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108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7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3)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

只有正确认识实际,

才能正确反映实际。

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

归宿。

(4)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实践证明,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年代长了,经验教训

多了,常常在采访之前,就能凭借掌握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经验,清晰地知道采访如何才能更

加有的放矢,如何才能有效地判别材料的真伪优劣和访问的深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

少走弯路。

3.采访从形式、性质上各有哪些具体方式?

新闻采访因为具有特殊性,因此,其活动实施方式也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

(1)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具体有以下十种:

①个别访问

这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形式,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

该形式的好处是:

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

②开座谈会

也称开调查会,是指记者就某个调查专题,邀请有关人员座谈。

这种采访方式一般用于

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

③现场观察

俗称“用眼睛采访”,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

事物微观细察。

④参加会议

会议都是集中总结、筹划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包括成效、经验、教训及问题等。

所有

这一切,往往可能包含着大量的新闻信息或线索。

会议新闻采访主要通过参加会议这种形式

采写的。

⑤蹲点

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

这种方式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

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

⑥查阅资料

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

等。

这些资料包含不少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新闻线索。

⑦改写

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

由于新

闻报道的需要,改写工作不仅能辅助采访的不足,甚至常常代替采访,记者一般通过电话获

取新鲜材料,然后改写新闻。

⑧问卷

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

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

在街头或挨家挨户发送到有关受众手中,外地的受众可将问卷邮寄其手中。

这种形式有成本

低廉,具有匿名性及便于受访者思考等优点。

⑨电话采访

这种采访形式,在很多情况下往往补其他采访之不足,使新闻得以真实、迅速地报道出

来。

特别是很多重大的新闻,更是用电话新闻的形式报道出来的。

⑩网络采访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工具,既是大众传播工具又是人际交流工具,既可以发布新

闻,也可以用于采集新闻、查阅资料及收集新闻的背景材料等。

(2)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具体有以下六种:

①常驻采访

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这种采访时间长,题材面宽,要求记者具有全局

观念,从驻地的实际出发,注意采写既能反映当地实际又对全局有普遍意义的新闻;

要有较

强的独立社交能力和广博的知识;

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

掌握采写各种新闻体裁的技能;

时,要尊重所在国家、地区的风土人情,遵守所在国家、地区的政策法令。

②突击采访

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这种采访任务紧迫,事先

无法从容准备,全靠记者的经验积累和临场发挥。

③交叉采访

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与单打一的采访形式相比,交

叉采访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途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

④巡回采访

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

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

道题目。

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

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

⑤隐性采访

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⑥易地采访

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易地采访有利于克服眼界狭窄、感觉迟钝甚至夜

郎自大、固步自封等弊病,也是加强地区间、新闻单位间和各地记者间横向联系、优势互补

的有效方法。

4.新闻采访有哪些具体的特点?

与调查研究相比,新闻采访的特点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目的的差异性

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而其他形式的

调查研究则目的各异,如司法人员审核案情是为了正确判案,机关干部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

以便促进、推动下阶段工作。

(2)时间的限制性

新闻采访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的全过程,

因为,新闻是“易碎品”、“易腐物”,时过境迁,过时不候。

这就要求记者在严格的时间限

制下,思维敏捷,动作迅速,争分夺秒地将新闻采集到手,传播出去。

(3)项目的突发性

即记者常常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忽地一个突发性事件的到来,必须立即赶赴新闻事件

所发生的现场,迅速对其进行采访,如一场地震的到来、火车相撞、飞机失事等,皆属此列。

(4)需要的广泛性

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需要获得新闻欲、信息欲的满足。

然而,每个人对新闻报道的内容、

形式等方面的需求,又可能因职业、年龄、性别、经历、学历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偏爱。

们对新闻的这种多层次、广泛性的需求,就要求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相应地具有多样性

和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新闻报道要适应人们多层次和广泛性的需要,加上新闻采访学本身又是一门综合性应用

学科,这就要求记者的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全面,除了新闻学的专业知识要相当熟悉外,

文、史、哲、政、经、数、理、化等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和新兴的边缘学科等

方面的知识,也都应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6)活动的艰辛性

记者采访的项目每次不一,采访的对象性格千差万别,记者又必须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下

完成任务,新闻采访的艰辛性程度相应就高。

5.新闻采访中有哪两条认识路线?

