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168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docx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

湘版音乐第五册教案

 

第一课  老师你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老师你好》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表现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

教学重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难点:

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老师你好》

1、边听《老师你好》的音乐边拍手进教室。

2、歌曲赞美了谁,再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老师”;“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等等。

3、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1)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2)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4、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

5、写祝福语献给老师

第二课时

二、学习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1、聆听歌曲

2、练习伴奏

(1)出示三角铁、碰铃、响板、沙球、铃鼓等乐器的节奏伴奏谱,让学生任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节奏,先用拍手等动作代替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

(2)分四个大组讨论交流。

(3)全班随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听录音轻声跟唱一次歌词。

(3)学生随琴声自由划拍视唱歌谱,找出难点。

(4)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唱谱。

4、随琴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演

用歌声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现歌曲。

四、尝试填词

五、小结

 

第二课   折纸船

教学目标:

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折纸船》,并能从中感受大陆与台湾同胞团结友爱的真挚感情。

知道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能感知童声、男声和女声三种人声音色的特点及表现力,并能分辨其音色。

教学重点:

学会唱《折纸船》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

情感的体验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1)找台湾

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台湾的位置,观察其形状,量一量与大陆的距离;找出一些台湾的著名山水、地名。

(2)谈台湾

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台湾,说说其风土人情与富饶的物产。

后老师综合。

(3)听相关音乐

播放《鼓浪屿之波》,让学生体会几十年来大陆与台湾人民不绝的思念之情。

   三、新歌教学

1、听赏全曲:

让学生先听歌曲,说出歌曲表达的内容或听赏后的感受。

2、随乐律动

让学生手拿纸船,随着旋律进行方向移动。

使学生体验到船儿在起伏的海上进行的情景,又使他们熟悉歌曲的旋律。

3、随琴哼唱

4、演唱歌曲

采用小组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折纸船》

二、活动导入

创设一个“吹纸船”的游戏,纸船漂在水中央,我们要把它“吹”向台湾岛。

不能太用力,否则会把纸船吹翻,只能均匀地、连贯地吹,以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

引导学生唱《风儿的歌》。

三、听赏歌曲

1、让学生分别听三首歌曲《小背篓》《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小螺号》

2、体会不同演唱者的声音特点

让学生了解与讨论人声的分类。

再听几首歌唱作品,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采   山

教学目标:

一、能大胆地用歌声、表演等形式表现歌曲《采山》的情趣。

二、通过《采山》这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山野之乐。

教学重点:

能大胆地用歌声、舞蹈等表现歌曲丰富的情趣。

教学难点:

能用歌声和表演等形式表现《采山》的乐与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

2、情境导入新课

师:

小朋友们,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你们想不想出去旅游呢?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去。

(CAI演示山野风光)

师:

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呢?

(请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山野风光的美)

师:

在这美丽的大山里生活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他们经常去采山,都是大山的好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采山吗?

我们听了这首歌就知道了。

(播放歌曲《采山》)

你们从这首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小朋友们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等等)

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共同感受一下采山的乐趣。

(采山)

学习歌曲《采山》

听赏歌曲

师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用身体动作伴奏。

2、自学歌曲

学生跟着音乐哼唱

请学生说说最喜欢听哪一句,并唱出来或学会了哪一句请他当小老师教大家唱。

老师指出学生自学中难掌握的部分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学生自学后请他们以男、女分组比赛;全班分组比赛;独唱等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

4、音乐活动

创编歌词

师:

小朋友们,除了《采山》这首歌曲中所描写的“踩雨、采蘑菇、采山菜”外,你们想一想他们在雨中还有其他形式吗?

学生创编歌词,寻找采山时的更多乐趣。

即兴伴舞或绘画(播放《采山》)

请小朋友们根据歌曲情绪和歌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即兴创编。

小结

 

第四课  卖报歌

教学目标:

(1)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与主要作品。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

(2)体会“小毛头”街头卖报的情景。

用纯真的心情唱好歌曲《卖报歌》。

“新”“旧”对比,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创设“小毛头”街头卖报的情景。

用歌声与形体动作体会她当时的心情。

教学难点:

情绪的启发,学生动作的创设。

教学准备:

钢琴、VCD《聂耳》电影片段、报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情——情景导入

二、激情——了解聂耳的生平以及《卖报歌》的创作过程

(1)老师:

你们想不想了与聂耳有关的事情?

