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8810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豫南地区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如《儒林外史》中多次论及八股技法,马二先生称“(八股)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

从时代背景而言,八股是士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必须全力以赴,无暇顾及其他。

再者,八股是一种具有严格规范的智力游戏,士子若沉迷于诗赋剑作和学术研究,自然会将诗赋气和注疏气渗入八股,从而造成“破体”,因而《玉娇梨》中杨御史说:

“诗词一道,固是文雅,文人所不可少,然最于举业有妨,必功成名就,乃可游心寄兴。

”所以,站在当时的角度,马二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

将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红楼梦》堪称典范。

如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黛玉称自己喜欢山水诗人,主张写诗不必有太多的束缚,立意最为要紧,若“意趣真”,平仄可以不拘,词句不必修饰。

她的文学主张与宝玉相似,宝玉创作《芙蓉女儿诔》,“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

”这些诗论继承明人“意趣”至上的主张,又表现了宝、黛的率真个性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第四十二回写宝钗论画:

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

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

”这番话不但表现出宝钗博学多识,还凸显了她装愚守拙、富有机心的个性。

总之,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总体成就虽不能与专论比拟,但其中渗透着作者的创作经验,比一般的学者之论更切合实际,既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也可借此考察文论的传播和接受状况;

而且,一般作为小说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发挥着刻画人物性格等艺术功能。

因而值得学界关注。

(摘编自万晴川《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光明日报》2021年5月2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小说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与当时的小说地位卑下不无关系。

B.钱钟书先生早就注意到古代小说蕴藏着丰沛而有价值的文论资源,并曾在《读拉奥孔》一文阐述。

C.《红楼梦》中黛玉论诗、宝玉

《芙蓉女儿诔》、宝钗论画,都体现了他们“意趣”至上的文艺主张。

D.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一般是小说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发挥着刻画人物性格等艺术功能。

2.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针对古代小说中的文论资源提出的观点和钱钟书先生的相同,可惜一直没被学界重视。

B.文章从文艺理论价值和艺术价值两方面,论证古代小说中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的观点。

C.文章论述古代小说谈文论艺的文艺理论价值时,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全面,论证周密。

D.文章多次引用《红楼梦》的内容,可看出《红楼梦》是将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小说谈文论艺见解精辟,遍及诗文书画等,或由作者直接发表,或借小说中人物之口提出。

B.我国古代曾经八股取士,八股是读书人进入官场的敲门砖,马二先生所说的创作技巧是正确的。

C.《红楼梦》中贾母对才子佳人小说创作心态的剖析,实是曹雪芹借贾母之口斥责那些说书艺人。

D.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因为渗透着作者的创作经验,所以比一般的学者之论更切合实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饭圈文化”是依托偶像艺人和粉丝经济形成的青年亚文化。

通常来说,“饭圈”会围绕某位明星或偶像组合形成虚拟社群,建立常态化联系,为“爱豆”打榜、购买产品、制造话题、线下众筹以及组织见面会等活动。

“饭圈文化”也曾有积极一面。

然而,从现实来看,“饭圈”更多是在输出负面效应。

在娱乐工业和偶像经济尚未成熟的传媒生态中,“饭圈”已陷入难以自拔的五大怪圈。

一是资本怪圈。

锁定“饭圈”、套牢艺人、绑架舆论、吃定粉丝就成为许多娱乐资本加速商业变现、快速回收成本的不二法门。

二是演艺怪圈。

在“饭圈”,有没有作品不重要,甚至有没有才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流量、热度、话题和人气。

一个偶像艺人只要有疯狂粉丝、充足流量、爆款话题和网络热度,就有可能“C位”出道。

而这种缺失艺术才华和优秀作品的虚假成功,成为一些偶像艺人的终极目标,从而迷失自我。

三是传播怪圈。

从偶像效应到情感认同到精神控制再到经济控制,似乎是“饭圈文化”最想达成的传播效果。

四是价值观怪圈。

在“饭圈”,颜值即正义,流量即王道,热搜即真理,粉丝力量超越公序良俗现象层出不穷。

对偶像的过度痴迷是病态的社会现象,是文化失格、精神失序、心理失衡、行为失态的表现。

对“饭圈”的主力军青少年来说,将造成严重的文化误导和精神伤害。

五是审美怪圈。

在“饭圈”,粉丝是偶像的“金主”,似乎捧红谁、封杀谁一切皆有可能。

审美向资本屈服,偶像向粉丝献媚,就是“饭圈”审美的真相。

总之,五大怪圈环环相扣形成了今天的乱象。

这不仅属于文化学的范畴,还是经济学和社会学应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杨洪涛《莫让“饭圈”成怪圈》,《光明日报》2021年8月3日)

材料二:

