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1093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5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教案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天圆地方”

图2:

“盖天说”

图3: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

地球卫星照片

1、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

“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

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总结:

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

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2、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

“盖天说”

引导提问:

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

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讲述并引导:

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

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

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

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三、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

(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

大家看到课本第6页图c,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展示挂图:

课本图p5C图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

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精确的测量表明:

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例如:

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四:

小结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

地球和地球仪

(二)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二、导入新课: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

提问:

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相同之处:

地轴、南极、北极。

不同之处:

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

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三、纬线和经线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

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

(提示:

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1.纬线

(1)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

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2、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2:

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3、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1)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

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三、纬度和经度

1、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

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

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

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纬度是从0°

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

它在什么地方?

小结:

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

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2、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

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

经线在哪里?

国际上规定: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

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

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

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

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

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

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

~360°

,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

~180°

,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

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

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以西经20°

和东经160°

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四、巩固总结此课。

地球和地球仪(三)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展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填出。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圆圈

半圆

指示的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的分布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相等

标度的范围

赤道为0°

,南北两极为90°

本初子午线为0°

度数的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经纬度的表示法

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赤道划分南北两半球

20°

W和160°

E划分东西半球

数量特征

一90°

一180°

二、讲授新课:

1、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可能有的学生能考虑到经纬网的知识了,让其举例说明一下,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展示挂图:

教材图J(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数。

及时纠正,辅导。

2、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3、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地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地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4、展示地球仪: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学生小组互相讨论找,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A.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

S、150°

W。

B.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

N、125.3°

E。

四、强化训练:

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

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

E、20°

N

东半球

北半球

120°

W、30°

S

西半球

10°

W、87°

160°

E、45°

东西半球交界

南半球

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线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总结全课:

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10页“复习题”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体会到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让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深刻认识。

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让学生明白昼夜现象的原因。

挂图——地球自转(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

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

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

(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样进行自转运动的?

自转运动又是怎样产生白天、黑夜的我们这儿准备有手电筒和地球仪,你能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吗你能通过演示来解释这些现象吗?

让位学生人,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有人拿手电筒,有人转动地球仪,有人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旋转地球仪时的方向,演示完毕后,小组讨论下面这几个问题: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现象?

(因为地球的自转)

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

(自转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东)

日出日落产生了什么现象?

(白天黑夜)学生回答完毕后,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

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

若问题4学生回答不出来,可用一较大的透明的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还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并作进一步的解释: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

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各地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再请学生动手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思考下列问题:

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

当中国是白天时,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处在白天的有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

处在黑夜的有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

将地球仪转动180°

,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中国处在黑夜,美国处在白天。

地球上某地经历一次白天和黑夜大约多长时间?

(24个小时左右,即一天。

从南极和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从北极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俯视为顺时针。

小结:

(边小结边板书)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

出示《地球自转歌诀》,学生朗读:

地球向东绕轴转,旋转一周为一天,

背着太阳为黑夜,朝着太阳为白天,

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早见。

承转:

大家都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你能想像出同时进行的这两种运动吗?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

现在我给大家演示这两种运动,请大家边观察边思。

考下列问题:

地球公转围绕的中心是什么?

运动的方向怎么样?

公转一周的时间有多长?

学生总结: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三、课堂小结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二)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问题,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本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

我们继续用地球运行仪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在演示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

(椭圆形)

•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

(斜着)

•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

(没有)

•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

最南呢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两次)

注意:

演示时速度不要太快,若运行一周学生还没有看清楚的话,可以反复一次。

学生回答后,以板图的方式进一步做具体的解释:

地球在公转时,是斜着身子的。

它斜着身子,是因为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这个夹角是66.5°

正是因为这个夹角的存在,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最北到达北回归线,最南到达南回归线,这也是南、北回归线得名的原因。

试想,假如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

,那太阳直射点还会移动吗?

为使问题更简单明了,将地球运行仪的地球仪取下来,换上一个皮球来演示。

学生思考后回答:

不会移动,始终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点始终在亦道上,那么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的太阳热量会有变化吗?

(没有)没有热量的变化,会不会有气温的变化?

(不会。

地球在一年中没有气温的变化,会不会有季节的变化?

由此看来,正是因为地球斜着身子公转,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热量不同,才会有寒暑往来,于是就产生了四季。

这就解释了我们上节课留下的疑问。

二、关于四季的产生,我们结合教材图D“地球公转示意图”来详细具体地解释一下。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大约是6月22日前后,请大家想,这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是否是一年中最多的?

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也就是昼长夜短,并且越向北去,白昼时间越长,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长到24小时都是白天,这就是极昼现象。

这一天我们把它叫做夏至日。

同时把夏至日前后的6、了、8三个月,规定为北半球的夏季。

这一天,南半球的情况完全相反。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这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也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昼夜长短情况与夏至日完全相反。

习惯上,规定12、1、2为冬季。

•当太阳直射点两次在赤道上时,分别在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与南半球相等,昼夜长短也相等,即昼夜平分,因此把这两个节气分别叫做春分和秋分。

人们习惯上规定3、4、5月为春季,6、7、8月为秋季。

学生就刚才的解释填表,进行总结并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

为进一步巩固知识,请学生用实际感受来验证所学。

我们当地一年当中,白昼时间一样长吗?

如何变化?

(不一样。

夏季,昼长夜短;

冬季,昼短夜长。

三、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别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读教材图F“地球上的五带”,回答:

1、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分别是什么?

(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2、五带的范围是怎样的?

3、五带的划分界线是怎样的?

(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极圈)

4、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的是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5、五带分别会有什么样的气候现象?

(热带终年炎热;

寒带终年寒冷;

温带冬季冷,夏季热,四季分明。

四、小结及作业。

地图

(一)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直线比例尺。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4.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2.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中国地图、直尺、圆规、米尺、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

一、迷语导入:

“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迷底:

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

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

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

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

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三、地图上的方向

演示:

指导学生读P19“C图-c”、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甲、乙、丙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图中的甲点在乙点的什么方向,丙点在乙点的什么方向?

1、经纬网定方向

同学们打开书,看图P19“C图-a”,谁发现了这张图与“C图-c”有什么不同?

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

指向标指向北方。

2、指向标定方向

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

2)1、2、3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4、5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分别判断:

汽车沿什么方向行驶?

黑板画板图:

讲解:

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这样的地图怎么判断方向呢?

学生:

用人们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分别说出B、C、D各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2)假如图中B、C两点的实地距离是90千米,分组讨论怎样确定该图的比例尺。

B点在A点的正东方,C点在A点的正南方,D点在A点的西北方向。

即:

1:

4500000

3、一般定向法

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地球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前后左右只有一个方向?

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方;

当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南方。

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

假如在野外考察或旅行迷了路,你能根据什么来确定方向?

(在北半球)看哪个小组的点子多?

1)可用指南针

2)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定方向

3)晴天的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定方向

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

四、图例和注记

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性。

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一种特殊语言,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图例。

五、课后小结: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

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