课件欣赏电影《国歌》片段    

欣赏后,教师对聂耳生平简单介绍

请同学唱一唱,如果没有就放录音欣赏一遍《卖报歌》

三、感受情感——学习歌曲《卖报歌》

A、划拍视唱乐谱(看课件上出示的乐谱)

唱一两遍

B、学唱歌曲

四、表现情感——启发学生体会歌曲

请一位同学来唱第一段歌曲。

(学生演唱,老师弹琴)

体会第二段歌曲:

可以让全班同学一起把歌曲唱一遍,然后要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意思,怎么表现,并把关键的乐句唱出来。

同学小议后,再一起把这一段唱一遍

体会第三段歌曲:

请同学们听老师唱,体会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唱。

欣赏老师的演唱,学生体会,回答老师的提问。

(这一段也是表现“小毛头”卖报时的凄惨景象,但最后一句是表现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所以要唱得强一些。

同学们模仿老师的感觉把第三段唱一次。

按体会的情绪完整地把歌曲唱一遍。

五、创设情境——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分三段,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创设“小毛头”当时卖报的情景,表现“小毛头”的心情。

以小组的形式分别表演

同学点评教师小结

同学们一起表演

六、小结

老师:

今天我们再也不要像“小毛头”一样去街头卖报了,我们可以坐在这明亮的教室读书学习,享受着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学习机会。

 

第二课时

 听赏乐曲《金蛇狂舞》

教学重点:

听赏乐曲《金蛇狂舞》,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堂鼓和锣营造热烈气氛的表现力,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探索、表现乐曲表现的情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金蛇狂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能用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中的速度、力度、节奏、情绪,以及不同音乐元素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情境;

   3.通过欣赏本课乐曲,使学生了解“螺丝结顶”、“对答呼应”等民族音乐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师: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

上节课介绍了,聂耳叔叔不但写了许多反映穷苦劳动人民生活的歌曲和爱国歌曲,还创作了优秀的民乐合奏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金蛇狂舞》。

 三、新课教学

A、初步完整感受

B、分段聆听

C、完整体验

   四、综合游戏

五、小结

第五课   在祖国的怀抱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并创编歌表演,享受表演的快乐。

2、能积极参加音符之家的教学活动,认识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形状,能分辨它们的时值及差别。

教学重点

1、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会歌曲,用热情、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

2、掌握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

一、活动《音符之家》

(课件展示音符之家画面)

1)师:

欢迎同学们乘着火车来到音符之家,音符之家欢迎你,今天老师先介绍音符之家的成员。

全音符        二分音符      四分音符

2)老师拿出准备好的音符娃娃卡片:

你们认识我吗?

我是全音符(或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并将音符卡片贴在想应音符名称旁。

师:

请同学们,用手在空中画出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形状,并唱出其时值。

2、找一找

教师将许多音符卡片随意贴在黑板上,然后用钢琴分别弹出5、3-、2---请同学们分别到黑板上识别并取下音符卡片,唱出那个音符。

3、唱一唱(出示音符之家)

1)师:

小音符很调皮,有的在家里,有的跑出来了,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有哪些调皮的小音符跑出来了?

2)教师弹奏音符,同学们随琴跟唱,并请三名同学把它们送回家。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轻轻的拍手,一边由上到下或由下至上地唱一唱。

小结:

同学们来到音符之家,不仅认识了音符,与它们交上了朋友,还帮助调皮的小音符找到了家,你们真棒!

二、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

导入:

师:

音符娃娃回家了,它们都在家里听赏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也来和它们一起听一听好吗?

1、聆听歌曲

(课件出示歌单)

2、播放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课件展示四个带有旋律的音乐娃娃)

3、朗读歌词

4、学唱歌词(课件展示歌单)

1)学生随琴轻声唱歌词。

2)找出歌中难掌握的地方,再进行练唱。

师:

同学们听老师唱一唱这两句歌词,大家仔细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5、(分女同学、男同学对唱及齐唱的形式进行演唱。

三、创编歌表演

1、创编歌词与表演动作。

2、交流与评价

3、设计伴奏形式

4、分组展示

5、综合评价

四、教师总结

我们生活在祖国怀抱里是那么的快乐,欢喜,在政府的翔下是多么高兴,甜蜜,让我们全国各民族的小朋友一起幸福成长!

