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2336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真题+答案七套Word下载.docx

A.《三国演义》B.《金瓶梅》

C.《红楼梦》D.《水浒》

15.秦以前的行政区划是(B)

A.郡县制B.分封制

C.府道制D.行省制

16.在商朝官制中,主管刑狱的官员是(B)

A.司空B.司寇

C.司马D.司徒

17.东汉时,______成为地方最高级的政区。

(A?

A.州B.府

C.道D.县

 

18.科举考试是______时创立的。

A.隋炀帝B.隋文帝

C.唐太宗D.唐玄宗

19.道教代表人物葛洪的道教理论著作是(A)

A.《抱朴子内篇》B.《道藏》

C.《周易参同契》D.《云笈七签》

20.中国园林的集大成时期是______时期。

A.北宋B.南宋

C.元D.明清

21.九品中正制是______时期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

A.魏晋南北朝B.东汉

C.五代十国D.北宋

2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______民本思想的体现。

(C)

A.孔子B.荀子

C.孟子D.司马光

23.中国最早出现的纸币是宋代的(A)

A.交子B.飞钱

C.银票D.银钞

24.《诗》、《书》、《礼》、《易》、《春秋》被列为“五经”是在______时。

(B?

A.南宋徽宗B.西汉武帝

C.东汉光武帝D.北宋高宗

25.中国度量衡的第二次统一是在______时期。

A.隋朝B.西晋

C.三国D.西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明代南戏的四大声腔是指(ABCE)

A.昆山B.余姚

C.海盐D.宁波E.弋阳

27.中国古代绘画技法主要有(ABCDE)

A.工笔B.写意

C.勾勒D.设色

E.水墨F.院体画

28.篆刻艺术是融______诸要素为一体的艺术。

(ABC)

A.书法B.章法

C.刀法D.镌法

E.绘法

29.“六书”中属于文字使用方式的是(AB)

A.转注B.假借

C.指事D.会意

E.形声F.象形

30.在宇宙观上,中国古代流行的关于天体结构的理论有(ABC)

A.盖天说B.浑天说

C.宣夜说D.无限说

E.地心说

31.现今世界佛教的三大系统是(BCD)

A.由西域传入中原的大乘佛教

B.由陆路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的大乘佛教

C.由水路传入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的小乘佛教

D.越过印度北部高山传入我国藏区的藏传佛教

E.由水路传入中原的大乘佛教

32.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选官制度,主要方法有(AC)

A.荐举B.察举

C.军功D.考试

E.游说

33.表示同情的谥号有(ABCDE)

A.哀B.怀

C.幽D.殇

E.悼

34.明代散文创作的主要流派包括(ABCE)

A.竟陵派B.唐宋派

C.公安派D.桐城派

E.“后七子”

35.中医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

A.人体的有机整体性B.人体的阴阳五行理论

C.经络说D.解剖理论

E.麻醉理论

三、词语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五声:

无声亦称五音,是中国古代宫、商、角、徽、羽五个音节的总称,是中国古代音乐和音阶形式的基础。

37.京剧:

是百余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戏曲剧种。

38.《清明上河图》:

宋代画家张泽瑞绘制的长卷风俗画,享有“神品”的美誉。

画面主要由远郊农村生活风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上下游和楼城内外市井风情三部分组成。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39.血缘九族:

有两种解释:

一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向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

二是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庭制度。

40.庙号:

已故皇帝在太庙中的称号。

太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从总体上看,中国艺术特征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中国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

1美与善的统一2情与礼的统一3人与自然的统一。

42.中国民俗中的冠礼是怎么回事,大概是如何举行的?

冠礼是男子的成年礼。

男孩到了二十岁则要举行冠礼。

首先,将要加冠的父亲先在宗庙选好吉日,并决定主持加冠的嘉宾。

然后,冠者父亲要通知嘉宾行礼的日期。

冠礼分三次----初加、再加、三加,每次加冠穿不同的服饰。

随后进行“命字”仪式,等等,以取得各方面对他成年的承认。

43.中国民俗中丧礼有哪些禁忌?

丧礼是人生最后一个礼仪,也是最为隆重礼仪之一。

内容包括:

停尸、招魂、吊丧、殡仪、送葬。

在葬礼中必须遵循种种禁忌,才能使死去的人在阴间过的安稳,阳间的人不受到连累祸害。

停尸禁忌,忌讳眼泪掉在尸体上,死者头部位置禁忌在梁下;

死在外地的人忌停尸室内或入村。

招魂时禁忌大声喧哗、走动、五官不全的人在旁边。

吊丧禁忌空手而来;

忌寡妇吊丧。

殡仪禁忌,与死者属相相克的人要回避,忌人影照入棺材内。

送葬禁忌七月送葬,忌正午送葬等等。

44.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度的嫡长子继承制有哪些具体的规定?

