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2084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单元第二单元三年级下册备课人

项目

具体内容

课程标准相应陈述

学生

现状

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作文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组教材编排了四篇文章。

《翠鸟》和《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含义深刻的话语,使人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感悟,读起来耐人寻味。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观察的基础,对于如何细致的观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学习本组课文有一定帮助。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学习

目标

1、通过形近字辨析等已有的识字写字经验,准确读出31个生字的读音,通过范写指导以及自主观察,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通过范读、自由朗读、默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与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5、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6、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

内容

教学本组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学会用对比、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学习

重点

难点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4、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评价

设计

1、单元测试

2、随堂习作,口语交际

达成学习目标时间设计

《翠鸟》2课时

《燕子专列》2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2课时

《路旁的橡树》1课时

《语文园地二》4课时

课时备课格式

单元主题爱护周围环境课题翠鸟第3周第5、6课时

项目

内容

二次备课

教材

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作者的观察和描述的顺序:

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颜色;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学习

目标

叙写

1.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比如熟字加减偏旁、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准确读出“衬、衫、秆、绣”等11个生字的读音。

通过范写指导以及观察结构会写“翠、泛、泡”等13个生字。

2、通过查字典以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清脆、饲养”等词语的意思。

3.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归纳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清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4.通过各种方式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并抄写文中喜爱的句子。

重点

难点

分析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课程

资源

运用

课件ppt

语文帮

评价

设计

1.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同学加以帮助,通过识字游戏检查全班同学认读以及书写情况。

2.能够说出诗歌的大体意思,并默写。

3.全班交流诗人的其他作品,每人至少能够积累一首课外古诗。

项目

内容

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设计

教学

过程

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活动,词语积累。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

(出示图片)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2、教师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

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4、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二、师生预习交流认读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翠鸟  鲜艳 腹部  赤褐色  衬衫  灵活  疾飞 等待  小泡  锐利 饲养  逮住  希望  

 2、出示我会写的字,交流识字方法。

 3、范写,重点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2、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四、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看得出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很好。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翠鸟》。

二、品析词句,感情朗读。

1、谈话:

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

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板书:

色彩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

(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

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比如头上什么样,背上、腹部什么样,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样。

(自由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

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翠鸟。

(自己试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3)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翠鸟的样子,想一想,怎样说比较合适?

3、谈话:

看来,翠鸟美丽的外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翠鸟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鱼的本领也很高呢!

课文哪一段写的是翠鸟捕鱼的情景?

4、阅读课文。

(1)指名说。

(2)自学第二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

5、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词句。

(1)指名说,要求:

先读所画的词句,再谈自己的感受,

(2)顺势朗读,评读,适当范读。

6、过渡语:

(结合板书、图片)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结合学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

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

7、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适时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但是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

8、看来,和翠鸟零距离接触的愿望不能实现了,我们只好远远地看着它,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如果这时你也正在河边,远远地看见美丽的翠鸟,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后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练习。

1.积累优美词句,写一写。

2.教师介绍鸬鹚。

板书设计

5、翠鸟

爪子----------小、红

头-------橄榄色、翠绿色

翠鸟羽毛背-------浅绿色颜色鲜艳

腹-------赤褐色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巴-------------尖、长

 

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到咱们班做客,大家高兴吗?

其实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同学们想不想快一点认识它?

听,它唱着歌和大家打招呼呢。

它的名字叫翠鸟。

看老师板书,一起手空。

(提示:

翠字上边是羽毛的羽,不带钩,下边十字这一竖不要太长,别把上边的两个人分开。

2.齐读课题——《翠鸟》这样的导入方式更有意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指导朗读环节多增加一些。

 

加入语言训练点: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出示:

翠鸟离开桅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指导朗读:

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个?

在这里巧妙地运用比喻句让我们更形象得感受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

除了比喻,还有哪里不同,蹬字有力度,能够感受翠鸟的速度之快。

同学们体会的真好,谁能把第二句来读一读?

谁再来试一试,我觉得他的速度只是一般快。

翠鸟可真是捕鱼能手啊,连老师都佩服!

让我们拿起书一起再来品味一下翠鸟那敏捷的动作吧,齐读二三段。

教学

反思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

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

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

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课时备课格式

单元主题爱护周围环境课题燕子专列第3、4周第7.1课时

项目

内容

二次备课

教材

分析

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

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

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

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本文选材视角和叙事顺序较为独特。

首先,“燕子专列”这个题目即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怎么还有燕子乘坐的“专列”呢?

作者这样独特的视角激起读者疑惑,引发阅读的兴趣。

本篇课文没有采用平常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而是先将事件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整个经过。

此外,本文还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增强表达效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领会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的爱心。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难点是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学习

目标

叙写

1.联系已有的识字经验,读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

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初步把握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5.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重点

难点

分析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爱心之间的关系,感受这样对比写的表达效果。

课程

资源

运用

课件ppt

语文帮

评价

设计

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通过听写的方式检查生字书写情况。

2、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方法,利用实物观察,能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3、能够体会作者描写语言的生动细致,学会观察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

项目

内容

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设计

教学

过程

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交流

1.背诵第一课《燕子》

师: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给大自然开来了勃勃生机。

可是有一年春天,在瑞士小燕子差点就濒临死亡,是谁救了它们?

(人类)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瑞士的资料

多媒体出示:

瑞士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

面积413万平方公里。

人口704万(1995年),日耳曼人占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

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

城市绿化率约61%。

首都在伯尔尼。

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

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

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

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

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

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

钟表业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前列,誉称:

钟表王国。

1950年9月与我国建交。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2.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

4.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

区──欧、户──启、步──涉、相──厢。

5.归类结合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

“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然后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

“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2)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

“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1.抽读、齐读、默读思考: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题目的意思?

