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160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9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史记》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3鸿门宴Word文档格式.docx

这段话前面有一个谢曰,我先说说这个谢,现在很多人给《史记》做注,包括我们现在绝大多数高中语文课本选《鸿门宴》的时候,为《鸿门宴》注释这个谢,要么不注,要么注成谢罪。

我觉得这个谢绝对不能讲成谢罪,什么叫谢罪呢?

谢罪是首先承认自己有罪,然后我向你道歉。

刘邦能承认自己有罪吗?

刘邦的意思是说,我对你是百分之百地尊敬,我等着你来,你误会了我。

他是解释的,他不是谢罪的,所以这个谢不能讲成谢罪。

他下面的话,刘邦下面的话大意是这样的:

我和你并肩作战,抗击秦军,你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这是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说什么呢?

说我都没有想到我刘邦能够先入秦到达关中,又在关中接见了将军,我没有想到,这叫“不自意”我没有自己想到我先进来。

第三层意思是什么呢?

现在有小人挑拨离间,让咱们哥们儿闹矛盾了。

我们可以想一想,刘邦这番话有三个要害,他第一层说你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咱们共同抗秦,这段话如果叫我概括,这第一层什么意思呢?

两个字“叙旧”,叙叙当年咱俩的老交情。

我们下面还要讲到项羽的性格有他的弱点,项羽的性格中间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念旧”,用人不用别人,只用自己的老同乡,老同学这就是念旧,念旧有它好的一面,念旧也有它不好的一面。

刘邦上来就来了一番念旧,就说当年咱俩是老战友,这个话可是用心叵测啊!

刘邦和项羽的关系我刚才讲过了,抗秦的时候他俩是友军,秦一亡他俩是敌军,刘邦只字不提咱俩现在是对立的军事集团,光说当年咱俩如何如何。

项羽本来就不知道他们两家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变化有一个演变,项羽本来就糊涂,刘邦这个“叙旧”什么意思呢?

是让糊涂的项羽更糊涂,叫做糊涂成一盆糨子,让他彻底意识不到他和刘邦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这就是念旧的目的,这是第一个要点。

第二个要点,他说我没有想到,我能先入关,这个话要叫我来概括,我们用文雅的两个(字)“逢迎”,通俗一点讲“拍马”,拍项羽的马屁,不过刘邦拍得很高明,刘邦采取什么办法来吹捧项羽呢?

贬低自己。

贬低自己就是抬高对方的最好方法。

他说我没有想到我能先入关,那言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在我的心中先入关能够灭秦的天下没有第二个人,就是什么?

就是你项羽。

这句话一听,项羽心里那是美滋滋的,项羽的自尊就得到很大的满足了,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说有人挑拨离间,让咱两个集团发生矛盾,这个话的要害在什么地方?

这个话的要害如果我们概括一下,这叫“化必然为偶然”,挑拨离间是一个偶然性的因素。

刘、项两家他们的矛盾是带有根本利害冲突的矛盾,我上一集讲过一句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现在刘、项两家的利益已经冲突了,所以他两家的矛盾是必然性的矛盾,不是小人挑拨离间、偶然性爆发的。

所以刘邦这一段话我用四个字概括,叫“鸿门说辞”,刘邦的鸿门说辞。

这个鸿门说辞了不得,先叙旧拉近两个人的关系,再逢迎满足项羽的自尊,最后化必然为偶然、化大为小、避重就轻,而且这个话是出自刘邦之口啊!

我们通读《史记》,《史记》中间写刘邦说话最常用的是两个(字),刘邦一说话就是高祖“骂曰”、汉王“骂曰”、沛公“骂曰”。

我没有统计,但是我见到的凡是司马迁写到刘邦说话的都是“骂曰”、“骂曰”,给人的感觉是刘邦张口就骂人,不骂人不张口。

可是现在他一句“骂曰”都没有,刘邦还有一句口头禅叫“乃翁”,“乃翁”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什么呢?

就是你老子,刘邦从来不说我,他用什么字来代替我呢?

就是“你老子”,“你老爸”,他一张口就是我是“你老爸”,就是这样“乃翁”如何如何。

可是刘邦现在对项羽说了这番话,既没有“骂曰”又没有“乃翁”,多么谦恭啊!

这在刘邦一生中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为的是避开这次打击,这就是刘邦政治上精明之处。

项羽听了他这番话,听了这个“鸿门说辞”项羽作何反应呢?