在皇帝正妻皇后所生的诸子中,选立长子为继承人;

如果嫡长子早殇而有子,则立其子;

长子无子则由皇帝之嫡次子顺序继承;

在皇后无子的情况下,选择庶子中的长子为继承人;

如嫡庶子皆无,则依照亲疏顺序选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试论陶渊明诗歌的风格特征。

陶渊明的诗中,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对宦官生涯的憎恶紧密联系一起。

既写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现饿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也表达了当时社会和官场的黑暗腐败。

另外陶渊明的诗反映了农民的部分苦况。

在艺术成就方面,陶渊明的诗最大的特点是创造了平淡自然的风格,其次它能够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陶渊明的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巨大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开创了中国史上田园诗的创作到道路。

46.什么是科举制,试论科举制的功过。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1正面影响:

第一,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

第二,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2负面影响:

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2011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课程代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宋代的专业性娱乐场所中设有专供演出的各种圈子,称之为(B)

A.茶馆B.勾栏

C.酒肆D.瓦舍

2.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收字最多的字典。

A.《康熙字典》B.《四库全书》

C.《永乐大典》D.《说文解字》

3.《明夷待访录》是______的政论和史论专著。

A.王守仁B.王夫之

C.顾炎武D.黄宗羲

4.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创造,处暑前的一个节气是(A)

A.立秋B.秋分

C.寒露D.霜降

5.佛教四大皆空的“四大”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______四种元素。

A.金、木、水、火B.天、地、水、火

C.地、水、火、风D.天、地、水、土

6.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如:

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年龄段的人被称为(C)

A.垂髫B.豆蔻

C.总角D.束发

7.“格物致知”其语出自(B)

A.《论语》B.《大学》

C.《中庸》D.《孟子》

8.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早在宋朝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纸钞(B)

A.元钞B.交子

C.宝钞D.飞钱

9.宋代政体的一大特色是行二府三司制。

二府是中书省与(D)

A.尚书省B.门下省

C.太尉府D.枢密院

10.唐寅、文徵明、______、仇英,以水墨写意见长,被称为“吴派四大家”。

A.黄公望B.王蒙

C.沈周D.吴镇

11.设立武举的皇帝是(C)

A.杨广B.李世民

C.武则天D.朱元璋

12.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中试者称为______,可以直接授任为官。

A.生员B.贡士

C.举人D.会元

13.下列画家中不属于“扬州八怪”的有(A)

A.任伯年B.金农

C.闵贞D.罗聘

1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元末明初“四大传奇”的作品是(C)

A.《荆钗记》B.《白兔记》

C.《宝剑记》D.《拜月记》

15.明中叶以后,文坛上出现了以______、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

A.李东阳B.方苞

C.李攀龙D.王世贞

16.______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

A.《儒林外史》B.《西游记》

C.《金瓶梅》D.《三国演义》

17.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乃______所作。

A.慧能B.神秀

C.弘忍D.了悟

18.书院起源于(B)

A.南宋B.唐代

C.明代D.隋朝

19.九品中正制创立于______,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

A.三国时期B.东汉

C.西汉D.秦代

20.清咸丰时期发行的“户部官票”,又叫(C)

A.大清宝钞B.钱票

C.银票D.钱钞

21.根据不同文化在整个文化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差异,文化可分为(BCE)

A.中性文化B.亚文化

C.主流文化D.对立文化

E.反文化

22.考古学家认为中国人的主要来源有()

A.华夏集团B.长江集团

C.东夷集团D.苗蛮集团

E.黄河集团

23.《道藏》中的典籍,历来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所谓三洞,是指

(ACD)

A.洞玄B.洞天

C.洞真D.洞神E.洞人

24.宋代瓷器工艺高度发展。

龙泉窑、景德镇窑、______等都是当时著名瓷窑。

(BCE)

A.年窑B.官窑

C.汝窑D.邢窑

E.定窑

25.隋唐时期,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成立了天台宗、______、净土宗和密宗等(ABCDE)

A.三论宗B.华严宗

C.法相宗D.律宗

E.禅宗

26.《诗经》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有(BCD)

A.风B.比

C.赋D.兴

E.颂

27.中国园林主要的造园手法是(ABE)

