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9754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高考文言文11年真题练习学生Word文档格式.docx

D.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

 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④去郑而之许。

 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语言而用唾之方向为五员指路,五员心领神会。

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

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

D.文章最后一段,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

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

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

师问曰:

“童子何悲?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

“欲书可耳!

”答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

及长,金玉其行。

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

崧辞曰:

“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原答曰:

“然。

”崧曰:

“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

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

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

”崧辞谢焉。

又曰:

“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

当以书相分。

”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

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书何为哉?

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1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

悲伤

B、崧辞曰。

               辞:

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

       识:

见识

D、君乃舍之。

              乃:

1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侧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原过其旁而泣子路拱而立

(2)一则羡其不孤秦贪,负其强

(3)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4)当以书相分斧斤以时入山林

1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

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

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

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

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

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痰,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

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痰病,皆以床舆采,安置厅事②。

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

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

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

“死生由命,不关相着。

前汝弃之,所以死耳。

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哪得不死?

病儿复差!

汝等勿复信之。

”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

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始相慈爱,此风遂革;

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

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

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阁。

人或谏之曰:

“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

”义答曰:

“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闽父老遽相晓曰:

“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吏传》)

注:

①露门学:

古代学校名称。

②厅事:

官府办公的地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被嗟异数:

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除:

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市:

D.讼者多两让而止两:

再次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母氏所养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若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因留养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氏)亲授书传

B.(辛公义)以勤苦著称

C.(遇病者)争就使君

D.(辛公义)侧坐讯问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律,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霹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B.③④⑤

C.④⑤⑥D.①②③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四、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

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

于是扌豕崔杼之于,令之争后。

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

庆封谓崔杼曰:

“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

”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

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

“吾已诛之矣。

”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

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

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

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

王予之朱方①。

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

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

“毋或如齐庆封。

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

”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

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

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材于《吕氏春秋·

慎行》)

注释:

①朱方:

地名。

②忮(zhì

):

嫉妒、侵害。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相之相:

辅佐

B.扌豕崔杼之子扌豕:

挑拔

C.景公与陈无宇……诛封诛:

杀掉

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与:

结交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庄公死,更立景公B.得庆封,负之斧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C.后世以为法程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其始相助,后必相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得庆封,负之斧质B.齐人以为让(鲁)

C.(卢满嫳)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D.(庆封)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

①吾已诛之矣

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

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

④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①③④B.②④⑥

C.①⑤⑥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五、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

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

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

“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蔽撤无走,四顾无告。

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

马食府粟,狗履刍秦,三室之妾俱足桀肉。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民氓百姓,不亦薄乎?

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

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

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

公照,及之康内。

公下车从晏子曰:

“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

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

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

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而。

令拍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

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

手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攒肉撤酒。

三日,吏告毕上:

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撩万三千乘;

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

公然后就内奶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弊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①任器:

装粟米的容器②数量:

艰难的样子

③乐:

喜欢、乐意④康:

大路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能歌者致:

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徒:

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逮:

赶上

D.委之百姓委:

任命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请,不见许

徒行见公曰

B.令国致乐不已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公驱,及之康内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D.晏子乃返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但)无乐有上矣。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惟夫子之令(是听)。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B.②④⑤

C.①③⑥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

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

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

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

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

然越为之以求荣也。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

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

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

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

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

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

泰族训》)

①镵(chǎn):

刺、刻。

②熙:

光明、兴盛。

③临:

统管、治理。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弗能正也正:

正确

B.死不还踵踵:

脚后跟(还中午,指后退)

C.上唱而民和唱:

倡导

D.察其党与察:

仔细看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被创流血,至难也碧水东流至此回

B.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若风之摇草木

C.百工维时,遮绩咸熙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B.①②⑤

C.②④⑥D.③④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作用那些对自己惟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七、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

颍川多豪强,难治。

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

恐百姓不从,乃历召○1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

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

修治学官○2,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

”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3,因瘖不能言。

延寿闻之,对掾史○4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曰:

“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延寿举手舆中曰: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

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

韩延寿传》)

○1历召:

一一召请。

○2学言:

学校。

○3不殊:

没死。

○4掾史:

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

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

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

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

希望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以谣俗、民所疾苦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微斯人,吾谁与归

C.高酒具食,亲与相对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D.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

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

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八、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

叔孙通者,薛人也。

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败于定陶,从怀王。

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

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

“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高帝曰:

“得无难乎?

”叔孙通曰: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上曰:

“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

鲁有两生不肯行,曰: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吾不忍为公所为。

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

公往矣,无污我!

”叔孙通笑曰:

“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

“上可试观。

”上既观,使行礼,曰:

“吾能为此。

”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

仪:

先平明,谒者○2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传言“趋”。

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

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

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大行设九宾,胪传。

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

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至礼毕,复置法酒。

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于是高帝曰: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

诸生乃皆喜曰:

“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

叔孙通传》)

①肄:

学习、练习②谒者:

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

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

估量

C.若真鄙儒也鄙:

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竟:

直至……终了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车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幽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