项羽作何反应我们看项羽怎么说,司马迁在这里写了项羽一句话: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我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大意,他说:

这是你手下左司马曹无伤说的,要不是这样的话,我项羽怎么会对你这个样呢。

这里有一个字叫“籍”,“不然籍何以至此”这个“籍”,我解释一下,这个“籍”是项羽的名字,项羽实际上姓项名籍字羽,他叫项籍。

古人有一个习惯,古人有什么习惯呢?

他跟对方说话的时候称自己的名就是对对方的尊敬,所以项羽这时候不用“我”,用了一个“籍”,说如果不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这么说,我怎么能对你这个样子呢?

这一句话断送了曹无伤的命啊,这一句话也道尽了项羽的政治上的无知和幼稚。

人家是一派谎言,他竟然惭愧得不得了,没法向自己的哥们儿,向自己的老战友解释了,他推出曹无伤只有一个目的,什么目的,用曹无伤为自己开脱责任,这说明项羽已经内心里非常难受,我们用一词叫什么呢?

用一个现代词叫“忏悔”,项羽现在后悔得不得了,充满忏悔之情。

可这刘邦你看人家一番谎言就把项羽给蒙住了,这一蒙住,就算两个人的关系解释开了。

到这儿为止项羽算是彻底受骗了,再不认为刘邦是他的政治对手了。

  听到老战友刘邦这一番甜言蜜语谦恭卑微的说辞,项羽的自尊和虚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

因此,他真心诚意地为自己差一点毁灭掉刘邦集团而感到内心忏悔,可以说此时的项羽看不出秦亡以后即将出现的楚汉相争的新局面,更不相信与自己表面和解的刘邦正是自己未来最大的敌人,而项羽集团的谋士范增却时刻准备对刘邦进行斩首,在关键时刻刘邦集团杀出一个神秘人物,公然指责项羽,而一向爱发脾气的项羽却被震慑住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所想的鸿门宴上有没有斩首行动,至少说在项羽这儿没有,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坐下来喝酒,这就是鸿门宴,鸿门宴中间表现了项羽的自傲。

项羽这个人头脑很简单,他自尊一得到满足,他就得意得不得了。

我们看那个座位,古人的座位它是这样讲的,如果堂上对堂下而言,面向南坐是最尊贵的,这是就堂上对堂下而言,如果仅仅就堂上而言,面向东的位置最尊贵,项羽就坐这儿了,面向南的位置次尊贵,所以范增就坐这儿了,面向北的座位是第三等的座位,刘邦就坐这儿了,面向西的座位,是个最次的座位,张良就坐这儿了,我们从这个座位上可以看出来项羽是一副自傲。

刘邦这么一吹捧他,他也觉得刘邦也服他了,很得意,但是项羽集团并不是只有项羽一个人啊!

项羽一个人糊涂并不等于项羽集团所有的人都糊涂,范增能放过刘邦吗?

范增放不过他,下面范增一连串就做了两个小动作,第一,举玦,“玦”是什么东西呢?

“玦”是一个圆形的佩玉,有一个缺口的圆形佩玉叫“玦”。

范增就举这个“玦”,不断地举这个“玦”向项羽发信号,发这个信号什么意思呢?

他用这个圆形佩玉这个“玦”谐个音,谐个什么音呢?

谐那个决定的“决”,让项羽赶快下决心,做决定赶快实施斩首行动,就在席上把刘邦杀了,但是这个时候项羽能杀他吗?

项羽这个时候已经觉得很惭愧了,内心充满忏悔啊!

他不可能再杀(刘邦)了,所以范增是一个劲地举“玦”。

司马迁写项羽写了六个字“项王默然不应”,根本不理这个茬儿,一看不理这个茬儿,范增采取了第二个行动,赶快出来召集了一个项羽的堂兄弟,叫项庄,这个人是个武士,他告诫项庄,你就进去舞剑,舞剑的时候趁这个机会,就在舞剑的时候把刘邦给杀了,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然后项庄就进去了,说你们在这儿喝酒,没有什么娱乐,我给你们舞一段剑给你们助助酒兴。

项羽一听答应了,当时在座的还有五个人,我们看一看这五个人,项庄是刺客,他的任务很明确,杀谁他很明确,杀刘邦,范增是指使刺客行凶的主谋,他也是很清楚,刘邦是被刺杀的对象,以刘邦的老道精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我想刘邦一定是心知肚明,肯定很清楚。