A.叠石B.理水

C.筑台D.曲径

E.植物造景

28.下列概念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天体结构理论论天“三说”的是(AB)

A.昕天B.安天

C.盖天说D.浑天说

29.古人在相互交往中,一般加在称呼前的敬词有(ACDE)

A.令B.大

C.尊D.贵

E.贤

30.世界上的历法有(ADE)

A.太阴历B.公历

C.农历D.阴阳历

E.太阳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知行合一:

针对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理论,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论。

他所说的知主要指人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践履和实际行动。

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他所说的知行合一不是感觉和实践的统一,二是抹平主观认识和客观行为之间的界限。

也就是说,人的内心一旦有某种念头,同时也就是人的行了。

32.元散曲:

元散曲是由汉族原有的大曲、词、诸宫调等诸种传统音乐形式,与宋金以来的民间俚曲,以及少数民族的胡曲番乐交互影响而产生的。

分为小令和桃树两种基本形式。

其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等。

其中成就最高就是马致远。

33.六书:

汉字六书是古人通过分析汉字形体的构造而归纳出来的六种规律:

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中前四书指汉字的形体结构,后二书只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六书是我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有助于了解汉子的结构方式及其表意性特点。

34.三舍法:

宋代在太学中首推王安石首创的“三舍法”。

即在太学中分设外舍(下等)、中舍(中等)、上舍(上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国文化史前或者起源时代,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史中的传统时代。

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化的雏形时代或者“青铜时代”。

包括夏、商、西周三代。

第三阶段,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元典时代,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上第一次重大的转折期时期。

第四阶段,是中国文化实现“大一统”的时代。

包括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

第五阶段,是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时代。

包括魏、晋、南北朝。

第六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隆盛的阶段,包括隋、唐两代。

第七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成熟、精致的时代,以北宋南宋两代为主,也包括辽夏金元。

第八阶段,是中国文化总结、衰落并酝酿新变的时代,包括明清两代。

36.儒家“人性论”的内涵是什么?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讨论。

最先主张“性善论”的是孟子,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和发展人。

他认为人本来就具有天赋的“善端”,具有一种先验的道德观念的萌芽,这是人异于禽兽、高于禽兽的本质特征。

因为人心天赋是善的,所以人性也是善的。

他也认识到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后天的培养有一定关系,人心有与生俱来的善端,但要发展这种善端,就必须存心、养性;

存心就是存养这些善端,养性就是培养这种善端,使其不断发挥完善。

而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

他认为人人斗殴欲望追求,这是性中自有,这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决定人的性恶。

37.简述中国古代避讳的主要类型。

P300

避讳主要有两大类:

一为国讳,或称“公讳”,即原来为整个社会共同使用的某个汉子,一旦被当代皇帝用为命字,就被其垄断,臣民再不许使用,若违反了规定而直呼皇帝名或用皇帝避讳的字,就是“大不敬”,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另一种为家讳,即子孙不能称呼父祖的名字,这也是尊祖敬宗的体现。

在社会活动中,与他人交谈也不能触犯对方的家讳,否则将被视为无礼。

38.简述清末科举革废的基本过程。

P239

清末科举革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致是1898年戊戌变法以前。

主要措施是兴办学堂,实行与科举分开的维新教育,但仍然以科举为主、学校为辅。

第二阶段以1898年戊戌变法为高峰。

主要措施是试图整合科举与新式学校的矛盾,尤其是试图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程序,废弃八股,开设经济特科。

第三阶段是1901年以后。

以张之洞为首的改良派一开始主张逐步减少科举中额,渐废科举。

但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使他们感到沉重的危机感,改为联名停科举,8月4号清廷颁布停止科举的上谕。

这一颁布,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的终结和近代考试制度的诞生。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9.略论《离骚》的艺术成就。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首先在结构上,贯穿《离骚》全诗有一条清晰的主线。

全诗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诗人对往事进行了回顾,叙述了自己的身世怀抱,政治理想和政治斗争的失败。

第二部分是诗人转向对理想的追求。

第三部分是着重揭示诗人内心的彷徨。

其次,《离骚》是中国古代抒情诗中表现悲剧精神的最早典范。

另外,《离骚》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文章丰富华美。

40.试论《史记》的史学成就。

《史记》的史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是中国古代史学首推的经典,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学的正式形成。

是我国第一步规模宏伟的通史,为我国开创纪传体的新题材,也是一部文学名著,富有人民性,记述不少下层社会的人物。

全国2008年4月历年自考中国文化导论真题课程代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孟子字义疏证》的作者是(C)

