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9664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4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

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解析与范例

要求

一、地球与地图

(一)

●考试大纲

●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重点内容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重在科学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地球的大小——重在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3.通过地球仪的制作认识地球仪——重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活动、框释认识经纬网及其作用——重在利用经纬网来定位

●逻辑联系

真实(事实)--模型(地球仪)

●学习方式:

探究

●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

●地球仪能告诉我们什么

●重点内容

1.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2.地球公转形成的四季和五带

●逻辑联系

什么是自转(公转)--地理现象(时差、四季、五带)

●学习方法:

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

●重点内容

1.地图要素的处理及教学——重读图用图

2.地形图上识别地形部位和地形类型——列表、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绘剖面图

3.从地图找信息的技能训练——根据需要选择地图、线路图、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地图、绘校园或社区草图

●逻辑联系

共性(地图三要素)--个性(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学习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体验

●用图

●制图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例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古代: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现代: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人类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下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

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课本活动)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和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P3图1-2

例2:

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的什么现象?

(在赤道地区地球自转一周为四万千米)

由地球的形状可知,地球的半径并不是每一处都相等的,那么什么地方的半径最长?

什么地方的半径最短呢?

(赤道半径、极半径)

★地球仪:

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一种工具。

概念: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出的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上有一些地球上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

★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球的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P9)

例1:

下更现象是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C)

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的变化C、昼夜交替D、五带的划分

2.昼夜形成的两个条件?

(①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②太阳光是平行光)

3.同一时刻地球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冷热有所差异,其原因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昼夜的交替D、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4.自然界用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

以极点为中心的自转:

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转动)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转动)

例3:

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

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时刻晚D、时刻相同

同纬度地区,偏东地区要比偏西地区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上偏东地区要比偏西地点早上些,所以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产生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不同地方时差的计算方法:

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计算,即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一小时)

例4:

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即东经120°的时间)时,位于东经45°的某地区的时间是(C)

A、10月1日17点B、9月30日22点C、10月1日7点D、10月2日4点

★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〇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〇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各地冷热;〇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影响,热带地区可以受到太阳直射、寒带地区可能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地区则都受到太阳斜射;〇五带因此划分并有不同的气候特点。

P11-12(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代)

例1:

回归线和极圈是如何确定的?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只在两条回归线之间移动,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为极圈以内)

2.如下图说明地球自转的基本情况:

①包括轨道、方向、地轴倾斜状态,与太阳相对位置;②不同季节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

3.关于五带的划分及昼夜长短状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全年阳光斜射的地区一定是寒带地区B、有极昼极夜现象不仅在寒带地区C、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而且四季分明的地方为温带D、热带地区跨纬度范围广,占地面积最大

例如:

教材P10-12活动

形式

中心

方向

周期

转动特点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

地轴倾斜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365天)

指向不变

★经线与纬线的划分教材P5-7例如:

P6活动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项目

纬线

经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特征

圆,自成纬线圈

半圆

长度分布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

长度都要等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例5:

一架飞机从长沙起飞,一直朝正东方向飞行,最终可以:

(沿纬线飞行)

A.到达北极点B.到达南极点C.回到长沙D.不能回到长沙

教材P7活动第二题

例6:

有关经线、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纬线都是半圆(圆圈),每条经线都是圆圈(半圆2万千米)B.每条纬线长度没有相等的(南北对称,如南北纬30度,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每条经线长度都相等2万千米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经线的最高度数是90º(180°),纬线的最高度数是180º(90°)。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例如:

〇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界线〇地图册重要经纬线描绘;〇五带图;〇世界气候分布图其中有若干纬度作为描述分布特征的参照纬度。

一般情况下判断经纬网图,规律是:

越往西(左)度数越大为西经W;越往东(右)度数越大为东经E。

越往北(上)度数越大为北纬N,越往南(下)度数越大为南纬S。

可以在图上标出(描粗一点)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两根经线方便自己判读东西半球。

项目

纬度

经度

零度线的确定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数划分

向南北各分作90°

向东西各分作180°

表示方法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以南称南纬用“S”

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以西称西经用“W”

度数的变化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由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

半球界线

赤道(划分成南北半球)

20°W和160°(东西半球)

例8:

东西半球的界线的是:

A.180º,0ºB.160ºW,20ºEC.160ºE,20ºWD.赤道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教材P8图1-14

例9:

P8活动。

例10:

下列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的是:

绘图法、排除法

A.30ºW(西半球),10ºS(南半球)B.10ºW,25ºN

C.170ºE(西半球),50ºN(中纬度)D.30ºE,20ºS(南半球)

★五带的划分:

教材P12图1-20地球上的五带

名称

范围

获得热量

气候特点

北寒带

北极圈以北

最少

终年寒冷

北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比热带少,比寒带多

四季明显

热带

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

最多

南温带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南寒带

南极圈以南

 

 

理解

 

了解

理解

 

理解

 

了解

 