张良明白不明白,张良是整个这里边最高明的谋士,张良怎么会不知道,张良可以说是洞若观火,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只不过张良没有反应。

这里面还有一个人,就是我们上一集讲到的那个政治糊涂虫项伯,这个糊涂虫这个时候也不糊涂了,他一看见项庄舞剑,他也拔出来佩剑,而且常常用他的身子挡住项庄,就让项庄刺不了刘邦。

你看,糊涂虫也不糊涂了。

这可以说,项庄、范增、张良、刘邦、项伯五个明白人,这在座的只有一个糊涂人,这个糊涂人是谁啊?

项羽。

我们为什么说项羽是糊涂人呢?

项羽这个时候对刘邦充满了一种忏悔之情,觉得对不起他哥们儿,他要是知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能同意项庄舞剑吗?

他同意舞剑的本身就说明在场的六个人中间就他不知道“意在沛公”。

我们说鸿门宴集中表现了项羽的政治幼稚、政治糊涂,你看喝酒这个场面、舞剑这个场面,是五个明白人陪着一个糊涂人在喝酒,这个糊涂人就是项羽。

当然,这个情况不能持久,这个舞剑舞下去,万一项伯有个闪失,那刘邦就很危险。

这个情况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这叫刘邦命悬一线非常危险。

刘邦手下的谋士张良,一看情况不对立即就撤出来了,撤出来以后赶快去找(人),找谁呢?

找樊哙,樊哙是刘邦手下最勇猛的武士,而且樊哙跟刘邦他俩是连襟,河南话叫“一条船”什么关系呢?

就是樊哙的妻子和刘邦的妻子是亲姐妹,所以樊哙一听这个消息,稀里哗啦就闯了进去,樊哙一闯进去,司马迁写了八个字“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头发一根根竖起来了,“眦”是眼眶,那个眼眶都快瞪裂了,所以樊哙一闯帐,把项庄舞剑的场面全给搅和了,项庄也退下去了,项伯也退下去了,酒也不喝了,项羽以为是刺客来了,项羽就拔出剑要准备格斗了。

这个时候张良说:

这是刘邦的保镖樊哙。

这一说,项羽很赞赏,说你能不能喝酒啊,给他一杯酒,你能不能吃肉啊,给了他一个没有煮熟的一大块猪肘子,樊哙很豪爽把他的盾牌一翻翻过来,把猪肘子放在盾牌上拿着剑一边切一边吃,很豪爽。

项羽一看他这个样子又问了他一句“壮士能复饮乎”,你能不能再喝一杯啊。

樊哙抓住这个机会就慷慨陈词说了一番话,他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我怎么值得推辞呢?

说这个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多得如麻,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而且怀王和大家商量先入关破秦就做关中王,现在沛公先入了关,封闭了宫室还军霸上,等待着大王的到来,派人把守函谷关那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劳苦功高,现在没有封侯的赏赐,你还要听小人之言,要杀沛公,这样的做法就是刚刚灭亡的那个秦朝的继续,那是“亡秦之续”。

我私下认为大王你不会这样做!

樊哙这一段陈辞在鸿门宴中间是两段重要陈辞之一。

一个是刘邦刚来到有一个“鸿门说辞”,再一个是樊哙闯进来有一个“樊哙陈辞”,这个陈辞很厉害啊!

这个陈辞是拿刚刚灭掉的秦和项羽对比,说如果你要杀刘邦,那你走的就是灭亡的秦朝的老路,这一点对项羽是有震慑作用的,第二点,他又把怀王之约给点出来。

刘邦都没有敢提怀王之约,刘邦要是提怀王之约他怕项羽杀了他,他怕项羽认为他还想做关中王,可是樊哙点出来了,樊哙点出怀王之约,那私下里的意思就是说你项羽实际上是没有遵从怀王之约,这就在道义上压制了项羽,而且这番话又出自一像樊哙这样一个武夫之口,所以更有震慑力。

  在鸿门宴上,项羽杀掉刘邦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但是他不愿杀掉自己亲密的战友,这体现了项羽的情,再加上樊哙利用怀王之约,一下子点中了项羽的软肋,项羽更是不忍心杀刘邦,这体现了项羽的义。

而此时的刘邦早已是如坐针毡,鸿门宴上瞬息万变,随时都会出现新的杀机。

谋士范增更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绝不会轻易地放弃这次千载难逢杀死刘邦的机会。

那么,刘邦会坐以待毙吗?