相比其他行业,演艺圈是更显性的名利场,容易让人迷失。

一些人逐渐飘飘然,忘了本分,忘了初心,忘了责任。

自以为有颜值、有粉丝,就可以没有演技、没有敬业精神。

自以为有卖点、有笑料,就可以没有营养、没有艺术追求。

自以为有资源、有流量,就可以没有人品、没有正确的价值观。

殊不知,德不配位的明星如同空中泡沫,飞得再高,膨胀再大,也终会破灭。

事实证明,艺人有个性容易脱颖而出,任性妄为则会脱轨而出。

也要看到,艺人失德,已不仅仅是艺人的问题。

资本、经济公司、制播平台、广告商等形成庞大的产业链,让艺人成为一种商品。

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产业链从业者迎合受众口味,一拨一拨地打造偶像网红,又以粉丝乱斗的流量为食。

演艺圈行风问题,那些在乱象背后推波助澜、洗脑诱导、挑拨对立、恶意圈钱的个人和组织,难辞其咎,必须对资本力量、行业规则、价值导向和社会责任进行约束。

一次次反面教材已经表明,明星的光环绝不是遮羞布和保护伞,无论是谁,一旦触碰法律和道德底线,都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惩戒。

总之,文化繁荣不是野蛮生长,乱象必须遏制,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

既然享受了眼球经济的好处,就要接受观众目光的审视。

只有行风清朗,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摘编自巩育华《文化繁荣非野蛮生长,乱象必须遏制》,人民网2021年8月3日)

材料三:

当某明星因“猎艳”指控陷入舆论漩涡时,多个品牌选择与之终止合作,行业协会也表态“对‘劣迹艺人’零容忍”。

文艺行风建设势在必行,艺人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老话说:

学艺先学德,演戏先做人。

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艺德是构筑艺术生命的重要底色,崇德尚艺是一生的功课,艺术素养需要磨砺,艺术品德更需要打磨。

今时今日,司法利剑出鞘,重申法律红线;

各协会、各媒体重拳出击,重温文艺行业的道德根基,提醒社会各界不再漠视文艺行业不良现象。

只有对无德艺人依法予以惩罚,他们引发的不良社会影响才能得以匡正。

(摘编自郭冠华《演艺圈非法外之地,“顶流”亦凡人》,人民网2021年8月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圈文化”是青年亚文化,曾有积极的一面,但目前看来其负面影响更大。

B.锁定“饭圈”、吃定粉丝是娱乐资本加速商业变现、进行成本回收的不二法门。

C.明星若德不配位,没有人品和正确的价值观,其形象最终会在公众面前倒塌。

D.多个品牌终止与某明星的合作表明,谁触碰法律和道德底线,都将受到惩戒。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饭圈”会形成虚拟社群,组织各种线下活动,在尚未成熟的传媒生态中已陷入难以自拔的怪圈。

B.一些偶像艺人迷失自我,因而缺失艺术才华和优秀作品的虚假成功便成为他们最终追求的目标。

C.只要阻止文化野蛮生长,乱象得到遏制,不让劣币驱逐良币,保持行风清朗,行业就能健康发展

D.学艺要先学德,艺德对文艺工作者必不可少,艺术素养和艺术品德需要终其一生进行反复磨砺。

6.如何让“饭圈”走出怪圈,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圈?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梅花图案

戴玉祥

会议结束时,站长忽地站起,严肃地说:

这次抓捕共党特派员行动之成败,是关蓼城共党地下组织能否破获之关键,各位回去,要精心布控,确保万无一失。

说完,转身离去。

与会的国民党特务,亦纷纷领命而去。

春天花回到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看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拉开抽屉,拿出烟,粘到嘴边。

特派员要来蓼城,情报站是怎么知道的,这点,没有时间考虑了。

迫在眉睫的,是要将消息传递给联络员夏天雨。

这样的敏感时刻,没有恰当的借口,是不可以去联络站的。

怎么办?

春天花苦思冥想,还是开车出去了。

尽管有些冒险,但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也只有这样了。

车开得很快,春天花正要往联络站所在的那条街拐,特务队的车迎面过来了,夏天雨就在车上。

春天花忙将车绕进另一条巷子,险险避开。

再坐回办公桌前,春天花脑子就全乱了。

他与夏天雨是单线联系,夏天雨被捕,意味着他与组织的联系断了。

按照组织纪律,春天花现在应该尽快撤离。

但春天花坚信,以他对夏天雨的了解,夏天雨是不会叛变,不会出卖他的。

只是,这情报如何送出去呢?

左思右想,春天花觉得突破口还在夏天雨身上。

春天花的身份是南京派到蓼城情报站的督察,这样的身份,是有理由参与提审共党夏天雨的。

春天花找到站长,提出质疑:

共党特派员明天一早就要来这里了,特务队这时候抓捕他们的联络员,不是打草惊蛇吗?