(播放《娃哈哈》的歌曲,学生自由律动下离开教室。

我为祖国守大桥

(《在祖国怀抱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手风琴独奏《我为祖国守大桥》感知作品的音乐形象,并积极参与全曲的表现活动。

2、能认识到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是表现音乐形象的重要因素。

教学重点

感知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认识节奏、旋律、力度、音区、和声等是表现音乐形象的重要因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唱解放军的歌。

二、初听全曲

1、聆听全曲

师:

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题中的“我”是谁?

(课件展示乐曲的音乐主题)

2、熟悉音乐主题

1)听音乐主题

老师演奏音乐主题并介绍手风琴。

师:

乐曲基本情绪是什么?

生(激昂自豪)

2)唱音乐主题

老师用手风琴弹奏音乐主题。

学生先哼唱曲谱,再用“啦”模唱。

3、再听全曲

三、分段赏析

1、指导学生感受主题与变奏1和声(单音、多音)上的变化,并用律动表现。

2、指导学生感受主题与变奏2音区上的变化,并用律动表现。

3、感受主题与变奏3在速度上进行变化后所表现的音乐。

4、感受主题与变奏4在力度(强、弱)上的变化,并唱一唱用声音表现。

四、听赏全曲,参与表现

1、静听全曲(用卡片摆出结构图)

2、参与表现全曲

师生一同唱一唱,动一动、说一说,进行参与表现。

3、小结

师: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还不够富裕,不够强大,还需要我们努力学好知识去建设它保卫它,让我们坐上时代的列车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吧。

 

 

 

第六课 新疆好

教学目的

1、听赏后,能说出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基本情绪及歌曲所表达的大概内容,并从中得到快乐。

2、能学会演唱《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第一段,并积极参与创编曲的表演活动。

教学重点

能用活泼风趣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的两个乐段用不同形式参与伴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听一听,动一动

伴着《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的音乐,学生做简单的新疆动作,走进教室。

2、说一说,看一看

师:

同学们,你知道刚才我们做的舞蹈动作是哪个民族的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老师介绍新疆舞的风格、特征等。

2)学生观看老师表演新疆舞。

3、听赏与感受

师:

我想请大家说一说新疆除了歌舞,还有什么地方特色、民族风情?

1)学生说自己了解的新疆。

师:

说得很好,不过新疆还有更多我们不了解的,就让我们一起来听赏这首《新疆是个好地方》看看新疆好在哪些地方。

2)学生听赏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MTV

3)学生说出歌曲情绪,并根据歌曲内容说出新疆好。

二、体验探索

师:

这是一首流传已久的新疆民歌,既然过去,的新疆就是如此美丽,那么,现在西部大开发,岂不让新疆更迷人,同学们想去看看今天的新疆吗(想)

师:

让我们坐上新疆的大马车,出发吧!

课件:

出示新疆大马车,伴着库尔班大叔喜洋洋音乐,学生坐在自己的小凳子上体会坐马车的滋味,在第一乐段时,学生跟老师做小幅度平稳、悠闲的规整性动作,表示马车经过平坦大道。

第二乐段时,师生做大幅度摇摆的随意性动作,表示马车经过高高的山城。

2、辨声音,找音响

师终于到达新疆南部了,这时远远的有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下走来,快听,什么声音?

1)让学生听辨出马铃声、马蹄声。

2)学生自由模拟声响,分组讨论。

(方法:

用串铃、铃鼓模仿马铃声,用双响筒模仿马蹄声,

3)每组分别模拟演示一次。

老师根据每小组结论,将三种打击乐模拟马蹄声的节奏型板书出来。

4)三个小组同时模拟,播放歌曲

第二课时

三、学习歌曲

课件:

一群新疆人坐着马车,一路载歌载舞而来,最后出现库尔班大叔。

师:

看,原来是新疆农民企业家库尔班大叔正和村里的小伙子、姑娘们赶集回来呢。

嗬,这可是我们采访的好机会。

没想到大叔什么也没说,只让我们把下面这段词编成顺口溜念出来。

课件:

出示第一段歌词。

1、按节奏念第一乐段歌词。

1)分小组讨论,创编,将歌词按顺口溜的韵律念出来。

2)用打击乐模拟马铃声、马蹄声,集体念顺口溜。

2、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师:

这时一位新疆小姑娘将我们编的顺口溜唱出来了。

听赏第一乐段,显示曲谱和歌词。

并随琴唱第一段。

3、学唱歌曲第二乐段。

师:

当马车走上高高的山岗,能善舞的新疆姑娘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小伙子也敲着铃鼓,追赶着他们舞动的身影。