老谋深算的刘邦究竟会有怎样的应对措施呢?

  不过我们仔细想一想,樊哙说了这一大番话,实际上是什么呢?

尽管是振振有词,实际上是一派谎言。

刘邦说了一派谎言,闹得项羽感到很对不起,只好撂(lià

o)出曹无伤,樊哙又重复了一番谎言,项羽说了什么呢?

司马迁就写了一个字“坐”,项羽这个时候惭愧得竟然答不上人家的话来,就说了一个“坐”。

这个“坐”把项羽的尴尬,项羽的无知,项羽的幼稚,项羽的糊涂都写尽了。

樊哙一闯进来,得到机会的是刘邦,刘邦一看机会来了,马上“如厕”,“如厕”就是上厕所,借着上厕所立刻招樊哙出来,安排逃走,因为刘邦再不能在这儿待了。

因为项羽不杀他,他也看出来了,那个范增可不是一个等闲之辈,一会儿举玦,一会儿舞剑,不知道再待下去有什么结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所以,刘邦一出来做了三件事:

第一,研究逃席,先研究研究怎么走,他首先商量,咱们现在走没有告辞怎么办?

樊哙说:

做大事不要拘小节,现在人家是案板和刀,我们是人家案板跟刀中间的鱼和肉,任人宰割了,还告什么辞啊,这就决定不告辞了。

第二,安排善后,你既然要走,就要善后,善后是两件事:

第一,辞行;

第二,献礼。

这就是善后,善后刘邦怎么做,首先是选了一个善后的人,选的谁?

选了张良,张良这个人选得太准了,这个人是智勇双全,让张良善后找不着第二个可以替代的人,这是安排了善后人,而且还给张良特意交待了一句话,你什么时候去告辞呢?

他说从现在这个鸿门到我驻军的霸上四十里地,我抄小路走还有二十里地,你估摸着我这二十里地骑着马跑回军营你再去辞行,你可不敢早去辞。

他怕什么,他怕范增,万一说得早了,你刚出发就去辞行,范增再派人一追,刘邦心很细啊!

他不但安排了最合适的善后人,而且交待了最合适的善后时间,这是第二步,善后。

第三步,处置随从,他带了100多个人,100多个人全部扔下来不要了,这100多个人是死是活我刘邦不顾了,他还带了四员大将,这四员大将他做了安排,一个都不准骑马,只有刘邦一个人骑马。

这个我们应当做两层理解,第一,骑马的人一多,动静肯定很大,动静一大,可能会惊动范增,还有一层,刘邦的一个很自私的想法,四员大将没有马,就我刘邦一个人有马,万一范增的追兵来了,没有马的四员大将只能怎么样,只能转过身来拼死力战,成了刘邦最好的一道防火墙。

刘邦跑到了,张良进去辞行了。

张良一进去,这时候我们看这个项羽,项羽在鸿门宴上已经说了两次话了,第一次说话是什么呢?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第二句话说什么呢?

“坐”。

樊哙说了一番话,他说“坐”,这是第三次说话,说的什么:

沛公安在,意思是说刘邦现在在哪儿,出去这么大会儿,刘邦在哪儿呢?

刘邦安排逃席的三件事和项羽的一个“沛公安在”做了一个对比,你看看项羽的糊涂到了何等程度,然后人家张良说,刘邦不能多喝酒,喝高了,他走了,叫我把礼送过来,他现在已经回到军营中了。

把这句话特地说出来,范增也没戏了,这个项羽还心安理得地把礼给收了,范增气得拿剑把礼一下子给剁碎了。

刘邦回到军营中间,第一件事立即处死曹无伤。

我们通过鸿门宴,可以看得很清楚,刘邦的精明老道,项羽的幼稚糊涂。

  在鸿门宴后,范增对项羽没有杀掉刘邦大为生气,认为项羽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

而事后项羽却没有显示出任何悔意,这可以说是项羽政治幼稚的又一大表现。

鸿门宴的结局是项羽放虎归山,刘邦成功逃脱,在鸿门宴上项羽的三句糊涂话与刘邦的三个急中生智的逃跑措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谋略上刘邦可以说是占尽了上风,但是西楚霸王项羽凭借他在反秦战争中立下的盖世奇功,还是取得了对各路诸侯武装的军事领导权,成为事实上的秦末领袖,项羽当之无愧地是武力称雄,项羽坚信只要继续做自己的马背英雄,靠着武力一定会夺取天下,事实果真如此吗?