站长脸色铁青。

春天花缓了口气,既然已经抓来了,站长,我看还是抓紧时间提审。

嗯,看看去,站长边走边说,这帮蠢猪,已经提审了。

审讯室里,夏天雨被绑在柱子上,血肉模糊。

一特务光着上身,正将烧红的烙铁往夏天雨胸脯上按。

夏天雨昏了过去。

春天花将审讯室的情景尽收眼底,他面色冷厉,示意那个特务——用凉水泼。

夏天雨慢慢醒了过来,涣散的眼神在看见春天花后倏地一亮。

春天花走过去,目光在夏天雨身上扫视一遍,厉声问:

你的上线是谁?

下线又是谁?

快说!

夏天雨定定地看了他一眼,嘿嘿笑了两声,突然挺直身体,怒目圆睁,骂道:

到了那边,你个杂种、孬货,老子也饶不了你!

噗——

夏天雨微不可察地晃动了几下右胳膊,然后冲着他啐过来一口血水。

血水溅到了春天花身上。

春天花像是被激怒了,左手一把抓起夏天雨左侧衣襟,右手对着夏天雨的腹部就是一拳,咆哮着:

夏天雨骂不停口:

又是一口血水吐过来。

那个光着上身的特务走过来,说督察,看我的。

说着,又将烧红的烙铁往夏天雨的胸脯上按去。

夏天雨惨嚎一声,又昏了过去。

凉水再泼醒。

夏天雨大笑数声,一声闷哼,竟咬舌自尽了。

一群蠢货,什么都没问出来!

站长气急败坏,掉头就走。

春天花也跟了出来。

回到办公室,春天花看着左手背上隐隐渗出血迹的梅花图案,额头青筋鼓胀,双目猩红。

这是刚才在审讯室里,夏天雨借机用被绑住的右手在他左手背上用力划出来的图案。

春天花明白,夏天雨这样做,目的是告诉他,不用撤离,要继续坚持下去。

他之所以放心地走,说明他已经告诉了自己接头方式。

春天花掏出手帕,狠劲按压着眼眶,生生把眼泪按了回去。

夏天雨同志,放心,你不会白白牺牲的。

春天花长吐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拉开抽屉,拿出烟,粘到嘴边,沉思。

梅花图案……

倏地,春天花扔掉烟,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夏天雨重复骂的那句话,是告诉他:

联络站那边,有一个杂货铺(噗)。

那么,这个梅花图案,应该就是接头的暗号了。

翌日,夕阳落山时分,布控的特务全部撤了回来。

特务队队长“彭”地将手枪拍在情报科科长面前的桌子上,高声怒骂:

你搞的狗屁情报,害得弟兄们守了一天一夜,连个共党特派员的影子也没见到……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10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门见山,通过会议结束时站长严肃的话,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国民党特务抓捕共产党特派员。

B.通过对春天花开完会回到办公室后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能看出他当时复杂的思绪和无比焦虑的心情。

C.画横线句子写酷刑苏醒后夏天雨看到春天花时,涣散的眼神倏地一亮,表明他内心升起了获救的希望。

D.文中没写春天花如何把情报送到联络站,但从结尾特务队队长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次抓捕行动最终失败。

8.小说标题“梅花图案”意蕴丰富,请简要概括。

9.文中夏天雨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九月辛酉,中书令宇文士及罢为殿中监,御史大夫杜淹参豫朝政。

他官参豫政事自此始。

淹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上问其行能对日炀帝将幸江都召百官问行留之计怀道为吏部主事独言不可臣亲见之上曰:

“卿称怀道为是,何为自不正谏?

”对曰:

“臣尔日不居重任,又知谏不从,徒死无益。

”上曰:

“卿知炀帝不可谏,何为立其朝?

既立其朝,何得不谏?

卿仕隋,容可云位卑,后仕王世充,尊显矣,何得亦不谏?

“臣于世充非不谏,但不从耳。

“世充若贤而纳谏,不应亡国;

若暴而拒谏,卿何得免祸?

”淹不能对。

上曰:

“今日可谓尊任矣,可以谏未?

“愿尽死。

”上笑。

冬十二月,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

彦博言于上曰:

“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

”上令彦博让征,且曰:

“自今宜存形迹。

”他日,征入见,言于上曰:

“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

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

”上瞿然曰:

“吾已悔之。

”征再拜曰:

“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

“忠良有以异乎?