课件:

新疆姑娘和小伙子载歌载舞,接着出示歌曲第二乐段音乐。

显示曲谱和歌词。

1)听赏歌曲第二乐段2)用听唱法随琴唱本段乐曲。

3)随琴学唱歌词。

4)引导学生用打击乐为第二段伴奏。

4、学习全歌

1)对歌

师:

听到我们的歌声,整个乐队热闹起来,他们一高兴,便对起歌来。

课件:

出示歌曲整体曲谱和歌词。

让男女分别扮演新疆维吾尔族小伙子和小姑娘。

男女生各唱一乐段。

2)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

按刚才我们对歌的顺序演唱的这首歌,就是大家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新疆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

3)演唱整首歌曲,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打击乐分别为两个乐段伴奏。

四、参与表现

师:

在库尔班大叔和马车上人们的盛情邀请下,我们来到了库尔班大叔的村庄,同学们想像一下,这会是怎样一个场面呢?

引导学生想像小镇的欢乐场面,并设计活动,表现出来。

5、表演(略)

五、评价总结

师:

小记者们,今天这趟新疆之旅,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发表议论,各抒已见。

师:

那么新疆好不好?

(好)

最后,学生随着我们新疆好地方的音乐做自己喜欢的新疆舞动作,走出教室。

第七课    火红的队旗

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能认真聆听《红星歌》,并进行跟唱。

3、能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大胆与同学合作,并从中体验到乐趣。

教学准备

四支木制红樱枪,一定数量的木棍,保证人手一件,队旗一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导入

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进教室。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是一首什么歌吗?

生……

师:

对这就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聆听、跟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师:

同学们,现在你们都是少先队员了,那你们是不是都能完整地唱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呢,我想听你们唱一唱,好吗?

插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伴奏音乐,学生跟唱,老师走到学生中去听,找出学生演唱中的问题。

师:

刚才听同学们唱了这首歌曲,我发现有许多同学歌词还是记得不熟,那让我们一起再来把歌词巩固学习一遍,好吗?

3、熟悉歌词

多媒体出示两段歌词

师:

请同学们神气地把歌词齐读一遍。

比较歌词,再进行记忆。

师:

现在请同学们找出两段歌词中有哪些地方想同,哪能些地方不同,说一说。

多媒体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伴奏音乐,学生跟唱(多媒体随着出现歌词)

4、唱一唱歌谱

将学生分为四个部分。

1)学生分四大组,各组选择一部分进行讨论认读。

师:

刚才我们熟悉了歌词,现在让我们来开展一个比赛,认读歌谱,各组选择一部分去学习,等一会儿我们看看哪个组学习成果最好。

2)分组跟琴划唱一次歌谱,相互评价,老师及时纠正错误。

3)跟琴小声划拍,将歌谱完整地唱一遍。

5、综合表现

1)师生讲座歌曲的感情处理。

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歌曲的歌词和歌谱,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歌曲怎样处理才能得到更好的表现呢?

演唱中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加入一些打击乐器伴奏?

生……

2)教师归纳

3)完整地演唱歌曲,并由个别学生选择队鼓进行伴奏。

师:

全体起立,少先队唱队歌,队鼓手伴奏。

第二课时

二、活动《队旗下的誓言》

1、导入

师:

同学们一定都还记得入队时的情景吧,当我们系上红领巾,每个人都要在队旗下干什么呢?

生:

宣誓。

师:

对那现在呀,教师想再现你们入队的情景,看看你们当时的表现,行吗?

2)分组练习

3)分小队表演

三、听赏与跟唱

1、导入

师:

刚才看到同学们的表演,听到你们宣读的誓言,真是个个都很精彩,那你们知道多少有关少先队的历史呢?

谁能说一说。

生……

师:

好的,同学们,似乎知道一点点,但又说不太清楚,下面,老师请你们看一部电影的片断。

2、播放电影片断,聆听《红星歌》

师:

刚才电影中那群孩子的身份是什么?

你们知道吗?

生……

师:

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小孩被称为共产儿童团。

1949年10月解放后,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

3、再次聆听

师:

多媒体出示电影片断《红星歌》

各小队队和扛红樱枪,其他队员扛木棍,原地踏步,模仿电影中的小演员,并跟唱《红星歌》

四、下课

小结:

刚才的表演各小队都很有特色、很精彩,那么现在听口令:

全体起立!

