)、条纹结构:

钾长石和斜长石有规律的交生。

它能够是固溶体分解而

成,也能够是交代成因的。

斜长石在钾长石中呈条纹称正条纹长石,反之称反条纹长石。

(3)、蠕虫结构:

很多细小的形似蠕虫状的石英穿插生长在长石中。

成因有三种:

共结蠕虫、交代蠕虫、分解蠕虫。

2、反响边结构

早生成的矿物与熔浆发生反响,当这种反响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圈,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早结晶的矿物,这种结构称反响边结构。

如橄榄石的辉石反响边,单斜辉石的角闪石反响边。

如果这种“反响边〞是由次生交代作用形成的,那么称次变边结构,它是变质岩中的常有结构。

 

3/7

 

3、环带结构

与反响边结构近似,不同的是反响生成矿物与被反响矿物同属一类矿物,仅端元成分及光性方位有差异,因而呈现为环带状特点。

4、包含结构

较大的矿物颗粒中包含有很多较小的矿物颗粒,称为包含嵌晶结构。

如果大的辉石或橄榄石中包含很多自形柱状的斜长石晶体,称嵌晶含长结构。

5、填隙(间)结构

斜长石微晶所组成的空隙内,充填有辉石等暗色矿物,以及隐晶质、玻璃质等。

其余特殊结构将在各章节中介绍。

(五)、岩浆岩结构与岩浆冷凝条件的关系

一般来说,矿物都是在过冷地区,即低于其熔点假设干度的条件下结晶的,如果冷却缓慢,过冷度小,有充足的时间结晶,那么结晶较好;如果冷却快速,过冷度大,来不及结晶,那么结晶不好或形成玻璃。

1、岩浆在地壳深部,冷却缓慢情况下,结晶作用主要发生在a区,晶体生

长速度大于形成结晶中心的速度,因此,围绕少数结晶中心晶体快速生长,形成较大的晶体,组成岩石的粗粒结构。

2、岩浆在地壳浅部,冷却较快的情况下,结晶作用主要发生在b区,形成

结晶中心的速度大于晶体生长速度,围绕大量结晶中心形成大量的细小晶体,组成岩石的细粒结构。

3、岩浆喷出地表或很近地表,在冷却很快的条件下,结晶作用在c区,形

成结晶中心及晶体生长速度都大为减弱,但前者仍大于后者,结晶中心特别多,晶体生长速度靠近于零,结晶能力很弱,形成微晶结构,隐晶质结构、霏细结构或半晶质结构。

 

4/7

 

4、冷却极快的情况下,凝结作用主要发生在d区,几乎不形成结晶中心,更谈不上晶体生长,因而形成玻璃质结构。

二、矿物结晶次序确实定

矿物结晶次序的研究,对解决岩浆岩的成因及岩浆岩生成后的变化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确定矿物结晶次序的原那么

1、矿物颗粒的相对自形程度

自形程度高的一般析出较早,自形程度低的析出较晚。

但矿物本身的结晶能力必须充足注意。

2、矿物间的相互包裹关系

往常认为被包裹的矿物一般早于包裹它的矿物。

但需谨慎,如分解条纹长石、文象结构中的石英。

3、矿物晶体大小

在常有的斑状结构中,大晶体一般先结晶,而小晶体经常后结晶。

但对某些交代斑晶那么相反。

4、根据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

比方花岗岩中的榍石晶体,当它散布于绿泥石中或其边部,因为绿泥石是

后期蚀变矿物,那么这种榍石一般认为是黑云母变为绿泥石时,析出Ti、Ca等元素生成的。

而散布于解理、裂隙中的榍石很可能是后来形成的。

而被黑云母、

斜长石包裹的自形榍石,且晶体延伸方向切穿解理缝方向,那么这种榍石是岩石早期结晶的产物。

三、岩浆岩的结构

结构:

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会合体之间或与岩石其余组成局部(如玻璃质)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这里不包括岩体的节理结构,也

不包括与变质作用及风化作用相关的次生结构。

5/7

 

1、块状结构(均一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散布是均匀的,岩石各局部在成分上或结构上都是同样的。

2、带状结构

不同成分的岩石彼此逐层交替,或许是成分相同但结构、颜色及造岩矿物成分或数量不同的岩石彼此逐层交替呈带状、条带状彼此平行或近于平行。

3、斑杂结构

在岩石的不同局部,其矿物成分或结构结构差异很大,因此整个岩石看起来是不均一的,斑斑块块,凌乱无章。

4、球状结构

表现为侵入体中有一些球体,而每个球体中的矿物,围绕某些中心呈同心层散布,有的在某些层内矿物呈放射状散布。

5、晶洞结构和晶腺结构

在侵入岩中出现的孔洞称为晶洞结构,如果孔壁上生长着排列很好的晶体那么称为晶腺结构。

6、气孔和杏仁结构

这是喷出岩中常有的结构,主要见于熔岩层之项部,它是由于从冷凝着的岩浆中,尚未逸出的气体,上升聚集于岩流项部,冷凝后留下的气孔,称为气孔结构。

气孔的拉长方向,指示着岩流流动的方向。

当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所充填,那么形成杏仁结构。

7、枕状结构

这是岩浆水下喷发的典型结构。

枕状体常具玻璃质冷凝边,有的气孔呈同心层状或放射状散布,中部有空腔。

8、流纹结构

 

6/7

 

是酸性熔岩中最常有的结构。

它是由不同颜色的条纹和拉长的气孔等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结构。

9、流动结构

岩浆岩中片状矿物、板状矿物及扁平捕虏体、析离体的平行排列,形成流面结构;而柱状矿物和长析离体、捕虏体的定向排列,形成流线结构。

它们是岩浆流动的古迹,流面与围岩接触面平行,流线与岩浆流动方向一致。

10、原生片麻状结构

岩石中的暗色矿物呈断断续续的定向排列,其间被浅色粒状矿物所分开。

它是流动的岩浆对围岩强烈挤压而产生的,也是岩浆的流动古迹,限制于岩体边部。

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