A.孔颖达B.朱熹

C.戴震D.焦循

2.盛唐边塞诗人中最善于表现边塞奇异风光的是(A)

A.岑参B.高适

C.王昌龄D.王维

3.甲骨文中有关武丁二十九年十二月望日的记录是(B)

A.日食B.月食

C.哈雷慧星D.太阳黑子

4.夏商周王对地方诸侯进行巡视以宣示王权的形式是(B)

A.会盟B.巡狩

C.朝聘D.大聘

5.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B)

A.晁错B.董仲舒

C.贾谊D.司马迁

6.清代词坛真正以词人本色著名的词人是(C)

A.陈维崧B.朱彝尊

C.纳兰性德D.周济

7.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创造,冬至后紧接着的一个节气是(C)

A.大雪B.小雪

C.小寒D.大寒

8.中央政体为二府三司制的朝代是(D)

A.汉朝B.隋朝

C.唐朝D.宋朝

9.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一支是聂斯托利派,汉译名称为(D)

A.祆教B.天主教

C.东正教D.景教

10.两汉历史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A)

A.《史记》B.《汉书》

C.《吴越春秋》D.《越绝书》

11.唐朝发明的轮形提水机械是(D)

A.螺旋式水车B.耧车

C.翻车D.筒车

12.“六艺”中侧重于培养规章仪式等伦理道德教育的是(A)

A.礼B.乐

C.射D.书

13.《汉纪》把纪传体成功的叙述方法合理地运用于编年体,它的作者是(A)

A.苟悦B.袁宏

C.沈约D.裴子野

14.按雕塑类型划分,石兽、华表属于(B)

A.墓窒雕饰B.陵墓表饰

C.建筑装饰D.工艺雕塑

15.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学名著是(A)

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

16.秦始皇实行郡县的时间是(A)

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2年

C.公元前106年D.公元前200年

17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提出“心即理”命题的古代哲学家是(B)

A.朱熹B.陆九渊

C.王守仁D.王夫之

18.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C)

A.《蜀素帖》B.《鸦头丸帖》

C.《兰亭集序》D.《诸上座帖》

19.不拘泥于身份、形迹的朋友之交叫(C)

A.“莫逆之交”B.“忘年交”

C.“忘形交”D.“神交”

20.汉代太学设立丁(B)

A.汉高祖时期B.汉武帝时期

C.汉光武帝时期D.汉明帝时期

21.战国时期,“撰次诸国法”,修订出包括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六篇的《法经》的作者是(C)

A.商鞅B.韩非

C.李悝D.李斯

22.康熙、乾隆的称号是(B)

A.谥号B.年号

C.庙号D.尊号

23.秦汉时期中央政体中的“三公”是指(B)

A.太师、太傅、太保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郎中令、太仆、廷尉D.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

24.乡举里选制始于(B)

A.夏代B.商代

C.周代D.秦代

25.按照中国习俗,佩香囊的节日是(C)

A.清明节B.中秋节

C.端午节D.重阳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6.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是宋明以来儒学的两脉分支,其不同在于(BC)

A.前者偏重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B.前者强调“积学成圣”即后天的学习,后者强调直指本心即知即是行

C.前者要求“存天理,灭人欲”,后者注重张扬个性

D.前者向内心求理,后者向外物求理

E.前者属于今文经学,后者属于古文经学

27.先秦诸子散文著作包括(DCE)

A.《论语》B.《荀子》

C.《国语》D.《春秋》

E.《韩非子》

28.“二十八宿”中分属北宫的星宿有(ABE)

A.斗B.牛

C.翼D.轸

E.女

29.隋唐时私人讲学者中最知名的名儒和文学大师有(ABC)

A.颜师古B.韩愈

C.柳宗元D.李白

E.杜甫

30.现今世界佛教的三大系统是(BCD)

31.中国古代著名的类书有(ABDE)

A.《太平御览》B.《永乐大典》

C.《四库全书》D.《古今图书集成》

E.《艺文类聚》

32.属于古代婚礼仪式的有(ABCDE)

A.纳采B.纳吉

C.请期D.纳征

E.飨燕

33.下列有关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

A.殷、周奴隶主贵族占卜的记录

B.刻写在龟甲、兽骨上

C.主要发现于河南南阳

D.是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用以记载历史的文字

E.从字体角度说属于小篆

A.竞陵派B.唐宋派

C.公安派D.桐城派

35.表示同情的谥号有(ABC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