(运送燕子的专用列车)

2.分组读文

(1)说说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先写人们向乘坐在专列里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再单独介绍小姑娘贝蒂救助冻僵的燕子,最后再回到开头的送行一幕。

(2)相机渗透:

倒叙的方法,首尾呼应。

四、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生词。

六、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下节课交流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

春暖花开的季节,小燕子总喜欢从南方赶回北方,为春光增添色彩,可是这一年春天,小燕子却在瑞士遇到了麻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燕子专列》(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

(一)燕子遇到的麻烦

1、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烦?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

(学生阅读勾画,并找一生朗读)

A、师引导细化:

这一处讲了许多原因,大家再读一读,想一想,用几个字概括燕子遇到的麻烦

(预设:

冷、、饿、累、死)

B看到燕子遭受这么多的苦难,你在想些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这几句话。

(二)、政府和居民救助燕子

1、出示自学任务

师:

燕子的艰难处境,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那么,瑞士政府和当地居民为燕子做了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勾画出相关的词或句子,然后把自己的感受简单地写在旁边。

2、生自渎并作批注

3、理解政府救助

重点句子

(1)“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理解:

这个决定难能可贵,因为在众多国家大事中,这件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2)、“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他们送到火车站。

A、抓住“立即”一词,体会政府的重视。

B、理解“呼吁”

a、“呼吁”是什么意思?

b、想象:

如果你是电视台的记者或主持人,你准备怎样呼吁人们救助燕子?

注意你的呼吁要有鼓励性、号召力,让大家听后就想立即去救燕子。

C、学生练习并交流

4、体会居民救助燕子

(1)、师引导:

在瑞士政府的呼吁声中,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共同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出示课件)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a.自己再来读读这句话,透过“纷纷、顶着、冒着、踏着、四处”这几个词语,你想到些什么?

b.指导朗读:

现在就请大家来读一读,读出风雪中人们寻找燕子的艰难,但更要读出他们为了救助燕子内心的坚定。

(2)、感受贝蒂

师引导: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身上,在冰天雪地中,看一看这个幼小的孩子是怎样解救燕子的。

A.找一生读课文

B.师提问:

在这次活动中,你觉得小贝蒂表现得怎么样?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A.想象练笔:

小贝蒂真是个勇敢的孩子,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小贝蒂在哪发现了燕子?

她是怎么做的?

又是怎么说或怎么想的?

B.交流练笔

(3)、创造性朗读

A、师引导:

出来寻找燕子的只是小贝蒂一个人吗?

还会有哪些人?

B、出示课件:

“听到消息后,......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C、师生接读:

a、白发苍苍的老人不顾年老体衰......

b、年轻的爸爸妈妈丢下幼小的孩子......

c、专心学习的学生放下手中的课本......

d、工人、农民、教师、警察,许许多多的人......

三、写话练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引导:

经过人们的艰苦奋战,此刻,那些可爱的小燕子已经坐到了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之中,让我们一起走进送行的队伍里,感受那温馨的一瞬间。

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

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引导:

列车就要开动了,她将带着获救的小燕子,带着人们的关爱之情,是向温暖的远方。

请女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3、想象练笔:

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一只获救的小燕子,望着前来送行的人们,你可能会想到许多。

那么,现在就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卡片上,送给你最想感谢的人。

A、学生练笔

B、交流练笔,并将读后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四、拓展

1、师引导:

瑞士政府及广大居民用心、用爱、用情编织了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

其实在生活中,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还有很多,最后让我们共同聆听一个真实的故事。

2、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燕子有关的课文,跟老师写课题:

燕子专列。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根据课题提问,一方面紧扣了本文课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教给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的学习方法。

 

提前摸清学生的情况,在上课时有针对性的根据预习情况进行教学。

出示难写难认生字,重点指导。

 

同桌互读互教,能保证每个同学在生字词上过关。

 

1.合作探究,自主解疑,感悟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⑴学生读文思考:

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⑵在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

    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用简洁的语言解疑。

    【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这里安排学生自主读书,静心思考,并不急于回答问题,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扎扎实实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环节安排学生在自主读书和思考的基础上,在他们有表达需要的时候进行合作交流,这样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

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这是在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在重点部分加入更多的朗读体会。

①默读,画出描写瑞士居民们动作的词语。

     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②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不动笔墨不读书。

引导学生圈点勾画重点词语,静心思考,朗读感悟,这样就能体会到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正是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也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重要意图。

    ③指导朗读。

    ④教师引读。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寻找——。

    ⑤再仔细地读一读这段话,还有哪些词也让你体会到了居民们的热情?

(学生读文,抓重点词语“纷纷”“四处”。

    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书,既能体会到气候的恶劣,又能体会到居民们的热心,从而深刻地感受到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到这样写的表达效果,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

反思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就注重了这一个“爱”。

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背诵第一课《燕子》中的第二段,感受燕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是多么快乐,在让学生进入课文,本课中的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

让他们的心一下子为燕子的遭遇而调动着,为燕子的遭遇困难而着急着,而我也注重了每个环节导入语的设计,希望学生在充满感情的导语的引领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又可以有舒服自然的感觉。

而大部分学生也非常的配合,一堂课下来基本理解的透彻了,在朗读方面都能体会到他们真的是进入了课文,被人们的爱感动了。

课时备课格式

单元主题爱护周围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