了解

 

运用

(二)

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表示方向。

实地正置地图的方法(使地图北方指向实地的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

以北极为中心:

内北外南,顺东逆西;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

内南外北,顺西逆东)

判断方向的原则:

⑴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⑵无论图上经纬线怎样弯曲,同一经线上的各点是正南和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各点是正东和正西的关系⑶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除北极外各点都在北极的正南;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除南极外各点都在南极的正北。

例7:

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B.前后左右都是南方C.前北后南,右东左西D.前后左右都是北方(在南极点上只有惟一的一个方向――北方;在北极点上只有惟一的一个方向――南方)

例11:

请根据中国地图判断广州、上海、乌鲁木齐分别在长沙的什么方向。

例12:

教材P15活动1、2题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C: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

(3)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C地位于B地的__________方向,A地位于D地的__________方向。

D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E地位于A地的__________方向。

运用地图量算距离最最好将比例尺由1厘米:

××厘米化简成为1CM:

××千米的形式。

厘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是:

厘米减五个0变成千米;千米加五个0变成厘米。

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是加减两个0。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①比值确定时:

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②图幅相同时:

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

 

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是个分数,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因而不带单位,分子通常为上;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

计算结果,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表示)

 

扩展: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例13:

实地距离360千米的两地,在1:

4000000的地图上的距离为:

A.90厘米B.9厘米C.0.9厘米D.11厘米

例14:

下列四幅地图的比例尺,最大的是(D)

A、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B、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C、五百万分之一D1:

500000

在同样大小的图幅上,分别绘制中国政区图和某校平面图,请选择一组恰当的比例尺(C)

A、中国政治图:

三百万分之一,某校平面图:

二十万分之一B、中国政治图1:

30000000,

某校平面图:

1:

50000C、中国政治图:

1:

30000000,某校平面图:

1:

例15:

P22活动第三题

问题

中国地图

北京地图

两幅图中的比例尺各用的是那一种表示方式

线段式

线段式

将两幅图的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出来

1:

80000000或

或八千万分之一

1:

4000000或

或四百万分之一

将两幅图的比例尺用文字式表示出来

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800千米

图上1厘米代表实中距离40千米

量算两幅图最西端到最东端,最北端到最南端的直线距离

东西距离5200千米,南北距离5500千米

东西距离220千米,南北距离192千米

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

两幅图表示的北京市那个详细,那个简略

简略

详细

两幅图的比例尺那个大,那个小

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学会判断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拔和相对高度的特征,如平原与高原为相对高度小,但平原海拔低、高原海拔高;如山地和丘陵,后者比前者海拔和相对高度都要小;盆地则是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

海拔有负数,相对高度一般没有负数。

地面高度的计算:

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类型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较高,500米以上

较高,500米以上

较低,500米以下

无一定标准

很低,200米以下

分层设色图上识别

呈片状和块状的黄包

呈条带状的黄褐色

呈片状或小块状的浅黄、浅绿色

四周为黄褐色,中间为黄色或四周为黄色,中间为绿色

呈片状或带状的绿色

等高线图上的识别

等高线在高原边缘较密,面上稀疏而数值较高

等高线密而数值较高,山顶呈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与山地相似但等线数值较低

等高线呈封闭曲线而数值与山顶相反,是风低外高

等高线稀疏而且数值很低

例16:

P17活动第一题。

运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P21活动1、2

 

图例: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P14图1-24

例17:

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图中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湖南省地图D.长沙市地图实地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一般为综合题。

陡崖:

等高线重合;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山顶:

等高线中间大、等高线数值越大,海拔越高,数值小,则海拔低;四周小的地形;陡坡: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缓坡反之。

山脊:

等高线由海拔高向海拔低处突出;山谷反之。

 

例18: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干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A.盆地B.陡崖C.鞍部D.山顶

例19: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形是:

A.山地B.高原C.平原D.丘陵

★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例20:

P17-18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运用

 

运用

 

运用

 

运用

 

运用

 

运用

 

了解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教学目标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初步形成海陆不断变化的科学观念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重点内容

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发散思维)

●逻辑联系

宏观(海陆比例)-中观(大洲和大洋)-微观

●学习方法

●实证--划分水半球和陆半球

●找规律--大洲的分布特征(注意活动的梯度)

(1)看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

(2)看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3)看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这是为了简化问题,便于寻找规律)

(4)完成七大洲的分布草图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重点内容

1.沧海桑田(海陆在不断变化)——重在科学观念的教育

2.板块构造学说——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1)先讨论大地是运动的还是稳定的

(2)展示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可拼合性,并提问:

它们原来是同一块大陆吗?