拿好你们手中的武器,随音乐神气地踏步出教室。

听音乐出教室。

 

第八课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小猫钓鱼》并积极参与表演,充分感受音乐美、剧情美、享受表演的快乐。

2、能用不同的方法和装饰材料制作小猫头饰。

3、能凭借童话剧《小猫钓鱼的音乐,富有创意地自编剧情,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的表演与创造。

2、小猫头饰的制作。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播放《小猫钓鱼》的音乐,学生随着音乐的情绪模仿自己喜爱的动物姿态,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导学辨音起舞

根据音高的不同,力度的不同表演不同的动作。

P——模仿空中飞的动物姿态

F——模仿地上走的动物姿态

MP——模仿水里游的动物姿态。

三、掌握

1、导入

师:

小朋友们刚才来了一次动物大集合,仿佛到了动物世界,真有趣。

大家来看看这里的动物世界又是什么风光。

2、说一说

启发学生简单复述动画片的故事情节。

帮助学生深化对故事的认识——做事要一心一意。

为后面的表演活动动作作铺垫。

3、唱一唱

师:

小朋友讲得比动画片讲的还要好听,

1)范唱歌曲《小猫钓鱼》

2)学唱歌曲。

用“喵”模唱,边随音乐晃动手指,感受音乐节拍

随琴声轻轻演唱歌词,指导学生休止符要停顿及怎样唱好下滑音。

自由学唱,歌曲分为四个部分,鼓励学生演唱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然后全班跟唱。

演唱接龙

表演唱

4、做一做

课件展示:

放大多只不同的小猫形象。

引导学生用特别的方法将自己扮成最可爱的小猫咪。

5、演一演

师:

猫儿跳、猫儿叫,逗得大家哈哈笑。

大家来一个现场表演《小猫钓鱼》怎么样?

课件展示:

同时呈现四个场景画面。

1)分组讨论、排练

2)选择自己要表演的部分。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角色,设计衔接语言,排练表演过程。

3)边演唱边表演

4)学生评价,教师肯定

5)完整地表演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

四、表现

课件展示:

放大的多只不同小猫同时伸出大拇指。

师:

小朋友的表演真棒!

老师营造一个表现空间,让学生在这自由的空间里尽情发挥,使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更好地表现自我,享受表现美。

1、分组讨论

1)根据原音乐设计好表演角色、故事情节、表演所需道具。

2)发挥想象,认真排练。

启发学生动作、表情要夸张,故事情节要有创意。

2、分组表现

随着音乐完美地表演自己创编的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

五、小结

师: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最喜欢什么?

现在,让我们提着战利品——小鱼儿,高高兴兴地回家去吧。

(播放童话剧音乐,学生随意表演出教室)。

 

 

第九课 欢乐的山寨

教学目标

能熟练掌握《乃哟乃》的旋律,学会唱这首歌。

能学会简单的竖笛吹奏方法,并能自信地参与歌曲《乃哟乃》的表现。

能认真聆听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并能用画画的形式表现乐曲的情景。

教学重点

学会吹奏“1”和“5”两个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体验和理解,大胆地参与演唱和演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CAI课件、钢笔套、竖笛若干、音符卡、彩色笔。

教学过程

跳一跳苗家的舞

听一听,动一动

课件:

播放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片段,教师带学生做具有苗家特色的舞蹈动作。

说一说,做一做

师:

你们知道刚才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吗?

   (学生回答。

师:

对,是湘西苗族的舞蹈。

今天我们就到湘西的苗族山寨去看一看,加入苗家人

   载歌载舞的行列。

师:

刚才听到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你能模仿一下演奏这种乐器的动作吗?

   (几位学生回答)

师:

说得真不错,是由笛子演奏的,你们喜欢听笛子吹奏的声音吗?

想不想自己也试一试?

吹一吹苗家的乐器

试一试,吹一吹

 师:

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钢笔套,吹一吹,能发出声音吗?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请一位能吹响笔套的同学上台吹,并让他说一说是怎样吹响的。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归纳出吹响笔套的方法

课件:

嘴唇收紧,气息集中。

拿一拿,吹一吹

 师:

现在我的手中有一支像笛子一样的乐器,它的名字叫“竖笛”,是因为竖着吹而得名的。

你们听。

(教师吹响竖笛)

师:

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我是怎样拿着它的?

(学生上台。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归纳出演奏的姿势。

课件: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按住六个孔,大拇指托住笛身。

师:

你们也拿出竖笛,按照这种姿势和方法试着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