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084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案.do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 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适用全院所有专业

院系(部)______经管艺术系______

班级17级新闻、金融;会计1、2、

3、4、5班;17级国商1、2班

物流1、2、3班;酒管1、2班

17级电商1、3、5班、艺术

教师________张苗苗__________

本次课标题: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授课日期

9.251A1B9.262A2C9.273B

9.284A4B9.295A5C

授课班级

17级会计1、2、3、4、5班;物流1、2、3班;电商1、3、5班;酒管1、2班;金融、新闻、艺术;国商1、2班

课时

2

上课地点

3301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想信念,并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之奋斗,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2、认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

1、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重点:

1、让学生明白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

2、引导学生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作业或

考核

思考题:

结合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参考资料

1、《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日本稻盛和夫

2、《自己拯救自己》塞缪尔•斯迈尔斯(英国19世纪伟大的道德学家、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和脍炙人口的散文随笔作家。

3、《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俞敏洪

教案首页

教学设计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方法与手段)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复习引导

复习上堂课重点内容,引出本堂课

提问

讲授(口述)

思考

回答

5分钟

告知目的

展示学习框架,明确学习目标,提出疑问,引发思考,展开本堂课的讲授的重难点

设问、启发

讲授(口述)

个别回答

5分钟

课程新授

1、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

2、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理想信念状况?

3、大学生怎样在实践中化理想现实?

结合PPT理论授课的同时穿插案例讲授,结合思考题,并配合视频,提出疑问,学生主动探究。

思考

分组演讲讨论

70分钟

分析总结

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师讲授或提问

记录

听讲

5分钟

课后作业

思考:

结合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讲述

记录

5分钟

后记

根据私下里和学生谈话的情况来看,学生绝大多数都有理想,但多为具体的职业和生活理想,缺少社会理想的内容。

此处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教学内容

【复习导入】

复习上堂课重要内容,导入本堂课内容。

【告知目的】

主要内容:

一、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

二、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理想信念状况?

三、大学生怎样在实践中化理想现实?

教学目标:

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课程新授】

课程导入: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

动物生存,而人生活。

——雨果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请思考:

为什么动物生存,而人生活?

理想信念是人类所特有的吗?

为什么?

人和动物不同,人是有理想的,人生在世,既离不开对物质的依赖,更离不开对精神的追求。

拥有理想,可以说是人和动物本质区别之一,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才能找到人生最美好的归宿。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和社会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构建的具有实

现可能性的未来价值目标。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理想有不同的解释。

社会学:

理想是对未来社会合乎客观发展规律的想象和希望。

哲学认识论:

理想是对奋斗目标有根据的构想。

心理学:

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信念。

政治学:

理想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

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

总之,它是对现实的一种理性超越,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体现。

1、理想的特征

第一,时代性与阶级性。

时代性。

人们生活的时代不同,所遇到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社会环境和所具有的文化素养、认识能力不同,所产生的理想也不同。

诗人流沙河还写过一首优美的诗:

理想

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反映的正是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向往和追求不一样。

赫鲁晓夫称:

“共产主义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王、六十年代我国人民心目的现代化理想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理想是政治思想的核心部分,带有鲜明的阶级性。

不同阶级的人们理想愿望不一样。

孙中山的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的理想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鲁迅:

“……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

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

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第二,现实可能性。

理想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

理想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

贺麟先生说过,“离开现实而言理想,理想就会成为幻想和梦想,离开理想而言现实,现实就会成盲目的命运和冷酷无情的力量……事实上有许多人埋没在现实之中,为现实所束缚,作现实的奴隶,更有许多人,沉溺于幻想中,不认识现实,极力逃避现实。

”因此,理想的形成,不仅体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的情感,而且需要人们理性地认识现实的客观条件及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使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三,具体历史性(差异性):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理想进行各种调整。

理想的差异性,或者说理想的多样性,首先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

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比如,中国古代儒家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长惠幼顺、亲亲尊尊,依礼而行的差序社会。

封建士大夫向往的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而劳动人民向往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生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小农生活理想。

而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则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

其次,一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的理想进行各种调整。

一个人童年时期的个人理想也许是做一个歌唱家,到了青年时期其理想则可能变成了做一个文学家,成年以后,其理想又可能会变成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想,这些都是正常的。

2、理想的类型

由于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对未来想象的多层次性,人们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因此,理想又是多方面的、多类型的。

从横向来说,可分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又可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与道德理想。

从纵向来说,则又有近期理想与长远理想之分。

链接案例:

厦门远华案中赵克明的堕落

赵克明是厦门市副市长,分管土地和城建,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高材生。

赖昌星决定要“摆平”这个厦门的“土地爷”,按照惯例塞了一袋子钱给他,却被赵轰了出来,不屑一顾。

他认为赖格调太低,送钱的方式不雅,简直俗不可耐,根本没把这个晋江的“土包子”放在眼里。

赵有个最大的爱好就是好色。

赖费了一番功夫终于将他的底摸清了。

于是投其所好,找到了摆平这位“土地爷”的突破口。

赵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了最终的堕落。

赵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开发房地产大开绿灯。

但只收受赖送的10万港币,相对其它的贪官来说是受贿数额较小的。

建构正确的生活理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以劳动为基础,劳动和享受相统一。

人要获取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正当的途径只有一个:

劳动。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劳动是前提。

生活需求、生活水平应与劳动收入状况相适应,量入为出。

离开劳动创造贪图享受就是奢求。

只有劳动,人们才能正确深刻地理解生活。

现实生活中常可看到,不劳而获的暴发户的生活方式多是腐朽的。

富裕的物质生活与高尚的精神生活相统一。

幸福生活本身包含着这两个方面。

精神文化生活是人的高级需求。

只重物质生活,忽视精神生活,会导致人们消费结构失调,生活情趣庸俗。

(吃黄金宴:

庸俗的生活方式的反映)社会上奢侈享乐之风,物欲型犯罪增多,都与人们的不健康的生活理想有很大的关系。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形成

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超社会产物,是个体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随着意识心理的形成而产生的,它是由人们在特定条件下的需要所决定的,可以说,一种信念就是一种需要的反映。

当人的意识对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思想进行鉴定和选择之后,确认某种理论或思想是可信的,并在行动上加以维护和贯彻,这时候,信念也就确立起来了。

2、信念的涵义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思想和理想确定无疑的自我意识,是坚信正确并努力身体力行以期实现良好结果的稳定、持久的观念。

它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融和和统一。

信念以一定的认知为基础,这种认知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即使是错误的认知,只要自己相信,就有信念确立。

反过来,即使面对科学、正确的思想理论,如果你持一种犹豫怀疑的态度,也就谈不上信念,充其量只能算是认知。

如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

3、信念的特征

(1)稳定性

信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一般不容易改变;但不是不可改变的。

有两种改变:

一是在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更加完善和坚强,二是发生动摇甚至放弃。

链接案例:

本世纪初发生了令人震惊的物理学家自杀事件

1895年以前,科学界一直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如果宇宙是一座大厦,原子就是建造这座大厦的最小单位——宇宙之砖。

当时许多物理学家笃信这个理论。

然而,科学上的一系列发现,很快将物理学界流行的观点打破。

1895年X射线的发现,1897年电子的发现,1898年居里夫妇的发现。

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查明,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原子之中还有原子核,周围还有电子。

这些新的发现,用原子论的观点是无法解释的,原来笃信原子论的科学家陷入彷徨、苦闷之中,其中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曼等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信念,走了集体自杀的道路。

(2)执着性

(3)多样性

(4)情感性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案例:

2、信仰是信念的升华真正的信仰是与崇高和神圣连在一起的,是对于崇高和神圣价值的信念。

信仰的形成过程:

外界信息――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信仰

话题一:

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

第一,理想信念作为人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完善的人生所必不可少的。

孟子: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不仅需要物质享受,而且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

人的本质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人的精神性的彰显。

“而人的精神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实现,其实质或核心乃是一个精神家园的寻找问题——所谓精神家园也便是人所确信不移的精神努力目标,是人的终极关怀,是被人认作自己生存之根本的精神理想。

”可见,理想信念是人的价值生活或意义生活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就象是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人就会产生一种“空无感、疏离和价值无根感”,精神上就会无所寄托,只能去寻求纯粹的物欲满足,因而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理性的人。

马加爵在行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

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

”这番话有种直指内心的力量,那是他回首二十多年生命历程所做的最后感悟,每一字都显得格外的沉重。

“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

”这是马家爵在生命最后时刻的人生感悟。

俞洪敏在大学毕业时对同学说的一段话:

同学们大家都很厉害,我追了大家5年没追上,但是请大家记住了,以后扮演一个骆驼的同学肯定不会放弃自己,你们5年干成的事情我干10年,你们10年干成的事情我干20年,你们20年干成的事情我干40年,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了80岁后把你们一个个送走了我再走。

俞洪敏(同济大学演讲)

第二,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使生命富有意义。

如何认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伟大的人生源于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

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

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

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无一不是胸中燃烧着崇高的理想,受崇高理想所鼓舞、所激励。

高尔基: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坚信这是一个真理。

案例:

警察之死

在一次追捕行动中,有一位年轻的警察被歹徒用冲锋枪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

3个月后,当他从医院里出来时,完全变了样:

一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子,成为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鉴于他的功绩,纽约市政府和其他一些社会组织授予他许多勋章和锦旗。

一位记者采访他,问道:

“你以后将如何面对所遭受到的厄运呢?