(3)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提出大陆漂移说

(4)展示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5)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提出板块构造学说

(6)板块的划分及地壳比较活动的部位

(7)用高大山系、火山地震带、裂谷等来证明

●逻辑联系

与前一节的静态描述相衔接,重在动态分析

●学习方法:

探究--用实证分析和推测

例1,喜马拉雅崇山峻岭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海变陆:

自然因素);

  填海造陆(海变陆:

人为因素);

  海底发现古河流(陆变海)

例2,大陆拼合图与一张破损的书页拼接图

二、世界地理

(一)

海洋与陆

★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陆分布特点

相关概念:

面积较大的陆地是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是岛屿,岛屿四面临水;半岛三面临水,一面与大陆相连;洋、海和海峡都是海洋的组成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例21:

关于地球表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占三分(七分),陆地占七分(三分)B.海洋大多分布在北半球(北半球的陆地占40%,海洋占60%)C.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南半球的陆地占20%,海洋占80%)D.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南极洲)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学会运用简笔图。

运用基本经纬网作为参照判断大洲、大洋位置,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五带、低中高纬度等。

七大洲:

亚非北南美,南级欧大洋

大洲名称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南极洲

濒临海洋

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西洋

北冰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半球位置

东半球

西半球

东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主要大洲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例22:

北回归线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大陆部分:

A.亚洲、北美洲、非洲B.非洲、大洋洲(穿过岛屿)C.南美洲、大洋洲(穿过岛屿)D.亚洲、(穿过岛屿)非洲

例23:

全部在一个半球的大洲是:

A.南极洲B.欧洲C.北美洲D.大洋洲

★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面积、纬度范围、轮廓形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四大洋:

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名称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地理位置

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之间

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

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环绕

例24:

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A.北冰洋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表形态的变化有缓慢的、也有瞬间剧烈的形式;沧海桑田的变化可以用地壳的上升、下降、挤压、碰撞来解释。

大陆漂移学说是一种解释方式。

例25:

P32活动。

★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交界带多火山地震。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的运动:

发生张裂运动→使地表发生断裂→形成裂谷、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发生碰撞挤压→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巨大山脉,如地中海、阿尔卑期山—喜马拉雅山地带

例26:

海啸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印尼成为大海啸的重灾区?

例27:

长沙为什么很少特大地震?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海洋生成和发展的图示见P38组图;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见P37图。

运用简笔略图表示火山地震带。

例28: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

A.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还可以问:

日本群岛、红海、东非大裂谷、冰岛火山

例29:

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

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

例30:

庞贝古城是维苏威火山爆发的遗址,维苏威火山爆发是在全球火山地震带上吗?

例31:

大海啸是爆发在全球火山地震带上吗?

了解

 

了解

 

了解

理解

 

了解

 

理解

(二)

气候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教学目标

●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重点内容

1.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对天气的认识

2.初识天气预报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逻辑联系

天气及其特性

多变性--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保护大气

●学习方法:

体验式学习(提供真实的情境)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重点内容:

从图中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

●逻辑联系

什么是气温--气温的变化(日、年、曲线图)

 --气温的分布(水平、垂直、世界)

●学习方式:

讲练结合,析图找规律

●例1,阅读并绘制气温曲线图

●例2,阅读气温分布图

●模式化--等温线呈现特点分析

●现实化--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分析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与第二节是姊妹篇

●重点内容:

从图中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

●逻辑联系

什么是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柱状图)

 --降水的分布(世界)

●学习方式:

讲练结合,析图找规律

●用图、绘图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分析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重点内容

1.从与天气的对比中理解气候

2.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重在利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重在举例分析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逻辑联系

气候--气候的地区差异--差异的规律

 --主导因素

●学习方法:

归纳、推理

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

.分类不必太细,可作适当概括和综合,只要能反映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可。

2.对气候类型名称中涉及的概念不解释

3.只说明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纬度位置和海陆范围),不必讲述其特征、分布地区及景观特点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不逐个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

●在对比中找规律,抓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热带和寒带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东西向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地形的影响使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存在降水差异,山上和山下存在气温差异。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今天+风和日丽:

天气用语(短期);今年+四季分明:

气候用语(长期)短期天气预报可以了解大气短时间的状况,大气长期稳定的特征要了解气候特点。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描述

要素

常用的有:

气温、降水、风、云、雾等

一般只用:

气温、降水

例词

阴晴、风、雨、冷、热、雪、雹、雾、扬尘、沙尘暴

终年炎热多雨、全年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特点

时间

短时间

长时期

变化

常变化

少变化

联系

均指大气状况: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综合

例32:

下列为我国某地区某日的天气预报:

北方有一股强冷空气明天起影响我市,预计明天白天:

晴,偏南风8-9级,最高温度12°,最低温度零下5°。

请说出这一预报中不科学或错误的地方。

(风向、气温、摄氏度)

例:

下列词语那些是描述天气与气候的:

狂风暴雨、多云转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乌云密布、彩云满天、四季如春、冬冷夏热、一场秋雨,一场寒、春风又绿江南岸,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P463-6

电视天气预报:

卫星云图(晴天:

无云的地方;阴天:

有灰白色云的地方;有雨:

白色云的地方)

其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