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2509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9.1人员组织10

9.2设备配置10

10、施工测量质保措施10

11、附图11

1、工程概况

1.1总体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2

工程地址

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祁梅村

3

建设单位

宣城强圣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

浙江城建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5

监理单位

安徽人和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6

质量监督

宣城市宣州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

7

施工总承包单位

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

见证试验室

宣城科正建筑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9

合同承包范围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

10

合同工期

2016年10月20日~2017年5月30日,共212天

11

合同质量标准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合格标准)

1.2建筑设计概况

建筑功能

度假酒店

建筑特点

局部地下室为整体,地上部分每层分五个区域。

框架结构,屋面为斜屋面,挑檐形式。

建筑面积(m2)

总建筑面积

28010.28m²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

1907.40m²

地上建筑面积

26102.88m²

建筑层数

局部地下一层、地上六层

建筑层高

地下部分层高

4.8m

地上部分

层高

一层

3.9m

二层

4.4m

三-六层

3.6m

建筑高度

±

0.00绝对

标高

120.30m

室内外高差

0.10m

基底标高

-5.40m

建筑总高

25.00m

建筑平面

横轴编号

1~16轴

纵轴编号

A轴~U轴

建筑防火

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室为一级

建筑类别

多层酒店

1.3结构设计概况

结构

形式

基础

筏形基础

主体

框架结构体系

屋盖形式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坡屋面

使用年限

50年

抗震烈度

六度

2、编制依据

2.1施工图、勘察报告

图纸名称

图纸编号

出图日期

宣城水东亲心谷旅游项目健康养生中心建筑专业施工图

建施JS01-19

2016年12月

宣城水东亲心谷旅游项目健康养生中心结构专业施工图

结施GS01-25

宣城强圣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勘察报告

健康养生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016年10月

2.2主要规范、规程

类别

名称

编号

国家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12

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1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1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1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1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1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12

2.3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日期

编制人

施工组织设计

2016.10

蒋旭阳

3、测量准备

3.1熟悉设计图纸,仔细校核各图纸之间的尺寸关系。

测设前需要下列图纸:

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等。

3.2现场踏勘。

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并对业主给定的现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查看和必要的检核。

3.3制定测设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测设方案,包括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检核、测设误差分析和调整、绘制测设略图等。

3.4对参加测量的人员进行初步的分工并进行测量技术交底,并对所需使用的仪器进行重新的检验。

DSZ3水准仪检测项目是:

圆水准器轴L′L′∥竖轴VV;

十字丝的中丝⊥竖轴VV;

水准管轴LL∥视准轴CC,保证i≯20″。

电子经纬仪的检测项目是:

水准管轴LL⊥竖轴VV,应保证气泡偏离零点≯半格;

十字丝的竖丝⊥横轴HH;

视准轴CC⊥横轴HH;

横轴HH⊥竖轴VV。

3.5准备好测量所需要的辅助工具和材料。

例如:

50m钢卷尺一把、5m钢卷尺3把、8磅锤2把、羊角锤1把、红油漆1桶(带稀料)、毛笔5支、红蓝铅笔一把、15mm水泥钉1盒、50mm水泥钉1盒、铁锹1把、木桩若干。

4、建筑物的定位和轴线控制桩的测设

4.1建筑物的定位

本工程中规划测量部门已将建筑控制点施测完毕,所以根据控制点的坐标和拟建建筑物坐标,本工程的定位可以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

具体的施测过程参见附图一、建筑物的定位测量。

建筑物的定位测量精度要求如下:

距离测量

角度测量

测量方法

精度要求

一般方法,往、返测量取平均值。

测距相对中误差<1/10000

一般方法,盘左、盘右分中定点。

测角中误差<10″

4.2建筑物轴线控制桩的布设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在1轴、4轴、13轴、16轴、A轴、D轴、M轴、U轴布设轴线控制点,将各控制点向建筑外延三米左右,这样可以使各轴线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便于检查和复核。