新闻采访中有两条认识路线:

一条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另一条是唯心论的先验论。

持唯物论者尊重客观的事实,从事实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采集事实。

持唯心论者则往往喜欢预先设想好一套框框,去硬套人家的话语,从而印证自己的想法,

走的是先验论的路线,往往导致失实。

采访中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不仅是方法问题,而且还是采访者的立场、思想路线问题。

一个真正的记者应走一条艰辛而又实在的采访路线,即以唯物论的反映论主导自己的采访。

相反,投机取巧,走捷径,搞先验论,往往会走向死胡同。

6.电话采访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电话采访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准备要充分

电话采访时准备要充分,问题要事先拟好,要有个较为详细的纲目,不至于在几分钟的

短促采访中,搞得手忙脚乱、丢三落四。

(2)提问要凝练

电话采访中提问是门艺术,它比起平时从容不迫的交谈,来得更为急迫、凝练,有时甚

至需要一点机智,因此更显示出“问”的难度。

(3)记录要及时

电话采访还要做好记录,尽量避免在忙乱中漏记一些重要的事实。

重大题材的电话采访,

记者不妨在话机旁放个录音机,以确保材料和新闻报道的真实。

7.网络采访有哪些具体特点?

网络采访相比较传统媒体采访,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信息的广泛性;

(2)采集形式的多样性;

(3)新闻采写的即时性;

(4)信息容量的无限性;

(5)信息采集过程的交互性等。

8.易地采访有哪些作用和注意事项?

易地采访是指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易地采访可以克服记者长期在

一个地方采访产生眼界狭窄、感觉迟钝甚至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等弊病,同时也是加强地区

间、新闻单位间和各地记者间横向联系、优势互补的有效方法。

(1)易地采访的作用

①开阔记者眼界;

帮助本地记者有效地发现新闻。

②促进各地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易地采访应该注意的事项

①不要自视高明,要谦虚谨慎,甘当小学生。

②要利用易地采访机会,熟悉各地的情况,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全局观念,与外地

记者真诚合作,提高相互间的报道水平。

1.增强记者修养有何现实意义?

在我国,新闻工作是宣传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一项精神劳动。

新闻工作者成天

与人打交道,新闻在采访、传播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与人、与社会发生作用,即新闻工作者

通过自己采写的报道,向人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灌输共产主义思想,传授各方面知识。

因此,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作风、知识、技能、职业道德、情感等方面的修养,就至关重要。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为了更好地担负起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新闻工作者,特

别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新闻战线的同志,特别是中青年同志,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在打好思想政治

和业务根底的基础上,老老实实地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

2.思想作风修养与工作作风修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思想作风修养的主要内容

①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

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

责任感。

②从心理学角度讲,新闻采访作为一项意志活动,必须表现出相应的意志品质来,其中

主要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持续性和自制性等。

③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采访写作的技巧可以放在其

次,而事业心、责任感却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2)工作作风修养的主要内容

工作作风修养是作风修养的另一重要内容。

在我国,新闻工作者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奔走

不息的“特殊流浪汉”,新闻是“跑”出来的。

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

冒险精神。

新闻事业是一项十分艰苦且具有冒险性的事业,需要记者具有牺牲精神。

可以说,吃苦

耐劳和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勤奋、顽强、扎实的工作作风,是每个记者所必备的。

3.新闻职业道德的具体范围与内容是什么?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有如下几点:

(1)坚持真理,忠于事实

应当不屈服于任何邪恶势力,不当“风派”记者,不弄虚作假,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以

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2)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在采访中,应当摆正自己与采访对象的关系,不好为人师,不高人一等,以诚相待,虚

心求教。

(3)深入实际,体察民情

应当关心广大群众的疾苦,及时反映他们的呼声与要求,不能麻木不仁、不闻不问。

(4)互敬互学,积极竞争

记者与记者之间,新闻单位与新闻单位之间,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应当不断

增进友谊,共同进取,即使要展开竞争,也应凭借正常的业务手段去健康、积极地进行。

(5)摆正位置,不牟私利

每一个记者都应当摆正个人与集体的位置,妥善处理好公与私的矛盾,决不允许用党和

人民给予的某些权利去牟取私利。

(6)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指导通讯员采访,帮助他们修改稿件,这是每一个记者、编辑职责范围内的事。

4.怎样认识“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机构或新闻工作者因接受钱物及其他利益而以新闻形式发布的信

息,称之为有偿新闻。

作为一个概念,有偿新闻也可以指代这类行为和现象。

其实质是把国

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搞权钱交

易。

(1)有偿新闻的具体表现

①提供有偿的版面或播出时间,刊发各种形式的“含金”报道。

②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大搞“广告性新闻”或“新闻性广告”。

③新闻从业人员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便利条件,接受企业提供的种种优厚待遇,甚至向被