“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

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

”上悦,赐绢五百匹。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

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

尝谓公卿曰: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

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

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

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淹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上问其行能/对曰/炀帝将幸江都/召百官问行留之计/怀道为吏部主事独言/不可/臣亲见之/

B.淹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上问其行能/对曰/炀帝将幸江都/召百官问行留之计/怀道为吏部主事/独言不可/臣亲见之/

C.淹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上问其行能/对曰/炀帝将幸江都/召百官问行留之计/怀道为吏部主事/独言不可/臣亲见之/

D.淹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上问其行能/对曰/炀帝将幸江都/召百官问行留之计/怀道为吏部主事独言/不可/臣亲见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酉,干支之一,古人常用干支相配以纪年、纪月、纪日。

文中是纪日。

B.御史大夫,古代官名,秦代开始设置,主管监察、司法及中央重要文书。

C.谏,旧时规劝君主、尊长,或同辈之间相互规劝、劝诫,使其改正错误。

D.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大臣对帝王的敬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淹向唐太宗推荐邸怀道,他以亲眼所见邸怀道独自成功劝阻隋炀帝巡幸江都,证明邸怀道的品行才能。

B.唐太宗通过与杜淹关于职位的高低与劝谏的关系、拒谏与亡国的关系等讨论,使得杜淹愿以后冒死上谏。

C.魏征向唐太宗说愿做良臣不愿做忠臣认为良臣与君王同心,共享尊荣,忠臣与君王当面争执,身亡国灭。

D.唐太宗以隋炀帝的臣子阿谀奉承导致亡国为例,告诫公卿们,政事如有过失,一定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仕隋,容可云位卑,后仕王世充,尊显矣,何得亦不谏?

(2)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得儿女消息①

文天祥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

孔明已负金刀②志,元亮犹怜典午③身。

肮脏④到头方是汉,娉婷更⑤欲向何人。

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注】①这首诗写于宋末元初。

②金刀,是繁体字“劉”(刘)的组成部分。

③典午,是指“司马”,是晋朝的隐称。

典,司也;

午,马也。

④肮脏:

此处念kǎngzǎng,高亢刚直的意思。

⑤更:

改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采用双关手法,既描写了自然环境,也暗示民间的抗争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B.颔联用典,诗人以诸葛孔明和陶渊明自比,写出自己抗争的结局和对元朝的态度。

C.颈联通过对比,写出真正的男子汉都高亢刚直,女人们却容易朝三暮四,改弦更张。

D.整首诗采用多种艺术手法,意蕴深厚,情感真挚,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诗人形象。

15.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

而“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农忙时节村妇儿童去田中送饭的场景,表现了农家的辛劳。

(3)李商隐《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鸣般伤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作为中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古浪县曾深受风沙灾害,不仅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无法保障,就连良田也面临被沙漠吞噬。

1981年,当地六位老人为保住家园和后代,向荒沙发起挑战。

如今,_________,三代人用40年的奋斗,建成了一条25.2万亩的绿色“隔离带”,()。

以郭万刚为首的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不但向沙漠要绿色,而且要效益。

以郭毅为首的第三代治沙人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更是“_______”,要绿色,要效益,还把现代化的治沙设备开进了八步沙。

“绿动未来”环保公益平台通过组织志愿者重走“六老汉”三代人治沙路,激励志愿者从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中________力量。

“绿动未来”不仅带动社会力量真正走进治沙前线参与荒漠化防治,还创新开展了实地探访、生态课堂等教育实践活动,让更多人___________,参与其中,了解环境的脆弱和守护环境的不易。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子承父业得寸进尺汲取设身处地

B.薪火相传得鱼忘筌取得设身处地

C.子承父业得寸进尺汲取亲临其境

D.薪火相传得鱼忘筌取得亲临其境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现了从绿进沙退向沙进人退的历史性转变,截断了沙漠侵蚀古浪的路径

B.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截断了沙漠侵蚀古浪的路径

C.截断了沙漠侵蚀古浪

路径,实现了从绿进沙退向沙进人退的历史性转变

D.截断了沙漠侵蚀古浪的路径,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古浪县曾深受风沙危害,不仅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无法保障,就连良田也面临被沙漠吞噬。

B.作为中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古浪县曾深受风沙危害,不仅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无法保障,就连良田也面临被沙漠吞噬的危机。

C.作为中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古浪县曾深受风沙危害,不仅良田面临被沙漠吞噬的危机,就连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也无法保障。

D.作为中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古浪县曾深受风沙灾害,不仅良田面临被沙漠吞噬的危机,就连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也无法保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021年是我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

全国碳市场已于7月16日启动上线,目前碳交易相对平稳,碳价在每吨42元左右。

①,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

从宏观和长远来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

碳价过高和过低都不好。

碳价过低,将挫伤企业减排的积极性;

②,又将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

因此,③,既可以彰显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决心和力度,又能够为碳减排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激励信号。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要求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英雄辈出的中国航天员中,有这么一位看似默默无闻却是毫不逊色的传奇人物。

他叫邓清明,今年55岁,是首批现役航天员中唯一一个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人。

23年前,包括他在内的14名飞行员经过层层筛选、严格选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