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及相对应尺寸关系见附图一、轴线控制桩布设示意图。

轴线控制桩的埋设方法示意如下:

5、现场施工水准点的建立

本工程现场施工水准点的引测依据为业主和测绘部门指定的控制点,我方将采用指定控制点向施工现场内引测施工水准点(±

0.000的标高)。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及观测的方便,在现场内布设三个施工水准点。

水准点布设在通视良好的位置,距离基坑边线大致在10~20m左右,可与建筑物某些轴线控制点在同一位置设置并进行保护,初步定出三个水准点分别位于北侧大概旁、西南角配电房旁、东侧河道旁,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其闭合差不应超过±

6n0.5(n为测站数)或±

20L0.5(L为测线长度,以km为单位)。

0.000以下施工测量

6.1平面放样测量

6.1.1基坑开挖线放样。

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建筑物的外墙轴线,然后根据开挖线与外墙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线,并撒白灰线作为标志。

当基坑开挖到接近坑底标高时,用经纬仪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基坑边线和集水坑开挖边线,并撒出白灰指导开挖。

6.1.2基础轴线投测。

待基础垫层清扫干净,利用地面上的轴线控制网进行地下室基础部分轴线的投测。

将仪器架设在控制桩位上,把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经检查无误,然后以控制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尺寸线。

基础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长度L、宽度B(m)

允许偏差(mm)

L(B)≤30

30<L(B)≤60

60<L(B)≤90

15

L(B)>90

20

注:

轴线的对角线尺寸的允许偏差应为边长偏差的20.5倍;

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偏差应为±

1″。

0.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6.2.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地面标高控制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6.2.2±

0.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对所需的标高临时控制点即水平桩(又称腰桩)必须正确投测,腰桩的距离一般从角点开始每隔3~5m测设一个,比基坑底设计标高高出0.3~0.5m,并相互校核,较差控制在±

3mm既为满足要求。

6.2.3基础结构模板支好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控制混凝土浇筑。

拆模后,在结构立面抄测结构1m线。

6.2.4基坑标高传递示意如下图所示:

0.000以上施工测量

0.000以上各楼层的平面控制测量

建筑物±

0.000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铅垂仪方法。

根据首层以上各楼层的平面图以及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情况,选定所需要的内控点布设方法。

采用内控点进行测量的准备工作和原理如下:

7.1.1首层底板浇筑时,在需要设置内控点的位置埋设150×

150×

4mm厚的铁件,为内控点作准备。

通过基坑外围的轴线控制桩把控制轴线投测到首层平面上,然后对各轴线组成的方格网进行角度、距离的检核,允许偏差不得低于建筑物基础放线尺寸允许偏差要求。

7.1.2用钢锯在铁件上沿轴线方向刻划十字线,其交点即为首层布设的内控点,并做施工期保护,作为以上各楼层平面控制的传递点,这些点所组成的方格网即为±

0.000以上各楼层的平面控制网。

7.1.3在±

0.000以上各楼层楼面板施工的过程中,在内控点区域上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15cm×

15cm的孔洞(激光洞),用于内控点的竖向传递。

7.1.4首层各内控点的1.0m2范围内严禁堆放各种材料和杂物,楼层激光洞严禁堵塞,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直至结构封顶。

0.000以上楼层的轴线具体投测方法

7.2.1内控点传递:

本工程采用激光铅垂仪配合经纬仪进行竖向轴线传递。

将激光铅垂仪架设在首层内控点上,接收靶放在待测楼层的相应预留洞口上,对中整平铅垂仪后,打开发光电源并调整光束,直至接收靶接收到的光斑最小、最亮。

慢慢旋转铅垂仪,每转90°

停下来观察光斑的变化,最后接收靶将得到一个激光圆,当该圆直径小于2mm时,圆心即为该控制点的接受点,然后依次投测所需其它控制点。

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满足如下要求:

每层

总高H(m)

H≤30

30<H≤60

60<H≤90

7.2.2施工层轴线放样:

利用经纬仪和50米钢尺对待测楼层的接收点所组成的轴线矩形进行角度、距离的测量。

作为该施工层的平面控制网,以此放出其他各条轴线,并用红油漆作好明显标识。

施工层测量放线允许偏差如下:

外廓主轴线长度L(m)

L≤30

30<L≤60

60<L≤90

L>90

细部轴线

承重墙、梁、柱边线

非承重墙边线

门窗洞口线

7.2.3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样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

7.3±

0.000以上各楼层高程控制测量

7.3.1首层标高基准点联测。

由于地下部分在结构上承受荷载后,会有沉降的因素,为保证地上部分的标高及楼层的净高要求,首层标高的+1.000m线由现场引测的水准点在每个楼体上分别抄测标高控制点,作为地上部分高程传递的依据。

7.3.2楼层高程传递方法。

如下图所示:

利用水准仪、塔尺和50m钢尺,依次将标高由激光洞口传递至待测楼层,并用公式<1>进行计算,得该楼层的仪器的视线标高,同时依此制作本楼层统一的标高基准点。

H2=H1+b1+a2-a1-b2…………………………公式<1>

式中:

H1——首层基准点标高值;

H2——待测楼层基准点标高值;

a1——S1水准仪在钢尺读数;

a2——S2水准仪在钢尺读数;

b1——S1水准仪在塔尺读数;

b2——S2水准仪在塔尺读数;

7.3.3标高的竖向传递要求。

应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且每栋建筑应由三处分别向上传递。

当三个点的标高差值小于3mm时,应取其平均值;

否则应重新引测。

标高的竖向传递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8、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8.1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为了能够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共设置19处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的埋设形式如下图所示:

8.2沉降观测点的测量过程

8.2.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

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层结构完成即进行初始测量,以上部分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

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个月观测一次。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长时间连续降雨、基础四周大量积水等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入逐日观测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8.2.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

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以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8.2.3观测方法。

采用DS1精密水准仪用Ⅱ等水准测量方法往返观测,其误差不应超过±

1n0.5(n为测战数),或±

4L0.5(L为公里数)。

为了保证观测精度,观测时视线长度一般≯50m,前后视距离要尽量相等,可用皮尺丈量。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点,再依次前视各观测点,最后应再次后视水准点,前后两个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

1mm。

9、工程测量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

9.1人员组织

所有测量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要求进行。

由于本工程工期紧张,施工流水段较多,为更好地配合主体结构的施工,工程测量人员要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测量放线任务,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各人有不同的分工,对于轴线控制与高程控制等关键环节,责任到人,强调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以更好的方法、更高的精度完成测量放线任务。

9.2设备配置

编号

设备名称

精度指标

数量

用途

DJD2-2PG电子经纬仪

2″

1台

施工放样

DSZ3水准仪

3mm

标高控制

50m钢尺

1mm

1把

激光铅锤仪

2mm

内控点竖向传递

双面塔尺

所有仪器、设备都有有效的鉴定证书,仪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保养,并做好记录。

10、施工测量质保措施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而测量又是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制定以下措施:

10.1测放负责人按施工进度和测量方案要求,安排现场测量放线工作,并作好施工测量日志。

方案、测法要科学、合理,重要的单位工程或部位的测量方案由测量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实施。

10.2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

10.3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必须符合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要求。

认真审核图纸及相关资料,仔细核对依据资料及点位,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方案、措施。

10.4测量放线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

自检时必须换人,以不同的方法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交给专检部门验线。

10.5技术资料、记录要齐全、完整,使每项测量工作都可追溯。

10.6质量检验程序如下:

不合格合格

不合格合格

11、附图

附图:

建筑物的定位测量放线及轴线控制桩布设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