  项羽这个人太看重武力的作用了,换句话说项羽“重军事轻政治”,他不知道政治策略的重要性,他只强调武力,当然有一个基础,我们很熟悉项羽的霸王别姬,项羽霸王别姬的时候唱了一首歌叫《垓下歌》,这个《垓下歌》的第一句叫什么“力拔山兮气盖世”,我们先不说“气盖世”,就说“力拔山”,项羽这个人是力大无比啊!

英勇得很,所以项羽迷信武力的第一个(原因是)他有一个个人的基础,你要是一个文弱书生,他可能不一定迷信武力,因为项羽本身就是一个大力士,又很能打仗,所以这是他迷信武力的一个基础。

他迷信武力我们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屠杀襄城的百姓,襄城就是今天河南省平顶山地区的一个襄城县,这个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发生在项羽起兵反秦的时候,起兵反秦他攻襄城,攻了好多天没攻下来,最后攻下来,司马迁写了五个字“已拔,皆坑之”把这个城攻下来了,他把这个城里的老百姓全部活埋了,这是项羽迷信武力,他想用这个办法让所有的人都害怕他,再次攻城就容易了,结果这适得其反,这成了指控项羽暴虐一大罪状,这是一件事。

第二件事,在楚汉战争中间,项羽他的后方的供应线屡次被切断,就是楚汉战争的主战场在哪儿呢?

主战场在河南郑州西边的荥阳,在荥阳这块儿作战,为什么楚汉两家在荥阳作战呢?

荥阳这个地方对河南来说,荥阳以东是一马平川的豫东平原,荥阳以西是丘陵,再向西是山脉,所以荥阳是豫东平原和豫西丘陵山脉的一个分界线,把住这个地方你就不容易打进去,在荥阳打仗,而项羽的大本营,项羽作为西楚霸王,他的国都在哪儿呢?

在彭城就是今天江苏的徐州,项羽的国都是在徐州,作战的主战场是在河南的荥阳,中间隔了什么呢?

隔了有郑州,有开封,有商丘,商丘是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刘邦屡次派人切断项羽的后勤供应线,就是在商丘地区切断供应线,商丘刚好卡在彭城和荥阳的一个要害,这个地方屡屡被切断,所以项羽经常要回援,去恢复被切断的供应线,结果走到外黄,走到外黄这个地方,结果他攻城,攻城的话在外黄这个地方他攻下来了,项羽就下令攻下外黄,凡是年满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到城东集合,集体活埋。

(外黄)县令手下有一个门客,这个门客有一个13岁的儿子就劝,说你不要这么杀人,你这么一杀人,那么我们外黄以东这些地方都不敢再投降你了,一投降你就杀,一个13岁的小孩去劝他,一劝他,项羽一听有道理啊,我要把这个人埋了,这一城人埋了,下面的城谁都不敢投降,投降一个城埋一个城,投降一个城埋一个城,那还了得啊!

每一个城都要死战,项羽一听这个话,全部释放,这一释放民权以东的这十几个城市望风而降立即(收)复。

所以项羽这个人他是很残暴,他迷信武力,但是他迷信武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人去开导他,你看外黄县令手下这个门客(的儿子)年仅13岁的(孩子)一番开导就让项羽恍然大悟,从上面这些原因来看项羽的失败,政治原因是第一位的,他在政治上的幼稚和政治上的糊涂,他不懂得军事是实现政治的目的,这给他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当然项羽的失败还有其他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军事,项羽真是英勇善战吗?

一个没打过败仗的将军,为什么最后兵败自刎了呢?