”这位警察说:

“我只知道歹徒现在还没有被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

”从那以后,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

他几乎跑遍了整个美国,甚至有一次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独自一人乘飞机去了欧洲。

许多年后,那个歹徒终于被抓获了,那个年轻的警察在抓捕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为英雄,许多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称赞他是最勇敢、最坚强的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之后不久,他却在卧室里割腕自杀了。

在他的遗书中,人们读到了关于他自杀的原因:

“这些年来,让我活下来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现在,伤害我的凶手被判刑了,我的仇恨被化解,生存的信念也随之消失了。

面对自己的伤残,我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

问:

我们应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持久的)

第三,理想信念是道德的基础,没有理想信念社会就会缺乏基本的道德底线和约束。

目前社会上出现的道德失范的现象和理想信念有关系吗?

第四,有科学的理想信念社会才有强大的凝聚力。

邓小平同志说: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页

话题二:

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理想、信念(信仰)状况?

现象一:

注重现实与实惠,躲避崇高与理想

90后大学生看白毛女

10月14日,《文艺报》资深编辑、著名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到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讲学,和学生探讨流行文化相关话题。

熊元义提到“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观点,近来在年轻人中流行,这表明人们由上世纪40年代对群众疾苦的同情,演变成而今对权钱的膜拜。

现场,“90后”女生小谢站起来说:

“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

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

即便是年纪大一点也不要紧。

”文学院蔡姓大一女生的想法让现场一阵骚动:

“如果我嫁给有钱人‘黄世仁’,可以拿他的钱捐给慈善事业,帮助有需要的人。

现象二:

恶搞红色经典

“炒作大王”邓建国要拍网络电影《雷锋的初恋女友》,对雷锋的初恋予以“戏说”,雷锋生前战友加以阻止,最终被广电总局喊停。

还有象“胡倒戈”的网友制作的短片《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和《铁道游击队参赛记》。

在短片中,潘冬子、春伢子化身参赛选手,经历了考场上的“种种黑幕”。

点评:

西安交通大学传播学系副教授杨琳认为,很多人试图通过恶搞“红色经典”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有些人就是靠着“口水”和“骂名”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很多恶搞者不单纯为了搞笑,而是为了赚取私利。

  不少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表示,“恶搞”正在冲击文化底线和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颠覆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恶搞“红色经典”之风之所以屡禁不止,使“红色经典”著作和影视作品的知识产权严重受损,就是因为恶搞者只是受到道德谴责,一句道歉就可了事,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

现象三:

中国人还真的有信仰吗?

没有道德底线的事目不暇接。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腿中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从木耳里认识了硫磺酸。

在三鹿奶粉里认识了三聚氰胺。

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

日本人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了一个民族,中国人一天一杯牛奶,早熟了一个民族。

讨论:

面对上述现象和问题,大学生怎样认识这些现象?

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大学生应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理想信念状况,认识自身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做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人。

第二节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提问】是不是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认可马克思主义?

【案例】英国公布民意调查结果马克思成为本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英国广播公司1999年在国际互联网上以“谁是本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为题作了一项民意调查。

这项调查的结果,共产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德国人卡尔·马克思在众多候选人中名列榜首。

1818年出生于德国的卡尔·马克思是19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曾先后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进行过革命活动。

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阶级斗争的理论,并号召无产者行动起来与统治阶级作斗争,以实现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其他有影响的著作还有《资本论》。

挪威网民托里森称马克思是现代政治学之父。

美国网民卡波尔认为,马克思最为精确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机制,对人们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同样有效。

【点评】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绝没有过时,而是在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丰富着。

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的主要原因是这一理论是科学的、崇高的,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因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我们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具体来说: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导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西方社会家对马克思的评价是四海为家、才华横溢的天才,是思想最深刻最有创见的社会思想家。

因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境界和救世胸怀崇高而博大,包含着人类的终极关怀。

因为它追求的不只是单个人的解放,也不只是无产阶级的解放,而是全人类解放;它追求的是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全人类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方向。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崇高性。

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话题三:

大学生怎样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如果年轻一代都无一己之外的理想主义和冲动激情,国家、民族便无美好未来。

徐本禹们应受到表彰。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个人理想虽然是由自己来确立,但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时代所赋予的。

个人的理想只有具备了社会的意义,才是真实美好的。

因此,个人理想的建立要有社会理想作指导,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如果仅仅从个人出发去设计和追求个人理想,这种“理想”必定是苍白的、渺小的,往往会在现实中碰壁,甚至出现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后果。

努力为实现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时代对中国青年的要求。

邓小平指出:

“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

”青年应当不断学习,像历史上有作为的人们那样,珍惜青春年华,立下符合社会需要、适合自身情况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

中国梦,中华民族奋斗理想的形象概括。

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展览《复兴之路》时提出。

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

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2013年5月2日习近平给北大学生回信

正确理解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反对以理想否定现实,或者以现实否定理想。

用理想来否定现实——现实“丑恶”论

用现实来否定理想——追求“实惠”论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