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0304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将下列各小题唯一正确答案选出,并将其代号填在第三页的表格里;每小题3分,共75分)

1.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

下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2.在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A. 生产工具的改进 B. 种植技术的发展C. 建筑技术的进步 D. 饲养水平的提高

3.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这里的“他”是指

A. 黄帝      B. 舜      C. 禹      D. 启

4.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5.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商鞅此举

A. 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C. 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6.下列反映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7.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

“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好处”包括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8.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下图所示文物的发现,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9.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

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的时期是

A. 黄帝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10.“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

”这副对联赞美的我国古代著名的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长城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11.下图是四方古印文。

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1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

”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 汉高祖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光武帝

14.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 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 繁荣思想文化      C. 扩大地方权力       D. 强化大一统

15.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16.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7.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8.小明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

下列素材可以被选入的有

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颁布均田令③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④颁布“推恩令”⑤迁都洛阳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1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形势图的是

 

20.能通过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①秦始皇统一文字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⑤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1.“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唐朝诗人胡曾这首诗描述的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2.中国古代,“衣服有制”。

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

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23.小明为某单元设计示意图,请你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4.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        D. 庄子

25.有人说: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来B.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 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案

 

 

 

 

 

 

 

 

 

 

 

 

 

 

 

 

 

 

 

 

 

 

 

 

 

 二.综合题(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相同的制度,不同的时代,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有的起到积极作用,有的却为统治埋下隐患。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1)以上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是西周的哪一制度?

(1分)西周创立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分)

 

 

 

材料二  汉武帝统治时期,有三大问题存在。

一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已经相当强大了,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在发展;三是匈奴不断入侵,边境不宁。

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2)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中所说的第一个问题的?

(2分)依据材料回答,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这些诸侯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实力日益强大。

后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物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历时16年,西晋从此走向衰落。

(3)材料中主要描述的是西晋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

(1分)

 

 

 

(4)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诸侯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

(2分)

 

 

 

2.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

(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                     ”(2分)

(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什么朝代?

(1分)起点在哪里?

(1分)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1分)

 一.选择题(将下列各小题唯一正确答案选出,并将其代号填在第三页的表格里;每小题3分,共75分)

1.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

下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2.在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A. 生产工具的改进 B. 种植技术的发展C. 建筑技术的进步 D. 饲养水平的提高

3.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这里的“他”是指

A. 黄帝      B. 舜      C. 禹      D. 启

4.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5.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商鞅此举

A. 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C. 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6.下列反映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7.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

“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好处”包括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8.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下图所示文物的发现,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9.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

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的时期是

A. 黄帝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10.“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

”这副对联赞美的我国古代著名的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长城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11.下图是四方古印文。

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1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

”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 汉高祖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光武帝

14.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 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 繁荣思想文化      C. 扩大地方权力       D. 强化大一统

15.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16.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7.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8.小明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

下列素材可以被选入的有

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颁布均田令③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④颁布“推恩令”⑤迁都洛阳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1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形势图的是

 

20.能通过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①秦始皇统一文字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⑤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1.“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唐朝诗人胡曾这首诗描述的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2.中国古代,“衣服有制”。

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

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23.小明为某单元设计示意图,请你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4.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        D. 庄子

25.有人说: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来B.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 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案

 

 

 

 

 

 

 

 

 

 

 

 

 

 

 

 

 

 

 

 

 

 

 

 

 

 二.综合题(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相同的制度,不同的时代,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有的起到积极作用,有的却为统治埋下隐患。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1)以上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是西周的哪一制度?

(1分)西周创立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分)

 

 

 

材料二  汉武帝统治时期,有三大问题存在。

一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已经相当强大了,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在发展;三是匈奴不断入侵,边境不宁。

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2)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中所说的第一个问题的?

(2分)依据材料回答,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这些诸侯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实力日益强大。

后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物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历时16年,西晋从此走向衰落。

(3)材料中主要描述的是西晋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

(1分)

 

 

 

(4)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诸侯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

(2分)

 

 

 

2.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

(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                     ”(2分)

(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什么朝代?

(1分)起点在哪里?

(1分)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1分)

 

 

(3)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什么?

(2分)该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2分)

 

 

 

(4)这条路线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你知道当时中国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

(2分,至少两项)想一想,此路线在当今社会有何价值?

(2分)

 

(3)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什么?

(2分)该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2分)

 

 

 

(4)这条路线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你知道当时中国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

(2分,至少两项)想一想,此路线在当今社会有何价值?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