这些问题我们留待下次再讲。

请看下集《西楚霸王》。

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

王立群

第1讲霸王出世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起义军领袖和杰出的军事统帅,项羽作战勇猛历史上无人能够与他相比,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里,项羽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反秦将领一跃成为西楚霸王,然后又自刎于乌江,项羽的一生可以说是经历了大喜和大悲,在项羽的身上他有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的千秋霸气,也有和虞姬凄婉缠绵的儿女情长,还有在乌江边上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怀,这些都是项羽为后人留下的感人故事。

项羽的长相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重瞳子,所谓重瞳子就是一个瞳孔中间有两个瞳仁,这个是在一般人中间非常少见的。

历史上有一些名人比如说大舜,尧舜禹的大舜,再比如说春秋五霸之一的那个晋文公,说他们都是重瞳子。

所以,人们在谈论项羽的时候总爱把项羽的传奇人生,把项羽的崛起和重瞳子联系来,好象项羽的崛起是重瞳子所造成的。

那么项羽的崛起到底和重瞳子有没有关系,他的崛起是重瞳子造成的还是有其他因素造成的我们对这个问题要展开一点分析。

项羽是汉代风云人物中不可或缺的英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公元前232年项羽出生在一个世代将门之后的楚国贵族家庭,他的祖父项燕是战国末年楚国的大将,在秦国灭掉楚国的过程中,项燕被秦国的大将王翦包围,项燕最后兵败自杀。

因此在项羽的心中从小就埋下了仇视秦国的种子,关于项羽的父母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人们只知道项羽是被他的叔叔项梁带大的。

从项羽生活的那个时代来看,正是在秦王朝残暴统治的时期,那么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项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项羽的长相上除了重瞳子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身高力大。

据史书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说项羽的身高有八尺多长,秦代的一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23.1厘米,所以他这个八尺长的身高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一米八四以上的个子。

就是他的力量能够举起一只大鼎,力量非常之大。

项羽年少的时候,项羽就开始让他学读书认字,但是项羽不愿意学,然后项梁又让他学击剑,项羽也不愿意学,所以项梁就发怒了,项梁一生气,项羽呢,就做了一个解释,解释他为什么不愿意学读书学击剑。

因为项羽看来读书它的功用就是记住一个人的姓名,没有更多的作用。

很显然项羽对读书的认识太低了,再一个他认为击剑是一对一的单打独斗,也不值得学,他要学,学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兵法。

但是项羽学习兵法呢?

据史书记载他又没有学完,他学了一点以后,他没有把它学完,但是实际上我个人认为项羽这个兵法学得是很到位的。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看,项羽死后,他手下有一员大将后来是叛楚归汉的,这个人叫英布,因为他受过秦代的黥刑,也叫做黥布,黥布在叛乱的时候刘邦去平叛,刘邦平叛的时候就发现黥布摆的军阵和当年项羽布的阵势非常相似。

这个时候项羽已经死过好几年了,但是刘邦看见黥布摆的军阵和项羽当年布的军势相似,刘邦的心里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可见项羽活着的时候项羽的行军布阵刘邦是非常胆怯的。

刘邦从来没有打赢过项羽,这样以来我们可以知道,项羽其实这个“万人敌”的兵法是学得非常到位的。

从上面的这些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来,项羽他是出生在一个楚国将门之后的家庭,他从小就在他的叔叔的培养之下学习了兵法,他深受他的叔叔项梁的影响。

那么项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据史书记载,有这么几件事:

项梁在秦朝的时候触犯了秦法,可见项梁并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他触犯秦朝法律以后入了监狱,项梁的入狱对项家的影响太大了。

因为大家知道在秦朝灭楚的过程之中,由于项燕是楚国的最后一个抗秦的大将,随着项燕的自杀,项家这个家族受到了重大的损失,项燕死以后支撑项家的就是项梁,可是项梁现在又入了狱。

在这个时候幸亏项家托人说了情,这才算是把项梁给放出来。

但是不久项梁又闹出一个更大的乱子,就是杀人。

秦朝的法律非常苛刻,项梁杀人这就是重罪,但是这一次项梁逃了,带着项羽从他的老家安徽一直逃到了吴中,吴中就是今天的苏州。

而这个时候呢,项梁和项羽刚好又遇见了秦始皇出巡,秦始皇游会稽郡,会稽它大致的位置就在现在的浙江跟江苏这一带。

这一次是项梁跟项羽亲自目睹了秦始皇的风采,项羽脱口而出就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彼可取而代也”这个人是可以取而代之的。

他这个时候(项羽)已经有取秦始皇而代之的想法了。

当然这个话刚一出口项梁就赶快捂住他的嘴,因为这个话说出来这个是不得了的,如果一旦被人举报的话,项梁说了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