采访报道的对象索取现金、有价证券、实物或其他特殊待遇。

(2)有偿新闻的危害

①破坏了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

以提供信息服务来获取利益的不正当方式,不少有偿新闻为个人或集团的利益不惜夸

大,歪曲事实,颠倒是非,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

②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质量

大众传媒信息取舍的标准在于新闻价值。

有偿新闻选择标准是其服务对象需要的宣传效

益,用一些毫无新闻价值或者新闻价值不高的东西充塞版面和节目,挤占真正有新闻价值的

报道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影响了新闻宣传报道的质量。

③腐蚀了新闻工作队伍

有偿新闻使一些新闻工作者腐化堕落,蜕化变质,既是个人的沦丧,也使所在媒体的公

信力遭到破坏。

5.怎样认识知识修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当前,记者具有较好的知识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表现为以下几点:

(1)能提高采访活动效率

记者是社会活动家,社会接触面极为广泛,若是具有较好的知识修养,就便于同社会各

阶层人士接触、交谈,有利于采访活动效率的提高。

若是知识贫乏,采访对象所从事的行业、

专业的“ABC”知识及基本情况也全然不知,那么,对方心理上就会出现轻视记者的反映,

就会削弱接触、交谈兴趣与热情,采访活动效率就会受挫。

(2)能满足受众求知心理

相比较以往年代的受众,如今的读者看报纸、听众听广播、观众看电视,不仅要满足新

闻欲,也要满足知识欲。

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广播、电视等是人民的教科书,记者是党

和人民聘请的“教师”,因此,要较好地输出“一滴水”,理应先得积累“一桶水”。

(3)能加强采访写作综合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知识是万能的“力”,知识与能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知识是能力

的基础,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并能促使能力的提高。

实践证明,一定的知识修养,是记者

采访写作综合能力提高的基础和重要因素,采访中对新闻事实的感知力、判断力、写作时引

经据典的敏捷性等,都离不开知识修养。

6.联系采访实际,简述技能修养有哪些重要性?

搞好各方面的修养,只可能是一个学者、贤者,如果缺乏技能修养,还不能算是一

个合格的记者,记者在其他修养完成后,技能修养的好坏往往就是决定一切的了。

采访活动

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成,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主要依照记者对实现这些动作的方式掌握到何

种程度为转移,动作方式完善化了,技能修养搞好了,则活动进行得就顺利,就有效率。

系记者必须的六项技能修养:

(1)熟悉和掌握方言和土话的技能

增强此种技能修养,对顺利进行人际交流、提高采访活动效率十分有利。

(2)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主要外语的技能

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主要外语,尤其是英语。

并能直接与采访对象交谈,势必能提高采

访活动效率,并常常能捕捉到独家新闻。

(3)熟悉和掌握摄影技能

读者越来越要求版面上出现更多的高质量、高水准的新闻图片,以求图文并茂,满足对

美、对艺术的需求,这就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抓拍有价值、有意义的“瞬间”,让报纸

版面呈现更多的可视镜头。

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新闻队伍的青黄不接,迫使每个记者必须

一专多能,都要成为“多面手”。

(4)熟悉和掌握电脑操作技能

随着现代化传播通讯设备的日益更新,为了建立记者与编辑部之间的“热线”联系,要

求记者、编辑必须掌握电脑操作等技能,并熟悉修理这些机件的技能。

(5)熟悉和掌握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

掌握这方面的技能,是基于两方面的需要:

①凡是有人群或是人烟稀少的地方,都会有新闻发生。

②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时效的竞争会愈演愈烈,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和熟练使用,

是争取时效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6)掌握辨向、测时技能

采访中,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都可能出现,甚至使记者陷入困境。

譬如,在深山老林里

行进,突然发现指南针丢了;

在偏僻地区采访,手表突然停了、坏了。

记者如能根据树叶的

朝向、星星的位置等辨方向,依据太阳下木棍、身体等物体影子的折射角度测时间,就可能

迅速走出困境,如期完成采访任务。

7.怎样看待记者的情感修养?

在信息传播的同时,记者与受众的感情也在进行传输。

新闻作品要产生吸引受众的

魅力,除了真新快活强等要求具备及思想深度、生活宽度外,还得有感情的浓度。

加强情感

修养对搞好采访写作工作有着十分直接、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情感是融洽采访气氛的桥梁

采访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情感则是人际关系的核心心理成分,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是

关系双方的情感共鸣的两心相倾。

绝大多数的采访对象是可以接近、交往的,关键是看记者

能否主动接近和接近是否得法。

人要有乐群性,因为工作的需要,记者平时更得注意培养自

己的乐群性。

(2)情感是构成谈话的基因

采访中,谈话提问的构成是需要情感的。

欲使许多采访对象启开话匣子,是需要记者投

入相当情感的,有时一般提问手段不能奏效时,则需要记者采用激问式,即在谈话提问中穿

插一定强度的刺激,调动对方的情感,强行撞开缺口后,探得事实的真相。

(3)情感是促使记者采访的动力

记者的事业心、责任感离不开情感,每采访一个人、一件事,也离不开情感的驱使。

反映群众疾苦,要有同情感,要采写批评揭露性稿件,得有正义感。

(4)情感是写作激情的源泉

新闻写作是要动感情的,心情愉悦、情绪饱满时,提起笔来便会文思敏捷、一气呵成;

心绪烦闷、萎靡不振时,往往就文思迟钝、生拼硬凑。

只有人心与人心的交流,笔下的人物

才有血有肉。

(5)情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构件

一则新闻作品,情感往往是重要的成分和内容:

就题材而言,人情味、情趣性是新闻价

值的构成因素之一;

就表现手法而言,新闻报道的四大表现手法中的抒情、议论、描写离不

开情感,即使是叙述也要“寓情”。

8.健康对记者工作有何意义?

在新闻工作者的修养与条件中,强健的体魄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具有基础性质的。

这是因为,新闻工作既是复杂的智力劳动,也常常是强度较高的体力劳动,加上新闻工作者

的工作、生活规律更是常常被打破,因此,新闻工作要得以顺利完成的物质基础和保证,是

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现代新闻事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对记者的身体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躺在病床上,再

好的理想也难以实现,再出众的才华也难以施展。

9.记者在同各界朋友的交往中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记者在同各界朋友的交往中,欲取得对方的信任,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不要轻易失信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守信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坚实的基础。

记者在与朋友的交往中,

更应讲究信誉。

信任产生于友谊之中,但其价值则高于友谊。

(2)不要忽冷忽热

只要对方真心诚意地帮助记者并确实对新闻报道及新闻事业负责,那么,记者则应主动

积极地与对方交往,不断增进友谊,甚至在对方工作上、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想方设法给

以关心和帮助,千万不能时冷时热,搞“有事是朋友、无事不相识”一套。

(3)不要夹杂私利

记者与被采访和报道对象交朋友,纯粹是为了新闻工作,为了共同挚爱的新闻事业。

这一珍贵、纯洁的友谊中,容不得半点庸俗的交易成分,就好比眼睛里容不得一粒灰沙一样,

否则,对方就会看轻甚至讨厌记者。

1.真实性有哪些具体要求?

真实性,通常也称为准确性,即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

在实际工作中,

对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

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等,因为这是新闻赖以成立的起

码因素,若有半点虚假,都会招致人们对整个新闻事实的怀疑,所以必须保证它们的真实。

(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

新闻报道不同于文学创作,即使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时要调动些文学艺术手段,也必

须绝对服从、忠实于事实的真实,基本事实不能变动,否则,就不称其为新闻报道。

(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

一般包括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采访中一定要注意反复、多方核实,在可能的情况

下,要找到原始材料,并请权威人士或当事人、知情人核实,若引用已经转手、加工过的资

料,应当慎之又慎,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宁可不用。

(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在以往报道中不时出现“此时,他脑中闪现雷锋、王杰的光辉形象”这样的表述,据查

多半不是当事人所述,而是记者在代想、代说,甚至在当事人已去世或客观实际不可能允许

当事人“闪现”、“默念”太多东西时,有些记者还在津津乐道地塞上大段这类东西。

(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该要求有两层含义:

①要求新闻报道既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

实的事实,也会令人生疑。

②在许多情况下,单单就某一个具体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将该事实放到全

局、大背景下考察,就很难说是真实的了。

2.增强可读性的业务手段主要有哪些?

增强可读性在业务处理上的核心问题是使思想性与可读性有机统一。

可读性,即通

俗易懂有趣味。

要使思想性与可读性有机地统一,业务手段上应注意以下三点:

(1)引而不发,含而不露

这里既包含态度问题,即尊重受众,相信受众的理解、接受能力,又有艺术要求,即新

闻的思想观点在文字上不直接显露,而是将其藏在精心选择的事实以及对事实艺术的叙述之

中,让读者、观众、听众看完、听完新闻报道后自己去想,自己去得出结论;

他自己下了结

论或悟出道理,自然就会心悦诚服,衷心接受指导了。

(2)借用知识,纠正偏见

为了适应前所未有的开放环境和新知识、新问题不断出现的形势,人们渴望新闻报道提

供更多的新信息、新知识充实自己,以便在摸索前进中能有方向,少走弯路。

记者若能明确

受众的这一心理变化与需求,自觉地、艺术地将知识性与思想性熔于一炉,则新闻报道在思

想性、指导性上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既用新信息和知识满足了受众的求新欲和求知欲,

又矫正原来的错误认识或是畸形歪曲的言行。

(3)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